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在小儿肺炎支原体、合胞病毒性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及3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FN-γ和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r1=0.958,P1<0.01=, IL-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2=-0.7296,P2<0.01). 结论:细胞免疫紊乱以及免疫损伤在这二种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哮喘患儿细胞内IL-4 IFN-γ和血清IgE 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哮喘患儿细胞内IL-4,IFN-γ表达率,IL-4 /IFN-γ比值及血清IgE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患儿进行IL-4,IFN-γ检测,同时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gE含量。结果 细胞内IL-4表达率,IL-4/IFN-γ比值在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两组比较分别为t=2.12,5.16。P<0.05,P<0.01。而发作期INF-γ表达率则低于缓解期,两组比较t=5.16,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发作期哮喘患儿IL-4,IL-4/IFN-γ比值与IgE呈正相关(r=0.9064,0.8950,均P<0.01)。而IFN-γ与IgE呈负相关(r=-0.785,t=6.077,P<0.01=。结论 IL-4升高,IFN-γ降低,IL-4/IFN-γ比值失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IgE水平与哮喘的发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用RAI和RLISA法对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测定,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儿脑脊液中TNF及SIL-2R测定值均明显高于无CNSL的白血病患儿及对照儿(P〈0.001),并且二者在CNSL患儿脑脊液中的增高程度呈正相关(r=0.643,P〈0.05)。无CNSL组与对照组脑脊液TNF、SIL-2R的测定值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FN-α IL-2IL-4 TNF-α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FN-α,IL-2,IL-4及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上述细胞因子。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中IFN-α、IL-4和TNF-α水平均较正常儿高(P<0.05=,而IL-2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无肾脏功能改变患儿血清IFN-α,IL-2与正常儿无明显差别,有肾脏功能改变患儿血清IFN-α水平较正常儿明显升高,而IL-2水平则显著降低(P< 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存在细胞因子紊乱,并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发病和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白细胞介素2水平及其受体表达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 ̄3H-TdR掺入法检测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同时用抗Tac单克隆抗体以APAAP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细胞(IL-2R ̄*)及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显示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IL-2水平和IL-2R ̄+细胞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SIL-2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提示,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中IL-2和IL-2R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哮喘与T辅助细胞亚群功能失衡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T辅助细胞(Th)亚群功能失衡在婴幼儿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20例哮喘患儿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经植物血凝素(PHA)和脂多糖(LPS)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各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PHA刺激后哮喘组Th产生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4.15,4.07;P均<0.01),而IL4、IL6、IL10水平则显著升高(t′=4.73,5.91,318,P均<0.01)。经LPS刺激后,哮喘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5.60,P<0.01)而IL12水平则降低(t′=3.34,P<0.01)。相关分析发现IFNγ与血清IgE水平呈高度负相关(r=-0.664,P<0.01),IL4、IL10与IgE呈高度正相关(r=0.776,0740;P<0.01)。结论哮喘患儿生成Th1类细胞因子不足,Th2类因子增多;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0增多,IL12减少,导致Th1/Th2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与Ⅰ型辅助细胞因子在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的一氧化氮(NO)及Ⅰ型辅助细胞(TH1)因子水平,以探讨其在该病全身血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镉还原法测定血浆NO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HSP急性期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血浆IL-2及IFN-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患儿的PBMC培养上清的IL-2及IFN-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NO及TH1细胞因子在HSP全身血管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RSV感染中能产生中和性抗体的抗原是F和G糖蛋白,但中和抗体对机体无明显的保护作用。推测细胞免疫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Mψ)感染RSV后,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抑制物,同时病毒基因的干扰使Mψ抗原提呈功能受损,结果辅助性T细胞(TH)不被激活,故不能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而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的细胞克隆不受抑制,IL-4分泌增多。IL-4能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细胞免疫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8例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内RSV及其A、B亚型抗原进行了检测;采用APAAP法、MTT比色法和ELISA法对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PBMC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IL-2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8例RSV感染患儿中7例PBMC内可检测到RSV抗原;11例RSVA亚型感染者5例PBMC内均为RSVA亚型阳性,7例RSVB型感染者2例B亚型阳性;7例恢复期和10例对照组患儿均为阴性;发病3天以内PBMC中RSV抗原阳性者多于3天以后(P<0.05)。RSV感染组PBMC内RSV抗原阳性者,CD4细胞比率和IL-2水平均低于阴性者(t=2.38,2.40,P值均<0.05)。提示: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可被RSV感染,可能由此加重免疫活性细胞损害,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RSV感染中能产生中和性抗体的抗原是F和G糖蛋白,但中和抗体时机体无明显的保护作用。推测细胞免疫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M)感染RSV后,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抑制物,同时病毒基因的干扰使(M)抗原提呈功能受损,结果辅助性T细胞(T_H)不被激活,故不能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而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的细胞克隆不受抑制,IL-4分泌增多。IL-4能特异性诱导B细胞合成IgE,从而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但其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发病机理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研究者发现RSV感染患儿存在着一系列免疫功能紊乱。本文用APAAP技术对RSV感染患儿淋巴细胞CD3、CD4、CD8、CD23、CD25、CD57、IFNr、HLA-ABC、HLA-DP和HLA-DR等表面标记进行检测,并用ELISA技术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与免疫学机理。方法 设IVIG治疗组(n=2)及常规治疗组(n=22)。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HIE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同进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及外周血单个细胞(PBMC)体外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还观察IVIC在体外对患儿PBMC产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干扰素剂量和给药方法对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的影响。研究方法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48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2例。各组基础治疗相同,A组肌注大剂量α干扰素[α-IFN,5×104IU/(kg·d)]。B组肌注小剂量α-IFN[2×104IU/(kg·d)],C组肌注小剂量α-IFN加雾化吸入小剂量γ-IFN(3×103IU/次),D组雾化吸入小剂量γ-IFN.结果D组患者退热时间比A、B、C3组明显延长(P<0.01),其他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喘鸣、干、湿罗音等)消失时间A与C组、B与D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A、C组与B、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A、C组显效较早。结论IEN治疗RSV肺炎的疗效与给药剂量和方法密切相关,小剂量IFN治疗效果较差。小剂量α-IFN肌注配合小剂量γ-IFN雾化吸入治疗RSV肺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清及尿液中SIL—2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5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发现:急性期患儿血清及尿中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P〈0.001),有非常显著意义。其结果可作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情是否活动的指标。实验结果还发现,血清及尿中SIL-2R水平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肾病(10例)SIL-2R水平高于肾炎(15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急性期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改变及其与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的关系,初步探讨两者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分别采用ELISA法和酶法检测7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清IL-6、TNF-α和LDH1生心肌炎组血清IL-6、TNF-α、LDH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6水平与LDH1呈负相关(r=-0.3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了研究。结果HHV-6感染可明显抑制植物血凝(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HA+HHV组与PHA组相比,P<0.01)。RT-PCR显示,HHV-6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表达内源性白细胞介素(IL-10)、IL-12及B7mRNA,尤以IL-10表达为著。用抗人IL-10单克隆抗体阻断HHV-6诱导的IL-10产生,HHV-6感染所抑制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被明显逆转(PHA组与PHA+HHV-6+抗人IL-10单克隆抗体组相比,P>0.05),IL-12和B7基因表达也明显增加(HHV-6组与HHV-6+抗人IL-10单克隆抗体组相比,P值分别<0.01和<0.05)。提示,HHV-6导致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诱导的内源性IL-10抑制单核/巨噬细胞表达IL-12和B7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危哮喘儿血清中IL-4、IFN-γ及总IgE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高危哮喘儿体内免疫失衡情况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分析法及微粒子酶标免疫分析法(MELA)检测50例高危哮喘儿血清中IL-4、IFN-γ和剖IgE的水平,并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高危哮喘儿血清中IL-4和IgE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5.7007、7.2111,P均〈0.001),而IFN-γ比值分别与血清IgE含量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9064、0.7139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采用APAAP法和ELISA法对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测定。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CD3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MPP的急性期和恢复期,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急性期CD8、CD4与sIL-2R水平呈高度正、负相关。提示T淋巴细胞功能的紊乱及sIL-2R水平的改变与MPP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母乳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γ,IL—8分泌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母乳中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对新生儿的免疫保护作用,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标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健康产妇不同时期母乳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活化的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表明:(1)母乳T淋巴细胞的主要类型为CD3细胞,也包含CD4和CD8两个亚群。母乳单个核细胞经刺激能产生IFN-γ和IL-8;母乳中T淋巴细胞数目及IFN-γ、IL-8的分泌以初乳为最高。(2)初乳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相应周围血中细胞所分泌的水平(P<0.01),IL-8的分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初乳T细胞亚群的分布及细胞因子的分泌与周围血中相同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提示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并能通过细胞因子的分泌对新生儿产生免疫保护。若及早予母乳喂养,可能降低新生儿肠道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T细胞亚群和几种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雯  董永绥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2):641-644
为了探讨小儿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细胞免疫机制,应用不标记抗体桥联酶标技术(APAAP法)检测了56例病毒性肝炎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膜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表达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了49例病毒性肝炎患儿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PBMCs)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和8(IL-6、IL-8)及α干扰素(IFN-α)浓度。结果显示: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急性期、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及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组与正常对照比较,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升高。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前,甲肝急性期患儿mIL-2R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用PHA刺激后,各组mIL-2R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刺激前,但乙肝及丙肝组mIL-2R表达率与正常对照比较则明显降低。甲肝急性期、乙肝及丙肝患儿PBMCsTNFα、IL-6、IL-8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α干扰素(IFN-α)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甲肝恢复期CD4、CD8和PHA刺激前PBMC上mIL-2R表达率以及上述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恢复正常。提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小儿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及肝损害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