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因子对HCV基因疫苗诱生免疫反应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基因疫苗诱生免疫应答强度的增强作用。方法 将包含HCV-C蛋白的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重组质料pcDNAHCV-C,将此重组质粒单独或与包含鼠IL-2或IL-12基因的表达质粒共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HCV C特异性抗体产生情况,以pcDNAHCV-C转梁小鼠SP2/0细胞,表达HCV C抗原为靶细胞,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力,为研制应用于人类的HCV DNA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全长HCV核心蛋白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构建HCV核心蛋白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CVcore,肌注BALB/c小鼠,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HCV抗体。以此重组质粒转染小鼠NIH3T3细胞,以HCV抗体阳性小鼠血清为捕获抗  相似文献   

3.
脂质转染剂增强基因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脂质转染剂(LipofectAMINE)提高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基因疫苗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效力。方法 人工构建包含HCV C基因片段的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HCV-C,在证实期可以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之后,将期用脂质转剂包裹,形成LipofectAMINE-pcDNAHCV-C脂质混合物,将该混合物或单纯pcDNAHCV-C直接注射BALB/c小鼠股四头肌,以空载体pcDNA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C区基因(2029-31及2063-65位点)的双位点核酶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细胞内对HBV基因表达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亚克隆从质粒pGEMRz123切下EcoR-BamHI片段,双粘端克隆于真核质粒pBBS212中,将该质粒与p1.2Ⅱ(含HBV全序列)共转染HHCC细胞(人肝癌细胞株)。观察该核酶对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在HHCC细胞中P1.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中片段表面抗原真核表达质粒和E抗原真核表达闰。方法 将编码HBV中片段表面抗原(preS2+S)的基因片段和E抗原(HBeAg_的基因片段分别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JW4303)中,构建成的重组体经筛选鉴定后,再转染哺乳动物细胞,检测表达产物。结果 电泳鉴定显示目的基因片段正确插入了表达载体。经筛选、纯化的阳性克隆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后可表达preS2+S和HBeAg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带有报告基因的HCV5’NCR,C区细胞模型,方法 通过亚克隆技术,重组HCV cDNA片段与荧光素酶基因(1uc)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经显微注射导入人肝癌细胞Hepg2,g418筛选后检测C蛋白 表达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成功地将HCV5’ NCR和C区cDNA与1uc融合,并与pcDNA3载体重组,构了该事例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HCVcluc;染HepG2细胞后获得有效表达,持续1  相似文献   

7.
核酶对2.2.15细胞中HBeAg表达抑制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对H了C区双位点核酶对2.2.15细胞中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亚克隆技术,从质粒pGEM-Rz123切下EcoR1-BamH1片段克隆于真核表达质料pBBS212中,将该质料转染2.2.15细胞,用ELISA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该核酶对HBeAg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细胞表达出针对HBV C区核酶,该核酶对HBeAg的抑制制达48.6%。结论:该双位点核酶可能通过针对HBV  相似文献   

8.
通过磷酸钙法用含HBVS基因的质粒pRc/CMVS与含筛选标记基因—neor基因的质粒pSV2neo对BALB/C近交系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株—P815细胞进行了质粒共转染,并经G418筛选得到了G418抗性细胞,即P815S细胞。斑点杂交和免疫组化实验分别证实P815S细胞内有HBVS基因的存在;P815S细胞浆内和膜上有HBsAg的表达。表明了P815S细胞可作为体外检测BALB/C小鼠HBsAg特异性CTL的靶细胞。进一步对P815S细胞成功地进行51Cr标记,以及标记靶细胞51Cr最大释放值和自然释放值的测定表明:利用51Cr释放法体外检测近交系小鼠(BALB/C)HBsAg特异性CTL功能的方法被建立。  相似文献   

9.
HPV16E6羧基端编码基因的克隆及真核细胞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早期基因E6羧基端基因片段(E6C)研制DNA疫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方法从质粒pHPV16中获得E6C端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含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LA795小鼠肺腺癌细胞并检测E6C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LNCE6C,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质粒pLNCE6C在LA795细胞中获得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0.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17000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免疫动物,成功地制备了抗-HBx单克降抗体,以此抗体对原发性肝癌(HCC)组织、慢性活动性肝炎(CAN)肝组织行相应抗原检测,并同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检测。在HCC标本中HBxAg在癌内及癌周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及48%,HBsAg为16%及74%。HBcAg仅见于癌周,阳性率为18%。在CAH标本中,HBxAg、HBsAg、HBcAg阳性率分别为6.6%、73.3%及0。血清HBsAg阳性HCC标本中,HBxAg的检出率为82.3%、明显高于血清HBsAg阴性标本(54.5%)。结果显示。HBxAg在HCC标本中的表达是HBV标志物中最活跃的。HBxAg的表达不依赖于HBV的复制,可能是HBVX基因同宿主细胞基因整合后的产物,HBxAg在HCC标本中的活跃表达为抗-HBx抗体作为HCC导向治疗载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 G M C S F/ Fcγ2 融合蛋白载体。方法:利用 P C R技术,将人 G M C S F基因与人免疫球蛋白 Ig G2 的 Fc 段基因联接,构建融合基因h G M C S F H V2;并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 Rc/ C M V2 载体。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P C R扩增出了 1.3 kb 的融合基因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成功地完成了 G M  C S F/ Fcγ2 融合蛋白载体的构建。结论:(1)经 P C R 扩增技术由质粒 P C Dh G M C S F和 P S V V N P H V2 分别扩增到了所需的h G M C S F c D N A 片段和 Ig G2 从绞链区到 C H3 的基因组 D N A 片段。(2)利用 P C R介导,扩增出了融合基因片段h G M C S F H V2。(3)构建了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 Rc/ C M V2/h G M C S F H V2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HBcAg特异性CTL作用的靶细胞系统,为进一步研究HBV基因变异对CTL细胞毒效应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两种质粒pXT1和EBO-plpp构建HBVC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转染水生化B细胞,DNA分析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BVC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表达。结果在转染重组质植pXT1-HBVc和EB0-plpp-HBVc的B细胞中,均能检测到目的基因;分另有89.81%和88.51%的宿主细胞能检测到HBcAg;连续培养3周后,分别有88.30%和72.19%的宿主细胞表达HBcAg。结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XT1-HBVc和EB病毒表达载体EBO-plpp-HBVc转染的永生化人外周血B细胞能有效地表达靶抗原(HBcAg),可作为较为理想的HBV特异性CTL作用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3.
反义基因转移表达及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统介导反义基因转移表达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将HBVayw1402-2906片段和2839-1986片段反向插入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分别转染PA317包装细胞,分别感染NIH3T3细胞和2.2.15细胞。结果转导的NIH3T3细胞内有HBV反义RNA转录表达。HBV反义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2.2.15细胞后第3天,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表达量减少,感染后第5天,HBV抗原表达抑制率达高峰。preS/S片段反义基因转移后,HBsAg表达抑制率为71%,HBeAg抑制率为23%;preC/C片段反义基因转移后,HB-sAg表达抑制率为23%,HBeAg抑制率为59%。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统能够介导HBV反义基因在真核细胞内转移和表达,并对HBV复制和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磷酸钙法用含HBVS基因的质粒pRc/CMVS与含筛选标记基因-neo基因的质粒pSV2-neo对BALB/C近交系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株P815细胞进行了质粒共转染,并经G418筛选得到了G418抗性细胞,即P815-S细胞,斑点杂交和免疫组化实验分别证实P815-S细胞内有HBVS基因的存在;P815-S细胞浆内和膜上有HBsAg的表达。表明了P815-S细胞要作为体外检测BALB/C小鼠H  相似文献   

15.
瞿涤  闻玉梅 《上海医学》1997,20(12):699-701
本文研究了高编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质粒DNA(pCMV-HBs)对HBsAg,抗.HBs免疫复合物(IC)诱生抗-HBs的影响,在Balb/c小鼠中,IC加pCMV-HBs(100μg)免疫组比单独使用IC或pCMV-HBsDNA缚诱生的抗-HBs效价高,虽然略低于IC加氢氧化铝组,但无明显差异,在IC中加20μgpCMV-HBsDNA,经再次免疫亦可有效地诱生高效价的抗  相似文献   

16.
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HDAg与HBsAg/HBcAg和HBV DNA表达及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HDAg与HBsAg/HBcAg和HBVDNA表达及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和原位杂交,检测79例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HDAg、HBsAg、HBcAg和HBVDNA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丁型肝炎HBsAg、HBcAg检出率(81%、71%)较乙型肝炎(94%、92%)低(P〈0.05或0.01)。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BsAg以肝细胞浆表达  相似文献   

17.
佐剂CpG ODN对HBV基因疫苗诱导抗体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的CpG ODN作为佐剂对乙肝病毒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产生抗HBs的影响。方法 构建编码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蛋白S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R3.1-S作为HBV基因疫苗,人工合成含CpG motif的硫代磷酸寡核苷酸作为佐剂,以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进行免疫接种,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抗HBs应答。结果 与生理盐水作为佐剂组相比较,应用CpG DON组小鼠产生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PCR技术从HBeAg单克隆抗体鼠─鼠杂交瘤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重链可变区基因(VH),并将VH基因与pUC19载体连接,转化JM109菌,克隆出VH基因。重组质粒pUC-HBeAgVH经荧光核酸测序表明,该VH基因大小为327bp,编码109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19.
为了协同人白细胞介素-2与乙型肝炎病毒前S抗原的生物学功能,探索能打破持续性感染者对HBV表面抗原的免疫耐受,诱导机体对HBs-Ag和preSAg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签的基因免疫与治疗药物,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了IL-02和HBV完整preSAg的真核表达合基因及表达质粒pCWIIP。pCWIIP转染的Cos-7细胞能分泌表达IL-2-preS融合蛋白,其表达效率与pCIIL-2转染的细胞表达IL-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患者肝组织中病毒的复制状况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以抗-HCVNS3、抗-HCVNS5单克隆抗体和抗-HBs、抗-HBc多克隆抗体,检测25例尸检肝组织中HCVAg和HBVAg的分布和表达。结果HB-sAg和HCVNS3Ag同时阳性11例,HBsAg和NS5Ag阳性12例,HBcAg和HCVNS3Ag及HCVNS5Ag阳性各10例。几乎所有单标记染色阳性切片,其双标记染色也阳性。感染HCV或HBV的肝细胞各呈灶性、散在或弥散混杂分布,在重叠感染肝组织中,与HBV复制有关的表达类型,如HBsAg膜、浆型和HBcAg浆型以及HCVNS3Ag和HCVNS5Ag的检出例数,同单纯感染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154及0.198,P>0.05)。结论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在重叠感染时,两种病毒在肝组织内可能不存在互相干扰和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