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儿童颅咽管瘤45例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礼刚  高立达 《四川医学》1996,17(3):145-147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45例,共51例次,患儿年龄均在15岁以下(平均9.2岁)头痛,内分泌及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31例次获肉眼全切,20例次为次全切(其中5例为复发后再手术)3例术后死亡。37例随记0.5~10年,5例肿瘤复发(平均术后28.8月复发)。本文着重讨论儿童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技巧,并认为首次手术应尽量全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颅咽管瘤的手术疗效及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儿童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48例,部分行放射治疗,观察其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及复发因素.结果 48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26例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显微切除肿瘤,镜下全切32例,次全切10例,术中减压6例.术后有2例死于下丘脑损伤,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电解质紊乱.术后观察半年以上,27例未见复发,7例肿瘤未见明显生长,14例肿瘤生长明显,需行再次治疗.结论 儿童颅咽管瘤治疗是神经外科难题之一,其复发关键因素是手术能否全切,术后行放疗能够巩固其疗效,明显提高肿瘤生长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全切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 15例颅咽管瘤患者均在全麻下经翼点入路,12例行肿瘤全切,3例行次全切。结果 14例术后出现多饮、多尿,9例出现低钠血症,均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6例在2周内恢复正常,4例在1年内恢复正常,1例在2年后仍有多尿症状,需服药控制。随访3月~3年,1例半年后复发,2例2年内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保证颅咽管瘤全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显微手术全切32例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28例获随访,随访1个月~92个月,平均34个月,其中24(86%)例治愈,2(7.1%)例于术后5年内复发。尿崩、高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是颅咽管瘤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合理入路的选择、显微手术应用、术中垂体柄的辨认与保护及脑室外引流的应用对提高肿瘤全切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显微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显微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颅咽管瘤行显微手术次全切除术后,辅以伽玛刀治疗.结果 28例获10个月到7年随访(平均4年),肿瘤控制率达92.8%(26/28);2例分别在术后第3年及第5年复发,经再次显微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后,随访至今无复发,无1例死亡.结论显微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术后复发病例可再次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34例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翼点入路20例,额底经纵裂终板入路10例,经鼻蝶入路4例,评估手术切除程度,并发症及预后分析,结果:24例肿瘤获全切,6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无死亡病例。24例随访3年左右,16例恢复良好,8例复发提示需要再次手术,结论:颅咽管瘤根据肿瘤部位,生长方式,术者经验,选择适合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程度的并发症的防治是影响颅咽管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成人颅咽管瘤的手术效果,探讨显微外科治疗成人颅咽管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技术治疗成人颅咽管瘤21例,回顾性分析21例成人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采用翼点入路10例,经胼胝体入路5例,翼点-胼胝体联合入路6例。肿瘤全切17例(81%),次全切除4例(19%)。尿崩症、高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是颅咽管瘤切除术后较常见并发症。结论:入路的合理选择,显微技术的应用,术中垂体柄的辨认与保护及脑室引流的应用对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总院神经外科2002年12月~2012年8月收治的26例小儿颅咽管瘤临床表现、显微外科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6例患儿全切14例(53.8%),次全切5例(19.2%),大部切7例(26.9%)。术后出现尿崩18例(69.2%),4例为长期尿崩者。6例出现下丘脑症状。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是目前最佳的方法,熟练的显微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颅咽管瘤的分型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肿瘤切除程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91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资料探讨颅咽管瘤的外科学分型与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显微外科切除程度。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2001~2007年颅咽管瘤手术病例91例,全部为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分析肿瘤的外科学分型,手术入路的选择,统计各种入路下肿瘤全切、次全切、大部分切除的例数,分析研究不同入路下各种类型肿瘤切除程度。结果:本组91例患者中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51例(占56.00%),全切27例,次全切10例,大部分切除14例。结论: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是颅咽管瘤纤维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可以经过鞍区的4个间隙达到肿瘤的全切除和次全切来达到减少术后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徐建国  游潮  周良学  蔡博文  姜曙 《西部医学》2009,21(11):1866-1867,1869
目的探索额下-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58例颅咽管瘤患者采取经额下-翼点入路切除肿瘤,并分析患者术前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效果、随访情况。结果158例颅咽管瘤患者经额下-翼点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全切138例(87.34%),围手术期死亡4例(2.53%)。术后尿崩129例(81.64%),癫痫发作9例(5.69%)。患者术后综合效果良好。平均随访56.3个月,27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7.53%。结论经额下-翼点入路能安全切除颅咽管瘤,死亡率、致残率低,术后并发症可预防,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眼外直肌后徙与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病人术后不同时期眼位,探讨其矫正效果。方法选择195例于我院手术的间歇性外斜视病人,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分别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比较两组术后0.5、1.5、3.0年的眼位正位率。结果术后0.5年,A组眼位正位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χ2=8.83,P〈0.05);术后1.5年,两组眼位正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3.0年,A组眼位正位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29,P〈0.05)。结论术后短期内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眼位矫正效果优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然而,后者术后长期眼位正位率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发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颅咽管瘤的临床和手术资料。结果81例术后存活颅咽管瘤在6~62月内19例复发,其中全切除复发率5.3%(3/57)、次全切除复发率52.9%(9/17)、部分切除复发率100%(7/7)。24例未全切除病例中给予放射治疗5例,其中1例复发,未行放疗者复发率78.9%(15/19)。19例复发病例经手术治疗后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手术切除仍然是复发颅咽管瘤首选的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以减少复发,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复发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复发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颅咽管瘤的临床和手术资料。结果 81例术后存活颅咽管瘤在6~62月内19例复发,其中全切除复发率5.3%(3/57)、次全切除复发率52.9%(9/17)、部分切除复发率100%(7/7)。24例未全切除病例中给予放射治疗5例,其中1例复发,未行放疗者复发率78.9%(15/19)。19例复发病例经手术治疗后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切除仍然是复发颅咽管瘤首选的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以减少复发,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顺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狭窄段内切开术治疗Bricker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行全膀胱切除+Bricker术后发生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的患者6例.平均年龄为(61±7)岁.平均首次就诊时间为术后(6.3±2.5)个月.左侧4例,右侧2例.患者一期行患侧经皮肾造瘘术(PCN术),二期行顺行输尿管软镜下激光狭窄段内切开术,合并结石者一同处理结石.术前通过B超、CT、KUB+IVP、顺行尿路造影检查明确梗阻部位.狭窄段长度0.4~2.5cm,平均0.9cm.术后常规留置F6双J管12周.拔除双J管后复查KUB+IVP.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53±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5±2)d,术中出血量3~6mL.随访时间为6—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5例均未见狭窄复发;1例再次出现狭窄,行顺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狭窄段内切开术,每12个月定期更换双J管.结论顺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处理Bricker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翼点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常用手术间隙和下丘脑的保护方法。方法21例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40岁。结果18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术后17例患者出现多饮、多尿,16例患者有血钠紊乱,1例出现双侧丘脑梗塞,3个月恢复。术后随访1~4年,18例全切除的患者中有1例复发,行二次手术治愈。结论充分利用适当的手术间隙,保护好下丘脑的结构和穿通动脉,可以降低下丘脑损伤的发生率和提高肿瘤的切除率,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鞍区5个间隙在巨大复杂颅咽管瘤全切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经翼点人路鞍区5个解剖间隙切除鞍区肿瘤8例,术中注意保护肿瘤周围的视神经、颈内动脉及发出的垂体上动脉。结果8例鞍区肿瘤,全切除7例(87.5%),大部切除1例,复发1例(12.5%)。结论翼点人路行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中,熟练掌握鞍区5个解剖间隙及垂体血供的显微解剖,是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及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顺尔宁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再发喘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燕婷 《中外医疗》2009,28(34):104-105
目的探讨顺尔宁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控制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全部病例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干预组给予顺尔宁干预治疗,疗程3个月。对照组则不用任何药物预防。随访2年。测定血清总IgE浓度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观察喘息反复发作情况。结果发生反复喘息组血清总IgE浓度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未再发喘息组(P〈0.05);干预组第1年和第2年反复喘息发作人数和总平均发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顺尔宁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再发喘息临床效果明显,可以降低喘息的发作次数和哮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榆尿管镜下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膀胱颈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例行输尿管镜下膀胱颈电切术的小儿先天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儿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5岁,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膀胱输尿管返流和膀胱颈后唇抬高。在8.0/9.8F输尿管硬镜直视下用电切杆在5点及7点处纵行切开,切除5点至7点间增生的膀胱颈组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5个月,6例患儿肾功能均维持正常,MFR(12.6±1.6)mL/s,肾脏B超检查示双肾轻度积液,无尿失禁,未再次出现膀胱颈梗阻。结论:输尿管镜下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膀胱颈梗阻的近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中对下丘脑保护的治疗策略和技术。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颅咽管瘤39例,根据患者术前评估制定手术策略和方法,Ommaya囊植入加术后”P内放疗3例,肿瘤部分切除加术后放疗9例,肿瘤全切除术2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并发症、出院时状况、肿瘤控制情况和术后生活状况等进行总结。结果:21例获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尿崩、水电解质紊乱、视力下降等。随访29例,时间3~60个月。因肿瘤控制不佳或增大再次手术5例;恢复术前工作和学习24例,生活自理3例,生活不能自理1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前根据患者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策略,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下丘脑及其穿通动脉,可以降低下丘脑损伤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