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麦冬喜温暖而潮湿的环境,多种植在海拔460~520m的涪江两岸的Ⅰ、Ⅱ级阶地上。最适土壤为棕潮沙泥。该土壤母质复杂,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适宜,中性,含钙,微生物活跃。物理性状好,土层深厚,地上水位高,结构良好,上松下紧,透气、透水、回润好。土壤水、气、热、肥协调,能满足麦冬生长发育之需,种植的麦冬质量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张春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5):105-105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48岁。患者面部痤疮6年余,曾在某医处服“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品1年余,症状缓解不明显。刻诊,面部痤疮色暗、黑头、前额、唇周、两颊部黑斑,面色青灰,烦躁,胸闷太息,经前乳胀刺痛,月经色黑,血块多,大便干结,口干苦,不思饮,平素怕冷、乏力,腰腹疼痛。舌质紫暗如猪肝色,苔白腻、脉双关弦。辨证:水寒土湿木郁。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3岁,农民,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短、呼吸困难1年,加重2天,于2004年2月9日入院。患者1年前于上坡后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无胸痛、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休息20分钟后自行缓解。未引起重视而未系统诊治。以后多于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平均每月发作1~3次,休息20~30分钟后可缓解。2个月前因劳累后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明显加重,休息时症状减轻,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左心衰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利尿等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略有缓解。共住院治疗20余天,出院后坚持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异山梨酯(消心痛)等药物,但活动后仍感胸闷。近2日无明显诱因胸闷、呼吸困难明显加重,休息时仍有轻微胸闷,无咳嗽、咳痰、咳血、发热,入院求治。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1岁,退役军人,因活动后气促半年余,咳嗽、咳痰2mo余入院。患者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感活动后气促,以爬楼时为明显,无发热、胸痛、心悸、咯血,未引起重视。两月来症状加重,伴咳嗽、咳痰,呈阵发性咳,痰呈白色黏液痰,不易咳出,无发热、胸痛、咳铁锈色痰、盗汗,亦无腹痛、水肿、呕吐,伴乏力、体重减轻。曾来我院行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心理护理系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心理护理任务艰巨,要为病人排除紧张、恐惧、忧伤、愤怒及消极情绪,使他们心情愉快,坚持治疗,树立信心,战胜疾病。鼓起勇气,面对现实,重新走向新生活。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7岁。主诉:阵发性腹痛,伴纳差、乏力1周,加重1d。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周反复出现阵发性腹痛,疼痛部位在脐周,开始为钝痛,尚可忍受,一般持续约半小时~1h不等,可自行缓解,夜间发作频繁,疼痛时伴全身不适,腰背部酸痛,无恶心、呕吐、腹胀、黑便、黄疸,未予重视。上述症状渐加重,伴纳差、乏力。  相似文献   

7.
洪波 《中国乡村医生》2007,9(16):112-112
患者,女,30岁,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1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以右下腹疼痛为甚,疼痛为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伴后背部牵扯痛。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无胸闷、气短。查体:体温36℃,脉搏987欠/分,血压105/80mmHg。神清,精神差,痛苦面容,扶入病房。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0岁。主因间断上腹部不适、头痛、恶心、呕吐6d于2007年6月10日10:49入院。患者于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间断性发作,伴头痛、腹胀、纳差、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痛、腹泻、黑便,无发热、头晕,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在当地医院查腹部B超示:肝右叶小钙化斑,胆囊壁欠光滑。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  相似文献   

9.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滑石、白通草、杏仁、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制半夏组成,治疗湿温、暑湿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症见午后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苔腻脉濡等。方中杏仁苦辛开上以通利肺气,白蔻仁辛苦宣中以化湿舒脾,薏苡仁甘淡导下以渗湿泻热,三者均为主药。半夏、厚朴除湿消痞,行气散满为辅药,通草、滑石、竹叶清热利湿为佐使药。诸药合用,舒利气机,宣畅三焦,分消上下。  相似文献   

10.
练祥忠 《西部医学》2008,20(3):611-611
患者 女,43岁.公务员,因干咳5月,伴胸闷1月来我院就诊。13月前患左上肺结核,正规抗结核治疗9月病灶完全吸收。既往体健,无过敏性疾病和返流性疾病。5月前,病员无诱因出现干咳,无咽痒、胸闷、气促,无畏寒、发热,无潮热、盗汗、乏力、纳差,五官科检查鼻、咽、喉无异常,双肺未闻及干湿鸣,胸片、CT无阳性发现,经多种抗生素及对症止咳处理无缓解。  相似文献   

11.
长爪沙鼠是源于我国的"多功能"实验动物资源,在某些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长爪沙鼠生物学特性将被发现,这些将使长爪沙鼠资源利用更加多元化.本文对长爪沙鼠的开发研究历程及在分类学、寄生虫学、脑缺血、脂质代谢、神经性疾病和肿瘤学等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蒙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理论、方法及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检索有关蒙医药治疗RA的临床有效方法、个人经验及实验研究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总结.结果:蒙医药治疗RA的方法有蒙药内服及蒙医外治法,皆可达到显著疗效;相关基础实验研究也已取得一定进展.结论:蒙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强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蒙医温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蒙医温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方法:对13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分别采用蒙医温针疗法和蒙医针刺疗法进行对比研究,其中68例用蒙医温针疗法治疗。结果:蒙医温针疗法优于蒙医银针行法、结论:蒙医温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心肌缺血蒙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讨治疗心肌缺血的蒙药的最新研究进展。蒙药治疗心肌缺血疗效可靠,应用前景广阔。蒙药治疗心肌缺血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普通级长爪沙鼠封闭群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普通级长爪沙鼠封闭群,为医学科研实验提供合格的实验动物。方法:1999年从大连医学院引进长爪沙鼠原始种群,饲养过程中控制动物体内外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对动物进行驯化,对饲料进行筛选,严格控制动物的繁育。结果:建立合格的普通级长爪沙鼠封闭群,促进了该动物资源的实验动物化。结论:长爪沙鼠虽为北方物种,但经严格饲养在华南地区可以培育出合乎标准的封闭群,并可用于多方面的研究实验。  相似文献   

16.
推进蒙医药现代化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推进蒙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继承、发展、创新、国际化,以蒙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蒙医药理论,构建适合蒙医药特点的研究方法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蒙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占布拉道尔吉,著名蒙药学家,蒙古族十大科学家之一,所著《蒙药正典》一书,首次对561种蒙药材附以图解,对药物的识别、采收、利用、学习、研究,以及纠正误讹等起到了巨大作用。《蒙药正典》以4种文字对蒙药名称作了注解,对蒙、藏、汉、满族医药学术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占氏还纠正了蒙古高原药物名称混淆所导致的临床用药混乱,提高了蒙医药成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此外,占氏还提出了82个灸疗穴位以确定灸疗位置,并指出了相应的适应症,对蒙医传统疗术内容的完善和系统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和单纯手术治疗疗效观察对比。运用科学的方法证明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优势,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搜集2006年12月一2008年12月之间在本院蒙医骨科住院的四肢骨折患者,分为试验组与时照组。试验组应用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对照组:四肢骨折手术治疗。阐述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四肢骨折患者治愈率为97%,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蒙医症候治愈率为97%,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对骨痂形成、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上述结果分析:蒙医传统整骨与小夹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进一步推广价值。结论:经系统临床研究,在临床上用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疗效好,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9.
瑞应寺“曼巴扎仓”医明学是蒙医药传习的中心,在蒙医药学传承及发展使上占有重要地位,对蒙医药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瑞应寺“曼巴扎仓”医明学的历史沿革、医明学的修习和教学内容、蒙医药学理论独特的特点、人才培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蒙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蒙医药的地位和现状,并对如何继承和发展蒙医药科学进行了探讨,为发展蒙医药产业,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蒙医药资源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