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冲击伤是核武器和常规武器战争中常见的一种损伤。我国高原地区边界线长 ,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本研究利用生物激波管内置小型减压舱 ,复制大鼠高原冲击伤模型 ,探讨高原冲击损伤特点 ,为其早期救治提供一定的依据。作者将体重在 90 g~ 2 1 1 g ,雌雄不限的 90只Wistar大鼠分为四组 ,Ⅰ组 4 0只 ,暴露于环境大气压5 3.99kPa ;Ⅱ组 2 0只 ,暴露于环境大气压 6 1 .33kPa ;Ⅲ组 2 0只 ,暴露于环境大气压 96 .6 0kPa ;Ⅳ组 1 0只 ,暴露于 5 3.99kPa,将Ⅰ、Ⅱ、Ⅲ组用BST -1型生物激波管致伤 ,冲击波超压峰值为 1 90 .4kPa。正压持续时间 1 …  相似文献   

2.
眼冲击伤致伤机理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初步探讨眼冲击伤的致伤机理。方法 采用BST Ⅲ型生物激波管 ,建立以压力峰值(42 9± 38.8)kPa和 (834± 6 .4)kPa的轻、重两组伤型的眼冲击伤模型。在对不同强度的冲击波对眼组织的早期损伤的系列实验研究的同时 ,从临床损伤特点和生物力学角度讨论了眼冲击伤的致伤机理。结果 冲击波在眼部形成的眼内应力反射效应、应力剥落效应、压缩波与拉伸波的复合效应 ,可造成眼冲击伤特有的一些损伤特点。结论 眼冲击伤与眼钝挫伤的致伤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破片对冲击伤伤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破片对冲击伤伤情的影响。方法 成年杂种狗 36只 ,依据破片和冲击波的物理参数分别复制轻度冲击伤、中度冲击伤、肢体高速破片伤 ,高速破片与轻度和中度冲击伤复合的复合伤 ,低速破片与中度冲击伤复合的复合伤。冲击组用BST I型生物激波管致伤 ,用 0 .4 8g三角形破片致肢体破片伤 ,用BST I生物激波管致伤后立即行破片致伤制作复合伤。观察伤后 2 4小时形态学和肺体指数改变。结果高速破片对中度冲击伤具有加重作用 ,加重效应主要发生在肺脏 ,伤情可加重一个等级 ;高速破片对轻度冲击伤和低速破片对中度冲击伤未见加重效应。结论 肢体高速破片对中度肺冲击伤具有加重作用 ,这对爆炸伤伤员的液体复苏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冲击波对兔眼后节组织的早期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冲击波对家兔眼后节组织的损伤特点和致伤机制。 方法 采用BST -Ⅲ型生物激波管复制可进行量效关系研究和较接近临床实际的眼冲击伤模型 ,建立以压力峰值为( 42 9± 38.80 )kPa和 ( 834± 6 .47)kPa的轻、重伤两组伤型。在伤前对照、伤后 0 .5 ,3,6和 2 4h 5个时相点 ,观察眼部伤情 ,测定脉络膜血流量、视网膜电图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观察其病理及超微结构 ,重点动态观察了伤后早期眼后节组织损伤的变化过程。 结果 在眼冲击伤早期 ,眼底组织、脉络膜微循环和视觉功能的损害均严重。 结论 冲击波造成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的直接损伤和脉络膜血流量减少是导致视觉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冲击伤复合液体火箭推进剂染毒大鼠的远期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冲击伤复合液体火箭推进剂染毒大鼠的远期效应。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80只,称重、编号、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2)偏二甲基肼(UDMH)组;(3)四氧化二氮(N2O4)组;(4)冲击伤合并UDMH及N2O4组;(5)冲击伤组。模型制作方法:冲击伤组用BST-I型生物激波管致伤;UDMH及N204组分别吸入UDMH和N2O4;复合伤组大鼠先按冲击伤组方法致伤,伤后10分钟吸入UDMH和N2O4,按上述浓度染毒,造成冲毒复合伤模型。将各组存活的5只大鼠做好标记,喂养1年后活杀。行主要器官病理形态学检查,以观察冲击伤复合液体火箭推进剂染毒大鼠的远期效应。结果 N2O4远期效应组75%的大鼠有肺纤维化,个别大鼠出现肺低分化腺癌。冲击伤合并N2O4和UDMH组大鼠小脑传导纤维液化灶、出血,颗粒细胞和普肯野细胞变性,海马锥型细胞和颗粒细胞变性。结论 液体火箭推进剂致伤后的远期效应明显。提示在整体治疗时,对冲击伤复合液体火箭推进剂染毒大鼠的远期效应进行兼顾和并治,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
建立冲击伤复合液体火箭推进剂中毒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液体火箭推进剂爆炸致伤具有杀伤强度大、伤亡种类复杂、群体伤员多、救治难度大等特点 ,在平时及战时均可发生[1] 。笔者旨在探索建立与临床接近的冲击波和液体火箭推进剂中毒致伤的动物模型 ,为全面系统地开展液体推进剂爆炸致伤的研究提供所需条件。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392只 ,随机分为 7组 :(1)冲击伤组 ;(2 )偏二甲基肼 (UDMH)组 ;(3)四氧化二氮 (N2 O4 )组 ;(4 )冲击伤复合UDMH组 ;(5 )冲击伤加N2 O4 组 ;(6 )冲击伤复合UDMH组及N2 O4 组 ;(7)对照组。每组动物又分为伤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谷氨酸在大鼠冲击伤复合缺氧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G,6只)、单纯冲击伤组(BG,24只)、冲击伤复合缺氧组(HG,24只)。致伤组动物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致冲击伤。HG组致伤后置于体积分数为12.5%低氧舱内6h。于伤后1,3,5,7d处死大鼠取视网膜采用氮基酸分析仪测定其谷氨酸浓度,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P20表达,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染色观察凋亡情况。结果伤前视网膜谷氨酸浓度为(0.245±0.008)μg/mg,伤后1d谷氨酸浓度即明显升高(P<0.01),以后逐渐回落,但仍明显高于正常(P<0.01)。正常视网膜内未见Caspase-3P20表达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伤后3d开始出现,5d明显增多(P<0.01),7d仍维持于高水平,且阳性细胞主要为RGCs,内核层偶见。所检测三个指标变化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冲击伤复合缺氧明显加重了视网膜的损伤,谷氨酸兴奋毒性介导的RGCs凋亡可能是冲击伤复合缺氧后视网膜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兔视网膜冲击伤的疗效。方法:采用BST-Ⅲ型生物激波管建立视网膜冲击伤兔模型,将24只兔随机分为2组:(1)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0.5mg/kg);(2)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除眼前节炎症消退较快外,视网膜病变的吸收、病理改变及视网膜电图b波波幅的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对眼外伤后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视网膜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酶组织化学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利用酶组织化学技术 ,在米曰堂等[1 ] 建立的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观察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内酶的变化 ,试图为研究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家兔 16只 ,体重 1.8~2 .5kg ,雌雄不拘 ,由青岛大学医学院动物管理科提供。按照实验目的随机分为3组 :实验组 8只 ,对照组 5只 ,正常组 3只。实验过程中死亡的家兔随时补充。复制动物模型[1 ] ,对照组 (实验对照 ) 5只动物除不推进活塞外 ,余处理同实验组。正常组 (空白对照 )家兔…  相似文献   

10.
颅脑火器伤具有致死、致残率高 ,救治难度大等特点 ,其死亡率在 30 %~4 0 %左右 ,历来居各部位火器伤之首[1,2 ] 。在火器伤致死的总人数中 ,颅脑伤几乎占 5 0 %。笔者在建立犬颅脑枪弹伤致伤模型的基础上 ,检测了伤区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 ,旨在探讨颅脑火器伤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及其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及分组 :杂种犬 14只 ,雌雄不拘 ,体重 (18.6± 4 .3)kg ,随机分为脑贯通伤 (penetratingcraniocerebralinjury ,PCI)组 (7只 )和脑切线伤 (tangentbraininjury ,TBI)组 (7只 )。2 .致伤模型的建立、观察与检测 :3…  相似文献   

11.
高原冲击波致伤平台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高原冲击波致伤平台和评价其性能.应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提供激波源,添加一个附加段作为减压控制装置构建高原冲击波致伤平台.通过观察平台的机械性能、减压性能、冲击波波形和大鼠高原冲击伤试验,评价该平台的性能.该平台可模拟海拔3000~6000m的高原环境,产生典型的冲击波波形,可满足高原冲击伤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高原冲击伤的损伤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原冲击伤的损伤特点。方法:大鼠分别暴露于环境压力53.99kpx,61.33kpa和96.60kpa,然后用BST-I型生物激波管致伤,冲击波超压峰值为190.40kpa,正压持续时间为10ms.结果:随环境气压降低,冲击波所引起的大鼠死亡率明显增加,肺损伤程度明显加重,伤后6h,53.99kpa,61.33kpa和96.60kpa暴露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5.0%,25.0%和0%,肺出血和肺水肿的程度随环境压降低而明显加重,平均肺体脂数分别为1.49%,1.31%和0.93%.结论:环境气压降低可降代动物对冲击波的耐受性,高原冲击伤的死亡率和肺损伤程度较海平面和低海拔地区更高。  相似文献   

13.
兔坠落式颅脑减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兔坠落式颅脑减速伤模型及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减速伤致伤装置复制兔坠落式颅脑减速性损伤。致伤装置由滑动导轨、动物固定台车、基座、撞砧及支架等部分组成。55只家兔分为对照组(10只)和致伤组(45只),致伤组又根据坠落的高度不同随机平均分为3组,I组2.5m,Ⅱ组3.5m,Ⅲ组7.0m。将兔仰卧固定于动物固定台车上从不同高度坠落,其颅顶部撞击基座上的撞砧,用高速摄像观察兔颅脑减速伤致伤过程。从动物伤后行为、CT影像、大体解剖观察和病理变化等四方面对兔颅脑损伤进行研究。结果I、Ⅱ组动物伤后4小时存活9只和6只,Ⅲ组动物致伤后即刻死亡。I组CT影像观察和解剖未见颅脑损伤;Ⅱ组致伤后出现颅骨骨折、脑挫伤、硬膜下出血、对冲伤和轻微脑实质出血;Ⅲ组均出现了颅骨骨折、脑挫伤、硬膜下出血、脑实质出血和对冲伤。颅脑减速伤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出血性脑挫伤。结论坠落高度(减速度)对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影响,对冲伤在严重颅脑减速伤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原冲击伤的伤情特点.方法 成年SD大鼠130只,雌雄各半,分别暴露于环境压力53.99、61.33、65.60、96.60kPa,然后用BST-1型生物激波管致伤,各组驱动段压力均为3.8MPa.观察现场至伤后6小时动物存活情况和大体形态学改变.结果 随环境气压降低,冲击波引起的大鼠死亡率明显增加,肺损伤程度明显加重.伤后6小时,53.99、61.33、65.60、96.60kPa暴露组的死亡率分别为40%、16.67%、0、0.肺出血和肺水肿的程度随环境气压降低而明显加重,平均肺体指数分别为1.17%、1.08%、0.92%、0.71%.结论 高原环境可降低动物对冲击波的耐受性,高原冲击伤的死亡率和肺损伤程度较低海拔地区更高.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颅脑火器伤早期脑微循环改变及其对脑继发性损伤进行探索,旨在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杂种猫16只,雌雄不拘,体重1.9~2.5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伤后半小时组、伤后2小时组及伤后6小时组。各组再分成扫描电镜组和透射电镜组,前者各3只,后者各1只。2.颅脑火器伤模型的制作:采用Carey等[1]的颅脑火器伤动物模型,造成右额至右枕叶火器伤。致伤能量为2.02J。3.脑微血管铸型的制作:伤后经右额颅骨缺损处将EC医用耳脑胶滴涂于右额叶伤道表面及浅层止血,缝合头皮。按李忠华等[2]的方法,灌注甲基丙烯…  相似文献   

16.
冲击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冲击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用BST—I型生物激波管致伤,进行大体形态学和光镜观察。结果:肺是冲击波作用最敏感的靶器官,大体解剖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和肺水肿;光镜观察可见肺抱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颅脑大体解剖可见脑充血、脑肿胀和脑出血;光镜观察主要可见脑实质内出血;脑含水量显著增加。胃肠道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浆膜下出血。脑动脉和冠状动脉内各有1例可见空气栓塞。结论:冲击波可引起多种内脏器官损伤,早期救治中除原发性重度肺损伤处理外,应注意颅脑损伤和空气栓塞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复制四氧化二氮(N2O4)及偏二甲基肼(UDMH)混合气体爆炸致冲毒复合伤模型,并研究了该模型致伤后大鼠血气的变化。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先置于生物激波管冲击致伤。然后置于自制染毒 柜,先后吸入UDMH及N2O4,吸入时间均为15min。造成中致重度冲毒复合伤模型。在伤前、伤后3、6、12、24、48和72h右颈总动脉插管,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冲击伤及偏二甲基肼与四氧化二氮同时吸入致冲毒复合伤动脉血氧分压下降持续时间最长,下降最为显著,恢复较前两组慢。pH值变化与此类似。结论:冲击伤合并HUDMH及N2O4气体同时中毒对血气的影响较冲击伤加单一气体中毒变化显著;呼吸道特别是肺的损伤是火箭推进剂冲毒复合伤动物血气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海上作业致颅脑损伤248例致伤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1年 12月~ 2 0 0 0年 8月接诊因海上作业致颅脑损伤的病例 2 48例。现将其致伤原因加以分析 ,以期为海上作业安全防护提供参考。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1~ 5 0岁 ,平均(2 5 .5 0± 6 .5 5 )岁。管理人员 2例 ,工人 2 46例。皆为劳动时致伤。2 .致伤方式 :皆为直接暴力损伤。其中 :(1)跌落摔伤6 9例 ,占 2 7.8%;(2 )砸伤 10 8例 ,占 43.6 %;(3)撞击伤 5 1例 ,占 2 0 .6 %;(4 )挤压伤 1例 ,占 0 .4%;(5 )钢丝绳致伤 16例 ,占 6 .4%,其中 4例为一次性同时致伤 ;(6 )绞伤 2例 ,占0 .8%;(7)高压水柱致伤 …  相似文献   

19.
水下冲击波和空气冲击波相比,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冲击效应更加明显。目前模拟水下冲击波致伤的模型主要采用雷管引爆炸药和水下激波管两种方式。低频水下冲击波相比高频波更易引起颅脑损伤。颅脑损伤的致伤机制与胸腹腔压力升高经血管传递,以及爆炸瞬间的加速性损伤等有关。水下冲击波致颅脑损伤的伤情特点为严重的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  相似文献   

20.
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对胸部枪伤的心血管效应做了初步研究 ,发现胸部火器伤后瞬时的心血管效应可能与神经反射有关[1] 。本实验用预扎肋间动脉实验模型及切断迷走神经、减压神经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及分组处理 :健康家兔 18只 ,雌雄不拘 ,体重 (2 .75± 0 .2 5 )kg ,随机分为A组 :胸部贯通伤组 (模型组 ) ,B组 :迷走神经切断致伤组 ,C组 :减压神经切断致伤组。静脉麻醉后 ,行左心室、颈外静脉、股动脉插管 ,置心电图导线 ,连接八道生理记录仪连续监测。家兔左侧卧位 ,用 5 .5 6mm小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