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阔韧带平滑肌瘤的超声特点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真性和3例假性阔韧带平滑肌瘤超声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0例真性阔韧带肌瘤中,B超诊断正确3例,3例被误诊为卵巢肿瘤,4例诊断为子宫肌瘤。3例假性阔韧带肌瘤中,2侧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增。结论 阔韧带平滑肌瘤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术前的误诊率较高主要与超声或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2.
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又称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子宫良性肿瘤,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方式,且容易复发[1],术前误诊率高.本研究就10余年来我院手术治疗的23例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进行总结,并分析超声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的术前超声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马丽丽 《临床医学》2012,32(6):120-121
目的通过对脉管平滑肌瘤的超声图像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桓台县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例子宫脉管平滑肌瘤患者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3例患者术前均无提示性诊断。结论对子宫脉管平滑肌瘤缺乏认识,常导致误诊,应加强对本病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子宫小叶样分割性平滑肌瘤(CDL)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CDL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总结CDL超声鉴别诊断要点。 结果6例CDL术前超声显示肿物局限于子宫肌层5例,表现为子宫肌层内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实性肿物;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肿物内部血流信号丰富;1例肿物突破子宫浆膜层,宫外部分表现为胎盘小叶样分格状的低回声肿物,彩色多普勒示肿物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3例,误诊为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子宫腺肌瘤1例。 结论因子宫CDL有分割性生长方式及宫外扩张性生长的特点,术前超声易误诊为子宫恶性肿瘤,需仔细辨识。术前超声正确诊断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12例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病理结果及患者临床信息.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彩色超声检查,图像大多数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高回声.结论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灰阶超声造影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手术切除子宫肿瘤的患者31例(34个子宫占位性病灶),其中子宫肌瘤23例(25个病灶),子宫腺肌瘤8例(9个病灶).采用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nTI)和声学定量时间强度分析软件,术前经阴道先行子宫常规超声检查,然后经左侧肘静脉以快速团注法注入声诺维(SonoVue)混悬液2.4~4.8 ml行子宫灰阶超声造影及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前常规超声及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34个病灶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可分为周边网状型、同步型和缓慢向心型.子宫肌瘤以周边网状型为主,子宫腺肌瘤以同步型或缓慢向心型为主;子宫腺肌瘤组的增强峰值时间、峰值强度、150 s强度及增强幅度均比子宫肌瘤组高;子宫肌瘤组以速升速降型曲线为特征,子宫腺肌瘤以缓升缓降型或速升缓降型为特征,灰阶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准确率(94.1%)高于常规超声(82.4%).结论子宫灰阶超声造影能实时、动态、连续地反映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微循环灌注特点,与常规超声结合使用可提高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准确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相同,术前诊断困难.本研究旨在分析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和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本院行超声检查和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脂肪平滑肌瘤患者共28例,年龄32~77岁,平均52.5岁,其中绝经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术前的超声表现和术后的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囊性变的价值.方法 分析42例超声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囊性变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子宫肌瘤囊性变可发生于各种类型肌瘤;囊性变需要同多种病变如坏死、黏液样变性等鉴别;超声诊断符合率是86.4%.结论 超声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囊性变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子宫肌瘤B超漏、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B超漏、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676例疑为“子宫肌瘤”而手术患者的术前超声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检出子宫肌瘤648例,检出率95.9%(648/676);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650例;超声诊断与病理符合533例;漏误诊143例。漏误诊率21.2%(143/676)。肌瘤误诊为其它疾病89例,其它疾病误诊为肌瘤26例,漏诊28全郇常见的误诊是子宫腺肌症,其次是附件,内膜疾病等。结论 造成子宫肌瘤漏误诊原因是部分子宫肌瘤声像图无特异性及未重视病史等。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常见和不常见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性及常见和不常见超声误诊为子宫肌瘤的疾病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 580例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的病例,术后对比其超声与病理结果.结果 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符合率为96.4%,常见被误诊的疾病为子宫腺肌瘤和卵巢纤维瘤,其它不常见的疾病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子宫肉瘤、子宫肌层囊肿、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和残角子宫等.结论 子宫肌瘤超声图像的特点明显,但在某些情况下容易与其它疾病混淆,操作过程中注意病史询问及细节观察是避免误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超声误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 分析7例IVL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与组织学特征和临床发病特点对照,分析超声误诊原因.结果 7例IVL患者中位年龄40岁,5例患者曾接受子宫全切手术,平均复发间期13.8个月.7例IVL伴血管内生长,3例延伸至右心房,3例蔓延至下腔静脉,1例局限于盆腔静脉内.7例IVL声像图特征:子宫实性病灶伴血管内病变;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实性占位伴血管内病变;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腹部大血管及心腔内占位病变.主要误诊原因:声像图特征与子宫肌瘤相似,难以鉴别;IVL发病率低,认识不足;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早期血管内病灶.结论 超声对IVL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是IVL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方式,检查时应该特别注意病灶与静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子宫角妊娠超声声像图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对常规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诊断的93例子宫角妊娠患者的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超声分型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显示,术前超声诊断子宫角妊娠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66例(82.5%,66/80),其中妊娠囊型子宫角妊娠55例,混合包块型子宫角妊娠11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1例、残角子宫妊娠2例、绒癌1例;术前超声误诊率为17.5%(14/80);术前超声表现为附件区异位妊娠包块13例,术中显示为子宫角妊娠包块破裂,超声未定位和分型诊断.子宫角妊娠的超声特征为妊娠囊位于膨隆的一侧子宫角,周边有薄层肌壁包绕,子宫角妊娠包块与宫内膜相连.14例子宫角妊娠误诊原因:(1)超声显示子宫角包块与子宫内膜不连接、包块不为子宫肌层包绕,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子宫角外侧肌层厚,误诊为残角子宫妊娠.(3)子宫角包块血流丰富,肌层菲薄,误诊为绒癌.结论 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能对子宫角妊娠病变做出准确诊断,依据超声诊断要点综合评估有助于子宫角妊娠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临床症状、病理改变与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MRI表现并与临床症状进行对照。结果 (1)43例MRI共发现子宫肌瘤81个,手术病理证实92个,MRI漏诊率为11.96%;(2)子宫肌瘤MRD以T1WI、T2WI均显示低信号,其次为等信号最具特征;(3)肌瘤变性MRI平扫信号稍高,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4)肌壁间肌瘤和粘膜下肌瘤临床大多出现月经改变。浆膜下肌瘤临床大多无症状。结论 (1)MRI检查应采用多方位成像技术;(2)对肌瘤变性的诊断MRI表现较临床症状敏感;(3)子宫粘膜下及浆膜下肌瘤提倡MRI增强扫描,有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三维彩超(3D)观察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图像特征,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58例子宫肌瘤(共82个子宫肌瘤)和61例子宫腺肌病(共61个子宫腺肌病)患者,手术前经2D和3D检查,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对照。结果子宫肌瘤的三维图像特征:病灶边界清晰,有球体感,甚至内部见漩涡状结构,周边环状血管向内延伸,呈彩球状;子宫腺肌病的三维图像特征:病灶边界不清,无球体感,呈扇形放射状,血管分布散,呈星点状。结论三维彩超图像更直观,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超声图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诊治并有术前超声检查的34例IVL的超声检查结果和临床特征。结果34例IVL中,有2例提示IVL可能,20例提示子宫肌瘤或伴变性可能,12例提示子宫肌瘤伴子宫腺肌病可能。结论对IVL的临床特征认识不足影响了超声检查结果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MRKH综合征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探讨超声在诊断及鉴别诊断MRKH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经手术证实的75例MRKH综合征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MRKH综合征典型及非典型的超声影像学特征。 结果本组75例MRKH综合征患者均经腹腔镜手术证实,其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均与手术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62例(82.7%)MRKH综合征表现为典型的“四联征”超声特征:在盆腔左右两侧分别可见梭形或长条形肌性回声的始基子宫,未见宫颈和子宫内膜回声;可见连接两侧始基子宫下缘条带状的低回声索状带;双侧卵巢紧邻同侧始基子宫;膀胱尿道后壁与直肠前壁之间未见正常阴道结构,仅见低回声结缔组织。13例(17.3%)MRKH综合征表现为非典型的超声特征:4例始基子宫位置异常,位于腹股沟区;5例始基子宫内有功能性子宫内膜回声;2例索状带静脉扩张;4例卵巢位置异常。其他伴发异常:2例单侧始基子宫肌瘤,3例双侧始基子宫腺肌病,18例合并卵巢病变,4例合并肾脏发育异常。 结论大部分MRKH综合征具有典型的“四联征”超声特征,准确识别MRKH综合征典型及非典型的超声表现,可为临床诊治MRKH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易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9):123-124,128
目的探讨B超影像对中晚期妊娠产后子宫内妊娠残留物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72例疑似为中晚期妊娠产后子宫内妊娠残留物的患者进行B超检查,对B超异常的患者进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4.3%,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8.4%,误诊率为15.3%;单独表现出内膜异常以及宫腔内复合性积液的超声图像准确率较低,而其误诊率高。超声检查发现其子宫内团块对诊断RPOC较为准确。结论 B超影像对中晚期妊娠产后子宫内妊娠残留物进行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32例45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病灶后记录其大小和形态,并与正常肌层回声对照,判定有无肌层浸润;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表现:32例均见内膜增厚和(或)回声不均,19例伴宫腔不均质回声区,11例病灶凸向宫腔致宫腔线消失,8例可见肌层内不规则低回声紊乱区,5例伴官腔积液,3例见盆腔包块。CDFI:19例可见混杂的斑点状或棒状血流信号,8例可见紊乱的血流信号;频谱特点为高速低阻型,26例血流阻力指数〈0.5。5例子宫内膜癌分别被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1例、子宫内膜增生2例及子宫肌瘤伴内膜增生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amoxifen on leiomyomas and ovarian cysts in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terine and leiomyoma volumes were monitored sonographically in 17 postmenopausal women receiving postoperative tamoxifen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examined twice with a mean of 1.18 +/- 0.17 years between examinations. The mean increase in leiomyoma volume was 1.26 +/- 0.73 cm3. The mean myoma volume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at follow-up evaluation than at initial ultrasonography (5.75 +/- 1.09 cm3 versus 4.36 +/- 0.817 cm3, respectively; 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 P = 0.0218). Six women developed new leiomyomas. Of the 21 leiomyomas initially detected, 13 increased, six decreased, and two were unchanged in volume. The mean increase in uterine volume was 17.45 +/- 8.49 cm3. Three patients had simple ovarian cysts at initial 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 two of which remained unchanged in size, and the third resolved. Two patients had newly developed simple ovarian cysts. The increase in uterine and leiomyoma volum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leiomyomas and the persistence or development of ovarian cysts in some patients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agonistic tamoxifen effects. Serial measurements of uterine and leiomyoma volumes and surveillance for ovarian cysts is recommended for tamoxifen us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