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六例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基本方法为无血予充,自身放血。转流中血球压积降至17.6%~7.3%,效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外科学的迅猛发展,在我国乃至世界很多发达国家,临床用血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有报道美国临床年用血量达1 150万U,而我国的年用血量达1 500万U(中国输血协会年报)。另一方面,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来说,输血同样可能为其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如严重输血反应(急性溶血反应AHTR、输血相关急性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血液保护及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术中术后都会有大量的外科及非外科原因的出血,主要原因是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上的下降,纤溶活性亢进及凝血因子的损失等。这些出血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和经济问题。大量输血不仅可能传播肝炎,艾滋病等一系列疾病而且大大的增加了手术患者的经济开支。为此少输血,不输血及围绕此点的血液保护已被大力提倡。现有必要对血液保护的机制,措施及其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内直视手术中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大剂量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二尖瓣置换术患者20例.分为急性血液稀释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芬太尼60μg/kg一次静脉注射后均抽取24小时烧动脉血标本。应用GC-MS检测血浆芬太尼浓度,3P87软件包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符合开放性三室模型,在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组比对照组其和分别延长6倍和2倍(P<0.01)。VC和Vd分别增加1.5倍和2.5倍,两组的门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中急性血液稀释对大剂量芬太尼药代动力有明显的影响,分布容积增大,排除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有省血、保持良好凝血功能及减免因输入大量同种血而引起的并发症等优点。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本院1975年12月至1980年12月采用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184例,初步取得省血和减少输血量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血液保护的方法。方法:对52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采取合理选择体外循环用品,围手术期使用抑肽酶和止血环酸,手术中尽量减少失血,严格控制术后输血等血液保护措施的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414ml,其中9例未输血,占17.3%。术后平均出血量312ml。结论:采取体外循环中及术后的多项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可有效减少体外循环心内手术的用血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血液稀释的安全性。方法 对186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条件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血液稀释,并对血象、脑氧饱和度及外周血饱和度、动脉脉血氧饱和度变化、心肺脑功能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果转机中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积(Hct)分别降至65.5g/L和0.179,脑氧饱和度和外周血氧饱和度改变无意义(P〉0.05),动静脉血氧饱和度正常。术的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血液补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转流时血液中补体的激活和消耗,发现转流时 C_3水平有所消耗,C_4水平下降仅出现于转流停止时和应用鱼精蛋白后,C_(3d)在转流停止时10例均为阳性,说明转流时补体遭严重破坏。补体的激活在转流时主要经替代途径,而转流后阶段及应用鱼精蛋白后则亦有经典途径的激活。本文未发现转流时有自细胞下降现象。本研究结果提示,今后对体外循环装置所用材料是否合乎生理的研究是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海莲 《河北医学》1996,2(5):514-515
心内直视手术术中护理(222300)江苏东海县人民医院刘海莲县医院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给术中护理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其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病情重而变化快,因此术前、术中、术后做好充分的护理工作,全面仔细观察循环、呼吸及神经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作了围手术期的血流变学观察。通过不同阶段的血流变学动态观察比较发现,术前测得的血流变学与健康成人血流变学正常指标相似(男女分别比较)。麻醉诱导期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25),而在肝素化和转流中两个阶段的血流变学指标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血中内毒素含量、来源及对病人的影响。方法:检查32例心脏手术病人血液、体外循环输入液体和心内吸引液内毒素(Endotoxin,ET)含量;11例非心脏手术病人手术前后ET水平作为对照。结果:心脏手术病人血中ET在体外循环运转30分钟明显升高(P〈0.05),运转60分钟达高峰(P〈0.01),而非心脏手术病人无此变化;体外循环输入液体和心内吸引液均有ET存在。结论:ET与心脏手术后发热、白细胞增多和微循环受损等密切相关,可能是术后低心排征、ARDS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508例心脏疾病患者的1727例次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动脉血气。其中,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341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79例、后天性心脏病88例。发现转流前即有不同程度酸碱失衡存在;转流中由于麻醉、灌注、低温及手术等多种因素进一步加重酸大失衡。以呼吸性碱中毒最常见,代谢性酸中毒次之;停机后有改善。故术中监测酸碱和血气变化,及时处理严重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合适的人工灌注、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及适当补碱,对维持酸碱平衡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正术后出血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复杂心血管外科手术,特别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大量同种异体血制品输入常导致ICU滞留时间延长,死亡率和经济费用显著增加[1-2]。CPB是一种非生理过程,造成血液有形成分破坏和凝血功能异常,近些年研究发现长时间CPB致使血浆纤维蛋白原(flbrinogen,FIB)含量和活力均受到损害,围术期渗血增加,常需大量异  相似文献   

15.
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ong C  Liu K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3):2305-2306
心脏手术期间,缺血、再灌注均可造成心肌细胞受损,因此,术中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以尽量减少心肌细胞受损程度。低温和心脏停跳是降低心肌氧耗,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心内直视手术中输自体血的研究胡小琴,吴学仁,龙村,卿恩明,方泽旭(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医院,北京100037)本研究三年中共观察各类先天性及后天性心内直视手术1178例。全组成年患者1036例、儿童142例,年龄最小62天、最大74岁。...  相似文献   

17.
18.
张文斌 《医学综述》2013,19(10):1784-1787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血液有形成分大量破坏,激活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使得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概率增加,导致患者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延长;大量的血液输注,可增加肾衰竭、脓毒症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异体输血还会增加感染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及其他并发症的机会,且近年来血源日趋紧张。所以,采取相关血液保护措施,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9.
再次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黄达德,杨爱莲,陈文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510180)张丛新,张年伟,陈智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常因残余漏,感染和瓣膜败坏等情况需作二次手术矫治。因第一次手术后形成粘连,分离粘连过程中易撕破心脏或大血管结构,甚至造...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常规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严重者致过敏性休克和心跳骤停,现将我院近年所见2 1例不良反应及防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在479例中,发生鱼精蛋白不良反应2 1例,首次发生反应1 3例,第二次应用8例。其中轻度反应1 9例,重度反应2例,均抢救成功,无与其相关死亡病例。轻中度反应都经快速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组织胺H2 受体拮抗剂等处理好转,2例重度反应者再次转机辅助循环抢救成功,痊愈出院。2 讨  论鱼精蛋白是一种富含精氨酸的阳离子、强碱性多肽,它富含阳离子使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