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是指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上有独特表现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PEComa在临床上非常少见,近几年笔者收集了4例,本文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点.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1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难以确诊.但组织学上含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的特征,免疫组化检测表达肌源性(Actin)及黑色素瘤抗体(HMB45、melan-A).结论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肿瘤,发病部位不同且组织形态多样,主要依靠病理进行诊断.手术是目前各种PEComas的惟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1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难以确诊。但组织学上含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的特征,免疫组化检测表达肌源性(Actin)及黑色素瘤抗体(HMB45、melan-A)。结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肿瘤,发病部位不同且组织形态多样,主要依靠病理进行诊断。手术是目前各种PEComas的惟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莹  韦敏怡 《广西医学》2008,30(4):614-616
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tumors,PEComas)为一组较少见的肿瘤,国内有关PEComa的报告较少见,且多为个案报告,对其认识尚不足。笔者在2007年1月遇见1例发生在腹腔的PEComa,现将其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等观察结果,结合近期文献分析如下,以提高对PEComa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Neoplasms with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ation,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回顾我院今年年初收治的1例肺PEComa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肺PEComa属间叶肿瘤,由具有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组成,瘤细胞特征性表达黑色素生成标记物,瘤细胞胞浆PAS染色强阳性.结论 肺PEComa临床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肿块为主,多数病例预后良好,但部分病例可复发,应注重长时间随访  相似文献   

6.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cell differention,PEComa)特指由单形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构成的一种间叶源性肿瘤,其多见于子宫、阔韧带等部位,在由一组少见肿瘤构成的PEComas家族中属罕见类型,而发生于膀胱则更为罕见,目前英文[1]及中文[2-3]文献有关发生在膀胱的报道仅10例。2012年我院诊断膀胱PEComa 1例,现报道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探讨其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生物学行为,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原lioid celltumor,PEComa)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目前国外文献报道仅40 余例[1].术前常被误诊为子宫肌瘤.现笔者对我院近年收治的3 例子宫PEComa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情况,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而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 PEComa)在临床上很少见,是一种以组织学和免疫表型为特征的间叶性肿瘤。子宫PEComa的发病率低,多发生于子宫体,恶性者尤为少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征不典型,容易与子宫平滑肌瘤等子宫肿瘤混淆。目前有关子宫恶性PEComa同时伴另一种间叶性肿瘤如平滑肌瘤的文献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其相关鉴别诊断,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认识. 方法 对1例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其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女,53岁.主要症状为视物模糊,双侧鼻侧视野部分缺损伴头痛、头晕.CT及MRI检查提示肿瘤位于鞍上.光学显微镜下见簇状、条索状上皮样细胞埋在空泡状黏液样基质中,肿瘤周边间质内特征性地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entin),灶性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增殖细胞标记抗原(Ki67)表达<1%. 结论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组织学发生尚未完全明确.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子宫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种罕见的妇科肿瘤,术前易误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诊断为子宫颈恶性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合目前子宫恶性PEComa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呈片状排列,细胞间分布较多薄壁小血管,呈网状或裂隙样,免疫组织化学对HMB-45、NSE表达。结论: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是一种HMB-45阳性标记的独立真性肿瘤类型,其恶性倾向不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0 引言,BAG-(BCL-2athanogene-1)基因的编码产物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其凋亡调控作用诸多功能中最为重要的,主要表现为抗凋亡作用[1].BAG-1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意义不尽相同[2],BAG-1在直肠癌中是否也有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是否有关,值得探讨.我们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G-1蛋白在不同分化直肠癌及上皮中的表害,探讨该凋亡相关基因在直肠癌的表达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杜锐  赵年  陈晓荣  闵朋 《郧阳医学院学报》2021,(3):300-302,封3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肿瘤,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为体检或肿瘤较大出现压迫症状后检查发现.同时其影像学表现常缺乏特异性,尤其是恶性PEComa,易发生肿瘤坏死和转移,常误诊为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该病的诊疗及预后进行总结.方法 随访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泌尿外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89例肾PEComa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肾PEComa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肿瘤最大为26 cm×20 c...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进行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和观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4例肿瘤均由透明或嗜酸细胞巢或宽窄不等的细胞索组成,间质有丰富的小血管和程度不等的透明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4例瘤细胞均黑色素细胞标记阳性和程度不等的结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CK和CD10阴性。4例现均存活。结论: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具有较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HMB45阳性对诊断有重要作用。该肿瘤分良性、恶性潜在不能确定和恶性三类.应与透明细胞癌和上皮样平滑肌肿瘤区别。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颌面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治疗结果及预后。全部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 :12例中男性患病稍多于女性。肿瘤分别位于舌部、唇部、牙龈、颊部及额部皮肤。通常表现为质韧肿物 ,可伴疼痛、出血。镜下表现 :瘤细胞具有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形态 ,成巢状、条索状不规则排列 ,分布于粘液样基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12例标本波形蛋白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手术治疗后 3例复发 ,未见转移。结论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中间型血管肿瘤 ,容易复发 ,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GIST)最新的诊断定义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实质上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表型表达c-kit蛋白(CD117),遗传学上有c-kit基因突变[1].关于GIST的诊疗治,是国内外关注及研究热点.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1 概述 1960年Martin首先报道一种胃壁的胞质丰富的肌样肿瘤细胞.1983年Mazur和Clark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分析,发现一组非平滑肌源性、非神经源性肿瘤,将其命名为间质瘤[2],从此GIST作为一种特殊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而被广泛地应用.1998年Hirota等发现GIST肿瘤细胞中c-kit基因发生获得性功能突变,进一步明确了组织蛋白酶L基因CtSl'与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金彩娥  黄筱竑  石麒麟 《浙江实用医学》2012,17(4):252-253,260,315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3例女性生殖系统PEComa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年龄分别38、42、51岁,2例位于子宫,1例位于右阔韧带。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或转移。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及少数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胞质透明或嗜酸,核异型不明显,肿瘤富于血管。免疫组化3例瘤细胞HMB-45、Vimentin、Melan A阳性,SMA散在阳性,S-100、CD68、CD34、Ckpan、EMA均阴性。结论女性生殖系统PEComa是十分少见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定,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曲延刚  李虹  陈甦  周琳 《中国厂矿医学》2011,(12):1114-1115,I0001
目的观察肺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neoplasms with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本院2008年会诊的1例肺PEComa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PEComa临床表现与其他肺肿瘤比较无独特性。其是起源于血管周细胞的良性间叶性肿瘤,镜检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富含糖原,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未见核分裂像及瘤性坏死。免疫组化标记该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黑色素标记HMB-45及S-100。结论 PEComa发生于肺比较罕见,与肺的其他恶性肿瘤鉴别需借助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20.
5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的价值,讨论肿瘤的组织来源、治疗和预后.方法:对51例GISTs进行光镜观察,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c-kit)、CD34、波形蛋白、actin、s-100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1例GISTs,其中40例以梭形细胞为主;17例伴有上皮样细胞,4例单纯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物表达阳性率分别为CD117 95.0%(48/51),CD34 80.0%(41/51).结论: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光镜形态与真性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极为相似,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对其做作出正确诊断,GISTs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间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