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3.
复发性口疮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 ,其患处疼痛严重 ,常可影响进食及说话。本文介绍验方三则 ,经临床应用 ,疗效较好。1 .新鲜芦荟叶洗净 ,削去周边锯齿样小刺 ,取适量咀嚼后含于口中 ,含服时间越长越好 ,每日数次。亦可将芦荟叶剖开 ,将剖面直接贴敷于溃疡面上 ,每日 3~ 4次。芦 相似文献
4.
1.竹节人参 30~ 5 0 g,研粉内服。2 .银花藤 1 5 g,络石藤 1 5 g,海风藤 1 5 g,虎杖 1 5 g,骨碎补 1 5 g,女贞子 1 5 g,菝葜 1 5 g,银不换 1 0 g,鸡血藤 1 0 g,穿山龙 1 0 g,用水酒浸泡后煎服。3.独活 1 0 g,党参 1 0 g,甘草 1 0 g,茯苓 1 0 g,当归 1 0 g,川芎 1 0 g,熟地 1 0 g,杜仲 1 0 g,牛膝 1 0 g,秦艽 1 0 g,白芍 1 0 g,防风 1 0 g,细辛 3g,桂枝 5 g,每日 1剂水煎服。治腰痛验方三则@张瑞萍$山东省昌邑市中医院!261300
@王艳平$山东省昌邑市中医院!261300… 相似文献
6.
李宝来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17-18
对《石室秘录》中男子不育作了分析,指出男性不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精寒、气衰、痰多、相火盛、精少、气郁,应从肾阴肾阳、肾主生殖、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气血盛衰、心肝关系等方面进行辨治。同时指出:男子无子者,为不可徒补其肾。 相似文献
7.
8.
清代名医陈士铎治疗消渴病立法巧妙,用药精当,为后世治疗消渴病提供了范例。笔者通过分析陈氏《石室秘录》中辨证用药,探讨陈氏对消渴病的治法,兹述如下。1提出从肾论治消渴病的方法陈士铎《石室秘录.内伤门》卷四指出:"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以肾虚致渴,而无不同也。故治消渴治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指明了消渴病分上、中、下三消,以治肾为主,体现陈氏从肾论治消渴。"命门"学说在陈氏的著作中都有体现。消渴病的主要病机是阴精亏损,燥热偏盛。肾为"先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为元阴元阳之脏,肾阴虚肾阳虚损均可导致消渴,从肾论治消渴病符合中医对于消渴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著《石室秘录》中附子之用颇具特色,通过活用附子、巧用附子、慎用附子三个方面,以实现开破之功、引火归原、散寒救逆三种功效,现略举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通过对现存陈氏儿科医籍的整理学习,认为其在儿科疾病的论治中时时顾护脾胃,多用益气健脾之剂,同时兼以疏肝,防止木克脾土。 相似文献
17.
18.
陈士铎对泄泻的认识颇具特色。他论治泄泻多为脾肾同治,并对脾肾同治的理法方药作了阐述。关于脾胃.陈士铎认为当分别对待,脾与肾相关,而胃与心包相关,并创制了相应的治方。因泄泻之病位在肠,故陈士铎除治脾肾之外,注重治肠:泄泻多有伤阴之弊,故陈士铎在立方、制方、用药上处处兼顾。 相似文献
19.
陈士铎对泄泻的认识颇具特色.他论治泄泻多为脾肾同治,并对脾肾同治的理法方药作了阐述.关于脾胃,陈士铎认为当分别对待,脾与肾相关,而胃与心包相关,并创制了相应的治方.因泄泻之病位在肠,故陈士铎除治脾肾之外,注重治肠;泄泻多有伤阴之弊,故陈士铎在立方、制方、用药上处处兼顾. 相似文献
20.
1 资料 患者,张某,男性, 29岁,已婚.2003年 12月 20日就诊.主诉:腰痛伴遗精、早泄半年多,神疲乏力、易感冒.刻下:腰部胀痛重着,屈伸不利,会阴部及睾丸坠胀,伴口干,食欲不振,小便频数,尿有余沥,眠差,大便调.既往无外伤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