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术对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67例肾动脉明显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术后行血压及血肌酐(SCr)的长期随访。结果患者67例植入77枚支架均获成功。所有患者均随访血压及肾功能,平均随访时间(18±6)月,随访患者的收缩压由(171±23)下降至(160±20)mmHg,P<0.05,舒张压由(95±14)下降至(85±13)mmHg,P<0.01;降压药物的种类显著减少[由(2.7±1.6)下降至(1.9±1.4)种,P<0.01]。术前肾功能正常者(SCr<130μmol/L)术后血压下降最为显著[收缩压由(176±33)下降至(159±26)mmHg,P<0.01,舒张压由(98±15)下降至(83±15)mmHg,P<0.01]。而术前肾功能受损者(130≤SCr≤350μmol/L)术后血压无明显改变。术后随访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有助于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经腔肾动脉支架(PTRAS)治疗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肾动脉支架成形治疗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108例患者回顾分析,探讨操作技术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本组108例实施118支肾动脉支架成形技术,成功率100%,肾动脉狭窄段直径由术前(1.38±0.34)mm增至(5.65±0.78)mm,随访到93例(86.1%,93/108),随访时间3~45个月,平均随访(21.9±11.4)个月。术前收缩压平均(150.04±16.69)mmHg(1mmHg=0.133kPa),术后降至(137.05±12.58)mmHg,P0.001;术前舒张压平均(81.69±12.02)mmHg,术后降至(79.29±8.71)mmHg,P0.05。术前血肌酐(Crea)平均(91.63±38.06)umol/L,术后降至(87.69±40.31)umol/L,P0.001;术前尿素氮(Urea)平均(5.97±1.80)mmol/L,术后降至(5.63±1.83)mmol/L,P0.05。B超随访支架狭窄50%者占9.2%(7/76)。结论:肾动脉支架治疗严重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创伤小、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血压及维护肾功能水平,是严重肾动脉阻塞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renalangioplastywithstent,PTRAS)对老年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的长期影响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1例经肾动脉血管造影确诊并行PTRAS治疗的老年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长期血压水平及与疗效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PTRAS使所有患者的血压改善,治疗当天患者的血压从治疗前的158.5/86.6mmHg下降至127.8/70.3mmHg(P<0.05),血压的改善维持至12个月,其中4例患者达2年以上。为控制血压所需的降压药物由PTRAS前的3.4种减少至当天1.5种(与PTRAS前比较P<0.05),随时间推移药物种类逐步增加至6个月时的(1.9±0.77)种,12个月时(1.9±0.81)种(与PTRAS当天比较P<0.05)。影响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疗效的因素分别是治疗前舒张压水平、肾动脉狭窄是否完全解除(即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行单/双侧PTRAS)、外周血管病;而与年龄、治疗前收缩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受累、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无关。2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均出现血压升高。结论PTRAS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肾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并长期保持稳定,尽管6个月后为满意控制血压所需的降压药物种类增加。PTRAS后血压监测和降压药物的调整是应当重视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支架置入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6例患者(男3,女3),年龄38±17岁,患有严重的肾动脉狭窄(8条病变),因单用高压球囊扩张效果不满意,置入球囊扩张支架.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条病变残留狭窄10%,其余7条病变无残留狭窄.所有患者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收缩压从164±13 mmHg降至127±16 mmHg;舒张压从98±11 mmHg降至80±10 mmHg.3例停用降压药物血压仍正常,另3例降压药从4种减至2种血压仍能满意控制.平均随访6±2月,疗效能稳定维持.结论:支架置入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安全有效方法,其初步疗效满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成形术血运重建对肾动脉狭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肾功能等方面中远期的影响及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合并有高血压的肾动脉狭窄患者199例;经肾动脉成形术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平均随访(19±11)个月,观察患者血压、降压药物、肾功能的变化,并对支架内再狭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99例患者中,肾动脉成形术成功率97.5%。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由(73±11)%降至(12±10)%。术后随访138例患者血压下降明显,收缩压由(161±26)mm Hg(1mm Hg=0.133 kPa)降至(1 37±16)mm Hg,舒张压由(85±1 5)mm Hg降至(77±1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降压药物品种明显减少,由平均(2.4±1.2)种降至(1.8±0.9)种(P<0.01);患者手术前后肌酐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对术前有肾功能不全患者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4例,非开口病变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肾动脉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高,并有助于此类患者血压的长期控制,特别是部分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率过滤可能会有改善,支架内再狭窄与病变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经肾动脉造影确诊的ARAS并施行PTRAS患者50例,术后随访3~48(16.3±14.8)个月,回顾性分析PTRAS后患者血清肌酐和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50例PTRAS全部成功。与PTRAS前比较,20例(40%)症状改善和26例(52%)症状稳定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明显下降[(151.47±54.86)μmol/L vs(182.50±68.87)μmol/L,P<0.01;(95.56±1 2.87)μmol/L vs(101.37±1 5.53)μmol/L,P<0.05],4例(8%)症状恶化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访期间再狭窄6例(12%)。结论 PTRAS能够改善老年人肾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功能改变,并使肾功能长期保持稳定。加强对军队老干部PTRAS后的健康教育,可部分提高患者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狭窄血运重建对于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血压、肾功能等方面长期的影响。方法:自2004-02至2009-04我院收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229例(管腔狭窄≥70%),经肾动脉成形术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平均随访(13±10)个月,观察患者血压、降压药物、肾功能的变化。结果:229例患者肾动脉成形术成功率83.8%,肾动脉直径狭窄率由术前的(70±11)%降至术后的(12±10)%。随访139例患者,平均收缩压由术前(151±25)mmHg降至随访时(137±16)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由术前(82±15)mmHg降至随访时(77±11)mmHg,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降压药由术前平均(2.4±1.2)种降至随访时(1.8±0.9)种;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手术前后肌酐水平(SCr)及校正肾小球滤过率(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至23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4例,非开口病变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肾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肾动脉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高,并有助于此类患者血压的良好控制,支架内再狭窄与肾动脉狭窄病变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8.
【】 目的 评价最大充血跨狭窄收缩压差(HSG)指导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对预后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 50%-90%患者65例,年龄48-72(61±10)岁,其中男45例,女20例。随机分为两组,HSG指导的介入组(HSG组)32例,肾动脉造影指导的介入组(对照组)33例。将HSG>20mmHg作为HSG组的标准,将肾动脉造影血管直径狭窄率(DS)>75%作为对照组PCI的标准。观察手术即刻指标及预后血压及肌酐的变化。结果 不论HSG组还是对照组同组内HSG显著大于静息跨狭窄收缩压差(RSG)[(29±6)mmHg vs.(18±5)mmHg;(19±7)mmHg vs.(15±4)mmHg, P<0.05]。HSG组HSG显著高于对照组[(29±6)mmHg vs.(19±7)mmHg,P<0.05]。植入支架后HSG组较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清肌酐在术后,1月、3月、6月、12月、18月明显为低,P值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最大的是HSG,OR=1.21, P=0.0001。结论 HSG在指导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上优于肾动脉造影,患者获益更大,血压和肌酐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行PTRAS术老年患者(年龄≥65岁)28例,分析手术前后血压、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28例患者血压明显降低,术前为(160±24)/(80±11)mm Hg,术后(128±12)/(67±9)mm Hg(P<0.01),术后12个月血压水平仍明显低于术前(P< 0.01)。术后口服降压药物的种类也明显减少,分别为(2.7±1.0)种和(1.9±0.9)种,但术后12个月以后用药种类开始逐渐增加。术后12个月时,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术后24个月时,随访11例,4例(36.4%)患者出现肾功能减退;术后肾动脉再狭窄率为25.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出现肾功能恶化与术前合并3期以上慢性肾脏病有关(P<0.05,OR=5.97);术后发生再狭窄与合并糖尿病有关(P<0.05,OR=36.4)。结论PTRAS术可在24个月内明显降低老年ARAS患者的血压,可在12个月内维持患者肾功能的稳定,老年PTRAS患者术后肾动脉再狭窄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慢性肾功能不全支架置入后肾功能的长期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皮肾动脉内支架置入(PTRAS)后肾功能的长期预后。方法肾动脉狭窄≥70%伴慢性肾衰15例患者(双侧肾动脉严重狭窄14例,孤立肾肾动脉严重狭窄1例),年龄78·9±2·9岁(70~85岁),PTRAS后随访(14·4±7·1)个月(6~38个月)。回顾性分析PTRAS前、后肾功能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1)PTRAS时血清肌酐(SCr)(196·59±86·27)μmol/L(128·6~389·1μmol/L),近1年血清肌酐倒数(1/SCr)(-0·00276±0·00180)L·μmol-1·mo-1;PTRAS后(14·4±7·1)个月时SCr(179·19±81·91)μmol/L(102·4~367·1μmol/L,与PTRAS前比较P<0·05),1/SCr(+0·00724±0·00134)L·μmol-1·mo-1(与PTRAS前比较P<0·05)。(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肾功能改善与PTRAS前肾功能减退速率呈负相关(P<0·05),而与年龄、高肾阻力指数、PTRAS时SCr水平、血压水平、有否糖尿病等无关(P>0·05)。(3)随访结束时无进入透析或死亡病例。2例患者PTRAS前伴心脏紊乱综合征(分别为双侧肾动脉严重狭窄伴不稳定性心绞痛1例,慢性心功能衰竭1例)稳定。结论PTRAS能够使缺血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多数患者肾功能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后肾功能及血压的变化,探讨PTRAS前肾功能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3例ARAS患者以PTRAS前肾小球滤过率(GFR)≥50ml.min-1.1.73mm-2和<50ml.min-1.1.73mm-2为标准,分为A组(14例)和B组(9例),比较总体及各组患者PTRAS后血压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PTRAS后23例患者总体收缩压下降19mmHg(1mmHg=0.133kPa,P=0.000),舒张压下降6mmHg(P=0.051)。血清肌酐(Cr)升高4.4%(P=0.594),GFR下降4.4%(P=0.462)。其中A组血压下降26/8mmHg(P=0.000,P=0.033),Cr升高21.8%(P=0.137),GFR下降12.9%(P=0.066);B组血压下降8/1mmHg(P=0.292,P=0.773),Cr下降12.6%(P=0.126),GFR升高16.8%(P=0.090)。结论PTRAS能够明显改善ARAS患者血压;PTRAS后肾功能总体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7例经肾动脉造影显示单侧肾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分为两组,肾动脉介入术组25例和药物治疗组22例。所有患者均未行冠脉血运重建术。测定所有病例治疗前及介入组治疗后的双侧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的变化。并对病人的血压、心功能、心绞痛发作次数进行半年随访。结果两组患者狭窄侧肾静脉肾素活性明显高于对侧{介入组[狭窄侧:(3.7±0.5)比对侧:(2.1±0.4)]nmol/L.h;药物组[狭窄侧:(3.9±3.1)比对侧:(2.0±1.9)]nmol/L.h,P均<0.01},AngⅡ、Ald亦高于对侧。介入治疗后肾素活性明显降低,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0±0.7)比术前:(3.7±0.5)]nmol/L.h,P<0.05},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术后:(52.5±5.6)比术前:(47.5±5.2)]%,P<0.05},心绞痛发作缓解,从每周(13.2±0.2)次减至(4.6±1.1)次(P<0.05)。结论肾动脉介入治疗能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支架置入重建血运治疗肾动脉狭窄中期临床结果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评估支架置入重建血运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与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至 2003年,我院连续 150例肾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其中男性 93例 ( 62. 0% ),女性 57例(48. 0% ),年龄 13~82岁,平均(52±19)岁, 病因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 96例(64 0% )、大动脉炎 44例(29. 3% )和纤维肌性结构不良 10例 (6 .7% ),因严重高血压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而进行了支架置入, 随诊 6个月,观察手术对患者血压、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50例患者中,支架置入成功 148例(98 7% ),病变处管腔直径狭窄从 65% ~100% (85 .5% ± 12. 3% )降至 0 ~25% ( 7 .6% ±5 2% ),管腔最小直径从 0~2 7mm (1 6±0. 9mm)增至 4 5~8 0mm(6 0 ±1 1mm)。6个月随诊时, 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 001), 收缩压从(169 .6±32. 5)mmHg(1mmHg=0 133kPa)降至(142 .7±28 .1)mmHg,舒张压从(97 .3±17 .8)mmHg降至 (83 .3±15. 2)mmHg,服用降压药明显减少 (从2 7种减至 1 9种, P<0 001)。其中 48例(32 0% )治愈, 78例(52 0% )改善, 22例(16. 0% )无效。术后血肌酐改善 34例(22. 7% )、无变化 112例 ( 74 .6% )及恶化 4例 ( 2. 7% ),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动脉支架置入的手术并发症共 12例(8% )。6个月随诊期间无死亡。结论 支架置入重建血运治疗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观察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RAS)的发生率,并分析高血压合并RAS的影响因素。方法:高血压合并胸痛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57例,其中男性81例(51.5%),女性76例(48.5%),收缩压(151.5±17.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4.7±10.3)mmHg,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进行选择或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分别以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为自变量,以RAS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RAS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选157例,其中126例(80.2%)肾动脉造影正常,另31例(19.6%)存在RAS(腔径狭窄≥30%),其中14例(8.9%)存在显著的RAS(腔径狭窄≥50%),17例(10.8%)存在轻度狭窄(30%≤直径狭窄<50%),6例(3.8%)存在显著单侧RAS(腔径狭窄≥70%),2例(1.2%)存在显著双侧RAS(腔径狭窄≥70%)。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冠心病79例,非冠心病78例,冠心病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29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21例,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RAS有关;而多因素回归分析,独立预测因子为年龄(OR=1.17,95%可信区间:1.05~1.38,P<0.01)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OR=1.46,95%可信区间:1.03~2.04,P<0.01)。结论: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高血压合并RAS的发生率高。因此,有高血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时应考虑行肾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15.
刘志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3898-389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RAS)病人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48例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病人对于其行介入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及血压变化。结果 48例患者中5例大动脉炎和8例肾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患者采取单纯球囊扩张术,其余35例患者均采用肾动脉支架植入术。介入治疗后,平均SBP降至(139±18)mmHg;DBP降至(81±12)mmHg,平均服用药物种类由治疗前的(2.5±1.5)种下降为(1.5±0.5)种,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6~24个月结果显示:治愈28例(58.33%),改善6例(12.5%),无效14例(29.17%)。结论肾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病人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老年病人血压下降明显,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减少服药种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percutaneoustranslumminalrenalangioplastywithstent,PTRAS)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atheroscleroticrenalarterystenosis,ARAS)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经肾动脉造影确诊的ARAS并施行PTRAS的患者 17例 ,术后随访 3~ 4 8(16 .3± 14 .8)个月 ,回顾性分析术后患者血清肌酐、血压水平和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17例PTRAS全部成功 ,术后肾功能改善 4例 (2 3.5 3% ) ,肾功能稳定 9例 (5 2 .93% ) ,总有效率达到 76 .4 7% (13 17例 ) ;肾功能恶化 4例 (2 3.5 3% )。随访长达 2 4~ 4 8个月的 7例患者有 6例肾功能稳定。血压下降或药物控制使血压 <14 0 90mmHg(1mmHg=0 .133kPa) 15例 (88.2 4 % ) ,发生再狭窄 4例 (2 3.5 3% )。结论 PTRAS治疗ARAS能够使肾功能改善或稳定 ,部分患者肾功能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7.
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动脉狭窄初步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Jiang X  Ming G  Wu H  Wang L  Wang J  Zheng D  Liu G  Liu L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2):82-85
目的 评估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30例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因严重高血压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而进行了肾动脉支架置放术(PTRAS),并随诊3个月,观察手术对患者血压、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30例患者中,PTRAS成功29例(96.7%);至3个月随诊时,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01),收缩压从173.5mmHg(1mmHg=0.133kPa)降至135.8mmHg,舒张压从95.8mmHg降至75.6mmHg,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明显减少(从平均2.5种减至1.5种,P<0.001);其中5例(16.7%)治愈,22例(73.3%)改善,3例(10%)无效;血肌酐2例(6.7%)轻度下降,28例(93.3%)无变化。结论 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观察国产尼索地平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共有268例患者进入研究,其舒张压在95-114mmHg之间.经过7—10天的观察期,给予国产尼索地平片10mg-20mg,每日2次.治疗6周后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从162.26±16.92mmHg和103.63±7.15mmHg降至139.90±12.65mmHg和88.36±9.10mmHg(P<0.005),降压显效率达75.37%(202/268),有效率达21.27%(57/268).总有效率达96.63%.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头痛、面红、踝部浮肿等.其中60例患者接受了单用尼索地平片6个月的长期治疗,结果显示血压得到稳定的控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波动在136.3—141.2 mmHg和86.3—88.0mmHg.16例病人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24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分别从143.20±20.68mmHg和88.87±10.20mmHg降至136.87±13.58mmHg和84.93±9.66mmHg(p<0.05).由此可见,国产尼索地平片是一种有效且易于耐受的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近、中、远期疗效.方法对26例术前、术后、随访中均存在经超声证实的三尖瓣反流,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利用多普勒超声估测其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并进行随访评价,随访时间1~10.6(平均3.5±1.5)年.结果26例患者PASP估测值由术前的65.66±19.50mmHg(1mmHg=0.133kPa)降至术后即时的43.85±11.97mmHg,近、中、远期随访估测值分别为41.81±8.26mmHg、41.77±9.30mmHg和44.04±10.05mmHg,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较术后即时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远期随访估测值较中期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1).结论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其远期疗效尚不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术中监测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治疗有症状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对39例HOCM患者行心肌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MCE),超声定位及矫正与肥厚梗阻靶区域相匹配的拟消融靶血管,测量心脏PTSMA术前及术后各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2例(5%)HOCM患者未找到匹配的间隔支血管,37例(95%)找到与梗阻区域相匹配的靶血管支,成功行PTSMA。术前舒张期室间隔厚度2.12±0.32mm,术后2.05±0.31mm;术前收缩期左室流出道内径1.19±0.39 mm,术后1.41±0.38mm;术前超声测量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70.01±40.30mmHg,术后29.00±16.9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VOTPG超声及导管测量术前及术后均有较好相关性,术前r=0.505,术后r=0.501,P<0.01。术前37例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SAM运动,术后SAM运动均消失。二尖瓣反流程度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未发现室间隔穿孔,心包填塞,室间隔及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等并发症。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的术中监测对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大作用,并可实时动态观察消融术中心脏各参数变化,使患者获得治疗上的最大收益又能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