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龚仁泰 《心电学杂志》2009,28(5):303-304
在加长记录某一心电图导联时,有时可以间歇性出现偶联间期相等、形态相同的室性期前收缩.当各显性室性期前收缩之间夹有窦性心搏数目符合某种数学规律时,应考虑有些室性期前收缩呈隐匿性状态而未在体表心电图上显现,此称为隐匿性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9岁。因胸闷、心悸3天急诊入院。有冠心病史14年。心电图V1导联(图1A)可见一种提早的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4s,其前无P波,为室性期前收缩。另一种矮小,时间0.08s,频率相近;其前有一P波,P—R间期不固定,P波未能下传心室,为房室交接区性搏动。两种波形交替出现,偶联间期相等为0.66s,频率相近,相同形态的R—R间期为1.60s,室性期前收缩与前一P波距离为0.70—0.74s。随后心电图(图1B)V1导联可见矮小的QRS波群,其前已无明显P波,QRS形态稍有改变,室性期前收缩的ST段上隐约可见逆行P波重叠在R波下降支末,R—P间期恒等,均为0.14s。相同形态的R—R间期仍为1.60s,两种QRS波群的偶联间期与图1A相同,为0.66s。心电图诊断: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房室干扰。经吸氧及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10min后再次长II导联(图2)示主导心律为窦性及形态与图1完全相同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且联律间期不等,长间歇为短间歇的倍数,符合室性并行心律的诊断。同时发现,当室性期前收缩出现较早时,后面接着就出现交接区性逸搏;当室性期前收缩出现较晚时,后面就出现窦性心律;且交接区性逸搏联律间期无明显差异,不符合并行心律的诊断标准。心电图最后诊断:窦性心律,频发房室交接区性逸搏,逆配对现象造成的配对间期相等的室性并行心律(图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Ron T( U)型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分析 3 1例在入院后发生≥ 1次由 Ron T( U)型室性期前收缩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 1 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  3 1例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 Ron T ( U)型室性期前收缩可分为 3种类型 :( 1 ) QT间期正常的非长间歇依赖性 Ron T型室性期前收缩 ;( 2 ) QT间期正常的长间歇依赖性 Ron T型室性期前收缩 ;( 3 )长QT ( U)间期综合征伴 Ron T ( U)型室性期前收缩。各型 Ron T ( U)型室性期前收缩及其所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不同的临床与心电学特征。结论  Ron T ( U)型室性期前收缩类型与其所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无基础心脏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学特征对左心室瞬时泵血功能的影响,深入理解室性期前收缩导致心肌病的机制。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体检人群中无明确心脏器质疾病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71例,分析每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联律间期、起源位置及QRS时限),并在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瞬间利用心脏彩超监测左心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并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心电图特征与左心室泵血功能的关系。结果:与窦性心律相比,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时LVEF减少31.5%(37.5%∶69%,P0.05),LVEDV减少46%(52 ml∶97 ml,P0.05),SV减少63.6%(24 ml∶67 ml,P0.05)。与左心室流出道及非流出道比较,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时LVEF减少更加明显(P0.05)。与左心室流出道及非流出道比较,右心室流出道及右心室非流出道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对SV减少的影响更大(P0.05)。不同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对LVEDV的影响并无统计学差异。联律间期在400 ms时对LVEF及SV影响最大(P0.05);联律间期在501~550 ms时,室性期前收缩对LVEF的影响最小,此时LVEF约减少33%;与501~550 ms相比较,联律间期400 ms时LVEDV减少更加明显(P0.05)。与窄QRS(≤150 ms)相比,宽QRS(150 ms)能明显增加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时LVEF及SV的减少率(P0.05),而两者对LVEDV减少的影响则无明显差别。LVEF、LVEDV及SV的减少率与联律间期均呈负相关性(r=-0.6、-0.324、-0.361,P0.05)。结论: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时,左心室泵血功能明显受损,泵血功能受损的程度可能与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位置、联律间期及QRS时限有关。不同心电图特征的高负荷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5.
《心电学杂志》2006,25(1):6-6
本例心电图基本节律为窦性,P-P间期0.764).84s,频率71-79次/min。下行可见前3个窦性P波形态稍不一致,但方向相同,为窦房结内游走节律。图中有多个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部分联律间期基本相等,代偿间期完全,为室性期前收缩。每个室性期前收缩的T波前肢均可见一逆行P波,R—P^-间期为0.19s(除上行第2个室性期前收缩的R-P^-间期为0.24s外),为室性期前收缩伴心房回波(atrialecho)。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6岁。因阵发性心悸10余天就诊。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Ⅱ导联连续记录(附图)示P波均直立,形态一致,P-P间期长短不一,表现有3种类型,夹有室性期前收缩的P-P间期(如P_1-P_2,P_4-P_5等)为1.12s,上行每一室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P-P间期如P_2-P_3、P_5-P_6均为1.00s,而P_3-P_4、P_6-P_7、P_(10)-P_(11)等则为1.16—1.22s,除室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P-R间期延长达0.20s外,其余均为0.12s。QRS波群表现有形态正常与宽大畸形的室性期前收缩两种,室性期前收缩后无代偿间歇出现。颇为特殊的是上行3个室性期前收缩后第2个P波均系提前出现,故本例要点在于明确真正的窦性固有周期。若P_1-P_2等为窦性周期,如不存  相似文献   

7.
例1 患者女性,42岁。因反复心悸3月入院。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图1)见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同时出现。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均由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发作时心室率不齐,R-R、P^--R间期长短不一,第1个P^--R间期均短而同定,为340ms R-R  相似文献   

8.
TaTe间期与QTd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组别冠心病患者的TaTe间期和QTd之间的差异及其TaTe间期和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性.方法:入选315例住院患者,入院时全部予以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经过计算机图像软件处理获得TaTe间期和QTd的资料.同时入院后予以Holter检查,将不同患者按照Holter检查结果分组,计算患者上述指标的数据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从而评估它们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能力.结果:TaTe间期对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有预测价值,可以为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提供早期干预依据.而QTd对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没有预测价值,难以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量化指标.对于单纯室性期前收缩(单形、单源)频发TaTe间期无预测价值.结论:与QTd相比,TaTe间期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Tp-e间期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Tmax法、T均法和TV3法)测得的冠心病患者Tp—e间期差异以及其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315例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通过计算机图像软件处理获得Tp—e间期资料,同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按检查结果分组:A组,冠心病单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组(室性期前收缩≥30次/h);B组,冠心病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组(多形性、多源性、R在T上、连发室性期前收缩,可合并室性逸搏);C组,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及颤动组;D组.冠心病对照组(无明显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30次/h,且无其他室性心律失常);E组.正常对照组。评价上述3种不同方法测得的Tp-e间期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能力并将Tp—e间期与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比较。结果B、C组的Tp-e问期不仅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也显著大于冠心病对照组(P〈0.05)。而A组Tp—e间期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e间期对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预测价值。且优于Q-Td。  相似文献   

10.
房性期前收缩伴预激表现为异位P波(P’波)伴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房室关系及畸形QRS波群性质难鉴别,而动态心电图显示间歇性预激时可帮助确诊。当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中出现畸形QRS波群的PR间期稳定、QRS形态和预激相似时,PJ间期在鉴别中就至关重要。本文报道2018年11月至2022年1月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例涉及预激和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舒张晚期的室性期前收缩(尤其是来源于旁道附近的室性期前收缩)酷似间歇性预激综合征;而交替性预激综合征又易被误诊为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快频率依赖性预激综合征有时与室性心动过速也很相似.它们的共同特点是:QRS波群宽大畸形,其前均可见 "δ"波或类"δ"波,P-R 间期<0.12s,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2.
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中的双径路传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庄亚纯 《心电学杂志》1997,16(3):157-158
目前对期前收缩发生的机制尚未充分了解,但有几种解释:(1)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激动,(2)折返激动。目前公认折返激动是引起期前收缩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期前收缩有固定的偶联间期,少数情况下可出现折返径路中的文氏、交替性文氏,或反文氏现象而使偶联间期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但作者最近遇到1例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中的双径路传导现象,国内外文献仅见零星病例报道,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持续性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在常规12导联中,同一导联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群形态基本相同,但偶联间期呈长短不规则交替。从图中显示的几个导联来看,Ⅱ、aVR导联为长-长-短-短;V_1为短-长-长-长;V_5为短-短-长-长。长者520ms,短者410ms,相差甚大。交替找不出规律,偶联间期长短与窦性周期长短也无关系。显示心室内产生期前收缩的折返径路中的双径路传导现象。  相似文献   

13.
例1 患者女,49岁。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动态心电图MV_5导联(图1上)示R_(1、3、5—7)为窦性搏动,P-R间期0.14s,QRS时间0.09s,T波直立,U波融合在T波降支的中下部,Q-T-U间期0.64s。R_2为心房下部的期前收缩,其前有倒置的P'波,P'-R间期0.13s,该房性期前收缩后的窦性心搏P-QRS波群形态无改变,而T波除略增高外,在其顶峰旁还出现一个1.5mm高的波峰。波峰之后宽大畸形的R_4为室性期前收缩,其后伴有一逆行P波,为室性期前收缩逆传心房所致。室性期前收缩后的窦性P-QRS波群形态无改变,但在T波顶峰转折处又出现6mm高的波峰。两箭头所示的波峰  相似文献   

14.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80 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后,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 1 包(9 g),tid,温开水冲服,4 周为 1 个疗程。结果:服用稳心颗粒4周后,86.25%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及 HR、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部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显效率 58.75%,总有效率为 86.2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0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显效率 70.0%,总有效率 93.3% 。结论:稳心颗粒对于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尤其是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显著,且该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正>夏宏器教授提出的室性期前收缩按患者群分类的新思考,有引经据典的旁征博引,也有自己几十年的随访观察的临床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现临床和机制研究功底,值得大家思考和学习。该思考联系临床实际,针对5种临床状况,将室性期前收缩分为5个类型人群: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离子通道疾病患者、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健康人群。目的是为了区分室性期前收缩的严重程度。但是,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对治疗影响并不很大,倒是室性期前收缩的频率、联律间期、起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Tp-e/QT比值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复极储备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入选窦性心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29例,根据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动周期中QT间期的恢复,将恢复异常者纳入观察组,将恢复正常者纳入对照组,比较组间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室速发作的差异性;比较组内不同心率下QTc间期的变化;评价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Tp-e/QT比值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性别、年龄、QTd无统计学差异,QTc间期(p=0.0100.05)、Tp-ec间期(p=0.0000.05)、Tp-ed(p=0.030.05)有统计学差异,室速发作(17例、5例),发生率(p=0.003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对照组不同心率下QTc间期变化有统计学差异;QTc、Tp-ec、Tp-e/QT比值对复极异常有诊断价值(p0.05),QTd、TP-ed、对复极异常无诊断价值(p0.05),各指标诊断复极储备异常的最佳界值如下:男性QTc≥458ms,女性QTc≥469ms,Tp-ec≥95ms,TP-e/QT比值≥0.22。结论 QTc、QTd、TP-e、TP-ed、TP-e/QT比值是适用于评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储备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指标,结合室性期前收缩后QT间期的动态性变化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对SCD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性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45岁。临床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血钾2.10mmol/L。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窦性P—R间期0.14s,QRS波时限0.10s,V4、V5导联T波直立,V6导联T波低平,Q—T间期0.32s,室性期前收缩出现于窦性心律的U波上,形成R on T现象。室性期前收缩的T波后面紧随一个较大U波,V4导联U波0.50mY,Q—TU间期0.80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③低钾血症致巨大U波。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4岁.心悸加重1周来院就诊.体检:BP 130 / 80mmHg,心率85次 / min,律不齐,心界向左下扩大,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清,腹软无殊.常规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70次/ min,可见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呈三联律,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P-R间期有变化,第1个P-R间期为0.20s,第2个 P-R间期为0.24s,之后又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且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交替性文氏周期常见发生在房室交界区、束支、分支或室性并行心律伴传出阻滞 ,而发生在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内较少见 ,我院万份动态心电图中仅见 2例 ,现将其中 1例报告如下。患者 ,女 ,70岁。心慌、胸闷 5年 ,加重 1个月入院 ,临床诊断 :冠心病。图 1为 CM5导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示 :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由短到长 ,3组分别为 51 5、578,52 3、578,52 3、578ms,每组间期前收缩消失 ,连续出现 3次窦性搏动 ,周而复始。动态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室性期前收缩 级 (Lown分级 )伴折返径路内 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图 1 患者心电图  讨论…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7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附图)可见3种心搏:(1)P_(1、2、15、17)直立,时间及电压正常,其后QRS波群呈qRs型,P-R间期0.14s,R-R间期0.75—0.99s,平均心率87次/min,为窦性心搏,P_16低平,系窦性P波与交接区性期前收缩逆行P波构成的房性融合波(因同导联同一次记录可见多个舒张晚期交接区性期前收缩);(2)P_3提前出现(P')、倒置,其后QRS波群(R')同窦性,P'-R'间期0.12s,为交接区性期前收缩;(3)P_4亦倒置(P"),较P_3更深更宽,与交接区性期前收缩T波下降支相连,其后室上性型QRS波群(R")呈Rs型,P"-R"间期0.14s,R"-P"间期0.28s,为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折返所致的房性和室性反复搏动,第3—12个心搏均由此两种心搏组成特殊的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折返房性和室性二联律。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