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专生的心理健康况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和提高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面设计,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长春市某综合性大专院校900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该校大专生SCL-90量表4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5).40.9%的学生至少有一个因子得分不低于2分.女生较男生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大二和大三学生低.结论 大专生特别是女生或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设计对策方案,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供有针对性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S大学2011~2014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有留守经历组SCL-90测试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留守经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留守经历组女生SCL-90测试阳性率高于无留守经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留守经历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对有留守经历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关注,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学生构建和谐完善的人格素养,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逆境商(AQ)与自我概念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AQ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287名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以及133名农村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评测.结果 :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女生的忍耐因子评分高于男生(P<0.05).不同共留守时间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间的AQ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1岁开始留守大学生的AQ量表总分均高于<6岁和>11岁者(P<0.05和P<0.01),控制因子评分高于<6岁者(P<0.05),延伸因子评分显著高于>11岁者(P<0.01).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理自我和自我认同因子评分均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女生的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行动因子评分均高于男生(P<0.05~P<0.01),自我批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男生(P<0.01).留守经历大学生的AQ总分与自我概念各因子均存在相关关系,道德自我与社会自我对AQ总分有正性预测作用.结论 :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相比,留守经历大学生的AQ发展水平无明显不同,自我概念发展水平相对略低.  相似文献   

4.
军校大学生自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小远  肖蓉 《医学争鸣》2006,27(4):305-307
目的: 了解军校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使用自尊量表(SES)对某军校35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自尊状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在某军校大学生中,自尊水平男性(30.31±3.86)高于女性(29.58±3.95);城市者(30.25±4.13)高于农村者(29.75±3.75);独生子女(30.54±4.09)高于非独生子女(30.17±3.98);本科生(30.17±3.98)高于大专生(29.09±3.86),各组别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父母亲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者的大学生的自尊水平(30.39±4.11)显著高于父母低文化程度的大学生(P<0.01),且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其自尊水平越高(P<0.001). 此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满意度的军校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1): 二年级大学生自尊程度(29.43±3.93)最低,四年级大学生自尊程度(30.94±4.10)最高;对专业感觉满意者的自尊程度(30.59±3.79)显著高于对专业感觉不满意和感觉一般者. 结论: 军校大学生自尊水平受到社会、家庭以及个体认知等多方面的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其自尊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心理系大学生的自信水平.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对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的1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调查发现心理系大学生的自信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自信水平显著高于大学二、三、四年级学生,大二年级学生的自信水平急剧下降,大三年级有所上升,大四年级自信程度较高.②心理系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信没有显著性差异.③心理系城乡之间大学生的自信存在显著差异,乡村大学生的自信水平较低.④心理系学业成绩一般的学生与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在自信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业成绩一般学生的自信水平较低.⑤心理系男大学生的自信水平略高于女大学生,但二者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心理系大学生的自信在年级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心理系大学生的自信在独生子女于非独生子女之间、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琴  王玉臣  李琳 《农垦医学》2008,30(3):222-224
目的:了解我校医学生这个群体中应对方式的现状,为我校管理部门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肖计划等编制的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对我校医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女生求助因子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合理化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少数民族学生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得分高于汉族学生.独生子女学生求助因子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自责、幻想因子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结论:提示高校教育与学生工作者对医学生进行应对指导,教给学生解决压力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留守经历高职学生述情障碍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某高职院校654名留守经历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留守基本情况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SQAPMP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 654名留守经历高职学生述...  相似文献   

8.
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宁夏医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自评量表(SCL-90)对宁夏医学院2004级1509名新生进行测试.结果 心理问题前三位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各因子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因子均分总体趋势由低到高依次是研究生-本科生-中专生-大专生;除躯体化因子外,医学新生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农村学生的各因子分高于城市学生(P<0.01),除敌对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的各因子分高于男生,总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敌对因子外,非独生子女的各因子分高于独生子女,总均分、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抑郁因子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离异和父母非离异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4级医学新生自评症状较多,不同教育层次新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应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使新生度过心理问题高发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自立人格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南某高校536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225名留守经历大学生为研究组,以31 1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照组.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有方差分析、x2检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结果 ①留守经历大学生家庭支持、支持力、人际独立得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F=5.826,P<0.05; F=6.614,P<0.05;F=4.163,P<0.05),而个人独立得分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F=3.980,P<0.05);②留守经历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略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但差异程度未达到显著水平(均P>0.05).2组大学生明显心理症状的检出率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③留守经历大学生SCL-90总分及绝大部分因子与心理韧性、自立人格的人际自立各因子有显著负相关(r=-0.537 ~0.132,均P<0.05),但与自立人格的个人自立各因子相关不显著(r=-0.118 ~0.105,均P>0.05),与人际灵活相关的SCL-90因子项也较少;④情绪控制、心理韧性、人际独立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身心症状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预测正确率达33.7%.结论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家庭支持、支持力、个人独立性、人际独立性有影响;情绪控制、心理韧性、人际自立是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对我市一所师范学院2011级新生进行调查,比较有留守与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对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进行认知干预。结果有留守经历的大学新生中有A、B类心理问题者比例明显高于无留守经历新生;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和评价、情绪、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心身反应的某些方面,多数学生存在明显神经症表现。经认知行为干预后,有留守经历的新生有常见心理问题者比例明显下降。结论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认知干预对改善其心理状况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石河子大学医学生群体人格特征现状,为我校管理部门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男生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掩饰性得分高于男牛.少数民族医学生在内外向和掩饰性上得分高于汉族学生,在精神质上得分低于汉族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精神质与掩饰性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学牛神经质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结论:提示我校教育与学生工作者应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结合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医学生良好的人格,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多层面分析留守经历对留守个体成年后心理健康及自杀风险的影响,为高校"留守群体"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某高校曾留守大学新生965人、非留守大学新生2164人进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自编留守问卷测试.结果 曾留守组严重心理问题(A类)、一般心理问题(B类)人群筛查率、自杀倾向百分比显著高于非留守组(x2=13.67,P<0.01;x2=6.269,P<0.05),曾留守组UPI总分显著高于非留守组(t=5.23,P<0.001).曾留守大学新生在UPI 4项指标中以神经症症状为突出表现.不同性别、家庭经济情况、与外出父母联系频率的曾留守大学新生在UPI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留守"是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及自杀倾向的危险性因素,高校应结合留守个体的性别、家庭情况、留守经历,及时干预A类严重心理问题及有自杀倾向的曾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探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以班级为单位 ,在新生正式上课两周以后进行测试。结果 学生一类筛选率 9.2 4 %。UPI关键题选择中 ,以常常失眠占的比例最高 ,想轻生的比例最低 (P <0 .0 5 )。UPI附加题选择中 ,以自身健康方面有问题及有健康或心理卫生方面想要咨询的问题较多 (P <0 .0 5 )。选择“想轻生”的男生的比例略高于女生 ,选择“常常失眠”的女生的比例却明显高于男生 (P <0 .0 5 ) ;选择“常常失眠”、“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和“感觉自己的过去及家庭不幸”的农村学生的比例都高于城市学生 (P <0 .0 5 )。选择“想轻生”和“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的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而选择“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行的”和“常常失眠”的非独生子女的比例又明显高于独生子女 (P <0 .0 5 )。结论 单亲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独生子女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探讨健康危险行为与感觉寻求、艾森克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版感觉寻求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对医学院校384名大一新生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①大一新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健康危险行为,吸烟、饮酒报告率(5.2%、48.2%)稍低于国内外研究报告,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的危险行为明显高于女生(P<0.05);②有吸烟、饮酒、曾经打架、有自杀意念、上网时间过长、不良饮食行为、缺乏体育锻炼等健康危险行为者在感觉寻求水平及艾森克人格的N、P维度上大都存在显著差异,有健康危险行为组的得分高于没有以上健康危险行为组[如吸烟组感觉寻求得分(66.78±10.29)分高于未吸烟组(60.57±9.09)分,t=2.54,P<0.01;艾森克P分值(7.11±3.23)分高于(5.33±2.89)分,t=2.81,P<0.05];③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母亲文化程度高、感觉寻求水平高、艾森克的P、N维度即精神质、神经质得分高是大一新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有效预测因素.结论 感觉寻求水平越高,艾森克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神经质越高,越容易发生健康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留守经历为切入口,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以期从实证角度帮助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市、安庆市部分师范院校大学生为被试,调查学生留守经历状况,并综合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父母外出情况、父母外出打工年限、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与父母团聚频率的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双方均外出、父母外出打工年限超过1年、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在小学及以前、与父母团聚频率在半年以上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父母其中一人外出、父母外出打工年限在1年以下、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在初中以上、与父母团聚频率在半年以内的学生(P < 0.01)。结论曾经的留守经历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作为教育者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库区留守中学生亚健康现况及健康危险行为因素,为以学校为基础的亚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和自编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因素问卷对某库区3所乡镇中学共1528名留守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重庆市某库区留守中学生身心、躯体、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5.0%,23.3%,40.1%。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低下、抵抗力下降检出率分别是10.2%、15.1%、12.0%;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人数检出率是25.85%、16.82%、34.29%。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45.79%vs.44.15%,P>0.05);高一学生高于初一学生(51.95%vs.37.38%,P<0.05);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45.18%vs.44.93%,P>0.05);住校学生高于走校学生(48.58%vs.36.68%,P<0.05)。亚健康症状与不健康减肥行为、故意伤害行为、自杀相关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网络成瘾行为有关。结论库区留守中学生亚健康症状处于一般水平,与多种因素有关,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大学新生留守经历、社交焦虑、正念水平及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某医科大学大一新生2 341名(有留守经历者723名,无留守经历者1 618名),采用自编人口学及留守经历相关问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述情障碍量表(TAS-20)、社交焦虑量表(IAS)进行调查,采用AMOS 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TAS-20得分、IAS得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MAAS得分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P<0.01)。大学新生MAAS得分与TAS-20得分和IAS得分呈负相关关系(r=-0.647,r=-0.350,P<0.01)。TAS-20得分与IAS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338,P<0.01)。留守经历对社交焦虑的直接效应不显著,留守经历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受正念水平(效应值为0.022,占总效应的44%)、述情障碍(效应值为0.009,占总效应的18%)以及正念水平和述情障碍的链式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019,占总效应的38%)的间接效应影响。结论:留守经历可能通过正念水平、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以及正念水平和述情障碍的链式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类型及特点. 方法 心理测验与档案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工业大学大学生入学心理普查筛选出的27名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进行研究. 结果 (1)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结果表明,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焦虑(44 %)、自卑(44%)、社交退缩(44%),其次为躯体化(22 %)、抑郁(22%)、社交攻击(22%)、强迫(22%)、精神病性(22 %).(2)约谈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出现频率最高的心理问题是自卑(89%),其次是过于自责(33%)、人际问题(33%),再次是追求完美倾向(22 %)和语言表达能力缺乏(11%).结论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并伴有焦虑、自责、人际等多方面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卫生服务公平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对皖北地区2所农村小学437名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并对248名监护人和部分基层医护人员进行访谈。结果:留守儿童四周患病率60.6%稍高于非留守儿童的5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患病后未采取任何措施占9.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6.5%(P<0.05)。生病未就诊原因中:14.6%的单亲留守儿童选择经济原因,高于双亲和非留守儿童(P<0.01);双亲和单亲留守儿童选择"无人陪同"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独生子女、父母外出务工时间、参加医保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等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卫生利用情况产生影响。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卫生需求差别不大,他们的实际就医行为比例相对较低,故应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卫生服务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20.
高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比较高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将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1859名学生分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两组,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来评定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非独生子女得分除在敌对上稍低于独生子女外,其余各项均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这3项与独生子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强迫症、抑郁、适应不良这3项与独生子女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因子分高于正常的独生子女比例较非独生子女高。结论: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情况良好,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非独生子女,如果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恰当的话,独生子女会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