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肠肿瘤基因调控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肠肿瘤是一个典型的肿瘤遗传学多步骤模式。多个基因的变异发生在大肠粘膜,粘膜组织按顺序发展为过度增生、腺瘤、原位癌、最后形成浸润癌。参与的基因包括p53、ras、APC、MCC、DCC、RER等,它们在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起不同的作用。本项研究从cyclinD1、bcl-2、p53、p21表达入手,探讨大肠肿瘤的基因调控模式。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1994~1998年白求恩医科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外科大肠肿瘤手术切除标本58例,置-80℃保存。其中大肠良性疾病(包括炎性息肉、腺瘤)5例,恶变患者9…  相似文献   

2.
肺癌患者癌组织和痰液细胞中p53和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Q  Wu X  Hu K  Ding X  Yang J 《中国肺癌杂志》2000,3(5):366-368
目的 检测肺癌组织和肺癌患者痰液脱落细胞中p53、K-ras基因突变情况,比较联合检测p53、K-ras和单一检测p53或K-ras基因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了59例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14全肺部良性病变肺组织及患者痰液脱落细胞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K-ras基因第1外显子突变。结果 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率为37.3%(22/59),痰液脱落细胞为3  相似文献   

3.
胃癌多基因表达的同步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LSAB和ABC法对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p53、c-erbB-2、EGFR和ras表达的研究。结果显示:(1)75例胃癌p53、c-erbB-2、EGFR和r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3%、18.7%、61.3%和46.7%。p53在肠型胃癌中阳性率为52.6%,高于弥漫型胃癌的29.7%(P<0.05);在早期胃癌中阳性率较高(60.0%),癌旁重度异型增生亦有阳性表达(2/4)。c-erbB-2阳性表达只限于癌灶,而癌旁组织均为阴性。c-erbB-2在高分化胃癌中阳性率较高(P<0.05)。EGFR表达与胃癌的大体类型、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2)c-erbB-2和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互相独立。(3)ras表达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而与c-erbB-2呈负相关。(4)p53表达与其它基因表达无明显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伴有多种癌基因的变化,其出现时间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nm23—H1和p53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海  夏穗生 《癌症》1997,16(5):345-347,F003
目的:研究nm32-H1和p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29例肝癌标本的nm23-H1和p53基因表达。结果:nm23-H1基因在肝癌中表达的阴性率为60%(18/29);nm23-H1基因低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癌分化程度Edmondson分级、血清AFP水平等显著相关(p均〈0.05);p53基因表达阳性率为70%(20/29,p53基  相似文献   

5.
尿路上皮癌mdm—2,p53蛋白及性激素受体免疫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mdm-2、p53基因蛋白及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以及mdm-2蛋白与AR、ER和p53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睡上皮癌石蜡标本。结果 mdm-2蛋白阳性率为55.0%,与肿瘤分级、分期密切相关,高分化癌、浅表性癌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及浸润性癌。p53蛋白阳性率为53.3%,在低分化及浸润性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erbB-2、ras、p53基因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其对大肠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45例大肠癌及36例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17例大肠腺瘤,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p53在大肠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7.8%,p53蛋白高表达的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及大肠腺瘤均为中度或高度不典型增生。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  相似文献   

7.
应用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1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乙肝病毒(HBV)存在状态,采用PCR-SSCP(Poly-merasechainreaction-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银染技术研究其p53基因突变。结果癌组织中13例(86.7%)有HBVDNA整合,同时3例伴游离HBVDNA;癌旁4例(26.7%)有HBVDNA整合,而游离的HBVDNA却有6例。癌组织中p53基因变异8例(53.3%),1例位于第5外显子,各有2例位于第6、第7外显子,3例位于第8外显子,癌旁组织未见p53基因异常,p53基因异常的癌组织中均有HBVDNA整合。研究结果表明,HBVDNA整合与p53基因突变密切相关,HBVDNA可能通过整合基因组后导致抑癌基因突变失去抑癌作用而引发肝癌。  相似文献   

8.
定量检测大肠良恶性病变ras p21,CEA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s基因编码p21蛋白,其基因突变导致基因激活,具有使细胞癌变的能力。CEA可作为大肠癌的抗原标记。定量检测大肠癌变p21、CEA,有理论意义及早期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大肠活检标本癌67例(高分化管状腺癌25例,低分化腺癌23例,印戒细胞癌...  相似文献   

9.
癌基因,抑癌基因产物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国  王春连 《肿瘤》1998,18(4):278-279
癌基因、抑癌基因产物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李建国1王春连2黄国帜1黄晓川2关键词肺肿瘤基因产物,ras基因产物,erbB基因产物,p53癌变是致癌因素以某种方式激活癌基因,通过基因表达产物的作用改变或扰乱了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等,某些促癌因素的作用加快...  相似文献   

10.
李晓曦  赵国华 《癌症》1998,17(1):64-65,F002
甲状腺癌中H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及p21ras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李晓曦1陈国锐1赵国华2赵国强2吴惠茜2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基因rasp21ras蛋白中图号R736.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ras原癌基因突变激活是细胞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多种肿瘤的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 d m2 、p53 基因蛋白及雄激素受体( AR) 、雌激素受体(ER) 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以及 m d m2蛋白与AR 、ER 和p53 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 例尿路上皮癌石蜡标本。结果 m d m2 蛋白阳性率为55 .0 % ,与肿瘤分级、分期密切相关,高分化癌、浅表性癌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及浸润性癌。p53 蛋白阳性率为53 .3 % ,在低分化及浸润性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及浅表性癌( P< 0 .05) 。AR 、ER 阳性率分别为51 .7 % 及48 .3 % ,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表达( P< 0 .05) ,与临床分期无关。男、女两性间仅AR 表达有显著差异( P< 0 .05) 。m d m 2 与AR 及ER 表达呈正相关(γ值分别为0 .4018 、0 .2249) ,与p53 表达呈负相关(γ= - 0 .4989) 。结论 提示m d m2 ,p53 、AR 及ER 均与肿瘤组织病理学有关,对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均有各自的作用。联合检测癌相关基因蛋白及性激素受体可了解尿路上皮癌多方面的生物学信息,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p53抑癌基因突变与组织类型,Dukes‘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CR-SSCP方法对30例大肠癌组织p53基因突变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0例大肠癌p53基因的突变率为20%(6/30),其中1例在第4外显子,5例在第5外显子,第2、3外显子未检出突变。高分化和中等分化肠癌p53基因突变率均为1/8(12.5%),低分化为3/10(30.0%),未分化为1/4(25.0%);在Dukes分期中的突变率分别为:B2期为1/10(10.0%),C1期为2/12(16.7%),D期为3/8(37.5%)。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与Duckes分期有关,且肠癌的p53基因突变很少发生在第2、3外显子  相似文献   

13.
肺癌组织中p53,K—ras,p53,p16基因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53、K-ras、p15、p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改变情况及多基因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9例肺癌组织和14例肺部良性组织,应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情况;应用PCR-RFLP法对K-ras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应用PCR法检测p15、p16基因纯合缺失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p53、p15、p16基因改变频率分别为37.3%、11.9%、23.  相似文献   

14.
陈军贤  陈强 《癌症》1996,15(4):253-255
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20例胃癌、22例异型增生、30例肠化生及13例正常组织进行了rsa-p21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发现,胃癌、异型增生及肠化生,ras-p21和p53阳性率较高,正常组织全部阴性;在所有病变组织中,HP阳性病人的p21和p53阳性率分别为41.6%(30/72)和27.7%(20/72),明显高于HP阴性病人,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果表明,HP感染与ras-p21和突变型p53过度表达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提示HP感染参予了ras原癌基因激活和p53抑癌基因的失活,基因突变可能是HP致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旁粘膜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癌旁粘膜无论在形态和组织化学上都常与正常粘膜有差异。曾有人认为癌旁粘膜处于癌前病变状态。我们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了13例结直肠癌及其相邻粘膜中ki-ras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发现癌组织和癌旁粘膜都有ki-ras突变者2例,仅癌组织有突变的2例,仅癌旁粘膜有突变有1例。该结果说明部分癌旁粘膜已经发生了ki-ras基因的突变,并进一步证实ki-ras基因的突变可发生于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阶段。癌旁粘膜的基因改变与相邻癌组织基因改变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EBV感染、p53、Bcl-2、C-myc基因表达与肺癌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ia H  Wu J  Chen C  Mao Y  Zhu J  Chang Q  Mi K  Zhao J  Zhang M 《中国肺癌杂志》2000,3(4):265-268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EBV感染率以及p53、Bcl-2和C-myc基因的表达,分析EBV和p53、Bcl-2、C-myc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检测48例手术切除肺癌标本,18例癌旁支气管粘膜组织,2例肺转移平滑肌肉瘤,1例结核瘤,14例正常肺组织中EBV DNA及p53、Bcl-2、C-myc基因表达。用PCR法检测新鲜组织的EBV DNA,间接原位PCR法观察EBV阳性信号在细胞中的反应部位,免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ras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突变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的变化过程。其中癌基因突变激活及抑癌基因失活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 ,K -ras癌基因激活和 p53抑癌基因突变或缺失与大肠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法同时检测了大肠癌K -ras、p53基因突变 ,旨在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大肠癌的发病机制。1材料与方法50例大肠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均为本院外科于大肠癌根治术中取材 ,同时以病变旁的正常大肠粘…  相似文献   

18.
张杰英  蔡文清 《癌症》1998,17(2):108-111
目的:探讨细胞DNA含量、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ras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综合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免疫流式细胞光度术与病理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DNA含量、rasp21和p53蛋白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本组膀胱移行细胞癌不管从S%、PI还是DI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上皮,其平均DI已处于DNA异倍体范围。癌基因rasp21的阳性表达及抑癌基因p53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2.5%和76.7%。随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S%、PI)和DNA含量及DNA异倍体出现率均增高,Ⅲ级组上述参数明显高于Ⅰ、Ⅱ级组和对照组(P分别<0.01,0.02和0.01)。rasp21和p53表达的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明显增高,Ⅲ级病例p53的阳性表达率达100%,rasp21的阳性表达率亦达80%,且其表达强度亦高于Ⅰ/Ⅱ级组。此外,分化越低,rasp21+/p53+和rasp21+/p53+/DNA异倍体病例亦越多(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从遗传物质DNA到癌基因ras家族和抑癌基因p53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p185^erbB2、p21^ras、p5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80例大肠癌组织中p185^erbB2、p21^ras、p53的表达。结果大肠癌原发病灶中p185^erbB2、p21^ras、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71.3%及53.8%。癌组织同时有2种以上蛋白表达者占63.7%(51/80),有3种蛋白同时表达者占30%(24/80)。p1  相似文献   

20.
喉鳞癌中PCNA、p53、p21过度表达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喉癌是上呼吸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发展与某些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p53和p21蛋白是常见的抑癌基因和癌基因的表达产物,PCNA为衡量肿瘤细胞增殖状态的标志之一。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PCNA、p53、p2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旨在探讨它们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预后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自我院病理科1986-1995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手术标本组织蜡块。喉鳞癌56例,男51例,女5例;年龄36~83岁,平均61岁。按1987年UICC标准,声门上型2例,声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