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正常绒毛 15例、未恶变的葡萄胎 30例、恶变的葡萄胎及绒癌 2 5例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绒毛组PTEN阳性表达率为 93.3%,显著高于葡萄胎组的 34 .5 %(19/ 5 5 ) ,非恶变组PTE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恶变组 (P <0 .0 1) ;恶变组恶变前后相比较 ,恶变后PTEN表达率显著降低 (P <0 .0 1) ;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之间PTEN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PTEN表达下降与葡萄胎恶变有关 ,PTEN的表达可望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Ⅱ (IL 2 )和LAK细胞对鼻咽癌 (NPC)放疗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 7例放疗后获CR的患者分成2组 :A组 (治疗组 ) ,17例接受IL 2和LAK细胞治疗 ;B组 (对照组 ) ,10例仅予一般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NK活性和CD 4/CD 8值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NK活性和CD 4/CD 8比值均明显提高 (P <0 .0 5 ) ,B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IL 2和LAK细胞治疗可增加NPC放疗后患者的NK活性 ,对T细胞亚群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 -1(IRS -1)基因变异与 2型糖尿病 (NIDDM )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方法筛选了 68例中国人 (来自长沙的病例 ) 2型糖尿病患者和 68例正常对照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的 + 170 0~ + 44 3 7bp片段。结果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底物 -1基因变异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3 8.2 %vs . 7.4% ,χ2 =18.42 ,P <0 .0 1)。结论胰岛素受体底物 -1基因的核苷酸变异可能与中国人 (来自长沙的病例 ) 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CEA与大肠癌组织CEAmRNA表达的关系及大肠癌组织CEAmRNA的表达率。方法RIA(放射免疫法 )测定 4 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 ;RT 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4 0例大肠癌组织CEAmRNA及 4 0例正常大肠黏膜CEAmRNA表达。结果血清CEA升高 (>5ng/ml) 18例(4 5 % ) ,大肠癌组织CEAmRNA阳性 38例 (95 % ) ,正常大肠黏膜CEAmRNA阳性 2例 (12 .5 % )。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CEA升高与大肠癌组织CEAmRNA阳性没有相关性 ,大肠癌组织CEAmRNA表达的阳性率与正常大肠黏膜CEAmRNA表达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加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方法经胃镜确诊 ,胃窦部粘膜活检证实有HP感染的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 5 1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 2 6例 ,奥美拉唑 2 0mg ,2次 /d ,阿莫西林 0 .5g ,3次 /d ,甲硝唑 0 .4g ,3次 /d。对照组 2 5例 ,奥美拉唑 2 0mg ,2次 /d。疗程 2周。疗程结束后 4周复查胃镜和HP。结果两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 92 .3%和 88.0 % (P >0 .0 5 ) ,但HP根除率分别为 84.6%和 4.0 % (P <0 .0 5 )。治疗期间两组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奥美拉唑加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较高HP根除率 ,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肺耐药相关蛋白(LRP)与急性白血病(AL)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关系、并探讨这3种耐药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三者表达与A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AL患者及30例正常人GST-π、MRP1及LRP的表达。结果表明:GST-π,MRP1,LRP蛋白表达均与临床耐药相关,3种耐药蛋白表达阳性组的完全缓解率均低于阴性组,提示耐药蛋白表达时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GST-π、MRP1在AL难治组中的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GST-π/MRP1二者联合检测对评定白血病预后不良较单独测定某一蛋白更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当外周血白细胞数≥10×109/L时,LRP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提示LPR对高白细胞数白血病患者的耐药性和预后评定具有很高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谷胱苷肽转移酶(GST-π)的表达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生物素-酶标链霉亲和素(SP法)检测47例卵巢癌组织石蜡标本MDR1(P—gP)、GST-π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在生存率方面,MDR1(P—gP)、GST-π的阴性、阳性表达在患者3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②在临床分期生存率方面,MDR1(P—gP)、GST-π的阴性、阳性表达在Ⅲ-Ⅳ患者的3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③在化疗疗效方面,MDR1(P—gP)、GST-π的阴性、阳性表达与患者化疗疗效之间差异有显著性。④MDR1(P—gP)、GST-π的阴性、阳性表达与初发患者复发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MDR1(P—gP)、GST-π的阴性、阳性表达在患者3年的生存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在Ⅲ-Ⅳ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MDR1(P—gP)、GST-π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率降低。②MDR1(P—gP)、GST-π阴性、阳性表达与化疗有效率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阳性表达的患者化疗疗效差。因此,MDR1(P—gP)、GST-π的阳性表达水平直接相关于铂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并最终决定了化疗疗效及预后。③MDR1(P—gP)、GST-π的阴性、阳性表达与初发患者复发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阳性表达的患者复发率增加。④MDR1(P—gP)、GST-π的表达与化疗耐药及预后存在相关性,阳性表达的患者比阴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差,应用铂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bcl -2和bax基因蛋白在乳癌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在乳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40例乳癌和 3 1例乳腺良性病变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其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bcl-2基因蛋白在乳癌中心、癌旁、良性病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2 .5 %( 2 9/ 40 ) ,45 .0 ( 18/ 40 )和 96.8%( 3 0 / 3 1) ( P <0 .0 1) ;按肿瘤细胞分级Ⅰ、Ⅱ、Ⅲ级的bcl -2表达强度分别为 ( 2 .0 8± 0 .2 9) ,( 1.2 3± 0 .2 8)和( 0 .73± 0 .2 3 ) (P <0 .0 1)。bax基因在乳癌中心、癌旁、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为 ( 0 .88±0 .13 ) ,( 1.2 0± 0 .10 )和 ( 1.16± 0 .17) (P <0 .0 5 )。结论bcl-2基因蛋白在乳癌中高表达 ,bax基因蛋白则为低表达。说明其细胞凋亡受抑制。bcl-2的高表达可部分反映乳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方征  李鸣  林蔚 《医学临床研究》2001,18(6):412-414
目的了解和分析鼻咽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方法采用LDH释放法和免疫花环法对 6 9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T细胞亚群进行观察。结果与正常人相比 ,鼻咽癌患者NK细胞活性、T3 、T4 、T4 /T8细胞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 .0 1) ,T8与正常人相比稍有下降 (P >0 .0 5 )。结论鼻咽癌患者免疫系统的平衡制约失调 ,出现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与C erbB 2基因、多药耐药基因MDR1(P gp)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EnVision法 )对 10 9例术前未行化疗的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进行ER、PR、C erbB 2、MDR1(P gp)检测 ,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5 .0 %和 43.1%;②C erbB 2、MDR1(P gp)的阳性表达率各为5 4.1%和15 .6 %,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C erbB 2阳性表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 (P <0 .0 5 ) ;③ER、PR均阳性患者的C erbB 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PR均阴性患者 (P <0 .0 5 ) ,ER阳性组的C erbB 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阴性组 (P <0 .0 5 )。结论ER、PR与C erbB 2基因在乳腺癌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C erbB 2表达与ER表达呈负相关 ;多药耐药基因MDR1(P gp)的表达与ER、PR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卵巢肿瘤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 -π(GST -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法 (S -P法 )测定 10例良性卵巢肿瘤、40例恶性肿瘤组织中GST -π的表达 ,及其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术前化疗的关系。结果10例良性肿瘤GST -π无阳性表达 ,40例恶性肿瘤阳性表达 2 6例 (6 5 % ) ;GST -π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和术前化疗无关系 (P >0 .0 5 )。GST -π阳性表达在低分化癌中占 85 .71% ,高于高、中分化癌 (33.33% ,P <0 .0 1) ;在上皮性肿瘤Ⅰ~Ⅱ期中占 2 0 % ,Ⅲ~Ⅳ期占 71.4% ,有随着分期升高而升高的趋势。GST-π阳性者缓解期短 ,易近期内复发。结论免疫组化测定GST -π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对判定化疗疗效 ,克服耐药、估计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GST -π阳性者属非P -糖蛋白耐药 ,化疗疗效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粘着斑激酶 (FAK)表达与大肠癌发生、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方法检测 10例正常肠粘膜、16例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及 10 8例大肠癌手术标本中FAK的表达。结果正常肠粘膜表达均阴性、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表达阳性率为 12 .5 0 % ,大肠癌表达阳性率为 75 .93% (82 / 10 8)。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48.84%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93.85 % (P <0 .0 1) ,FAK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 (均 P<0 .0 1)。FAK阳性者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49.74%、44 .30 %。而阴性者为 10 0 %、88.5 4%。二组患者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1)。结论大肠癌由于FAK表达增加 ,加速恶性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故检测大肠活检粘膜及癌组织中FAK表达状况 ,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肠粘膜癌变倾向及大肠癌生物学行为 ,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p2 7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链霉菌亲生物素 -过氧化酶法检测宫颈癌中 p2 7蛋白表达。结果p2 7蛋白高表达率在宫颈癌中为 19% (9/48) ,而正常宫颈组织中均为高表达。细胞分化程度中 ,Ⅰ级的 p2 7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Ⅱ级及Ⅲ级 (P <0 .0 5 ) ;不伴淋巴结转移的 p2 7蛋白高表达率 3 2 %(8/2 5 ) ,明显高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p2 7蛋白表达率 4% (1/2 3 ) (P <0 .0 5 )。结论p2 7与宫颈癌的发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对p2 7蛋白进行检测可为诊断宫颈癌及临床综合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肺刷落细胞、活检细胞及痰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采用TPAP结合银染色定性法 ,对 46例肺部疾病患者支气管镜下肺刷落细胞、活检组织及其新鲜痰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32例肺癌患者 ,其活检组织、肺刷落细胞及痰液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 90 .6 %、87.5 %、5 3 .1% ,显著高于肺炎性、良性增生组 ;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 ,肺刷落细胞及痰液细胞的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其细胞涂片中的癌细胞检出阳性率。结论痰液细胞及支气管镜下肺刷落细胞、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 ,可作为肺癌诊断的有效而灵敏的指标 ,能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门脉高压症巨脾患者切脾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正常人和巨脾患者巨脾切脾前后的外周血CD3+,CD4 +,CD8+细胞及tuftsin水平的变化 ;脾外伤者正常脾脏组织和门脉高压症患者巨脾组织的单位面积CD4 +,CD8+,CD2 0 +细胞数 (SABC法 )和Ⅰ ,Ⅲ型胶原 (间接免疫荧光法 )含量。结果①巨脾患者的Ⅰ ,Ⅲ型胶原较正常脾组织显著增生 (P <0 0 1) ,以后者为甚且巨脾组织中CD4 +,CD4 +/CD8+,CD2 0 +细胞均明显降低 (P <0 0 1) ,CD8+细胞增加 (P <0 0 1)。②巨脾患者外周血tuftsin水平 ,CD3+,CD4 +,CD4 +/CD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切脾后tuftsin水平无改变 ,但切脾后两周外周血CD3+、CD4 +、CD4 +/CD8+有轻度恢复 ,术后 3个月与术后 2周比较无明显变化(P >0 0 5 )。结论门脉高压症巨脾患者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全脾切除能使患者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故作者主张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重症胆源性胰腺炎 (SGP)的治疗效果 ,探讨SGP早期手术适应证和最佳手术时间。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 5 2例SGP的手术时机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早期手术 (住院 48h内 ) 2 2例和延期手术 (病情稳定 6~ 8周后 )3 0例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3 1.8%和 3 .3 % (P<0 .0 2 5 ) ,病死率分别为 13 .6%和 0 (P <0 .0 5 ) ;胆总管探查率分别为 90 .9%和 5 6.7% (P <0 .0 1)。结论SGP的手术时机应采用延期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处理原则 ,即首先应积极系统的非手术治疗 ,在临床症状控制 6~ 8周后延期手术 ,能够降低SGP的病死率、并发症和胆总管探查率。在出现以胆道梗阻为主 ,胰腺炎进行加重或有重症急性胆管炎表现或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应早期手术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和癌旁肝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TEN蛋白在HCC及其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HCC中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低于癌旁肝组织(P <0 .0 1) ;HCC中PTEN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性别和肿瘤的大小无关 (P >0 .0 5 ) ,但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 (P <0 .0 1)。分化愈差 ,表达愈弱。结论提示检测PTEN蛋白可能对判断HCC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美沙酮与丁丙诺啡加洛非西定梯度治疗海洛因依赖戒断症状的疗效。方法将 15 0例海洛因依赖者分为三组 ,每组 5 0例 ,进行为期 12d的戒毒治疗 ,研究组采用美沙酮 (总量 80~ 110mg) ,丁丙诺啡 (总量 0 .6~ 1.5mg)。洛非西定 (总量 1.6mg)治疗。美沙酮组 (对照A组 )采用美沙酮(总量 13 9~ 175mg)口服治疗 ;美沙酮加丁丙诺啡组 (对照B组 ) ,采用美沙酮 (总量 90~ 12 0mg) ,丁丙诺啡 (总量 0 .9~ 2 .3mg)治疗。用统一的评定量表评定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在控制戒断症状、停药后无反跳现象、脱试率低、成瘾风险性小等方面均优于两个对照组。结论美沙酮加丁丙诺啡加洛非西定梯度治疗海洛因依赖戒断症状效果满意 ,是一种较好的戒毒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BAK植入椎体间融合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应用颈前路减压BAK植入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16例 ,随访观察其早期固定及后期融合效果。结果16例患者都能早期恢复活动 ,术后 3~ 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 ,手术无并发症 ,无BAK移位。结论BAK植入椎体间融合在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术中有良好的早期固定、后期融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 40例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 (PNNHL)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其最佳治疗选择及其预后有关的因素。方法将 40例患者分为单纯放疗 ,单纯化疗及综合治疗三组 ,对其 1、3、5年生存率作相关比较。生存率用寿命表法统计 ,并作多因素卡方检验。结果通过 5年生存率 (SR5)比较结果表明 ,单纯放疗及综合治疗优于单纯化疗 ,临床Ⅰ、Ⅱ期的疗效优于Ⅲ、Ⅳ期。结论放射治疗是PNNHL治疗的最佳选择。临床分期早且无消瘦、发热、盗汗症状及采用放疗为主治疗是预后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