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胸膜组织分枝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在确定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敏感性。共24例住院病人,均为首次有渗出性胸腔积液。用Abrams's针行闭合式胸膜活检。每个病人取2个胸膜标本,一个标本作分枝杆菌培养用,另一个行组织病理检查。16例病人有结核细菌学或组织病理证据。5例病人由胸膜组织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余3例未明确诊断。在16例结核病人中,胸膜组织分枝杆菌培养14例  相似文献   

2.
细针针吸活检术诊断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本研究对139例头颈部淋巴结进行细针针吸活检(FNA)评价了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3月间139例临床怀疑为淋巴结结核病人分别进行细针针吸活检并进行组织细胞学,抗酸杆菌染色和结核杆菌培养检查。结果75例作涂片找抗酸杆菌25例阳性(33.3%)。25例吸引标本培养为结核分支杆菌6例阳性(24.0%)。4例颈病例确诊为非结核性淋巴结病。结论经细针针吸活检是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的简便、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187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检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制定合理化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胸膜活检技术获取胸膜组织接种在改良罗氏培养基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306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组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者187例,阳性率61.1%。187例药敏测定结果对6种抗结核药物均敏感者148例,敏感率79.1%;耐药39例,耐药率20.9%。结论结核性胸膜炎与肺结核都同样存在着初始耐药性和继发耐药性的问题,同样必须高度重视其化疗原则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63例结核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淋巴结结核患者发病情况、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6年4月间63例本院确诊的淋巴节结核病人临床资料。结果颈淋巴结最常见,40例占63.4%。其次为腋下淋巴结结核17例(26.9%)、其它部位6例(9.5%)。多数病人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细针针吸活检所获得标本,51例作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检查。18例(18/51)病人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极高(35.3%)。结论淋巴结结核在我国仍是一个常见病,且以外地民工多见。应充分重视。可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细针活检术(FNA)相结合,诊断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门诊及住院肺结核病人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肺结核病人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方法对2002~2005年就诊于我所的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用改良罗氏法培养,对分离培养的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及五种抗结核药物(INH、SM、RFP、EMB、PAS)的耐药性测试。结果①182例痰培养阳性标本,人型结核分枝杆菌146例,牛型分枝杆菌24例,非典型分枝杆菌12例。②182例耐药菌中,耐单药80例,耐二药43例,耐三药39例,耐四药16例,耐五药14例,其耐药率分别为43.95%、23.62%、21.43%、8.8%、2.2%。结论临床应根据结核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组织标本研磨悬液行结核分枝杆菌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沈阳市胸科医院胸膜炎病房住院,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的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51例,均未经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所有患者胸膜活检组织标本一部分行常规病理检查,另一部分研磨处理后制成悬液,行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培养”)及Xpert 检测。以MGIT 960培养阳性并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和胸膜组织活检病理肉芽肿性病变并抗酸染色阳性作为确诊标准,评价活检组织研磨悬液行Xpert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51例患者中有34例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其中通过MGIT 960培养阳性并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而确诊者20例(39.2%,20/51),通过胸膜组织活检病理阳性而确诊者17例(33.3%,17/51),其中3例患者被2种检测方法同时确诊;17例(33.3%)诊断为非结核性胸腔积液。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Xpert法、MGIT 960培养法、病理检查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7%(22/34)和100.0%(17/17)、58.8%(20/34)和100.0%(17/17)、50.0%(17/34)和100.0%(17/17);Xpert 法检测的敏感度高于MGIT 960培养法和病理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53,P=0.466)。结论 内科胸腔镜直视下取胸膜组织活检标本,通过研磨后使其液化,再行结核分枝杆菌Xpert检测,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确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pert MTB/RIF对胸水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情况,评价其在结核性胸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50例恶性胸水患者的胸水进行Xpert MTB/RIF检测,同时行胸水抗酸染色及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和药敏试验(BACTECT MGIT 960),比较Xpert MTB/RIF与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在敏感性及特异性上的差异,评价Xpert MTB/RIF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02例结核性胸水标本中,4例抗酸染色阳性,阳性率为3.92%(4/102);18例BACTECT MGIT 960培养阳性,阳性率为17.65%(18/102);24例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阳性率为23.53%(24/102),其中,3例存在利福平耐药突变基因,耐药突变率为12.50%(3/24)。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阳性率及利福平药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恶性胸水标本抗酸染色及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均为阴性,特异性均为100%,1例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特异性为98.00%,其特异性与抗酸染色及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pert MTB/RIF系统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快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是一种省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淋巴结结核患者发病情况、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6年4月间63例本院确诊的淋巴节结核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本地居民18例(28.6%)、外来民工45例(71.4%)。颈淋巴节最常见,为40例占63.4%。其次为腋下淋巴结结核17例(26.9%)、其他部位6例(9.5%)。多数病人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比较分析了细针针吸活检所获得标本进行的组织和细菌学检查结果。51例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度检测技术(MODS)对肺外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24孔细胞培养板液体培养方法建立MODS.收集74份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63份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和18份非结核病患者胸腔积液和脑脊液标本,分别采用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和MODS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对改良罗氏培养法和MODS培养获得的分枝杆菌采用免疫层析法鉴定,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MODS、改良罗氏培养法和抗酸染色法 检测结核性胸膜炎的阳性率分别为58.1%(43/74)、18.9%(14/74)和6.8%(5/74);检测结核性脑膜炎的阳性率分别为54.0%(34/63)、20.6%(13/63)和4.8%(3/63).MODS检测结核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阳性率均高于改良罗氏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0,P<0.01;x2=14.97,P<0.01).所有改良罗氏培养法和MODS检测获得的分枝杆菌均为结核分枝杆菌.三种方法检测18份非结核病患者胸腔积液和脑脊液结果均为阴性.MODS检测脑脊液和胸腔积液标本的阳性检出中位时间分别为9d和14d,明显短于改良罗氏培养法所需的31d.结论 MODS与传统 病原学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敏感性好、检出时间短的优势,适用于肺外结核病的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胸膜活检标本行基因扩增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胸膜活检组织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PCR检测65例胸膜活检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并与胸水检测及胸膜活检组织病检对比。结果 胸膜活检组织PCR阳性率83.1%,胸水PCR阳性率为63.1%,胸膜活检组织病检阳性率为60.6%。前者较后两者更敏感。结论 胸膜活性组织PCR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手术切除的33例肺结核标本的细菌学结果评价外科治疗肺结核的意义。方法采集33例自2008年10月-2009年6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肺结核手术的手术切除标本,将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罗氏培养及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与术前痰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培阳率为72.7%(24/33),痰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培阳率为21.2%(7/33)。24例培养阳性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于影像学上显示已经稳定的纤维化、钙化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仍较高。结论手术治疗肺结核是避免复发和产生耐药结核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玲丽  刘颖  楚云萍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646-1646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1年3月~2009年12月间,在我院门诊20例痰培养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患者进行耐药试验,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多被误诊为肺结核,一线抗结核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根据耐药试验结果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尽早对疑似病人进行痰分枝杆菌培养及鉴定,耐药试验监测,可降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误诊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套式PCR—DNA测序方法直接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相关的rpoB基因突变,以期建立一种直接检测分枝杆菌耐利福平的快速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套武PCR—DNA测序方法直接检测11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20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情况。同份痰标本同时做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及菌型鉴定。结果11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套式PCR扩增87例呈阳性,产物DNA测序31例有rpoB基因突变。其中分离出耐利福平株的32例痰中29例发生了基因突变,耐药突变率90.6%(29/32),39例菌阴(涂阴培阴)痰中有2例发生突变。分离出对利福平敏感株的37例痰中未发生突变,20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套式PCR扩增均为阴性,特异性100%。结论套式PCR—DNA测序可望为直接检测临床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的准确、特异、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GenoType MTBDRplus线性探针法鉴定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与传统药物敏感试验进行比较,评估其在预测耐药结核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到2012年1月基线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标本275份,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用GenoType MTBDRplus线性探针法检测异烟肼及利福平耐药情况.对所有入组结核患者进行随访,包括痰培养和胸部X线片.结果 GenoType MTBDRplus线性探针法和传统药物敏感试验均为耐药者有192株.传统药物敏感试验发现14株耐多药菌株,21株异烟肼单耐药株和2株利福平单耐药株,而GenoType MTBDRplus线性探针法分析结果分别为14、18和2株.以传统药物敏感试验作为金标准,线性探针分析利福平耐药性一致;21株耐异烟肼株中,5株未检测出.GenoType MTBDRplus线性探针法检测耐药的患者中,131株敏感菌治疗成功10例,占84.0%;15株异烟肼单耐药、11株多重耐药株中,治疗成功分别有9例和3例.2例单耐利福平,其中1例治愈,1例失败.分子耐药检测对异烟肼单耐药患者治疗失败的预测值为40.0%;对异烟肼敏感患者治疗成功的预测值为83.5%;对利福平单耐药患者治疗失败的预测值为50.0%,对利福平敏感患者治疗成功的预测值为81.5%;对耐多药结核患者治疗失败的预测值为72.7%,对非耐多药患者治疗成功的预测值为81.1%.结论 GenoType MTBDRplus线性探针法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一项快速、可靠的方法,其耐药检测结果可用于临床耐药结核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结核病患者术后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临床资料齐全的170例结核病患者。170例患者中,男100例(58.82%)、女70例(41.18%); 1~18岁年龄组18例(10.59%)、19~65岁年龄组142例(83.53%)、66~82岁年龄组10例(5.88%);肺结核39例(22.94%)、肺外结核131例(77.06%)。取术后标本采用PCR膜条杂交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相关基因检测。所有患者术前进行晨痰及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进行抗酸染色涂片检测。在进行痰涂片的同时,进行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 (1)痰液抗酸染色阳性率为9.41%(16/170),其中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为23.08%(9/39), 而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脓液或分泌物等)的抗酸染色阳性率为51.76%(88/170)。(2)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7.65%(47/170),其中耐药结核病检出率为14.12%(24/170)。(3)术后标本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阳性率为51.76%(88/170);PCR膜条杂交显示,7例为NTM,4例培养联合MPB64抗原检测结果显示为NTM,但未鉴定到菌种;3例培养结果为阴性,无法进行MPB64抗原检测。7例标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1例为瘰疬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复合感染,3例为胞内分枝杆菌, 1例为海分枝杆菌, 1例为鸟分枝杆菌,1例为脓肿分枝杆菌。(4)除去7例NTM感染患者,剩余的163例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54.60%(89/163), 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49.69%(81/163);与培养后药敏试验结果相比,药敏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有29.79%(14/47)在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时的结果为阴性,而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药敏试验检测结果阳性的一致性为90.00%(27/30);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药敏试验联合判断对耐药结核病的检出率为63.19%(103/163)。结论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术后标本的快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区分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及是否耐药,为结核病患者术后进一步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2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表现、耐药情况及化疗效果。方法:分析2000年8月至2002年10月间太原市结核病医院痰培养分枝杆菌阳性、菌型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并作药敏测定的24例,并对其中21例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表现酷似肺结核,耐药发生率高。耐H、P发生率为79.2%,耐Z、E发生率为75.0%,耐S发生率为58.3%,耐R发生率为29.1%。其中同时对6种药物耐药者4例,同时对5种药物耐药者5例。同时对4种药物耐药者8例,同时对3种药物耐药者3例,同时对2种药物耐药者1例,对1种药物耐药者2例,对6种药物全敏感者1例。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确诊靠菌型鉴定。治愈需联合用药18~24个月,有适应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朱春梅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91-1592
目的探讨研究120例矽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L型致病情况的价值。方法对矽肺结核组和矽肺患者,分别进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和痰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矽肺结核120例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4例,阳性率11.6%,同时出现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阳性10例,占71.4%;痰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阳性58例,阳性率48%(P〈0.0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方法方便快速,能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对矽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减少矽肺结核复发的漏、误诊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帆  刘守江  魏巍  黄垚  钟涛  王健 《临床肺科杂志》2016,(10):1754-1756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2月末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分枝杆菌分布情况,为诊断与治疗分枝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2月末仍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患者进行菌型鉴定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617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经2个月强化期治疗后,46例患者出现2月末结核菌阳性,其中涂片阳性为33例,涂片阴性而培养阳性为13例;涂片阳性患者中19例培养阴性,10例为结核药物敏感菌,4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涂阴培阳患者中1例为结核药物敏感菌,12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16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经分型鉴定后,7例脓肿分枝杆菌,9例戈登分枝杆菌。结论肺结核患者可能继发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抗结核治疗2月末肺结核病人应及时留取痰标本做结核菌涂片,培养和菌种鉴定,为进一步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因芯片技术在煤工尘肺合并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所有病人均留取合格痰液,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做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如为结核分枝杆菌,则做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病人共15人,阳性率为60%,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人共10人,阳性率为40%,结核分枝杆菌中有1例对异烟肼耐药,耐药率为6.7%。在1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中,胞内分枝杆菌6例,占60%,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例,占10%,龟脓或脓肿分枝杆菌1例,占10%。结论胞内分枝杆菌为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致病菌种;基因芯片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可准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并可鉴定至种或群,可做耐药监测,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建立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的实验动物模型,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对1例临床初步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结核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经多重PCR方法检测筛选后,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的淋巴结炎的病理学改变与我们所熟知的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改变不完全相同.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淋巴结炎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如下:(1)淋巴结内可见结节状肉芽肿形成,中央呈凝固性坏死,其中可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及其核碎屑.坏死区周围可见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并可见纤维组织包裹.肉芽肿内外均可见朗汉斯巨细胞;(2)淋巴结内可见匐形性坏死,坏死旱长条状,中央部分为凝固性坏死,其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其核碎屑,周围可见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并可见纤维组织包绕;(3)淋巴结内可见星状和星芒状坏死.对初步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的1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淋巴结内可见上皮样肉芽肿,匐行性坏死和星状坏死,坏死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其核碎屑,周围可见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朗汉斯巨细胞;类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旱极性排列,周围并可见纤维组织或胶原组织包绕.结论 匐形性坏死、星状和星芒状坏夕匕、中央十酪样坏死中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粒细胞细胞核的碎屑、在中央坏死区的周围可见类上皮细胞胞核的极性排列,是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的部分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