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海军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相关因素,研究针对性预防及治疗方案。 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方式结合脊柱影像学资料对相关飞行员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一般资料、生活方式、飞行训练方式等暴露因素;脊柱影像学检查项目包括:腰椎MRI和腰椎X线。将存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飞行员纳入退变组,无腰椎退变的飞行员纳入健康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 结果 参与研究的海军高性能战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整体患病率为45.8% (66/144)。5个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为久坐(OR=2.714)、缺乏腰背肌锻炼(OR=3.136)、飞行中静态姿势引起不适(OR=8.16)、飞行中腰椎矢状位不正(OR=8.397)、飞行中腰椎冠状位不正(OR=2.744)。 结论 海军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发病率较高,飞行中持续的静态姿势不适和腰椎冠状位、矢状位失稳是腰椎退变的重要诱因,减少久坐、加强腰背肌锻炼也是避免腰椎退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椎间盘是人体组织中最早发生退行性变的部位,而腰椎间盘的退变又是引起腰痛的主要病因之一。我们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建立了椎间盘退变腰椎活动节段(MotionSegment)的力学模型,着重分析其在直立、前屈与后伸三种体位时的应力分布与载荷传递情况,并与正常腰椎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椎间盘发生退变后,腰椎的应力分布与载荷传递均出现明显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可膨胀椎间融合器(EVIFC)和第4、5腰椎的有限元模型,分析EVIFC植入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为EVIFC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健康成年男性腰椎CT扫描数据建立正常第4、5腰椎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模拟腰4-5椎间盘轻度退变,在三维模型上植入EVIFC。在屈伸、侧弯和旋转的载荷下,分析腰椎模型置入EVIFC前后的稳定性、椎间盘压力、终板压力及小关节载荷变化。结果: EVIFC的置入减少了退变节段终板、髓核和小关节的应力。屈伸时,腰4-5椎体退变模型的终板及髓核平均压力分别是6.1620和0.2016MPa,小关节载荷是32.8N;植入EVIFC后其数值分别是3.526、0.107MPa和8.5N。侧弯及旋转载荷结果一致。对于邻近的腰椎节段,与退变模型比较,植入EVIFC后,腰4-5终板和髓核应力值均有所减小,但其相邻节段纤维环的应力值均有所增加。结论: EVIFC对退变腰椎能起到良好的稳定效果,可满足人体生物力学需求,是一种适宜的新型腰椎融合器。  相似文献   

4.
模拟推拿时腰椎小关节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模拟推拿时正常和退变腰椎小关节的应力分布状况。【方法】通过有限元及配套影像方法,建立能准确反映第4腰椎与第5腰椎间(L4-5)小关节实际状况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分别施加前屈、后伸、侧弯、旋转与压缩5种载荷,以分析比较其在模拟推拿作用时的受力情况。【结果】腰椎小关节在承载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抗旋转推拿运动过程中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对有明显退变的腰椎,使用前屈旋转手法时以轻巧手法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方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对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新型CAD方法精确建立腰椎L4~L5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构建正常模型、退变模型、髓核摘除即刻模型和瘢痕长入模型,分别模拟正常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即刻和术后中长期随访时的椎间盘,并在压缩、屈曲、伸展、前剪及后剪5种载荷条件下对4组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1)各种载荷下退变模型的腰椎节段刚度较正常模型提高;(2)髓核摘除即刻模型的刚度较退变模型减小,但较正常模型提高;(3)瘢痕长入模型腰椎节段刚度大幅回升并超过退变模型;(4)髓核摘除即刻模型在屈曲、后伸和后剪载荷下关节突接触力减小,瘢痕长入模型则表现为在后伸、前剪和后剪载荷下关节突接触力增加;(5)各种载荷下退变模型后向膨出度较正常模型明显减小,髓核摘除即刻模型后向膨出度一定程度回升,但其纤维环内环会发生"内向膨出"。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在术后不同时段对腰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特性产生不同影响,髓核摘除术后即刻对腰椎稳定性和后部结构应力影响较小,而髓核摘除中长期后则可有腰椎运动节段变硬和关节突的应力增加。  相似文献   

6.
腰椎退变主要是腰椎骨质增生,关节肥大退变,椎间盘变性,腰椎周围韧带、软组织退变.临床进展缓慢,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着重探讨X线平片与螺旋CT在腰椎退变的诊断及其与临床表现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腰椎间盘退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间盘退变对腰椎活动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型的基于CT图像的CAD建模方法精确建立L4-L5运动节段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改变椎间盘材料特性和椎间盘高度等参数,建立正常椎间盘模型和轻、中、重度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对4种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4种模型之间刚度、髓核内压、后部结构力、纤维环基质最大应力的差异,并比较椎体、终板的应力分布变化.结果 各种载荷条件下,退变椎间盘模型刚度均与正常椎间盘模型不同,其中轻度退变模型刚度小于正常模型,而中度退变模型和重度退变模型刚度大于正常模型,且重度退变模型刚度大于中度退变模型;与正常模型比较,轻度退变模型的后部结构力略有增大,而中度退变和重度退变模型的后部结构力逐渐减小;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增加,髓核内压逐渐减小,纤维环基质最大von Mises应力渐行性增大,各指标在5种载荷下表现一致;随着椎间盘退变的加重,椎间盘承载向纤维环分散,椎体、终板外缘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结论 椎间盘退变可导致腰椎活动节段刚度改变,轻度椎间盘退变引起腰椎刚度下降,而中、重度椎间盘退变时腰椎刚度增加;椎间盘退变时腰椎间盘承载与腰椎后部结构力呈现负相关变化;退变椎间盘的承载模式发生改变,椎间盘、椎体、终板应力分布存在向外周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研究腰椎退行性病变与原发件单膝骨关节炎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至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115例原发性单膝骨关节炎和119例原发性双膝骨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腰椎退变的体征和放射学改变将单膝、双膝患者分为上腰椎退变、下腰椎退变、伞腰椎退变及无腰椎退变组,进行X2榆验,比较单、双膝患者的腰椎退变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原发性单膝骨关节炎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根管狭窄侧与膝关节病变侧相同.单膝患者的腰椎退变发病率(60%)高于双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腰椎退变发病率(31.1%),X~2=19.723,P=0.000;单膝患者的上腰椎退变发病率(29.6%)高于双膝患者的上腰椎退变发病率(6.7%),X~2=20.720,P=0.000;单膝患者的下腰椎退变发病率(17.4%)高于双膝患者的下腰椎退变发病率(8.4%),X~2=4.227,P=0.040;全腰椎退变发病率没有差异,X~2=0.402,P=0.526.结论 同一老年患者的原发性单膝骨关节炎发病与腰椎退变相关,特别是上腰椎退变会诱发单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加重;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屈曲畸形可能会导致下腰椎、甚至上腰椎退变的加重.  相似文献   

9.
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是下腰痛的主要原因。腰椎软骨终板是椎间盘的重要营养途径,椎间盘退变与软骨终板退变密切相关,软骨终板退变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主要闪素之一。所以本研究针对椎体软骨终板退变的研究对于下腰痛的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研究证明了这种手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但术后造成邻近节段退行性变或加剧已存在的退行性变的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与关注。邻近节段退变是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后最常见的病变,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如何有效治疗及预防退变的发生成为研究的热点。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加、椎间盘内压力增高以及关节突关节负荷增大等生物力学改变是导致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估和分析各因素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