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其早期影像学表现,比较X线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43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有骶髂关节平片,另外腰椎正侧位片34例,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片各3例;骶髂关节CT扫描29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骶髂关节炎,其中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4例,Ⅳ级17例.脊柱异常表现为竹节状者26例,其他中轴关节异常表现者8例.X线与CT检查对Ⅲ、Ⅳ级骶髂关节表现显示基本相同,CT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显示明显优于X线摄影.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常累及骶髂关节,逐步向脊柱及中轴关节发展,CT检查能对强直性脊柱炎做出正确分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2.
罗强 《中外医疗》2012,31(13):176-176
目的探讨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分别应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确诊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影像学表现的特点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将30例患者分别应用X线、CT及MRI检查均表现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结论影像学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螺旋CT表现特点,评介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43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螺旋CT扫描,对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螺旋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硬化或吸收、骶髂韧带钙化。结论:螺旋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CT、X以及MRI三种影像学技术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1月至12月确诊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任选76例,均接受三种影像学技术检测,对比检查结果上的差异性。结果:综合对比可以发现,三种影像学技术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存在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存在有极高临床价值,值得作为对该类患者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赵小忠  舒锦尔 《浙江医学》2011,33(1):135-136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椎问关节、肋椎关节及髋关节。骶髂关节影像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5例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X线和螺旋CT检查所见,探讨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MSCT扫描,并对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螺旋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及髂骨侧,常见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面下骨硬化或吸收及骶髂韧带钙化等改变。结论螺旋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亚东  凌鑫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485-148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之骶髂关节病变的MS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78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MSCT扫描,对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S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及髂骨侧常见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面下骨硬化或吸收及骶髂韧带钙化等改变。结论:MS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检查方式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确诊病变的7例共9侧;CT检查明确11例18侧骶髂关节病变;MRI检查23例患者均表现为异常,特别是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滑膜病变、脂肪沉积、肌腱附着点炎、被摸炎及关节软骨破坏。结论MRI能发现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病变表现,为临床怀疑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相关性骶髂关节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淑琴  王杰  丁国成 《河北医学》2006,12(8):728-729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HRCT表现。方法:分析50例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骶髂关节HRCT资料。结果:50例中42例有骶髂关节异常表现。包括:Ⅰ级14例;Ⅱ级18例;Ⅲ级6例;Ⅳ级4例。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高分辨率CT(HRCT)扫描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156例,均于入院3 d内完成X线片及螺旋CT检查。结果①螺旋CT与X线片相比,对各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T显示关节面侵蚀130例,关节面下骨质囊变102例,骨质增生硬化105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34例,其比例均明显高于X线片(P〈0.05)。结论螺旋CT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分析飞行人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收集我院2000—2012年因BPPV住院的7例飞行人员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航空医学鉴定情况。结果7例均为原发性BPPV,其中后半规管BPPV5例,外半规管BPPV2例,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反复发作1年以上。均为在地面发作,没有飞行中发病情况。7例变位试验均为阳性,听力检查均正常。前庭双温试验6例正常,1例提示右侧半规管功能下降。3例在发病后2周内自愈,4例经过耳石复位治疗。短期(1周)疗效评价为:痊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长期(3个月)疗效评价为:痊愈6例,有效1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给予3。6个月的地面观察,5例飞行合格,1例因心理原因停飞,1例因长期前庭功能异常停飞。结论因空中失能的风险及复发风险均较小,BPPV是周围性眩晕中可以完全康复并有望恢复飞行的疾病,但恢复飞行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前庭评价,根据病情特点、前庭功能恢复情况并结合飞行机种、飞行职务等进行医学鉴定。恢复飞行后需密切复查,了解疾病动态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典型案例探讨飞行人员鼻咽癌放化疗后的复飞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1例歼击机飞行员患鼻咽癌后的临床诊治、随访和复飞经历,提出我国的鼻咽癌航空医学鉴定原则。结果 本例飞行员鼻咽癌放化疗后8个月鼻咽癌消失,无严重并发症,低压舱前后咽鼓管功能、听觉功能和前庭功能等飞行相关检查均正常,给予双座飞行合格结论。出院后飞行53 h,空中生活适应良好。放疗后12个月飞行相关检查均正常,取消双座限制,单座飞行147 h,空中生活适应良好。放疗后20个月飞行相关检查均正常,继续单座飞行。结论 若飞行人员早期鼻咽癌放化疗后效果好,且无严重放疗并发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咽鼓管功能、听功能和前庭功能等航空医学检查正常,可以考虑特许飞行合格。  相似文献   

13.
43例歼(强)击机飞行员肾结石的诊治及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歼(强)击机飞行员肾结石的诊断治疗及医学鉴定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2年-2008年43名患肾结石的歼(强)击机飞行员病史资料、诊治过程及医学鉴定结论。结果23名肾结石飞行员经治疗结石排出,4例确诊为肾钙化,均飞行合格;3人因结石长期治疗无效予以停飞,1人因其他疾病停飞;12例处于治疗、观察期,结论为飞行暂不合格。结论歼(强)击机飞行员(含飞行教员)患肾结石影响飞行安全,应在结石排出后方可恢复飞行远离集合系统的肾钙化灶可放飞,但应定期复查,掌握其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结节病的临床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方法 分析1例飞行人员结节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航空医学鉴定,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飞行人员结节病的临床诊治及医学鉴定进行探讨。结果 该飞行人员因左侧面瘫20d、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15 d于2012年7月入院,无发热、疼痛、乏力等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双侧肺门及纵隔对称性淋巴结肿大伴有肺内间质性改变。超声检查提示颈部、腹股沟及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化验血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erum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sACE)升高,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结节病。诊断为结节病(Ⅱ期),未治疗。1年后病情减轻,无症状,给予飞行合格结论。结论 飞行人员患结节病,其飞行结论应根据病情轻重、临床表现、治疗效果、飞行机种、飞行职务等综合评定,飞行合格的患者需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我国首例飞行员听神经瘤伽马刀治疗后复飞案例,提出我军飞行人员听神经瘤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分析1例飞行员左侧听神经瘤伽马刀治疗的临床诊治、随访和复飞经过,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飞行员听神经瘤放疗后6个月,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坏死区略增多,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低压舱检查前后耳蜗、前庭系统、颅脑功能等均能适应空中生活,给予飞行合格结论,每6个月返院复查1次。结论飞行人员早期单侧听神经瘤伽马刀治疗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经航空医学评估后可考虑特许飞行合格。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调查歼击机飞行员睡眠中打鼾现状,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预防提供航卫保障建议。方法对2008年9月一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高性能战斗机改装体检的健康歼击机飞行员开展自制睡眠问卷调查、Epworth嗜睡程度问卷,并收集颈围、身高及体重数据。计算健康歼击机飞行员睡眠打鼾率的发生,并比较打鼾飞行员与非打鼾飞行员晨起头痛发生情况、白天困倦感、记忆力下降、空中错忘漏动作发生等的差别。结果歼击机飞行员平均睡眠时间为7.71h。嗜睡量表(epwo~hsleepinessscale,ESS)平均分为6.79分。睡眠中打鼾发生率为22.94%,其中35岁以上飞行员睡眠打鼾发生率为37.5%。打鼾飞行员晨起头痛、记忆力下降及空中错忘漏动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睡眠中无打鼾症状者(P〈0.05)。打鼾飞行员颈围、体质量指数及ESS评分与无打鼾飞行员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歼击机飞行员打鼾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应注意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飞行人员前庭神经元炎的临床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收集我院1966年-2011年因前庭神经元炎住院的14例飞行人员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结果14例中,单耳发病13例,双耳发病1例,6例在发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14例均为急性发作和单次发作型,以突然发生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出汗为主要表现,无明显耳鸣、听力下降,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12例患者前庭功能检查异常,11例观察到偏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症状持续1-8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1-3个月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患病后1年内,10例前庭功能恢复正常,4例仍有前庭功能异常。13例飞行合格,1例飞行不合格。结论前庭神经元炎是飞行人员外周性眩晕疾病中可以完全治愈并恢复飞行的疾病,但恢复飞行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前庭功能评价,根据病情特点、前庭功能恢复情况并结合飞行机种、飞行职务进行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骶髂关节MR扫描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炎症活动期、稳定期的区分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28例,分别给予常规与改良骶髂关节MR检查,比较常规与改良MR对骨质异常、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程度以及炎症活动期与稳定期的检出率。结果改良MR诊断的关节面侵蚀、关节软骨肿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RAS分级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97,P=0.046);常规MR敏感度为55%,特异度100%,改良MR敏感度100%,特异度94%,改良MR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骶髂关节MR扫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能力,有利于区分炎症活动期、稳定期,值得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覃文  张勇军  黄皿 《中外医疗》2014,(5):180-181,183
目的探讨CT及X线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CT平扫及X线扫描。分析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在CT平扫及X线下病变程度以及表现。结果经不同检测后,90例患者影像显示,CT平扫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病变分级诊断人数比较,0级一Ⅳ级诊断人数中CT人数高于X线人数(P〈0.05),X线与CT检查在病变级别较低时检测关节数存在差异(P〈0.05);UI级到Ⅳ级病变,两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应用CT平扫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较高,更易观察出细小部分及早期病变,为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提供更为明确的依据,且误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