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治神”的理论,首见于《内经》,提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认为“治神”是针刺治病的重要法则,为针灸医生的首要要求。其积极的临床意义,正日益引起针灸工作者的重视。一、“治神”的概念研究治神的理论与方法,首先须明确治神的基本含义及其所指对象,从《内经》有关论述分析,治神是指医  相似文献   

2.
针灸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在《内经》论述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针刺获效至关重要的“神”,论述可谓详尽全面。就是在今天的针灸实践中,注重医者与病人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有鉴于此,笔者就《内经》中心理因素与针刺获效的关系,略陈管见。五凡刺之法,必先治神“神”即“神气”。《灵枢·本神》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变化莫测的。即“阴阳不测谓之神”。它包括精神、意识、意念、心理活动等…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神”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中“神”的特性贺娟(内经教研室)指导王洪图关键词:《内经》;神;活动性;物质依赖性;主宰性“神”是《内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内经》对“神”的论述相当丰富,除对其内涵、临床意义作了详尽阐释外,还对神所具备的特性有所旁及,即具有活动性、物质依赖...  相似文献   

4.
“治神”一词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说明在针刺治疗过程中“治神”的重要性。“治”和“神”二字各有广泛的含义,由于在语言环境出现的场合不同,所代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治”与“乱”相对,可引申为集中、专一,另有调节、治疗等义;“神”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而狭义则指思维意识活动。“治神”可概括为:调治神志,使精神专一,治神的要求包括医患两个方面,特别是针灸治疗,患者能否密切合作,显然是取得医疗成败的关键。但是,在医疗过程中,医生的作用则是主导方面。因此,治神是临床医生必须  相似文献   

5.
论广义之“神”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中神的概念有三种 ,一者是指自然界的规律 ,如《荀子·天论》说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不见其事 ,而见其功 ,夫是谓之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 :“阴阳不测谓之神”。二者是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1] ,称之为广义之神。其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如《类经·藏象类》说 :“凡情志之属 ,惟心所统” ,即指此而言。本文拟从时间结构方面对广义之“神”(以下简称神 )的本质进行探讨。要探讨神的本质 ,就要对其产生和维持情况进行探讨。古人在对人类自身生殖繁衍的观察过程中发现 ,男女生殖之精…  相似文献   

6.
成人肩井穴及针刺深度的切面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之一,是临床最常用而又最易引起针刺意外的一个穴位,古代对肩井穴的认识就很深刻,《针灸大成》中记载肩井穴“若针深闷倒,急补足三里”。《针灸聚英》也云“:若针深,令人闷倒。如闷倒,速于三里下气补之,须臾苏。”《太平圣惠方》提到肩井穴“针不得深,深即令人闷,……若闷倒不识人,即须三里下气先补而不用泻,须臾即平复如故。”古人不仅认识到它的危险性而且对其危险后果提出了解决办法。”对肩井穴的针刺深度亦有很明确的规定,《针灸大成》云“:针五分,灸五壮,先补后泻。”《针灸聚英》记“:《明堂》针四分,先补后…  相似文献   

7.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小针之要,易陈难入,粗守形,上守神。”可见针道之难在于“神”。此“神”包括与针灸有关的辨证施刺、手法、配穴、禁忌等一系列问题,更应包括医患神志活动与针灸治疗的关系。对于后者,《内经》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论述,这对指导针灸临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8.
<正> 曲鬓本穴出于《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在耳上入发际曲隅陷者中,皷颔有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十四经发挥》(简称《发挥》)、《针灸大成》(简称《大成》)、《针灸聚英》(《聚英》)皆云:“在耳上发际曲隅陷中,鼓颔有空”。《类经图翼》(《图翼》)描述同《甲乙》,惟“陷者中”作“陷者”。《医宗金鉴》(《金鉴》):“从悬厘后行耳前入发际曲隅陷中,鼓颔有空”。  相似文献   

9.
“四总穴”即指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四穴归纳后之称。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一书中,汇集成“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是从四穴的主冶作用上作了概括。由于其治疗安全,应用广泛,疗效可靠,故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脍灸人口。  相似文献   

10.
<正> 《神灸经纶》为清代吴亦鼎所撰。亦鼎字砚丞,道光、咸丰时歙县人,另著有《麻疹备要方论》等书。《神灸经纶》最早刻本在咸丰三年,即公元1853年,其后未见刻印。1959年,全国64所图书馆所藏中医书编辑联合目录中未见此著目。所幸学院李济仁教授藏有全书四卷,于1962年献出,耿鉴庭研究员为之作序,著名书法家何时希书端。继后十年动乱,未能及时刊行,至198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才重新影印出版,得与读者见面。据耿公在序言中所言:“曹炳章曾藏有此著两种,一是《麻疹备要方论》,一即此书”。1936年上海大东书局将其分别编入《中国医学大成》之儿科及针灸门类,并写了提要。《麻疹》先刊,传本较多,《神灸经纶》未及排  相似文献   

11.
“神转不回”出自《素问·王版论要》,恽铁樵《群经见智录》曾把它称之为《内经》之“总提纲”,由此可见它有着极其丰富和精深的内涵。 本文试从圆道说对“神转不回”的蕴涵作如下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神转不回”和圆道说的基本意义 《素问·王版论要》曰:“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内经》中“神”的含义十分广泛,而这里的“神”,是指五脏六腑之神机以及其外在表现,它可以从色脉上加以诊察。如两目精明,面色光华,六脉调和,语声有力等现象统称为“有神”,这就意味着健康。因此,“神转不回”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的抽象概念。在常态之中这种生理活动的总  相似文献   

12.
《内经》论“神”与先秦诸子同出一源。神字的本义,指北斗的斗柄。从示、从申,“示”的上半截是篆文的“■”,即上字,指天上;下半截“■”三点,指天上的日月星,古人“仰则观象于天”,就是看的天上的日月星。“申”是十二地支之一,用以代表方位,十二地支作成园图,申方恰在  相似文献   

13.
百会其穴位在《针灸甲乙经》定位于“以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四经发挥》等均遵此说。百会在历代的针灸文献中,有诸多名称,如《针灸甲乙经》称百会为三阳五会;《针灸资生经》称为天满;《普济本事方》称为泥丸宫;《针灸聚英》称为巅上。尚有称五会、三阳、岭上、维会等名称。百会穴是足太阳,手、足少阳,足厥阴,督脉5条经脉的交会穴,故称三阳五会,又是百脉朝会之穴,有输出输入、宣通气血的功能。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百会在临…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以及"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的论述。此处"治神"、"本于神"是针灸医者在行医过程中必备的基本要求,也是施针疗效好坏与否的前提之一。针刺"治神"的理论不仅指医者高超的医疗技术,而且包含医患的精神状态,其积极的意义被历代诸多针灸名家所印证、发扬。  相似文献   

15.
古籍及现代字、词典都这样说:“蜉”即蚍蜉;蚍蜉,即蚂蚁。顾名思义,神蜉酒即具有神奇功效的蚂蚁酒。广西浦北酒厂采用广西野生大黑蚂蚁经特殊工艺提取蚂蚁有效成份,应用于酒制作和生产,不仅具有事实根据,也具有科学根据。古籍上记载着不少前人食用蚂蚁的资料。《周礼、天宫、醢人》说:“馈食之豆,其实葵蜃,醢”。醢,即蚂蚁酱。周代帝王食用的一百  相似文献   

16.
《内经》中的神有多种涵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一是指自然界的规律。《素问·天元纪大论》“物之生谓之化……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言自然界千变万化,似不可预测。然世界万物之变都有它的规律性,这种决定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古人称为神。人是自然界的一  相似文献   

17.
《琼瑶神书》约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为兼通针术的道人。经考证,题曰“琼瑶神书”之书至少有三种。其一,《琼瑶神书》三卷(今佚);其二,明刊《琼瑶发明神书》三卷《又作“琼瑶真人针经”》,此乃后人伪作,与前书内容通然不同;其三,清刊《琼瑶神书》四卷(又作“琼瑶神书大成”)。此本真伪参半,其卷三末补有二部与原书内容完全无关的医书,别卷也间有后人增补之文。  相似文献   

18.
针灸重在治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 ,在中医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广义的“神”,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人的精神活动以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 ,与内脏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有“形与神俱”及“形神合一”的理论 ,说明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长期的异常情志变化则可直接伤及五脏 ,使其气血失常阴阳失调。精神因素对于针刺操作手法是否成功 ,针刺疗效能否提高 ,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 ,历代针灸医家在临证时均十分重视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云…  相似文献   

19.
解读《内经》之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中有关“神”之义有多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内涵及其意义。通过四个层面的剖析,理清《内经》中“神”概念:①“神”的发生源于人类长期对自然现象的大量观察;②哲学层面的“神”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及其现象;③中医层面的“神”即广义之神又包含着狭义之神及人生命规律和现象;④人文社科层面的“神鬼”之“神”。  相似文献   

20.
王国瑞《玉龙经》与“穴法相应”陈峰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314000)指导盛燮荪元·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首载《一百二十穴玉龙歌》(以下简称《玉龙歌》)八十五首,次列《穴法相应三十七穴》、《注解标幽赋》、《六十穴穴治证》、《磐石金直刺秘传》等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