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和容易复发的精神疾病,确切发病机制未知,病因复杂。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多功能细胞因子,不但参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增加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使环加氧酶2活化,而且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控,与糖皮质激素有协同作用参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F在脑海马、杏仁核等与抑郁症相关脑区表达,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外周MIF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相关。随着MIF与抑郁症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发现MIF在抑郁症的发生机制中有重要意义,为今后探索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属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特点为心境恶劣,兴趣低落或丧失,精神疲惫和思维行动迟缓,常伴有睡眠障碍、性欲减退、消化功能减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躯体不适等表现。患者不愿与他人交往,可有自残、自杀倾向。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 ,表现为一种持久的抑郁状态 ,以心境低落 ,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为主要症状[1 ] 。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 ,其终生患病率为6 1%~ 9 5 % [2 ] 。据专家预测 ,到 2 0 2 0年精神疾病在人们的疾病负担中将列首位而抑郁症则是各类精神疾病中的主要问题 ,占精神疾病负担的 4 7% [3] 。抑郁症和治疗引起国内外广大学者重视。抑郁症的治疗形式各有特色 ,且有一定的疗效。各种口服西药的副作用也愈来愈明显。抑郁症属于中医郁病、呆病范畴 ,在失眠、善忘、癫证等论述中有记录。中医药治疗郁证的优点已引起…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mith  CA  Hay  PPJ  李迅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4):411-411
背景:公众对使用自助疗法以及补充替代疗法治疗抑郁症感兴趣。本综述对现有支持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有效证据进行回顾和评价。目的:评价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检索策略:对以下数据库进行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  相似文献   

5.
6.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四君子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璞  王凤连 《甘肃医药》1991,10(3):135-137
  相似文献   

8.
9.
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主要类型,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言语减少,精神、运动迟缓,常自责、自罪,甚至企图自杀等。该病多是由于社会、心理因素而引起,随着诸多应激因素的加剧,抑郁症己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高发病。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抑郁症6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定针药对照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针刺和口服百优解治疗,6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1疗程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针刺与抗抑郁剂都有很好的抗抑郁效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针刺组起效较慢,在抗抑郁的同时还有抗焦虑作用。结论:针刺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的良性调节发挥对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对针灸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认为针灸可通过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神经肽(NPY)、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发挥抗抑郁效应,旨在加深对针刺治疗抑郁症机理的认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弘扬祖国医学、尤其是针灸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眼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状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眼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患者采用眼针治疗配合路优泰(通用名称:圣.约翰草提取物)300 mg,3次/d,口服,疗程8周;对照组76例患者,应用路优泰(通用名称:圣.约翰草提取物)300 mg,3次/d,口服,疗程8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HAMD量表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结论:采用眼针治疗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抑郁状态,提示眼针疗法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SSRI类药物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6例 ,采用电针结合SSRI ;对照组 30例 ,单纯给予SSRI,分别观察 2组HAMD量表的变化及治疗 6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显效率无明显差异 (P>0 .0 5 ) ,HAMD量表总分及部分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针药组见效快 ,对焦虑 /躯体化及失眠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加减读书丸治疗青少年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名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加减读书丸治疗;对照组口服舍曲林结合心理干预,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对照组为68.9%,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相关因素,观察针刺治疗PSD的效果。方法:43例PSD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抑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其相关性,并作治疗前后的对照。结果:治疗后HAMD与MSS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P<0.01和P<0.05),针刺治疗的痊愈率20.93%,显效率37.12%,总有效率90.70%。结论:PSD多发生在卒中后1个月内,并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大脑前部、皮质及皮质下的病变更易发生PSD,针刺对PSD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茜  郑淑美  唐美霞  崔海 《中医学报》2016,(8):1227-1231
目的:对体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1日—2014年5月1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研究质量,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均为百忧解,治疗组为体针的20篇,治疗组为体针结合百忧解的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针组治疗中风后抑郁优于百忧解组[MD=0.84,95%CI(0.27,1.45),P=0.004],体针结合百忧解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也优于百忧解组[MD=3.66,95%CI(0.38,6.94),P=0.003]。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优于百忧解,但是仍需要更多大样本、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Open Field法评分相近的 5 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药物组、针刺组 ,每组各 10只。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抑郁症模型大鼠。以Open Field法和糖水消耗实验对照研究针刺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Open Field评分降低 ,糖水消耗量减少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各治疗组大鼠在治疗过程中Open Field评分升高 ,糖水消耗量增加 ;而针刺治疗与药物治疗在行为学评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针刺治疗可以改变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 ,其疗效与氟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通调针刺法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予以通调针刺法联合心理干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BI均显著增加(P<0.05);两组HAMD评分、BI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调针刺法配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抗抑郁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46.67%;HAMD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较氟西汀好,且起效更快,不增加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针药组以针刺百会、内关、太冲、合谷等穴位为主,并口服氟西汀;西药组单纯口服氟西汀。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针药组在降低PSD患者HAMD、CSS评分,改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针刺结合药物治疗PSD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