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3岁。咯血11月,胸腹痛2月于1988年1月5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1月始有血痰,无发热及其它不适。3月后摄胸片示肺纹理增多,痰培养(一),痰找结核菌(一),曾给以抗感染、止血治疗无好转。发病6个月胸片示两中、下肺野散在多个小结节状阴影,右下肺野有团状影。支纤镜病检为炎症改变。查血沉、血器正常范围,OT试验1:2000阴性,痰培养(一)。给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抗炎治疗2周。转省医院。住院痰找TB菌8次(一),支纤镜(一),以利福平,异烟肼、卡那霉素抗痨治疗月余,仍咯血不止,  相似文献   

2.
收集4例口腔颌面部放线菌病,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本组4例病变中均可见硫磺颗粒的存在,并经特殊染色证明为放线菌。本病常继发有其他细菌感染,应注意加以鉴别。持续大剂量投用青霉素为治疗的首选方案。必要时可采取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拳岳华  陈欣  涂建锋 《浙江医学》2009,31(5):711-713
肺放线菌病(pulmonary actinomycosis)是一种肺部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一般因厌氧的以色列放线菌(Actinomycosis Israeli)所致。目前文献报道尚不多,部分文献报道涉及该病肺部CT表现,异物引起的支气管放线菌病即等,但大多数为个案报道。鉴于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多样,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本文试通过分析本院诊治的6例肺放线菌病患者的相关临床特点,同时复习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相关国内外文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肺放线菌病的CT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三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确诊的6例肺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为进一步观察病灶特点,对其中5例行强化扫描,均表现为肺外围胸膜下的团块状影,大多与胸膜粘连,病变多为囊实性,内见空洞影和气泡影;增强扫描后,病灶实性部分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3例行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送病理确诊,另外3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确诊。结论肺放线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仔细观察病灶的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淋巴瘤样肉芽肿(PLG)的临床、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经尸体解剖病理证实的PLG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患者男性,44岁,以咳嗽、咯痰、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为双肺散在以血管为中心的结节影伴斑片影,下肺多见。临床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无缓解。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并死亡。尸体解剖显示为PLG,病理分级Ⅲ级,镜下以血管为中心的各种淋巴细胞浸润伴坏死,EBER原位杂交阳性。文献复习检索到中文文献28篇、外文文献34篇。文献总结PLG好发于中年男性,其发生与EBV感染有关,多有免疫功能低下,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结节及斑片影。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EBER原位杂交,治疗局部病变以手术为主,进展较快的Ⅰ、Ⅱ级患者和所有Ⅲ级患者,常用RCHOP方案进行联合化疗。其预后与分级相关,Ⅲ级侵袭性强、预后差。结论 PLG是一种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原发于肺的淋巴增生性疾病,见于多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其CT影像学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确诊需结合病理。部分患者经治疗可缓解,Ⅲ级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放线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综合分析2004年1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6例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征象。结果所有6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检查,其中5例行强化扫描,均表现为肺外围胸膜下的团块状影,大多与胸膜黏连,病变多为囊实性,内见空洞影和气泡影,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3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确诊,3例行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结论肺放线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仔细观察病灶的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放线菌病(Primary Actinomycosis)的临床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经病理确诊的16例肺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7.9岁;8例吸烟、6例酗酒病史。临床表现:咳嗽15例,咳痰15例、痰中带血或咯血9例、发热4例,胸闷4例及胸背部痛2例。CT表现:病灶均发生于单侧肺,其中右肺12例,左肺4例;胸膜下分布7例。肺实质型放线菌病15例,支气管扩张型肺放线菌病1例。肺实质型放线菌病表现为团片影5例,团块影7例,节段性实变2例,结节1例;病灶内低密度区7例;虫蚀样空洞7例;钙化2例。纵隔及患侧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吸烟酗酒病史+口腔不良卫生习惯、胸膜下实变性肉芽肿、实变中坏死+空洞的CT表现能够帮助诊断肺放线菌病。  相似文献   

8.
咯血是肺癌的常见症状,一般以小量血痰为主,出现大咯血尤其因大咯血而迅速致死者并不多见,但若一旦发生,往往抢救不及而死亡。我院近3年来先后发生6例肺癌大咯血,其中3例出现略血凶猛,尚未来得及插管抢救就迅速窒息致死;另3例大咯血经及时于术切除病肺而获救。鉴于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为了引起临床医师对肺癌大咯血的警惕,探讨肺癌大咯血的一些规律及其治疗措施,现将病例报告并讨论如下: 一、病例报告例1 男性,50岁,住院号27,631,1979年8月18日因血痰半年,近期发现左肺门阴影入院。患者近来常有发热,体查左胸可闻及少许湿性哕音,X线胸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临床诊治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29岁男性,反复咳嗽10个月。多次胸部CT均显示双肺多发性结节影,临床诊断为肺癌、结节病、结核。最后经胸腔镜开胸肺活检病理诊断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合本例并复习近2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10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国外96例,国内14例)资料。结果显示本病女性多见,发病年龄7~83岁;咳嗽为常见症状,胸部CT表现为结节影。确诊主要依靠手术病理检查。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病,临床无特异性,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3例肺放线菌病及国内65例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6~77岁,中位年龄47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实验室检查炎性指标轻度升高,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右上肺,最典型的CT表现为团块中心低密度液化坏死区,伴大小不等的空洞或多个类圆形小空泡形成,即"空洞-悬浮气泡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显示病灶呈轻度代谢增高。68例患者多由手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从出现症状到最终确诊平均时长10个月,最长甚至达6年5个月,且首诊正确率为5.9%。41例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15例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12例单纯手术治疗,治愈率达88.7%。本院诊治的3例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下,症状迁延不愈。结论肺放线菌病临床特征不典型,误诊率高。当临床怀疑肺放线菌病时,应充分与微生物科沟通,确保厌氧环境下培养并延长培养周期,并积极行组织培养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或手术。既往报道治愈率高,但本院诊治的3例患者症状迁延不愈,提示部分肺放线菌病预后不乐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中间型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文献源自CNKI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1998~2015年的国内中文医学期刊中涉及中间型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文献报告。结果本例患者为35岁男性,以"咳嗽,咳痰伴发热3 d"为主诉。胸部CT平扫:右肺上叶后段见楔形、絮状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右肺下叶胸膜下见模糊影,右侧胸腔背侧见少许弧形液性密度影。将支气管镜下右上叶段口吸引痰液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行细菌鉴定,结果为中间型葡萄球菌。确诊为中间型葡萄球菌肺炎,使用氟罗沙星0.4 g qd静脉滴注。2周后复查胸部CT平扫,与入院时对比右肺上叶后段炎症较前吸收,右肺下叶炎症基本吸收,右侧胸腔积液基本吸收。文献复习:国内报告4例中间型葡萄球菌感染者,3例为儿童;表现有脑膜脑炎、关节感染、肺部感染、败血症及外伤或狗咬伤后伤口感染;血、痰、脑脊液、伤口脓液培养鉴定为中间型葡萄球菌;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结论中间型葡萄球菌感染部位及临床表现有多样性;多部位多种类型的采集标本可获阳性培养;细菌培养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混淆,应仔细鉴别;临床治疗应早期选用高敏感药物,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重组高效复合干扰素(rSIFN-co)所致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介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例雾化吸入rSIFN-co治疗肺腺癌所致的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检查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48岁。因肺腺癌使用rSIFN-co治疗2周后出现咳嗽、发热、气促、体重减轻;胸部高分辨率CT提示两肺多发感染性病变;抗感染治疗无效。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显示机化性肺炎。停用rSIFN-co,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续以甲基泼尼松龙口服维持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明显改善。随访8个月,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检索国内外文献,尚未见雾化吸入rSIFN-co治疗肺腺癌引起机化性肺炎的相关报道。结论雾化吸入rSIFN-co治疗肺腺癌可能会诱发急性机化性肺炎,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策略.方法 分析2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并做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存在血ACTH和尿游离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能抑制等临床特点.1例患者胸部CT检查发现左下肺结节,经手术证实为类癌.另1例患者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上肺、中肺多个小结节样影,不能明确性质;奥曲肽显像结果阴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PET/CT)检查于右肺上叶前段见一放射性浓聚结节影,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结论 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当常规影像学检查结合奥曲肽显像不能明确肿瘤性质和部位时,PET/CT检查可提高肿瘤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肺大出血发病原理迄今未获阐明。临床和实验研究初步揭示了钩体病肺大出血中一类型——发展迅猛异常,如不及时抢救,短期内发生全肺大出血、口鼻涌血而死。其发病原理是机体对血液、组织细胞中毒力强、数量多的钓端螺旋体及其有毒物质产生的强烈反应。尽管采用青霉素治疗,但短期内仍有部分病员从流感伤寒型重型或肺出血一般型演变为肺大出血早期,或从肺大出血早期发展为大出血期,甚至肺大出血危险期,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对这种病人,我们在青霉素治疗的同时采用静脉滴注“药理剂量”的氢化可的松,部分病员,尤其是肺大出血早期,疗效较好,病员迅速转危为安,完全恢复健康。现将81例钩体病肺大出血病例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寻找适合我国农村基层条件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5.
肝肺综合征Ⅱ型肺血管异常合并血胸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肺综合征(HPS)Ⅱ型肺血管异常(肺动静脉畸形)合并血胸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方法对1例HPSⅡ型肺血管异常合并反复血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72岁,以反复加重的喘憋和包裹性胸腔积液就诊。先后4次胸穿,总共抽取血样胸液2510mL,胸液常规红细胞计数在100×109/L以上,细胞学检查和肿瘤标记物均阴性。后经CTPA和肺动脉造影证实为HPSⅡ型肺血管异常合并血胸。患者立卧位PaO2分别为58.3mmHg和66.3mmHg。对血管畸形行栓塞治疗后,低氧血症改善,血胸得到控制。总结文献,HPSⅡ型肺血管异常合并血胸既往未见报道。HPS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和发绀。直立位低氧血症或卧位呼吸是HPS较为特异的表现。P(A-a)O2是筛查HPS低氧血症的最敏感指标。HPS胸部CT特点为被强化的团片状密度增高影或多发小结节影,以双下肺野多见。肺动脉造影可对肺血管异常予以分型。HPS肺血管病变Ⅱ型患者对吸氧反应不佳,血管畸形栓塞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低氧血症。结论HPSⅡ型肺血管异常破裂是血胸的少见病因。肺血管畸形栓塞治疗可有效改善低氧血症,控制血胸。对于具有肝脏病史者,出现肺血管扩张和低氧血症应警惕HPS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该病例分析,提高对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分析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例,并复习文献报道.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以咳嗽、胸痛、气促为主要表现,肺CT表现为双肺大小不等的囊状透亮影,均有难治性气胸发生,两例患者入院时均误诊,1例经肺活检确诊为PLAM,治疗效果不佳.结论 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误诊率高,胸部高分辨CT对PLAM具有诊断价值.对生育期女性,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咯血,反复气胸或乳糜胸,肺功能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若HRCT示双肺弥散性分布的薄壁小囊状阴影,应考虑PLA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分析S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SS罕见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患者,女性,23岁,因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1个月,咯血3 d就诊,查体显示睑结膜苍白,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囊样改变,行支气管镜活检、唇腺活检及风湿系列等其他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关治疗。结果:患者最初考虑诊断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通过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SS,并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呼吸困难减轻,无咯血,肺弥散功能明显好转,2个月后复查患者胸部CT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SS患者中伴有双肺多发囊样病变者罕见。SS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应与LAM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正> 咯血属肺科急症。引起咯血的疾病很多。本文统计了102例咯血病例,就病因做一分析,以利于临床抢救治疗。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病人。其中男性60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8岁,平均47岁。本组病例按咯血量多少及病种分类。见表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膈下动脉为大咯血责任血管的介入栓塞疗效,提高对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价值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右侧膈下动脉参与大咯血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对可能参与供血的血管均行动脉造影,对参与右肺病变的供血动脉行栓塞治疗。复习文献,分析非支气管性体动脉破裂致咯血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患者诊断为支气管动脉扩张伴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再发咯血。腹腔动脉造影示右侧膈下动脉参与供血,行右侧膈下动脉肺底支栓塞后止血成功。结论:膈下动脉参与供血是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复发的少见原因。对于病变位于下肺咯血的患者,有必要行膈下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加强对白塞病合并肺动脉瘤的临床、影像、病理特点的认识, 提高对白塞病合并肺动脉瘤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2012 年7 月至2013 年3 月收治的1 例白塞病并复发性肺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 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截止2013 年8 月, 以Behcet’sdisease、pulmonary artery aneurysm为检索词, 在PubMed 检索系统进行检索, 在万方数据库中以白塞病、肺动脉瘤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 反复咯血为该例白塞病合并肺动脉瘤患者主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为肺门影增大, 肺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显示为相应病灶部位肺动脉瘤形成, 并伴有原位血栓形成。患者第1 次入院在胸外科仅诊断为肺动脉瘤, 并行肺叶切除术, 术后病理示肺动脉瘤并血栓形成; 咯血复发, 第2 次入院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 予抗凝治疗; 咯血再发, 第3 次入院诊断为白塞病并肺动脉瘤, 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 咯血明显改善。结论 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典型特点为肺动脉瘤形成, 咯血为主要的临床症状, 血管造影能明确血管瘤的部位, 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白塞病合并肺动脉瘤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