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东升 《中外医疗》2009,28(28):62-6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治的8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经采用积极治疗措施后切口在术后9~21d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结论重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李洁  李玉梅  王海霞 《当代医学》2010,16(28):78-78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汇总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妇产科行腹部手术并发切口脂肪液化33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措施及临床经验教训。结果 33例全部治愈出院,其中5例Ⅱ期缝合,无1例切口感染。愈合时间9~21d。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直接影响患者健康,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间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临床应针对其产生的危险因素,提前预见,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腹部手术的开展,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趋于增多,本文对本院产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诊治作一总结,并提出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4.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妇女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内科并发症的增多及高频电刀的普遍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使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增加了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医院病床的周转率.分析我院3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制定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肥胖体质人数的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近年来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时有发生。本文就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50例患者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近年随着手术患者中肥胖、高龄人数比例的增加及高频手术电刀的普遍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的增多。切口脂肪液化使手术切口不能按期愈合,延长了住院时间,加重了经济负担;甚至合并二次感染反复发作形成窦道,经久不愈,常需多次手术。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及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十分重要。现就该科关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简述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该院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66例。其中,男20例,女46例,年龄26~68岁。上腹…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孕妇进补更甚,肥胖者更多,腹部手术者日趋增加,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随之增加。妇产科手术一旦造成切口脂肪液化,既拖延了治愈的时间,也给患者及家属加重了财务以及精神负担。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共发生脂肪液化43例,经及时有效处理后均愈合良好,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涂爱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61-4761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妇产科24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患者皮下脂肪含量过多、电刀的使用、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止血不彻底、自身愈合能力下降等有关。结论针对相关高危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对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芦骏  张召辉  牛万成  张云民 《中外医疗》2012,31(25):31+33-31,33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原因。结果 6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控制基础疾病、规范手术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早期处理是预防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糖尿病史、切口类型和肥胖与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24例脂肪液化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结论:重视引起导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进行及时治疗,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有利于减少此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多及高频电刀在外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为了加强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规范手术操作,预防和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本文对施行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吴晓梅  赵新华 《重庆医学》2011,40(19):1942-1944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易引起脂肪液化的原因,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4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均≥25 kg/m2根据切口脂肪液化程度给予换药、充分引流、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照射等治疗;从基础护理、体位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加强护理,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无l例发生院内感染。2010年起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入手,对脂肪液化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开展68台经腹部切口手术,尚未发生1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结论落实个体化治疗原则,积极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术中细致操作、减少组织损伤,加强术后护理,可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柴明如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76-1677
目的探讨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1年8月期间49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占所有腹部手术有切口患者的3.6%,经处理后均痊愈,其中41例为Ⅰ期愈合,8例为Ⅱ期愈合,未出现继发感染现象。结论糖尿病或腹壁脂肪较厚等是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因素,及时发现并处理可以加快切口愈合,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相似文献   

14.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肥胖病人的增多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趋势增高.应引起外科医生的重视,如处理不当,就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07年7月各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4例患者的防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中预防术后脂肪液化的方法。方法 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1637例腹部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两年腹部手术846例(对照组),后两年改进术中操作方法791例(治疗组)。结果 对照组846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1例,治疗组791例发生脂肪液化4例。结论 通过改进操作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与防治。方法对7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病理特点和诊治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均于术后3~6d发生,且具有独特的发生规律,经及时对症处理腹部切口渗液少、范围小者术后7~12d切口愈合;切口渗液多、范围广者术后14~20d切口愈合。结论重视早期诊断,有利于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诊治措施。方法脂肪液化程度较轻的患者与脂肪液化程度较重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观察疗效。结果腹部切口渗出液较少患者进行处理后1,0~15 d切口愈合,且均未进行Ⅱ期缝合处理;对腹部切口出现大量渗出液,且腹部切口出现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的患者,一般进行治疗3~5 d后实施Ⅱ期缝合处理,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 d。所有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腹部切口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现象。结论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并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应根据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对可能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徐静娟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50-1951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诊治的2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经采用积极治疗措施后切口在术后8-25天愈合,无1例继发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的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处理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芦延峰 《中外医疗》2014,33(1):75-75,77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9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肥胖、糖尿病、贫血、术后切口暴露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措施,该组98例患者一期愈合率为,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应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减少腹部气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加速患者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6月期间收治的914例腹部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53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肥胖、使用电刀、营养不良及糖尿病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重视和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是防治切口脂肪液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