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娜  李有长 《重庆医学》2006,35(21):1976-1977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诱导的安全性及其适当的剂量。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需要行全身麻醉的孕妇36例.平均分为瑞芬太尼0.5μg组、瑞芬太尼1μg组和对照组。比较全身麻醉诱导至气管插管/切皮、气管插管/切皮至胎儿娩出时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研究以及新生儿体重、1min及5min Apgar评分,娩出时脐动、静脉血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瑞芬太尼1μg组气管插管/切皮后血压、心率较对照组和瑞芬太尼0.5ptg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1μ/kg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的诱导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无明显对新生儿呼吸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麻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瑞芬太尼用于刮宫产全麻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I~Ⅱ级,孕37~39周择期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氯胺酮0.5mg/kg,瑞芬太尼0.5μg/kg)和Ⅱ组(瑞芬太尼1μg/kg),每组各30例。记录两组产妇诱导前(Tn)、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拔管后即刻(T3)的血压、心率;两组新生儿1、5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血pH、PCO2、PO2;术后随访两组产妇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1)Ⅰ组产妇诱导后各时点MAP和HR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诱导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同时点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两组产妇均无术中知晓。(3)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娩出时脐动脉血pH、PCO2、P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安全有效,且较瑞芬太尼全麻能更好地维持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3.
张绪东  赵金玉  楚艳艳 《医学综述》2009,15(12):1891-1893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安全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择期剖宫产的足月临产妇行全身麻醉。麻醉诱导用丙泊酚1~1.5mg/kg、氯胺酮1mg/kg、阿曲库胺0.3~0.4mg/kg快速诱导插管,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舒芬太尼20μg,静脉泵入丙泊酚5~8mg/(kg.h)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1和5min产妇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5和10min时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活动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收缩压稍有下降,插管后又略有升高,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全组胎儿娩出时间均≤10min胎儿娩出后1和5min时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全麻对母婴无明显影响,术中循环稳定,胎儿娩出无明显呼吸抑制。结论气管插管全麻对剖宫产术母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Ⅰ组(实验组):选择有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剖宫产病人30例,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咪达唑仑0.04mg/kg,氯胺酮0.5mg/kg静脉注射,胎儿娩出后,酌情追加氯胺酮、异丙酚维持麻醉。Ⅱ组(对照组)30例:Ⅰ组每例后第1例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组成。观察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BP、HR、SpO2、新生儿脐带血气分析度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Ⅰ组病人均不能回忆手术经过,无呕吐发生,两组脐带血气分析度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硬膜外麻醉组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满足剖宫产手术要求,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38例足月行剖宫产的产妇,ASAI-Ⅱ级,随机分成两组:A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和B组(腰硬联合麻醉),每组各20例。观察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Apgar评分和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术中MAP和HR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术中MAP和H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切皮时和胎儿娩出时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剖宫产术是可行的,能有效维持母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国艳  甘蓉辉  周晖 《四川医学》2007,28(11):1281-1282
目的 探讨对产科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产妇实施剖宫产时应用腰麻的可行性。方法 30例合并血小板减少拟施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麻醉方法分为腰麻组和全身麻醉组。记录产妇术前、麻醉后2、5、10、20、30min血压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腰麻组血压下降与术前及全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应用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产妇实施剖宫产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足月临产妇。麻醉诱导采用2.5%硫喷妥钠4~6 mg/kg,氯胺酮1.0 mg/kg,琥珀胆碱1~1.5 mg/kg;快速诱导插管,在胎儿娩出并结扎脐带后静脉推注盐酸哌替啶100 mg,吸入小剂量恩氟烷,间断给予琥珀胆碱和少量硫喷妥钠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后及插管后1、5 min产妇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观察胎儿娩出后1、5 min时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收缩压在麻醉诱导时略有下降,气管插管后略有上升;舒张压、心率、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胎儿娩出时间均控制在10 min以内;胎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循环稳定,胎儿娩出后无明显呼吸抑制。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气管插管全麻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对剖宫产术中母婴的安全和可行性。方法对196例血凝异常、血小板〈60万、椎管内麻醉阻滞失败、椎管畸形等(除术前已有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实行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氯胺酮0.3~0.5mg/kg、丙泊酚1~1.5mg/kg、司可林1~1.5mg/kg快速诱导插管,胎儿娩出后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3mg、芬太尼0.1mg、维库溴胺4mg,根据生命体征吸入〈1%的异氟烷维持。分别记录诱导前、中、后产妇BP、P、ECG、SPO2,观察胎儿娩出1、5、10min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麻醉诱导时BP略有下降,插管时略有升高、P有升高、SPO2无明显变化,所有胎儿于5min内娩出,Apgar评分〉8分。全麻对母婴无明显影响,胎儿娩出无明显呼吸抑制,且产妇术毕5~10min完全清醒拔管。结论气管插管全麻对剖宫产的母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王淑伟 《现代医学》2014,(8):902-90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手术娩出新生儿的影响,寻求不适于椎管麻醉产妇的最佳麻醉方式。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用全身麻醉,对照组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时间,两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0 min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出生后1、3、5 d神经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6.5±6.7)min,对照组手术时间(38.4±7.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0 min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3、5 d神经行为评分逐渐增加,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椎管麻醉均适用于剖宫产手术。全身麻醉不会对新生儿的安全产生影响,可用于不适用椎管内麻醉的产妇。  相似文献   

10.
郑彬武  吕品  邱念  杨天德 《重庆医学》2015,(16):2258-225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产科全身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lt<7.0×109/L ),术前无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须行剖宫产手术患者42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局部麻醉+全身麻醉)采用局部麻醉下剖宫取胎后改为全身麻醉12例;B组(全身麻醉)切皮前开始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30例。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维库溴铵、瑞芬太尼,B组胎儿剖出后再加用咪达唑仑2 mg ,全身麻醉维持均用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和娩出后即刻、1、5、10 min时的Apgar评分和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胎儿娩出时间均在10 min内,娩出后Apgar评分均高于8分,B组较A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产妇痛苦少。结论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用于剖宫产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患儿麻醉诱导时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患儿40例,年龄4~12岁,体重15~35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D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3μg/kg,C组则输入林格液。采用8%七氟烷吸入和6 L/min的氧流量进行麻醉诱导,待患儿睡着后插入气管导管并行机械通气,然后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手术开始前用芬太尼3μg/kg。麻醉维持采用2%~3%七氟烷。记录患儿入室后右美托咪定注射前(T0)、注射后5 min(T1)、注射后10 min(T2)、插管前(T3)、插管时(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结果与C组比较,D组SBP、DBP和HR在T4~6时点明显较低(P〈0.05)。D组SBP和DBP在T4~6时点明显低于T0时点(P〈0.05);C组SBP T4~5时点、DBP T4时点及HR T4~6时点明显高于T0时点(P〈0.05)。C组插管时有3例患儿出现呛咳和躁动反应,而D组所有患儿均无呛咳和躁动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0.3μg/kg可为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全麻诱导提供良好的镇静,并能较好地抑制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多卡因-丙泊酚-瑞芬太尼无肌松药气管插管预防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麻醉诱导期反流误吸的效果。方法 60例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依次缓慢静脉注射小剂量利多卡因-丙泊酚-瑞芬太尼完成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不用肌松药及面罩加压给氧去氮;对照组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观察2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情况、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反流误吸发生情况。结果 2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与麻醉诱导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5),但均在临床允许范围,无需处理;2组各时点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中发生误吸者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均降至90%以下;试验组1例反流,无误吸,对照组8例反流,3例误吸,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丙泊酚-瑞芬太尼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可有效预防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麻醉诱导期反流误吸,气管插管条件满意,血流动力学变化在临床允许范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评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无肌松药及小剂量肌松药诱导气管插管的条件。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患者44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无肌松药组,Ⅱ组为肌松药(琥珀胆碱)组,以瑞芬太尼效应部位靶浓度3.5 ng/ml和丙泊酚效应部位靶浓度3μg/ml行靶控输注诱导后,Ⅰ组进行气管插管,Ⅱ组则静注琥珀胆碱0.4 mg/kg后插管。记录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2 min及插管后1、3、5 min的血压(BP)、心率(HR);插管时参照Erhan等的评价方法,对插管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Ⅰ组插管满意率为81%,Ⅱ组插管满意率为95%。两组在麻醉诱导后2 min的BP、HR均明显下降(P〈0.05);插管后1 min的BP、HR均升高,但与基础值无明显差异,插管后3、5 min的BP、HR很快趋于平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老年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3.5 ng/ml和丙泊酚3μg/ml复合小剂量琥珀胆碱(0.4 mg/kg)麻醉诱导可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下表面麻醉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病人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40例,年龄20~60岁,ASAI或Ⅱ级,诱导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以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4μg/ml行麻醉诱导,插管时用2%利多卡因4~5ml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监测诱导、插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插管时按面罩通气难易、下颌松弛度、声带位置高低、置入喉镜难易、是否有咳嗽体动以及对套囊充气反应等方面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价。结果:与插管前即刻比较,插管后即刻心率加快,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min血压升高(P〈0.01)。插管前后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均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条件综合评价的满意率为90%。结论:无肌松药下用2%利多卡因4~5ml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复合异丙酚4μg/ml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诱导病人气管插管时,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探讨其最佳的全麻诱导剂量.方法:将60例择期行脑部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I-III组,15~65岁,质量平均40~80kg,ASAI-III.全麻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0.03~0.05mg/kg,芬太尼4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剂量分别为0.15mg/kg(S1),0.20mg/kg(S2),0.30mg/kg(S3),丙泊酚1~2mg/kg.并于给药5min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2min(T0,基础值)、插管前1min(T1)、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无创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于给药5min后完成气管插管,插管条件达到1级47例(78.3%),2级13例(21.7%).S1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流动力学较诱导前明显增高,呈一过性; S2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流动力学较诱导前轻度增高; S3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流动力学较诱导前无明显变化.结论:麻醉诱导时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3mg/kg能有效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并能缩短气管插管起效时间,用于颅脑肿瘤手术患者可能有利于减少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20例。全麻诱导分别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1.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或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5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并分析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5 min的心血管反应数据。结果:芬太尼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舒芬太尼组与诱导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插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应激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或利多卡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40-65岁,体重48-78kg,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芬太尼3μg/kg组(Ⅰ组)、芬太尼3μg/kg+艾司洛尔1mg/kg组(Ⅱ组)和芬太尼3μg/kg+利多卡因1mg/kg组(Ⅲ组)。3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mg/kg和罗库溴铵0.8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1min(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3min(T4)及10min(T5)记录心率(HR)、收缩压(SP)、舒张压(DP),并于T0、T1、T3时采集桡动脉血7ml,测定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浓度。结果与T0比较,Ⅰ组在T2、T3时的HR、SP、DP明显升高(P〈0.05);而Ⅱ组、Ⅲ组在T2、T3时的HR、SP、DP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的HR、SP、DP在T1-T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T3时血浆Ad和NA的浓度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Ⅲ组血浆中Ad、NA浓度低于Ⅰ组(P〈0.05)。结论芬太尼3μg/kg复合艾司洛尔1mg/kg或利多卡因1mg/kg均可减轻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丙泊酚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全麻诱导中麻醉的效果,以及二种诱导方法对剖宫产胎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足月妊娠伴血小板减少症,拟全麻下行剖宫产术产妇40例,随机分成二组(n=20)Ⅰ组:丙泊酚组,Ⅱ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分别记录诱导前、切皮前、切皮时、切皮后1,2,3min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胎儿娩出1,2,3,5,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 二组患者的HR、MAP在切皮前、切皮时、切皮后1,2,3min均有明显改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儿娩出1,2,3,5,10min的Apgar评分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诱导在剖宫产全麻中麻醉更平稳,更安全,值得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老年人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拟行全麻择期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氯胺酮(0.3 mg/Kg)+丙泊酚(1.8mg/Kg)诱导组(KP组);丙泊酚诱导组(P组)。记录两组患者在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KP组组间SBP、MAP、DBP和HR变化有显著性(P〈0.05);P组组间SBP、MAP、DBP和HR变化有显著性(P〈0.05);KP组与P组比较,T1、T2和T3时点的SBP、MAP、DBP、HR的变化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能够有效减低老年人全麻诱导期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