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尿四联检测在2型糖尿病病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尿四联[尿转铁蛋白(TRFU)、尿免疫球蛋白G(IgGU)、尿微量清蛋白(mALBU)、尿α1-微球蛋白(α1-MU)]在2型糖尿病(2DM)病程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TRFU,IgGU、α1-MU、mALBU的浓度,分析其在2DM病程发展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DM肾病改变组与2DM无肾病改变组的TRFU、IgGU、α1-MU、mALBU测定结果的均值、标准差、数据范围、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四联检测在2DM早期临床诊断、病程发展、预后判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尿转铁蛋白(TRU)、尿免疫球蛋白(IgU)、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利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尿特定蛋白含量,利用比浊法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尿转铁蛋白(TRU)、尿免疫球蛋白(IgU)、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和阳性率均显著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早期检测中,尿微量蛋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尿素和肌酐。结论联合检测尿特定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害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8例,作为糖尿病组,选取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速率免疫散射比浊法对108例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尿蛋白定性、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和尿转铁蛋白(TRF)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联合检测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转铁蛋白有助于了解糖尿病病人早期肾损伤的情况,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意义。方法 利用速率免疫 散射比浊法对108例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尿蛋白定性、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 白蛋白(MA)和尿转铁蛋白(TRF)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结果明 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检测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了解糖尿病病人早期肾 损伤的情况,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NIDDM)患者尿中四种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晨尿中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含量。结果 常规尿蛋白阳性的33例和阴性的131患者四种微量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微量白蛋白87.88%和51.15%,转铁蛋白90.90%和39.69%,α1-微球蛋白63.64%和18.32%,β2-微球蛋白57.58%和16.79%。结论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有较高的阳性率,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测手段,我应用放射免疫法,对2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12例健康体检的尿微量蛋白[微量白蛋白(u—MA)、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进行了检测分析,旨在探讨尿微量蛋白(u—MA、β2-MG、(11-MG)在糖尿病肾病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特种蛋白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关系。方法:随机选6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我院糖尿病人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无肾病组、初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三组各63例,进行尿特种蛋白及尿肌酐(Cr)测定。结果:糖尿病三组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按α=0.05水准,P<0.001。并且总体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按a=0.05水准,P<0.005。)。结论:尿特种蛋白与早期肾损害呈正相关,尿特种蛋白可作为发现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常规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而又难以治疗的并发症,为糖尿病(DM)的主要死因之一。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尿干化学试纸条测定方法虽然快速,但其只能做为一种半定量检测,敏感性不足以揭示尿中蛋白的细微变化。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免疫分析仪的发展,已可以对尿中多种微量蛋白进行敏感、准确地检测。我们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尿中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及肌酐(Cr)进行测定,提高了试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于肾脏损伤的早期发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和α1-微球蛋白(α1-MG)是四种常用以判断肾病结构和功能情况的标志物.它们在尿中出现能反映肾脏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α1-微球蛋白/尿肌酐、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对高血压、糖尿病惠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押素-C、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速率法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和尿肌酐的含量.分别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α1-微球蛋白/尿肌酐、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比值3项尿指标水平联合检测,并与单纯检测3项尿指标水平比值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α1-微球蛋白/尿肌酐、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3项指标比值的检测在高血压病、糖尿病中阳性率为52%,高于单项尿3项指标比值检测的阳性率,联合且检测阳性率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高血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及时、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93例和体检健康体检者70例,对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晨起空腹及随机)、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血肌酐、尿常规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上述不同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早期诊断灵敏度.结果 晨起、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成显著正相关,晨起空腹尿ACR与UAER、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6(P<0 01),r=0.906,(P<0.01);随机尿ACR与UAER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6(P<0.01),r=0.738,(P<0.01).2型糖尿病组尿ACR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比较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血肌酐、尿素氮、尿ACR诊断糖尿病肾病敏感性比较,尿ACR阳性率显著高于前两者,P<0.01.结论 晨起空腹及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两者均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已确诊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其清晨空腹血DD、FIB、CRP水平,并同时收集24h尿液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测定,按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组分3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mg/24h);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UAER 30~300mg/24h);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UAER>300mg/24h).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DD、FIB和CRP水平在单纯糖尿病组已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UAER增加而增高,呈正相关.三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检查DD、FIB和CRP水平,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检出率,同时还发现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联合检测尿微量蛋白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尿中微量清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转铁蛋白(UTRF)含量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mAlb、α1—MG和UTRF,尿肌酐(Cr)用酶法(双试剂)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尿中的mAlb、α1-MG及UTRF与尿肌酐的比值比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结论mAlb、α1-MG和UTRF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测定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脂联素(APN)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71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NA)组27例、微量白蛋白尿(MA)组23例、临床白蛋白尿(CA)组21例,同期选取非肾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NGAL(sNGAL)水平和血清APN(sAPN)水平,分析血清NGAL及APN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随着ACR水平的升高,肾功能下降,血清NGAL、APN水平逐渐升高。NA组、MA组和CA组的血清NGAL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组较NA组的血清NGAL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NA组、MA组、CA组、各组间血清APN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糖尿病患者血清NGAL与ACR呈正相关性(r=0.854,P〈0.01),血清APN与ACR亦呈正相关性(r=0.828, P〈0.01)。血清NGAL与GFR呈负相关性(r=-0.751,P〈0.01),血清APN与GFR亦呈负相关性(r=-0.816,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NGAL和血清APN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有望成为DN肾损害的预测指标,用于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随机尿清蛋白/尿肌酐比率测定在慢性肾病的应用。方法以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为金标准,比较56例蛋白尿阳性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和33例蛋白尿阴性非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尿蛋白定性、随机尿蛋白定量、随机尿清蛋白定量、随机尿蛋白/肌酐比率、随机尿清蛋白/肌酐比率的检测结果,评价尿清蛋白/肌酐比率的灵敏度(S)、特异度(Sp)、似然比(LR)等诊断性能。结果与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比较:随机尿蛋白/肌酐比率,S=0.91、Sp=0.91、阴性预测值(NPV)=0.86、阳性预测值(PPV)=0.94、-LR=0.1、+LR=10.1、准确性(ACC)=0.91;随机尿清蛋白/肌酐比率,S=0.96、Sp=0.88、NPV=0.94、PPV=0.93、-LR=0.045、+LR=8.0、ACC=0.93。结论随机尿(清)蛋白/肌酐比率测定可作为筛检24 h尿蛋白定量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Malb/Cr)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124例及健康者58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尿液Malb/Cr对数值明显高于健康者(P〈0.001)。糖尿病患者尿液Malb/Cr对数值与血糖无相关性(r=0.001),与24h尿蛋白定量有低度的等级正相关(r=0.403)。结论糖尿病患者尿液Malb/Cr升高可提示早期肾损伤,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Ⅳ型胶原(Ⅳ—C),免疫发光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mAlb)及转铁蛋白(TF),终点法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酸酶(NAG),Jaffe法测定尿肌酐(Cr)。结果健康对照组中尿TF/Cr为(1.10±0.76)mg/mmol、mAlb/Cr为(1.50±0.81)mg/mmol、NAG/Cr为(5.65±2.40)U/g、RBP/Cr为(2.15±0.93)mg/mmol及Ⅳ—C的含量为(44.68±17.2)ng/mL。在糖尿病无肾病组中,其inAlb的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AG、RBP、TF及Ⅳ-C的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的初期肾病组和临床肾病组,mAlb/Cr、NAG/Cr、RBP/Cr、TF/Cr及Ⅳ-C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尿NAG、RBP、TF及Ⅳ-C是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血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分为3组,A组为正常蛋白尿患者20例(UAE<20μg/min),B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3例(UAE20~200/μg/min),C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19例(UAE〉200μg/min)。测定各组血肌酐及CystatinC,并计算肌酐清除率。同时检测尿CystatinC和CCl-微球蛋白(a1-M),并按尿a1-M间的浓度分为阴性组、微量组和阳性组。结果 血CystatinC和CCr在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Scr在A组和B组间的差异无显差著性,而C组的Scr高于A、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Cystatin C值在各组病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O.01)。结论 Cystatin C是临床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含量,以观察其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mALb)分为两组:(1)糖尿病肾病组,晨尿高微量清蛋白(20mg/L)30例;(2)无糖尿病肾病组,晨尿正常微量清蛋白(20mg/L))33例。结果晨尿高微量清蛋白组的尿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晨尿正常微量清蛋白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微量清蛋白(mALb)及尿β2-微球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的标志物,肾病微血管病变程度与HbA1c的增高有关,血脂异常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段尿微量清蛋白(u-MA)变化及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患者组(n=27)和健康对照组(n=30)连续3 d的晨尿、餐后尿、随机尿和24 h尿,进行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泌高峰为餐后尿(61.7±26.5 mg/L),其次为晨尿(58.9±23.5 mg/L)和24 h尿(56.6±13.2 mg/L),3者显著高于随机尿(37.2±21.4 mg/L)(P<0.05),且各时段尿微量清蛋白都有较大的日间差异,以随机尿差异最大CV=57.5%,餐后尿、晨尿、和24 h尿分别为42.9%、39.9%和23.3%,糖尿病肾病患者各时段尿微量清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尿和晨尿微量清蛋白含量的多次检测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