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讨论低分子肝素对于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选出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接受髋、膝关节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预防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患者接受髋、膝关节手术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治疗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于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有效的预防作用,相比较其他药物也有较低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对髋膝关节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髋膝关节手术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两组患者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基础上分别应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进行口服治疗,比较两种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华法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0%,低于阿司匹林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发生下肢水肿5例,肺栓塞2例,肝肾功能异常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华法林组发生下肢水肿3例,肺栓塞1例,肝肾功能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膝关节手术患者,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起到更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髋脱位是临床觉见小儿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其手术方法虽较多,开展此手术的医院亦比较广泛,但其疗效尚不能完全尽如人意,尤其是采用Salter髂骨截骨术中关节囊紧缩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率,目前已为大多数学者所共识。自1985年1月以来,我们在治疗先天性髋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1岁。于2003年5月16日入院。因右侧股疝入院后体检时发现心尖部有收缩期杂音2~3级,伴心律不齐,心率120次/min。目前不宜手术,需住院治疗,但患者要求开药回家治疗后再来住院手术。患者于5月20日上午入院,查心率60次/min,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个别导联T波异常。入院后患者要求当日下午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95例施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一般护理、观察护理进行预防性术后功能锻炼及药物疗法等方面做好精心护理。结果本组95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切实做好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 对就诊晚和非手术疗法失败的22例28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改良的Pemberton髋臼成形。并辅以髋腰肌切断;骨牵引;髋臼加深扩大;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等手术,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8例,女14例。其中3~5岁6例,6~7岁10例,8~12岁6例。右侧髋脱位6个,左侧髋脱位10个,双侧髋脱位6个。髋臼指数测量,最小35°,最大60°。术前脱位程度,髋臼  相似文献   

7.
急性间隔综合征(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并发症,以小腿及前臂部较常见,股部较为少见,无骨折的情况更少见.有报道显示,股部ACS的发生率呈进行性增长趋势,且有一定的病死率[1],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我院自199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股部无骨折ACS 1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间隔综合征(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并发症,以小腿及前臂部较常见,股部较为少见,无骨折的情况更少见.有报道显示,股部ACS的发生率呈进行性增长趋势,且有一定的病死率[1],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我院自199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股部无骨折ACS 1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足底静脉泵预防高龄患者髋周围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髋周围手术期由于手术创伤和术后制动,患者的肢体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肿胀,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流速降低,从而造成静脉血流淤滞,且高龄患者常合并内科疾病,致使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较高。笔者所在科2005-12~2008-12对58例髋周围手术患者应用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顾永会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8):1016-1017
术后严密观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 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现将各种手术后都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 手术后出血1 1 严密观察:术中止血不完善,渗血未完全控制可引起术后出血。出血多发生于比较隐蔽的体腔,如无引流条、管,局部体征一时不明显, 只有通过密切的临床观察, 必要时进行穿刺才能发现, 有引流物时可通过引流量进行观察, 手术后早期出现失血性休克的各种临床表现, 特别是输给足够的血液后, 休克无好转或反而加重,或好转后又恶化者,都提示有出血。1 2 手术时严格止血, 缝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比解剖钢板与动力髋螺钉置入治疗转子部骨折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12年7月我院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置入治疗,B组接受解剖钢板置入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发现,B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短,髋关节Harris评分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钢板在股骨转子部骨折的治疗中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促进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髋联合术后关节僵硬的防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030001)包勤德,康树林,尹齐家大龄儿童的光大性髋脱位一般采用髋关节联合术,即:内收肌、髂腰肌松解;切开复位;髋臼成型;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手术侵袭范围大,术后出现瘢痕多,加之大部患者来自农村...  相似文献   

14.
先天生髋脱位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已为临床实践所证实。如能在1岁半以前得到手法复位,不仅临床可获得最佳效果,而且关节形态也可达到正常发育,然而,目前仍有不少病儿就诊较晚,失去手法整复机会,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我院从1982年来,开展髋骨旋转截骨术(salter 手术)和加盖术共2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①髋骨截骨术(salter 手术):即关节切开复位加髋骨截骨旋转,克氏针内固定。本组18例,男6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骨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和难度的不断提高,术后DVT和肺栓塞仍为脊柱外科手术后常见及较为危险的并发症之一[1]。脊柱外科患者多需长期卧床,部分还合并神经损伤,血栓风险进一步增加,而且目前对于脊柱外科患者发生DVT的认识仍然不足,使得脊柱手术成为DVT的危险因素之一。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病在脊柱手术围术期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仅少数学者针对脊柱手术后DVT的发生及预防作相关报道[2]。笔者对脊柱术后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DVT的预防提供更好的防治指导,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急性髂 -股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可造成严重预后的急症 ,同时又是许多外科手术、外伤常见的并发症 ,表现为肢体突发肿痛、肤色改变、活动受限 ,重者肢端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 ,肢体重度肿胀、青紫 ,甚至发展到肢体坏死。后期常有轻重不等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本病还可导致致命性肺梗死。我科自 1994年 6月至2 0 0 0年 10月共收治急性髂 -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 2 83例 ,其中 5 0例行取栓术 ,除 1例死亡 ,2例效不佳外 ,均获良好效果 ,治愈率达 70 %。现就术前定位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后治疗作如下介绍。1 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预防DVT的护理干预。方法通过风险评估,健康宣教,患肢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等措施。结果关节置换术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内报道。结论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膝关节置换术DVT的总体发生率,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髋内翻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此种疾病包括两种类形:一种发生在婴儿走路时称为单纯性髋内翻,其治疗方法较为简单,单纯用外展截骨或用Borden等截骨术治疗,即可完全达到满意效果。另一种是出生就存在的,常并发有髋臼、股骨颈及其它部位的畸形,手术方法较为复杂。本文着重探讨先天性髋内翻合并其它部位畸形病例的手术治疗,一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全髋置换术是改善病发髋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手术效果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围手术期护理是该手术成败的关键,为提高护理质量,对我院骨科2年来收治的38例全髋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耳鼻喉部手术后疼痛程度的缓解作用。方法80例需要接受耳鼻喉部手术的患者,先对其统一进行一定的手术后基础护理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耳鼻喉部手术后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疼痛分级标准对80例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价发现,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疼痛分级为0级、10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Ⅰ级、5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Ⅱ级、1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Ⅲ级,分别占总数的60.0%、25.0%、12.5%以及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疼痛分级为0级、15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Ⅰ级、9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Ⅱ级、4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Ⅲ级,分别占总数的30.0%、37.5%、22.5%以及10.0%;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进行完耳鼻喉部手术的患者的护理应当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手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