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减轻子宫肌瘤术后患者腹胀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0)与对照组(n=100)。实验组术后6h开始采用腹部顺时针按摩,按摩完毕,协助患者翻身,若术后12、18h未排气,则继续予以按摩;对照组按术后常规处理。嘱患者记录肠蠕动开始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并及时转告护士。结果实验组肠蠕动开始时间为(10.2±3.01)h,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6.04±3.02)h,且无腹胀感觉;对照组肠蠕动开始时间为(25.71±4.05)h,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5.41±4.69)h,有不同程度的腹胀。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无1例切口感染。结论腹部按摩可缩短子宫肌瘤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肛门排气,减轻腹胀,有利于提前进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穿戴经络弹力袜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腹部手术患者100例,对照组50例患者按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术后穿经络弹力袜,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腹胀、首次肛门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无腹胀发生,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腹胀;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提前(P〈0.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穿经络弹力袜能促进肠蠕动及胃肠功能的恢复,利于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8月收治的195例行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干预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术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腹胀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为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4%。干预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6.54±2.13)h,术后下床时间为(15.58±3.24)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8.66±5.21)h和(20.35±5.83)h。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前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薄荷油湿热敷预防妇科术后患者腹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46例妇科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3例,术后第1天给予薄荷油湿热敷腹部,3次/日,20~30min/次。对照组23例,不给予薄荷油湿热敷。将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情况及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腹胀发生率8.7%,明显低于对照组(56.5%),经统计学处理,P<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第一次肛(然气时间,经统计学处理,P<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薄荷油湿热敷可有效预防术后腹胀,促进肛门排气,同时有减轻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方法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体位、活动指导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摩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穴3个穴位。结果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程度进行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腹胀程度小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方法可有效促进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频脉冲药物导入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按手术日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腹胀预防护理,观察组增加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及24h后存在腹胀人数。结果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观察组(15.96±5.52)h、对照组(21.26±7.64)h,平均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16.83±6.75)h、对照组(26.55±12.68)h;24h后腹胀人数观察组4例、对照组12例,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频脉冲药物导入能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肛门排气,预防腹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1 d对患者及其家属做手术前后一般护理常规宣教,于术后第1天起采用维生素B1100 m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天1次,及足三里、内庭升白仪穴位电疗每天2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留置胃管时间及腹胀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留置胃管时间分别为(47.90±6.16),(58.90±10.68),(24.52±8.45)h;均短于对照组的(52.62±9.46),(65.46±13.56),(31.38±9.50)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4,2.40,3.41;P<0.05);干预组腹胀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结论穴位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四磨汤对糖尿病腹部手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1例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患者术后6~12小时开始口服四磨汤,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肠鸣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人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肠鸣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1),腹胀人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四磨汤可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 取腹部手术患者80例,分胃肠道组和非胃肠组手术各40例,各组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是常规护理组,实验组术后除按常规护理外,术后12h 开始进行穴位按压,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等情况。 结果 胃肠手术和非胃肠组手术的术后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时间及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穴位按压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位活动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将129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体位活动护理,包括温水泡脚、穴位刺激、腹部按摩、主动翻身、体位指导和早期活动。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腹胀程度、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的腹胀程度明显降低,术后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体位活动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妇科患者腹部手术后腹部按摩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实验组于手术后8 h开始腹部按摩,每日3次,每次15~20 min,对照组按常规处理。结果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腹胀、便秘、粘连性肠梗阻、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后实施腹部按摩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促进肛门排气、排便,消除腹胀,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和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实验组于手术后8 h开始腹部按摩,每日3次,每次15~20 min,对照组按常规处理.结果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腹胀、便秘、粘连性肠梗阻、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后实施腹部按摩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促进肛门排气、排便,消除腹胀,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和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开塞露纳肛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腹部术后72h未能肛门排气或排便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塞露插入肛门3—4cm的方法;实验组用注射器抽取开塞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后插入肛门15cm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塞露直接插入肛门方法相比,采用注射器抽取开塞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插入肛门的方法能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和降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妇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患者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200例妇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于术后6h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不注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排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吴茱萸外敷联合早期活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318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活动组、维生素B1组和吴茱萸组,每组分别为102例、110例、106例。单纯活动组于术后24h内开始下床活动,维生素B1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于术后每日双侧足三里穴注射维生素B1,每侧穴位50mg,吴茱萸组患者在早期活动基础上加用吴茱萸热盐包脐部外敷。比较3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吴茱萸组腹胀发生率为16.9%,显著低于单纯活动组(55.9%)和维生素B,组(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50,P〈0.01);吴茱萸组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30.02±4.37)h、(42.16±16.03)h、(72.62±20.79)h,均分别早于单纯活动组[(40.57±5.27)h、(74.25±12.14)h、(135.33±40.18)h]和维生素BI组[(44.23±12.16)h、(77.25±16.32)h、(139.71±38.2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8.88,4.37,5.49;P〈0.01)。结论吴茱萸外敷联合早期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微波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4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于术后6h应用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部位,对照组不采用微波治疗。两组术后进流质饮食、24h进半流质饮食。结果:两组切口疼痛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后切口部位微波治疗对减轻患者切口疼痛、促进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腹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按妇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手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缩短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肛门排气和腹胀消失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压豆期间按压患者特定耳穴,每次5 min,3次/d。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5.04±7.15)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5.26±11.13)h,腹胀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2.16±8.59)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34.37±13.21)h,腹胀发生率为36.67%。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腹胀发生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能有效缩短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天枢穴穴位指压配合腹部轻推缓解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后中重度腹胀的效果。方法将电子结肠镜检查后腹胀程度评估为中、重度腹胀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的方法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天枢穴穴位指压配合腹部轻推缓解患者腹胀,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胀缓解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9,P<0.01);治疗组患者腹胀症状完全缓解的时间为(48.6±14.1)min,对照组为(112.5±44.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P<0.01)。结论天枢穴穴位指压配合腹部轻推能有效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后患者中、重度腹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医用术后贴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月开腹手术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菌、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术后第1天腹部穴位贴敷医用术后贴,每次2贴,每日1次。对照组按常规普外科一般方法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18.6±4.5)h,对照组平均(32.5±4.9)h,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一次门排气时间平均(28.23±6.30)h,对照组平均(42.22±4.32)h,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围平均长度为(98.25±5.20)cm,对照组平均长度为(105.30±4.53) cm,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腹术后采用穴位贴敷医用术后贴能有效促进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促进肛门早日排气,预防开腹术后并发症发生。同时减少了护士工作量,联合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且方法简便、起效快、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