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非接触型SL-5D角膜内皮显微镜的体会王志英眼科检查仪器的更新对眼科学新技术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角膜内皮显微镜的使用,可为观察、研究正常人角膜病、眼内手术前后高眼压、炎症等角膜内皮的形态、密度改变、进一步提高角膜移植及人工晶体植入等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角膜内皮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18例糖尿病患者和19例年龄配对的非糖尿病人的角膜内皮进行检查并照像。内皮照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分析。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人的角膜内皮细胞不仅密度显著下降,且呈现大小和形态多形性。研究表明,糖尿病角膜内皮不正常,角膜内皮显微镜联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早期对此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18例(24眼)糖尿病患者和19例(20眼)年龄配对的非糖尿病人的角膜内皮进行检查并照像。内皮照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分析。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人的角膜内皮细胞不仅密度显著下降,且呈现大小和形态多形性。研究表明,糖尿病角膜内皮不正常,角膜内皮显微镜联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早期对此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伴角膜黑区的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角膜内皮检查伴角膜黑区的患者48例65眼,其中52眼为生理性角膜黑区,13眼为病理性角膜黑区(即Fuchs角膜营养不良症);以不伴角膜黑区的患者51例65眼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角膜内皮检查,记录术后3d患者角膜内皮水肿的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生理性角膜黑区组手术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角膜内皮变异系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理性角膜黑区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生理性角膜黑区组(P值均<0.05),角膜细胞的丧失率及角膜内皮变异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生理性角膜黑区组(P值均<0.05).结论 角膜生理性黑区患者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耐受性良好,可进行常规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角膜病理性黑区患者需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应尽量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以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  相似文献   

5.
用非接触型镜面反射显微镜对321只正常眼进行活体角膜内皮照相,研究细胞密度、细胞形态和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1)细胞密度越高、细胞形态越接近同形细胞;细胞密度越低,细胞形态越接近多形细胞。(2)细胞的多形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多形细胞和同形细胞二者的细胞密度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但同形细胞下降的幅度较多形细胞明显。  相似文献   

6.
角膜内皮在维持角膜正常功能及在病理变化中的意义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近十年来,由于研究角膜内皮工具的发展及方法的改进,特别是非接触镜面反射显微镜照相技术、扫描和透射电镜的检查及同时观察角膜对荧光素的渗透能力,并测定其在房水和角膜实质层的密度大小与分布,以及“去功能法”的研究,对揭开正常角膜内皮的微细结构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青光眼患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变化。方法 青光眼患者68人125只眼,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2人63只眼。除外角膜病、眼部炎症、外伤及接受过内眼手术的眼。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青光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54例老年性白内障囊内冷冻摘除术后角膜内皮变化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术后1月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角膜上部内皮细胞丧失率(26%)明显大于角膜中央(16%)(P<0.01);术后第2月及第3月时内皮细胞密度与前1月无显著性差异(P>0.5);术后3月时,角膜上部和角膜中央内皮细胞丧失率分别为29%和21%,此时内皮细胞的丧失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上部=0.645、r中央=0.590,均为P<0.01)。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毛果芸香碱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对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IOL)植入术中前房应用0.1%毛果芸香碱缩瞳的23只眼,术后3~6个月使用非接触型内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结果内皮损失率为17.35%,术中不用毛果芸香碱缩瞳的对照组28只眼内皮损失率为16.43%,两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后房型IOL植入术中,前房内应用毛果芸香碱缩瞳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无并发症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了30例(3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ECCE+IOL术前及术后1月、2月、3月、1年时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形状的变化。结果:术前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为(2828±400)mm-2,六边形细胞百分率(Hexa%)为(62±6)%。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术前,中上角膜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时内皮细胞损失,中央为12.6%,上方为35.5%;术后12个月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损失分别上升为16.2%和43.0%。术后一年内有持续的内皮细胞损失。术后上方、中央角膜Hexa%先明显下降,后逐渐回升,在术后12个月接近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可能存在持续损失,故术前检查密度较低的内皮,不仅要估计是否经得住手术创伤,还要考虑是否能承受术后长期慢性内皮细胞损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角膜共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优势。方法门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32例均行病灶角膜组织刮片、真菌培养及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比较结果。结杲32例角膜炎患者,共焦显微镜检查检出率为94.3%;刮片查到茼丝或孢子,检出率为42.8%;真菌培养发现真菌菌落,检出率为54.3%,共焦显微镜检出率明显高于刮片及真菌培养。结论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中,角膜共焦显微镜具有操作简便,检查快捷,可在活体直接进行检查,可重复性高,扫描结果可直接同步显示到电脑屏幕,图像清晰,直观、无创等优势,对临床诊治真菌性角膜炎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谢全锦 《广东医学》1990,11(6):20-21
随着角膜移植术的普遍开展以及近年角膜内皮镜面反射显微镜的广泛应用,对角膜内皮细胞的研究已日益增多,并且主要以定量的要求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动规律进行探讨。临床上已逐渐把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作为评价视功能的重要指标。有些眼科医生已将测定角膜内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介绍了Nikon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照相机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作者用此仪器对我国正常人、透明穿透角透移植片,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植入、抗青光眼术后,眼外伤等的角膜内皮进行了活体照相检查。一、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600—4346/mm~2,平均为2903±26/mm~2,内皮细胞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二、透明植片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正常人明显降低(500—2386/mm~2,平均为1296/mm~2)。三、常规晶体摘出术后、晶体摘出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抗青光眼手术、外伤、眼球前段的炎症等均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术后一年角膜内皮细胞持续损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无并发症白内障囊外除加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了30例(3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行ECCE+IOL术前及术后1月,2月,3月,1年时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形状的变化。结果:术前中央角膜内皮炙(2828±400)mm^-2,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为(62±6)%。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术前,中上角膜间差异有显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晶体植入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佩华  华飞 《上海医学》1997,20(3):128-129
为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内皮细胞。结果老年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低于糖尿病组,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明显升高,六边形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需具备熟炼的手术技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HRTⅡ代/Rostock角膜模块对正常人眼角膜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46例(92眼)正常人的中央角膜,上下方角膜缘进行检查分析。结果:上下方角膜缘可观察到Vogt栅栏状结构,并可动态观察到血细胞在血管内流动。上下方角膜缘表层上皮细胞密度低于中央表层上皮细胞(P<0.05)。Langerhans细胞(Lcs)位于角膜35~60μm处,其形态表现为细胞核较大且树枝状突起较多或者核较小且突起较少,可能分别代表Lcs处于成熟和未成熟状态。Lcs平均密度角膜缘明显高于角膜中央,角膜中央Lcs不可计数。正常人角膜上皮基底细胞下层神经排列较规则,平行走行,深层神经纤维较浅层神经纤维粗大,弯曲度小,少见分支,纤维之间的交联很少,神经串珠清晰可见。角膜中央前基质细胞与后基质细胞平均密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厚度为551±39μm。结论:激光共焦显微镜能在三维空间、实时、活体条件下对角膜组织进行无损伤的光学断层扫描成像,观察角膜各层细胞、神经及胶原等形态结构,并可研究其动态变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背景:常规使用丝裂霉素C提高青光眼滤过术的效果已被广泛认可,但使用丝裂霉素C导致的并发症已被多次报道。本文报道的丝裂霉素C对于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所引发的并发症尚属首次。方法:患者接受常规丝裂霉素C作用下的小梁切除术,术后使用生物显微镜及角膜内皮光学显微镜对术眼进行检查。结果:观察到两例患者出现角膜内皮部分失代偿,角膜透明区及角膜增厚区分界清晰,同时在滤过泡附近出现大疱性角膜病变。角膜内皮光学显微镜显示角膜内皮细胞明显不规则,滤过泡附近区域角膜内皮细胞坏死。结论:本文中报道的两例患者在术前若证实角膜内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Francois综合征患者中,中央云雾状角膜营养不良的角膜共焦显微镜活体检查结果。方法:两例无亲缘关系的Francois综合征患者,1例为78岁男性,另1例为75岁女性,均有中央云雾状角膜营养不良,对其行常规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和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两例患者的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表现为双侧角膜多边形混浊,其间被透明角膜区域分隔。角膜混浊在中央区最明显,累及后弹力层前的基质层深部。用共焦显微镜观察,两例患者的角膜表面和上皮层基底部,基质层中部和内皮细胞层正常。但是,两例患者的前基质层都可以看到小的高折光性颗粒和沉积物。另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量一先天性无虹膜家系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分析可能的原因。 方法:9名确诊为先天性无虹膜患者(17只眼)通过角膜内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通过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的厚度 结果:患者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642±34.9μm;角膜内皮镜检查显示角膜内皮细胞均正常。 结论:先天性无虹膜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明显增加,中央角膜厚度的增加与角膜内皮细胞无关;对于无虹膜患者进行眼压测量结果会过高估计眼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107例不同年龄正常人角膜中央部内皮细胞的形态,密度和面积的结果。正常青年和儿童的角膜内皮细胞呈六角形,大小一致;而40岁以上者形态和大小不一致。内皮细胞的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减低,面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本文并讨论了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密度和面积的生理与病理因素,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密度和面积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