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清除病原菌以获得最大疗效,同时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正确理解药代动力学(药动学)和药效动力学(药效学)原理,并将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起来。近年来对抗菌药物PK/PD与给药方案设计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抗感染领域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是基于抗菌药物体内药动学过程研究其抗菌效果的方法,该理论综合考虑病原体、宿主和药物三者的相互关系,更符合药物抗感染行为与临床实际。PK/PD参数是药代动力学参数和体外抗菌活性参数之间的综合定量参数,包括AUC0-t/MIC、Cmax/MIC和T>MIC等。根据抗菌药物抗菌作用特点可以分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各自用药方式和目标值有所不同。医院肺炎是严重且常见的院内感染,病原种类、细菌耐药性、患者病理状况等有所不同,根据PK/PD原理,设计良好的给药方案,以提高感染治疗成功机率为目标,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调整抗菌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实为优化抗菌治疗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重症感染是威胁重症患者生命的常见病,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重症感染治疗的关键环节。重症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影响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PK),其中以表观分布容积(Vd)变化显著,这使药效学的达标率显著降低。多种因素可影响抗菌药物在重症患者体内的分布,如病情严重程度、器官功能障碍、组织水肿以及药物的亲水性等,且这些因素常常可能会同时存在。本文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抗菌药物Vd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美罗培南是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物,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常用于治疗重症感染。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发挥其最佳临床疗效,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传统用药多采用30min静脉滴注,但是随着近年来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PK/PD)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延长美罗培南给药时间能更有效发挥其疗效。2009年3~12月,我们对40例严重腹腔感染(SIAI)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象,不同给药时间给药,观察对药物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问::何谓PK-PD?答:PK—PD系指药代动力学(pharmacokenetics,PK)及药效学(pharmacodynamic,PD)。PK是指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它研究的是抗菌药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主要的参数包括药物的半衰期、分布容积、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AUC);PD是指感染部位药物的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它研究的是抗菌药物与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不仅取决于对抗菌谱的了解,而且还取决于抗菌药物在感染部位能否达到抑菌或杀菌浓度。如果剂量太小、给药间隔过长、疗程太短、给药途径不当,均可造成抗菌药物治疗失效。笔者结合抗菌药物类型特点,以药效学理论为基础,论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重症疾病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都是影响镇痛镇静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因素。重症疾病会影响药物吸收、组织穿透力、药物代谢、药物清除等药代动力学因素;CRRT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也体现在诸多方面,最主要的影响是药物清除。本文总结了重症患者常用镇痛镇静药物在CRRT治疗中的药代动力学及剂量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8.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参数: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清除病原菌,以获得最大疗效并使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此外要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正确理解和应用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原理,设计最佳给药方案。传统上用体外获得的静态数据如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青霉素的使用已超过50年的今天,我们仍旧要问:1 什么是合适的药物?2 恰当的疗程是多久?3 正确的剂量是多少?那么如何根据抗菌药物自身的特点来合理地应用呢?也就是如何根据所选的抗生素来正确确定治疗的疗程及剂量。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甚至决定我们治疗的成败。抗菌治疗的药理学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药代动力学,即药物的吸收、分布及代谢与排泄,它们与给药方案一起,决定了血药浓度的持续时间,从而决定了组织及体液中药物浓度的持续时间。就抗菌药物而言,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持续时间是人们更为关注的。而另一部分为药效动力学,即…  相似文献   

10.
医师问答     
一、头孢唑林5g,每日1次给药的治疗方案合适吗? 这种用法不合理。抗菌药物的投药法如给药途径、给药间隔时间等均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采用任何抗菌药物前必须充分了解其临床药理学即药动学特性。头孢唑林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即其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细菌MIC时间的长短有关,因此这种“白天给药、晚间停用”方案显然不符合其药动学要求。其消除半衰期约为1.8~2h,所以合理的给药间隔时间应每6~8h给药1次为宜,即1日量均分3~4次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