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贝伐单抗(bevacizumab,BV)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人源化单抗,与化疗药物联用于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明显改善疗效和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本文旨在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贝伐单抗的剂量采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推荐的5 mg/kg,每2周重复,或7.5 mg/kg,每3周重复.每2~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中,PR 9例,SD 30例,PD 7例.客观有效率为20%,疾病控制率为8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9.3个月.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上应用贝伐单抗客观有效率分别为35%、6%和1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2%、88%和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6、5.2和6.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2、8.3及8.1个月.不良反应为高血压3例,尿隐血阳性2例,蛋白尿1例,阴道出血1例,痰中带血1例,鼻衄1例,均为1~2级,对症治疗后均缓解;7例患者出现3~4级骨髓抑制,未出现粒缺性发热;2例患者因出现持续性2~4级肝功能受损未继续抗癌治疗.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获益较肯定,且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较好,但需监测肝功能及血常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0例经组织或细胞病理学证实的 mCRC 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与一线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贝伐珠单抗剂量为5 mg/kg 每2周重复,或7.5 mg/kg 每3周重复。一线化疗方案:18例联合 L-OHP 为主方案(FOLFOX 方案或者 CapeOx 方案),12例联合 CPT-11为主方案(FOLFIRI方案)。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信息。结果30例中无 CR 患者,PR 15例(50.0%),SD 10例(33.3%),PD 5例(16.7%);客观有效率50.0%,疾病控制率83.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809个月(95%CI:4.079~15.921)。贝伐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3例、鼻衄1例、蛋白尿1例。另有2例出现血液性毒性,考虑和化疗相关,接受 CPT-11方案者中4例出现迟发型腹泻。但上述副反应程度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未影响治疗。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对 mCRC 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轻,患者耐受性可,是mCRC一线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ACR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0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28例ACRC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8例,进展(PD)7例。有效率(RR)为46.43%(13/28),疾病控制率(DCR)为75%(21/28)。生存期为3-16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4.7月。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蛋白尿4例,皮疹4例,高血压2例,便血2例。未发现血栓栓塞、胃肠穿孔、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ACRC可增强疗效,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3例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评价联合治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3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7例,疾病稳定(SD)19例,疾病进展(PD)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0.3个月.3~4度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蛋白尿、高血压、鼻出血、经血增加、肠道出血、肠穿孔及静脉血栓等.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种王斌  朱金祥  刘佳 《癌症进展》2022,20(6):624-626,635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1/2015-8年XX医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22例,观察组81例,方案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照组341例,方案为单纯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均以奥沙利铂(OXA)及伊立替康(CPT-11)为基础的化疗药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远期生存期。结果:观察组中客观缓解率(RR)、临床获益率(CBR)分别为27.2%、82.7%,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8.5个月、23.1个月,对照组中客观缓解率(RR)、临床获益率(CBR)分别为13.0%、57.2%,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4.9个月、16.2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01),观察组中一线化疗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总有效率为89.7%,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10.3个月、23.1个月,二线化疗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总有效率为69.0%,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6.8个月、16.2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贝伐珠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XELOX、FOLFOX、FOLFIRI、XELIRI)的中位OS分别为20.0、19.9、17.4、16.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对照组分别对应中位OS为13.5、13.8、13.4、12.5个月,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960)。观察组中左半肠癌与右半肠癌的中位OS分别为20.8、15.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照组中左半肠癌与右半肠癌的中位OS分别为14.9、11.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贝伐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有高血压13例、蛋白尿8例、皮疹7例、出血5例,但大多为1-2级,患者总体耐受性好。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提高显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副反应较小;一线化疗方案中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的远期疗效优于其他方案,且无论何种化疗方案,左半肠癌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右半肠癌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可与肿瘤细胞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结合,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贝伐单抗已于2004年2月获FDA批准,与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推荐剂量为5 mg/kg,每14天给药1次,静脉滴注.贝伐单抗的耐受性良好,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出血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文磊  张红梅  徐立 《中国肿瘤》2016,25(7):534-541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认识的深入,以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正逐渐丰富着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选择.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人鼠嵌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是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以贝伐珠单抗为基础进行的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它能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全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发布的结直肠癌治疗领域有关贝伐珠单抗的临床研究,对其在晚期结直肠癌一线、二线和维持治疗以及在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做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一线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生存期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18),研究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或FOLFOX4方案,对照组给予单纯FOLFIRI或FOLFOX4方案.评估比较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18/20)和50.0%(9/18),x2=7.47,P<0.01.研究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6.8和9.3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1.2和6.3个月,t值分别为4.68、4.83,P值均<0.05.研究组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0%和65.0%,对照组为66.7%和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93、8.41,P值均<0.01.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或者FOLFOX4方案对晚期结肠癌患者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选择,能够提高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时淑珍  于韦韦  张捷  曲范杰 《癌症进展》2013,(5):461-464,479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FOLFIRI组(n=21)采用伊立替康(CPT一11,180mg/m2,d1)+甲酰四氢叶酸钙(CF,400mg/m2,d1)+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脉推注,d1;然后5-FU,2400mg/m2,以微量泵进行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n=21)采用贝伐珠单抗(每2周5mg/kg,d1)+FOLFIRI方案。2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至病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结果4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8.6%和61.9%,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FOLFIRI组(P=0.03)。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FOLFIRI组(90.5%US61.9%,P:0.03)。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分别为6.6个月和10.0个月(P=0.000)。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贝伐珠单抗组增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P=0.002)、出血(P=0.001)和蛋白尿(P=0.035)。结论FOLFIRI方案化疗联用贝伐珠单抗提高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并延长了PFS,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1.
Lin L  Xu JM  Wang Y  Ge FJ  Liu LJ  Zhao CH  Li SS  Liu JZ  Li ZQ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0):786-790
目的 评价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CPT-11)为主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将67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IFL组、IFL+贝伐单抗组和FOLFIRI组.IFL组采用CPT-11(每周125 mg/m2)+亚叶酸钙(CF,每周20mg/m2)+5-氟尿嘧啶(5-Fu,每周500 mg/m2);IFL+贝伐单抗组采用贝伐单抗(每2周5 mg/kg)+IFL方案(CPT-11每周125 mg/m2,CF每周20 mg/m2,5-Fu每周500 mg/m2);FOLFIRI组采用CPT-11(180 mg/m2)+CF(200 mg/m2)+5-Fu(1000 mg/m2).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至病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结果 6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毒性.IFL组、IFL+贝伐单抗组和FOLFIRI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6.0%(4/25)、35.0%(7/20)和18.2%(4/22;x2=6.026,P=0.049),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分别为3.7、7.5和4.0个月(x2=11.97 P=0.003).全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47.0%,2年生存率为27.0%,中位生存时间为13.0个月,总生存期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2,P=0.18).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L组和FOLFIRI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IFL+贝伐单抗组增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出血、心脏毒性和伤口愈合延迟.结论 以CPT-11为基础方案的化疗联用贝伐单抗提高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并延长了PFS,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的根治手段,但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高。近年来,随着新药、新方法不断研发和改进,给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现综述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11年1月2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给予恩度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恩度15mg静滴,d1~d10,14天为1周期。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d1;亚叶酸钙400mg/m2静滴,d1;氟尿嘧啶400mg/m2静推,d1,2400mg/m2持续静滴46~48h,14天为1周期。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3~4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29例患者中有27例可评价疗效,获CR 1 例,PR 10例,SD 9例,PD 7例,有效率为40.7%,疾病控制率为741%,14例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全组有27例获随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8个月(95%CI:5.3~10.2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和迟发性腹泻,以1~2级为主,未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系统毒副反应。结论 恩度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化疗或联合分子靶向治疗仍是不能手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对于一线治疗后获得疾病控制的患者,间歇治疗和维持治疗等新策略的疗效可能不劣于持续给药至疾病进展或不能接受毒性为止的传统策略,而且可以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雷替曲塞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胸苷酸合成酶(TS)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国内外研究显示,雷替曲塞治疗结直肠癌疗效确切,耐受性较好,并且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卡培他滨(Cap)治疗FOLFOX化疗失败后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36例FOLFOX治疗失败的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HCPT6mg/m^2,静脉滴注,d1~5;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3周为一周期,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可评价疗效者36例,CR1例,PR12例,有效率为36.1%。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mTFP)6.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15.8个月,1年生存率41.7%。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全组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羟基喜树碱联合卡培他滨治疗FOLFOX失败晚期大肠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贝伐单抗(bevacizumab, BEV)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BEV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2 646名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BEV联合化疗组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较高(相对危险度为1.27,95%的可信区间为1.00~1.61,P= 0.05),且中位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时间延长.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的3/4级不良反应、3/4级高血压、不良反应所致研究中止以及胃肠穿孔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相对危险度(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12(1.07~1.61)、4.51(2.81~7.23)、1.37(1.16~1.63)和4.32(1.24~15.05);而3/4级出血、60 d全因死亡率、3/4级蛋白尿、3/4级腹泻、3/4级白细胞减少和肺栓塞的发生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其相对危险度(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50(0.87~2.57)、0.71(0.45~1.11)、2.26(0.69~7.33)、1.18(0.99~1.41)、1.17(0.97~1.42)和0.84(0.46~1.53). 结论:BEV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提高有效率,延长PFS和中位生存时间,但总的3/4级不良反应、3/4级高血压和胃肠穿孔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前瞻性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商品名:恩度)联合FOLFOX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3例患者均为经细胞学或病理确诊,既往已用奥沙利铂(L—OHP)或伊立替康或卡培他滨等药治疗后肿瘤复发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15mg+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滴注4h,第1天至第14天,L-OHP85mg/m^2静脉滴注2~3h,第1、15天,亚叶酸钙(cF)200mg静脉滴注2h后,5-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脉推注,随后5-Fu600mg/m^2静脉持续滴注22h,第1天至第2天、第15天至第16天,每4周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行疗效评价。按照RECIST标准严格观察和评价近期客观疗效,根据NCICTC(3.0)评价药物毒性反应。结果23例患者共完成56个周期化疗,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获得PR8例,SD12例,PD3例,近期客观有效率为34.8%(8/23),控制率87.0%(20/2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7个月,1年生存率50.0%(8/16),2年生存率40.0%(2/5)。Ⅲ-Ⅳ度毒性主要与化疗药物有关,其中,白细胞下降5例(21.7%),血红蛋白下降1例(4.3%),血小板下降3例(13.0%)。2例既往有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血压轻度增高,3例发生暂时性心电图改变,表现为ST段轻度改变,不影响治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FOLFOX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好,毒性低,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Hurwitz H  Kabbinavar F 《Oncology》2005,69(Z3):17-24
For several decades, 5-fluorouracil (5-FU) with or without leucovorin defined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CRC). The addition of other chemotherapy regimens to 5-FU has improved survival, but often at the expense of increased toxicity. Recent 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CRC have led to the production of novel targeted agents, such as bevacizumab (Avastin). Bevacizumab is currently approved for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RC and is currently being tested in combination with standard therapies for a range of indications. Phase II/III trial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bevacizumab to 5-FU-based first-line chemotherapy improves surviv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response rate compared with chemotherapy alone. Combination therapy does not appear to exacerbate side effects kn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chemotherapy regimen. The most common side effects attributable to bevacizumab therapy include hypertension, proteinuria and bleeding. Although uncommon,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and arterial thromobembolic events are the most serious side effects reported to date. Bevacizumab is currently being evalu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oxaliplatin (Eloxatin)-based therapies and preliminary data are encouraging. Ongoing trials of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standard first-line chemotherapy regimens will evaluate bevacizumab's potential in a range of cancer type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