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Wolff波     
Wolff波(super-Wolff)的形态因与δ波相似而得名,临床少见. [定义]当室速的心室起源点位于左房室沟靠侧壁部位的心外膜下心肌时,室速激动发出后在心室的除极速度较慢而形成其QRS波起始部的一个速率缓慢而有顿挫的波.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的QRS波代表心室除极过程,其宽度也称QRS波时限。临床中,根据QRS波时限是否≥120ms,而将心动过速分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和窄QRS波心动过速。宽QRS波心动过速包括:室速、室上速伴差异传导或原有束支阻滞(或非特异性室内阻滞)、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颤伴旁路前传及起搏相关性心动过速等。其中,室速是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全部原因的80%,而仅5%的室速QRS波时限小于120ms。因而,  相似文献   

3.
2007年,匈牙利教授Verekei提出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新四步法[1]。其中的Vi/Vt比值是一项新指标,其测量方便、实用,提高了鉴别室速的准确率。1.Verekei四步法第1步:房室分离:室速发生时,心房与心室自成节律,房室之间(P波与QRS波)没有传导关系,室率>房率。房室分离者仅见于25%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患者,其敏感性差。如无房室分离,进行第2步。第2步:观察aVR导联是否有初始R波。如果有初始R波则支持室速。此举有类似"无人区"电轴的效应。"无人区"电轴[2]是指心电轴在-90至-180度之间,揭示室速起源于左室心尖部或游离壁,心室激动最大向量自左下指向右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术后3d内电张调整性T波(EMTV)产生的相关性、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7例特发性室速患者(左室特发性室速47例,右室特发性室速40例)行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观察心室除极顺序及术后3d内心电图EMTV产生的相关性.结果 (1)EMTV的产生与心室异常除极顺序有关,右室流出道室速RFCA后不出现EMTV;(2)左室特发性室速比右室特发性室速更易产生EMTV(P<0.01);(3)EMTV的产生与术中消融的即时有效时间呈负相关,与其他的诱发条件无显著相关性;(4)不同部位的心室最早异常除极产生EMTV的导联分布特征及其深度、宽度不同.结论 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术后可出现EMTV,EMTV是一种心肌电生理特性,根据其特性可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T波改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表现为宽QRS波群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常见于3种情况:①室上速发作时,合并功能性束支阻滞、心电图表现为左或右束支阻滞图形;②冲动从房室旁路下传;③基础状态下存在束支阻滞或心室内传导阻滞,室上速发作时心室激动呈原有束支阻滞图形。  相似文献   

6.
2007年和2008年,Verekei等分别[1,2]提出鉴别室速和室上速伴室内差异传导的新方法,其aVR单导联法[2]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Brugada四步法。本节重点讨论如何根据aVR导联图形特征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步骤一:QRS波起始为R波。正常时,aVR导联QRS波多以Q波起始,形成Qs或Qr型。心室除极主体向量指向左下方(0°~90°),少数情况出现起始r波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自发室上性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并用Brugada4步诊断法与室速进行鉴别诊断,评价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选择入院时为心动过速的患者,符合窦性P波消失、心室率>100bpm且QRS波群时限≥0.12s,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后,采用单盲法回顾性分析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形态学特征,独立做出诊断后,计算Brugada4步诊断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评价其实用性,同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入选50例室上性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46例诊断为室上速伴束支阻滞或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特异性92%,敏感性100%;心室率<180bpm组与心室率>180bpm组,两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 1/3脉压)均有差别,心室率较快组血压较低,p值<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rugada法对室上性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对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临床心电图中.可能经常见到提前出现的形态正常的QRS波。这种QRS波形态正常的提前心搏可能是:①房性早搏后心室波;②心室夺获时心室波;③交界性反复搏动产生的心室波;④交界性早搏等。  相似文献   

9.
室性融合波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律点同时激动心室而产生的QRS波群。两个节律点同时激动心室而产生的室性融合波报道较多。但三个激动同时下传心室产生的室性融合波未见有报道 ,现将我们见到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 ,男 ,5 0岁 ,1986年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1988年安装了永久型起搏器 ,于 1994年 1月出现心律不齐而入院做全面检查。心电图检查 (见附图 )为Ⅱ导联连续纪录。图中窦性心律下传的QRS波群宽大畸形 ,时限为 0 14秒 ,QRS波起始部可见明显的“δ”波。考虑为正道与旁道同时下传产生的室性融合波 ,也就是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心室内起搏法评价心电图a VR导联四步法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的价值。方法 32例164份心室不同部位起搏12导联心电图,两名心电工作者双盲法应用a VR四步法进行判读,验证其有效性;手工法测量a VR导联宽QRS波起始40 ms除极时间与终未40 ms除极时间比值(Vi/Vt)并比较不同部位心室起搏Vi/Vt比值差异。结果 164份心室起搏心电图中160份被判读为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诊断准确率97.6%,146份(89.0%)Vi/Vt1;右室高位间隔(0.30±0.13)、右室中位间隔组(0.37±0.13)组Vi/Vt比值较小(P0.05);左室侧壁组(0.79±0.69)、左室基底部组(0.70±0.47)、右室流入道组(0.65±0.31)、右室低位间隔组(0.57±0.29)a VR导联Vi/Vt比值较高(P0.05)。结论心室内起搏研究中,心电图a VR四步法诊断室速准确性较高。a VR导联Vi/Vt1是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为室速的简单、快捷、有效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酷似室性心动过速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室上速伴有增宽的QRS 波群时,往往不易与室速鉴别。尤其心率过快时因不易辨别P 波而无法确定是否存在房室分离;且又不易根据有无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而加以鉴别。通常认为:在发作间歇期如有早搏,对  相似文献   

12.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处理策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临床上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通常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室性早搏(室早),其他室性心律失常(室性融合波、室性逸搏、室性自身节律和心室停顿等)多数是心电图上的诊断或是继发于某些心律失常。本文重点讨论室速及室早的临床诊断和处理策略,而心室颤动(室颤)则是另一个诊断和治疗的大问题,本文只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13.
J波是指QRS波结束和ST段起点(J点)抬高>0.1mV,时程≥20ms,向上圆顶样或驼峰样的偏离基线的波,是整体心室肌除极结束和复极开始的一个标志点.为纪念20世纪50年代初Osborn对J波开创性的观察和研究,J波也称为Osborn波.J波综合征的概念是2004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凡是心电图有特征性J波,临床伴有室速和心脏猝死倾向,合并或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通称为J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室性融合波群是心脏内同时存在两个独立的节律先后或几乎同时激动心室的不同部位,并完成整个心室除极,形成相互融合的QRS波群。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心腔内至少同时存在自身和起搏两个节律点,当两者频率相近时,则可能同时或先后激动引起心室除极,使心室除极波的形态既不同于单纯自身心律,也不同于单纯起搏节律,而形成了介于自身心律与起搏节律之间的第3种心室波,称为室性融合波群,当两个节律点频率非常接近时还可形成一系列连续的形态、电压各不相同的室性融合波群。VVI起搏器患者的心电图中室性融合波群更为常见,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脏记忆”是指在一段时间的激动顺序改改变恢复窦性心律时出现的持续性T波改变。在间歇性LBBB,WPW,心室起搏,单形室早连发及室速患者,正常QRS波后出现倒置T波,即是“心脏记忆”。这可能是由特殊钾离子通道参与的生理调节,而非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室性融合波常是两个激动点先后或几乎同时激动心室的不同部位,并完成整个心室除极,形成相互融合的Q R S波群,其形态与两个激动点各自独立激动心室时的Q R S波群均不相同,形成第三种形态的Q R S波群。一般认为室性融合波应宽大畸形,持续时限明显≥120m s。但是1972年,R obert和S  相似文献   

17.
正宽QRS波心动过速始终是心内科医生讨论的热点话题,实际上是室上速与室速的鉴别问题,其目的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为此,本期临床心电学杂志组织业内专家撰写有关论述,对宽QRS波心动过速进行再评价,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笔谈。著名的"西西里宣言"是我们值得借鉴的经验。该宣言是关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治疗学的新探索",其基本内涵是"治病求源"。其重点是指临床医生治疗心律失常时的三要素:清楚该心律失常的机制和起源、确定受损因子、针对靶点治疗。例如室速起源于心室肌,受损因子是心肌膜电位异常,而靶点治疗是迅速恢复心肌膜电位稳定,可采用药物治  相似文献   

18.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分支性室速)恢复窦性节律后,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已有报道,而分支性室速后,P波异常高尖,呈右房肥大样改变,同时伴电张调节性T波,较为罕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典型的室上速与室速极易诊断,但室上速伴心室内差异传导时,QRS波畸形增宽,易与室速混淆。作者复习了已有诊断室速的标准:(1)额面 QRS平均心电轴左偏;(2)房室分离存在;(3)QRS 波时限>0.14秒;(4)胸导联QRS波呈左束支或右束支阻滞型,但认为这四项标准对鉴别室上速与室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结合原有标准采用以下两点(1)任何一胸导联是否出现RS型 QRS波;(2)若出现 RS型 QRS波,测量从R波起点至S波顶端间的时间,对经电生理检查确定诊断的554例宽 QRS形心动过速12导联心电图逐一进行分析,从中寻求鉴别室速与  相似文献   

20.
汪宁 《心电学杂志》2010,29(6):495-496
双重室性融合波群是指由3方面的冲动共同激动心室所产生的室性融合波群。本文报道两例较为特殊的双重室性融合波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