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影响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三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阶段,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心理状况的变化又会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讨影响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某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压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压力现状,为更好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大学2681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量表和研究生压力问卷进行测试。结果研究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为5.15%,其中博士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7.96%)高于硕士生(4.74%),女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3.38%)低于男生(5.98%)。研究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症状。心理压力主要为就业压力,其次是成就压力、学业压力和经济压力,身心健康的压力最小。结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心理压力主要为就业压力和成就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蚌埠市高中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选取蚌埠市某高中在校学生1409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8.34%,不同性别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经常熬夜、正在减肥、缺乏体育锻炼、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睡眠不足等12项。结论蚌埠市高中学生亚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哈萨克族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家庭支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阿勒泰地区的1 268名16~18岁哈萨克族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为(2.28±0.51)分.心理健康状况与消极应对、生活事件存在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家庭支持存在负相关(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家庭支持、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均是哈萨克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P值均<0.01),可解释因变量总变异的43.2%.结论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轻度心理问题水平.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生活事件和家庭支持对哈萨克族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大的影响.应在学校、社会、家庭和自身方面开展相关的干预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是农业大省,努力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是江西省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教育的发展,江西省在“三农”工作中要大见成效,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其中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也不容忽视[1-2]。为了解江西省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项调查,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利用某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寒假回家之机,采用问卷对学生家乡所在地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846份,有效回收率为92.3%。调查对象包括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亚健康的研究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对台州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了亚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台州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中,共发放调查表756份,收回718份,回收率为95.0%,其中有效答卷705份,有效率为98.2%。有效答卷中男性239人,女性466人。1.2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调查人员经专业培训,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发放调查表,被调查者自填调查表,当场收回。亚健康的确定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1],许丽英等…  相似文献   

7.
壮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壮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中小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广西壮族中小学生814人进行调查。结果壮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9.18%,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出现症状的项目数越多、程度也越重;壮族男女生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高中阶段,女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或P<0.05)。影响壮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学习压力、成长是否顺利、睡眠情况、性别、人际关系、是否适应环境、是否有朋友、母亲教育方式和爱好情况。结论壮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采取综合性措施,以提高壮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定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为开展心理卫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定群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2456名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进行为期3年的研究.结果精神疾病家族史比值(OR)为1.04(95%CI为1.01~1.06),个性的精神病质倾向OR为1.17(95%CI为1.03-1.31),神经质倾向OR为1.26(95%CI为1.08~1.43),内向倾向OR为1.3l(95%CI为1.07~1.51),负性生活事件的心理紧张总值OR为3.16(95%CI为2.18~4.67),这些都是影响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OR为0.20(95%CI为0.16-0.27),心理卫生教育OR为0.61(95%CI为0.56~0.74),这些是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军校学员心理健康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有关,这为军校学员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出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辽宁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对辽宁省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4 593人进行调查。结果有心理问题者占26.3%,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5.0%。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女生的抑郁和恐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偏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父母离异、父亲下岗和校外补习是心理问题增加的相关因素。家庭温暖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结论辽宁省中学生心理问题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家庭环境和校外补课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自我防御机制作为应激和健康的中介变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关于中学生自卑感和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分离的状态。该文试图针对中学生自卑的心理防御机制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张家港市某中学初二和高二年级各4个班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40份,收回有效问卷312份。其中初中男生60名,女生88名,年龄最大16岁,最小13岁;高中男生62名,女生102名,年龄最大19岁,最小16岁。1.2调查工具自卑感倾向问卷,该问卷共包括7个因子,即学业、体育、外貌、人际关系、社交、口才、能力(自信)和经…  相似文献   

11.
南通市高中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南通市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对南通市高中生3 798名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25.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抑郁情绪与家庭结构、同伴关系、家庭关系、年级及学校类型等变量有关。结论改善人际关系、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降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了解安徽省卫生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安徽省3所省属卫校的2500名大中专生使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的主要心理问题为人际关系敏感(6.9%)、强迫(6.4%)和抑郁(5.7%);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中专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专生(P<0.05);不同年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因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城市、城镇、农村的卫校学生各因子得分依次增高,在人际关系、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卫校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应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未成年中学生被父母打骂情况,探讨被父母打骂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联,为制定保护儿童策略及其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1年5月对北京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学生不记名伤害问题调查数据,对552名初一至高二年龄未满18岁学生被父母打骂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552名学生中,58.7%报告近1 a来有过下列至少1项被父母打或/和责骂的经历:被父亲打(12.1%)、被母亲打(8.0%)、被父亲责骂(46.4%)、被母亲责骂(43.7%)。在近1 a内有3项或以上被父母打骂经历的学生,出现自杀意念(32.1%)和饮酒醉过(11.3%)的比例明显高于没有被父母打骂经历的学生(分别为8.3%和1.3%)。结论中学生被父母打骂现象普遍。被父母打骂经历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相关。  相似文献   

14.
河北师范大学学生自我接纳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河北师范大学大学生自我接纳状况,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安全感量表、信任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河北师范大学119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总体自我接纳(41.17±5.80)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总体自我接纳上,恋爱学生高于未恋爱学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在自我评价因子上,性别和专业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0)。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信任、安全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有显著性相关。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受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恋爱、是否独生、城乡来源等因素的影响,人际安全、确定控制、积极应对、可依赖性和可依靠性是影响大学生自我接纳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幸福感量表、自尊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北京市1118名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高中生总体平均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与自尊量表总分呈中度负相关,主观幸福感与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总分及其8个分量表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习压力、同学关系、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和父母关系是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成绩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应把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放在找出二者的关联上,从而整合资源,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某军医大学研究生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军医大学研究生的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改善该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某军医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培9名,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等进行调查。结果军医大学研究生的自测健康状况高于常模水平;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自测健康各子量表的得分和总分相关显著。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是影响军医大学研究生自测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路径分析显示,情绪的稳定性是对自测健康总分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重要变量,生活事件通过人格的神经质维度间接影响健康状况的作用更明显。结论军医大学研究生的自测健康状况较好,保持情绪稳定、完善个性、寻求社会支持、减轻生活事件的影响、减少消极的应对行为是提高他们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当前大学生的嫉妒现状及嫉妒心理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特质焦虑问卷等对江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733名进行调查,并以SPSS及LISREL 8.3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嫉妒心理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测查结果显示,新生与老生、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男女、城乡、独生子女与否、贫困生与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嫉妒心理与焦虑、正性情绪、人际信任、个人评价、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性相关,且受个人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通过个人的认知对嫉妒起作用,而人格则起直接的影响作用。结论嫉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转变教养方式,提供更多社会支持,以减少嫉妒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院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孤独之间的关系,探求孤独情绪对于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孤独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浙江省某医学院的210名大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性别、年级以及专业对大学生孤独情绪无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情绪状况与生活事件以及应对方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不同的生活事件导致学生不同的孤独情绪水平,不同孤独情绪水平的学生倾向于不同的应对方式。结论医学院大学生的孤独有其成因和特点,必须针对这些成因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