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也称艾滋病 (AIDS) ,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艾滋病的广泛流行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 ,我国也面临HIV流行的严峻挑战。根据WHO的资料 ,截止到 2 0 0 2年底 ,全球儿童HIV感染者已达 35 0万 ,其中 90 %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被感染 ,2 0 0 2年因艾滋病死亡的儿童达到 6 1万。若不进行干预 ,HIV感染母婴传播发生率可达 15 %~ 4 0 %。我国的HIV母婴传播资料极不详尽 ,目前有案可查的HIV母婴传播的病例尚属少数 ,然而已婚妇女感染HI…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流行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艾滋病(AIDS)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威胁妇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妇女在妊娠、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造成胎儿或婴儿感染。作为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之一,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全球大约有90%以上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1全球妇女、儿童艾滋病感染状况全球妇女和儿童艾滋病的发病和死亡依然严重。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截止2006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3950万,其中妇女1770万人,15岁…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母婴传播实验室检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首次报道了儿童艾滋病(AIDS)后,愈来愈多的婴儿和儿童被发现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并死于AIDS。90%儿童感染HIV来源于母亲,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HIV阳性母亲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的概率约为14%~50%,随当地发病率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采取预防措施后,垂直传播降至2%~8%[1]。经母婴垂直传播感染HIV的儿童预后很差,多数在两岁之内发展成为AIDS而死亡。全球平均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成为HIV感染者,每年死于AIDS的儿童达58万,HIV/AIDS已成为全球儿童的一个主要死因[2]。因此,尽早检测出HIV感染孕产妇,采取预防措施降低…  相似文献   

4.
从1983年首次报道儿童患艾滋病(AIDS)后,越来越多的婴儿和儿童被发现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并死于AIDS。据估计,2002年全世界大约有80万儿童被感染HIV,其中约80%为母婴垂直传播所致,其他20%可能来源于输血或血液制品。儿童感染HIV以及罹患AIDS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社会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比如在东南亚地区,每年婴儿及儿童感染HIV的数量在迅速上升,而在发达国家,通过各种干预措施,能够将HIV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从20%~40%降到1%~2%[1]。这些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降低孕妇HIV病毒负荷量,…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患者中,妇女感染HIV的比例大幅度增长,由1998年的15.3%上升到2004年的39%,直至2006年的47.8%。尤其年轻妇女正是生育的高峰期,使得HIV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大,婴儿感染HIV的人数快速增加,母婴传播所占HIV人群比例已由0.5%上升或超过1%。因此,预防HIV母婴传播,建立有效的阻断干预模式,是目前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主要途径[1 3]。我国公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HIV阳性妇女有婚姻和生育自由,并提供免费抗反转录病毒( antiretroviral,ARV)药物以阻断母婴传播。尽管采取综合阻断措施(ARV药物、产科干预、人工喂养)后HIV的母婴传播率明显降低,但仍存在母婴传播的危险,故国内外均有部分HIV阳性孕妇自愿选择终止妊娠。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HIV阳性孕妇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情况,改进HIV母婴阻断工作,开展了本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与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社会对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已经明确提出了4个步骤,即首先预防育龄妇女感染;防止已感染妇女非意愿的妊娠;预防通过孕期、分娩期和产后阶段的母婴垂直传播;对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综合关爱。对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倡导提供综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对孕产妇及其家庭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的目的。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1·1预防育龄妇女HIV感染目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已显示出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男性感染为主转向女性的感染率不断增高的特点,使得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加增大,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1 妊娠合并艾滋病的流行情况进入 2 1世纪 ,艾滋病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母婴传播的流行趋势在世界范围内有增无减 ,据UNAIDS[1 ] (UnitedNationsProgrammeonHIV AIDS)资料 ,平均每年有二百多万感染妇女分娩 ,平均每天就有16 0 0多个婴儿感染HIV ,仅 2 0 0 0年 1年时间就有 6 0万儿童感染HIV - 1,主要是经母婴垂直传播引起。在一些艾滋病高发区 ,孕妇的感染率已经超过了 2 5 %。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亦不容乐观[2 ]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 ,…  相似文献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垂直传播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全世界大约有 30 0万 15岁以下的儿童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HIV) ,并以每年 6 0万的数目递增 ,而这些HIV阳性的儿童中 ,90 %是由于垂直传播所引起的[1] 。因此 ,研究母婴传播的状况和影响因素 ,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来降低垂直传播率 ,成为产科医生和妇幼保健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就此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一、HIV的垂直传播率HIV的母婴传播率有地区差异。前瞻性研究提示美国HIV感染预期垂直传播率为 2 5 % [2 ] 。现阶段每年约 70 0 0例HIV阳性妇女在美…  相似文献   

10.
在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妇女中,80%处于生育年龄,其中约1/3是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而大多数13岁以下的儿童感染者是由母婴传播引起[1].目前在HIV感染治疗方面进展甚微,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reatment,ART)在预防HIV 母婴传播方面效果显著[2-4].现概述2008年至2011年发表的ART预防HIV母婴传播的前瞻性研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1.
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艾滋病流行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截止2005年底女性累计感染者已占到感染总数的27·6%。对于母婴传播(mother to children transmission,MTCT),不同国家传播率不大相同,HIV阳性孕产妇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约,15%~50%会发生母婴传播(在欧美地区为15%~20%)[1]。在发达国家,由于进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已使HIV母婴传播率降到8%以下[2]。近年来对HIV阳性母亲在围生期综合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措施,使HIV的母婴传播率下降到2%以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起到了至…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2 0 0 0年全世界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 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可能达到30 0 0万~ 40 0 0万 ,其中 90 %在发展中国家 [1 ,2 ]。截止 1995年 ,美国共报告 5 80 0 0例女性艾滋病 (acquired imm unodefi-ciency sydrome,AIDS)及超过 5 5 0 0例由围产期感染的儿童AIDS患者 [3 ]。到 1999年 3月 ,我国大陆 HIV感染者为130 5 0例 ,其中 AIDS患者 419例。并于 1995年发现了 HIV母婴传播病例 [4] 。妇产科 ,特别是产科工作者了解有关 HIV感染的知识和进展 ,对更主动地发现、处理和预防孕妇及新生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育龄妇女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调查研究各种阻断方式的效果,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HIV母婴阻断措施。方法:2004年至2007年间,选择我国部分地区为调查地点,对来院进行孕检的妇女及孕期未曾检测HIV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HIV抗体筛查检测;对HIV阳性孕产妇采取相应阻断措施,此后追踪检测HIV母婴传播状况,综合分析各阻断方案的效果。结果:共筛查119616例孕产妇,检测HIV阳性65例,阳性率0.05%。65例阳性孕产妇中终止妊娠24例,分娩40例,待产1例;孕期、产时及产后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分别占60.0%、15.4%及24.6%;性途径感染44例(67.7%),血途径感染21例(32.3%),以性传播途径为主;采取完全阻断措施20例(50.0%),1例HIV(+);不完全阻断措施15例(37.5%),1岁内死亡3例,失访2例;未实施阻断5例(12.5%),3例死产,1例HIV(+)。结论:孕产期做好HIV的自愿检测,有利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及阻断工作的开展,根据疫情不同,筛检措施应因地制宜;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流行以性传播为主;HIV母婴阻断应提倡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以免错过接受阻断传播的最佳时机;当前预防HIV母婴传播的策略降低了传播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艾滋病正在全球蔓延,并且由高危人群转向低危人群,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50%为女性,随着女性感染例数增加,孕妇感染HIV的几率增大,而儿童艾滋病90%来自母婴传播,因此了解孕妇HIV感染情况及HIV阳性孕妇的母婴传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夫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情况。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678例孕妇及其婴幼儿的外周血HIV抗体进行检测,其中资料完整的86例HIV抗体阳性孕妇为HIV组,另选择与HIV组年龄、孕周相匹配的HIV抗体检测阴性的40例健康孕妇及其婴幼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1)HIV组孕妇中,流产、早产、低体重儿及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9.3%(8/86)14.0%(12/86)、16.3%(14/86)及10.5%(9/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1/40)、5.0%(2/40)、7.5%(3/40)及2.5%(1/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HIV组孕妇中,合并念珠菌性阴道尖及尖锐湿疣的发生率分别为9.3%与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及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HIV组孕妇中,母婴HIV垂直传播发生率为12.8%;而对照组孕妇所分娩的婴儿中,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发生率为0%。两组孕妇HIV感染垂直传播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孕妇感染HIV后可显著增加流产、早产、低体重儿及小于胎龄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同时增加念珠菌性阴道炎、尖锐湿疣的感染机会,母婴HIV垂直传播的发生率亦明显升高。加强孕期保健、预防HIV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妇女艾滋病     
妇女HIV感染率和艾滋病发病率以较快速度上升,母婴传播直接威胁下一代健康,已成为欧、美等国妇女儿童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广泛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将90年代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定为妇女艾滋病。为此,本文就妇女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妇女艾滋病的特点、母婴传播等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HIV感染的治疗目的是防止病毒的母婴传播,抗病毒治疗是阻止HIV垂直传播的最重要措施.选择性剖宫产能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HIV感染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妊娠合并HIV感染的治疗目的是防止病毒的母婴传播,抗病毒治疗是阻止HIV垂直传播的最重要措施。选择性剖宫产能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性传播感染最常见致病菌,目前CT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妊娠期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常引起CT感染或复发,造成流产、早产、异位妊娠等不良妊娠结局,还可垂直传播给胎婴儿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妊娠期CT感染和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非常重要。现就孕期CT感染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性传播疾病 (STD)是一组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近年来STD在我国日益增多。妊娠期感染STD或STD妇女妊娠 ,不但对本人健康危害大 ,而且还可以传播给胎婴儿 ,危及下一代健康。目前 ,妊娠合并STD的诊断和处理 ,已成为产科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的妊娠合并STD的药物治疗原则 ,主要参照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en 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 ,CDC) 2 0 0 2年STD治疗指南[1] 。1 妊娠合并阴道炎妊娠期常见的阴道炎症有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avaginalcandidiasis ,VVC) ,细菌性阴道病 (BV)及滴虫性阴道炎。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