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是指一组以血管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神经纤维的髓鞘破坏、脱失为主要病理特点的疾病。其病灶多局限于白质小静脉周围 ,可散在分布 ,也可融合成片 ,神经元细胞体和轴索一般不受破坏。部分炎性脱髓鞘病因为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均不典型 ,难于和神经系统肿瘤相鉴别 ,造成误诊、误治 ,而手术治疗不但不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而且贻误治疗时机。本文结合 1例误诊为脊髓肿瘤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证实为炎性脱髓鞘病的病例 ,对肿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病理特点予以分析 ,并与神经系统肿瘤相比较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 结果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2~64岁;15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行走不稳。CT检查均发现颅内占位,4例发生了转移,分别转移到睾丸、肝脏、肺脏和乳腺,其余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均未见全身其他部位肿瘤。光镜下肿瘤细胞表现为弥漫性生长,特征性的分布于血管周隙;肿瘤细胞大多相似于中心母细胞,与反应性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以及反应性星形细胞混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强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及B细胞系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其中3例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7例均表达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及多发性骨髓瘤致癌蛋白(MUM1),余5例均表达MUM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指数70%~90%。 结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以弥漫性分布于血管周隙的中心母细胞样细胞为特征;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特征,展望治疗前景。方法:分析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少见,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期易误诊,显像技术、病理组化技术的进步提高早期诊断率。结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差,以甲氨蝶呤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或者自体移植为主要疗法,但大多患者最终会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selema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法,观察5例Caseleman病的特点,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透明血管型表现为淋巴滤泡弥漫增生,滤泡周围呈同心圆排列的淋巴细胞形成“葱皮样”外观,有的可见毛细血管穿入滤泡,形成“棒棒糖”状结构;浆细胞型特点为滤泡间浆细胞弥漫增生,滤泡中心可见无定型的嗜酸性物质沉积。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形态学独特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需与反应性滤泡性增生、淋巴瘤等相鉴别,并注意是否发生淋巴瘤等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根据鼻咽肿瘤形态,把鼻咽淋巴瘤分为弥漫浸润组与局限肿块组,观察局部肿瘤、咽淋巴环及颈部淋巴结浸润特点。结果本组23例鼻咽淋巴瘤中14例为弥漫浸润型,9例为局限肿块型;22例肿瘤信号及强化均均匀;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周围组织及颅底骨侵犯;9例出现腭或(和)舌根扁桃腺侵犯,7例来自弥漫浸润组,为腭或(和)舌根扁桃腺对称性肿大;13例病例出现颈部淋巴结浸润,11例为双侧颈部淋巴结对称肿大,均来自黏膜弥漫浸润组;所有的转移性淋巴结均未出现坏死;12例最大径淋巴结位于II区,1例位于I区。结论鼻咽部淋巴瘤在MRI上有较典型的特征,其病灶及浸润的颈部淋巴结信号及强化均匀,极少出现坏死,不侵犯周围组织及邻近颅底骨。弥漫浸润型鼻咽淋巴瘤可侵犯鼻咽多个侧壁,且大部分合并双侧颈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同时,有超过一半的鼻咽弥漫浸润型淋巴瘤合并双侧对称性腭和(或)舌根扁桃腺肿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和总结儿童肾脏淋巴瘤CT平扫及增强图像特点,并归纳与其它儿童肾脏肿瘤相鉴别的影像学特征,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院2008年4月—2010年12月间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5例儿童肾脏淋巴瘤(肾脏原发淋巴瘤2例,继发者3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该病的CT诊断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8月~12岁,平均6.2岁。结果:儿童肾脏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根据影像学表现该病分为4型: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弥漫浸润型和后腹膜淋巴瘤直接侵犯。本组5例病例均表现为多发结节型。平扫肾实质内见大小不等实质性结节,直径1~3 cm,结节的密度与肾实质相似且均匀。增强后结节强化不明显,低于肾实质;可伴有腹膜后肿大淋巴结融合形成肿块。该病与白血病浸润不同,很少引起肾盂、肾盏的扩张积水。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于儿童肾脏淋巴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肿瘤分期和随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08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中对15例进行MVD与VEGF检测,取另外15名胶质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50例患者为慢性起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肢体麻木、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头颅CT图像主要呈稍高密度影,有33例(66%);头颅增强MRI病灶强化,有46例(92%);颅内多发病灶38例(76%),浸润小脑幕上36例(72%),浸润中线结构11例(22%)。病理学诊断表明,有47例(94%)以弥漫大B型淋巴细胞瘤为主,增殖指数Ki-67高于90%的患者41例(82%)。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为主,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征,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少部分容易误诊,需要结合病理活检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8.
近来研究发现,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S)的发病率在增加,十几年前仅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而现在占2%~6%,有1%的非霍金淋巴瘤首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本文报告了72例免疫功能正常者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形态学特点、免疫学分型和EB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如下。 72例病人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无免疫缺陷性疾病,年龄35~80岁、中位年龄58岁;男33例,女39例,病理分型:弥漫性大细胞型62例、伯基特淋巴瘤1例、淋巴细胞型2例、原淋巴细胞型1例、T细胞型3例、霍奇金1例、不能分类2例;肿瘤位于幕上57例(81%),其中位于皮层26例(46%)、深部20例(35%)、深浅同在11例(19%),幕下5例(7%)、两处均有8例  相似文献   

9.
瘤样脱髓鞘是一种特殊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临床常被误诊为颅内胶质瘤、淋巴瘤等,故建立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放射治疗的损伤。作者就瘤样脱髓鞘病变的影像学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对此病变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从而实现对其影像学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灰区淋巴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种特殊的淋巴瘤,在临床及生物学行为上介于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与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之间.诊断依赖于病理学,主要特点为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介于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原发纵膈的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治疗按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胼胝体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胼胝体梗死病灶部位:膝部14例,体部6例,同时累及膝部体部14例,压部29例,弥漫性累及6例。位于前4/5部位者以较大病灶多见,常合并额叶梗死灶,而位于后1/5病灶以腔隙性病灶为多,常合并枕叶病灶。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以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智能障碍较多见。MRI是确诊的主要依据。结论:胼胝体梗死并不少见,压部腔隙性病灶多见,多合并脑内梗死灶,临床表现复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18氟一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F-FDGPET/CT表现。【结果】11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单发7例、多发4例,共16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11个,基底节2个,右背侧丘脑1个,累及胼胝体并跨越中线1例,左侧小脑半球1例。瘤周1级水肿6例,2级水肿3例,3级水肿2例(3个病灶),1例无明显水肿。所有病灶均为高摄取,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为21.6,较对侧脑组织SUV明显增高,靶和非靶比值(T/NT)最大值3.72,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PCNSL18F-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临床有提示性诊断,尤其全身PET/CT显像阴性而脑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异常高代谢灶并T/NT〉1.5时,诊断价值更大,同时也为肿瘤活性区脑立体定位穿刺提供了精确部位,提高了活栓的成功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3.
王成龙  翟昭华  周海鹰 《华西医学》2013,(11):1704-170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对脑原发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5月28例确诊为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J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8例患者,共发现36个病灶,幕上病灶34个,幕下病灶2个;MRI平扫;32个病灶在T1WI、T2WI肿瘤实质表现为等信号;4个病灶内出现液化坏死(其中1个病灶呈明显囊变),信号不均。MRI增强扫描:35个肿瘤病灶实质部分均匀强化,1个病灶呈环形强化。病理类型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具有较典型的MRj影像特征,可在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HIV/AIDS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X线及CT表现。方法 收集临床确证的HIV/AIDS病人中有胸部影像异常者10例,所有病例均有胸部X线及CT照片。结果 肺结核表现为肺内斑片、大片影,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肺外淋巴结肿大。军团菌肺炎为大片状影像,卡氏囊虫肺炎为弥漫性浸润及间质异常影像。结论 肺结核、卡氏肺囊虫及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是HIV/AIDS的较常见的机会感染。HIV/AIDS病人肺内出现斑片、大片和弥漫病变,或有关淋巴结肿大时应考虑到这些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 (PIM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 1 2例 PIML的临床资料并有随访的病例 ,用单克隆抗体 LCA、L2 6、UCHL- 1、CD3 0 、CD68、S- 1 0 0蛋白及 GFAP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临床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 肿瘤组织形态与结内淋巴瘤基本一致 ,但无淋巴滤泡形成。瘤细胞有明显围血管现象 ,呈袖套样分布。免疫组化标记所有病例 LCA及 L2 6阳性 ,其余阴性。结论 本组 PIML均为 B细胞源性。瘤细胞分布疏密不均 ,向血管性及免疫组化 LCA阳性、GFAP阴性可作为本瘤的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和CT、MRl征象。12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15例均表现为睾丸内软组织肿块,无钙化及脂肪成分,10例密度/信号不均匀,5例密度均匀。CT平扫肿瘤密度稍低于肌肉密度,增强扫描肿块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以周边部强化明显。MRI平扫肿瘤T1WI呈不均匀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CT及MRI检查在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了解其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刘玲  邓开鸿  宁刚 《华西医学》2010,(3):560-56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术前对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09年8月华西医院16例经病理证实PCNSL患者的CT、MRI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病理检查均为B细胞来源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6例PCNSL 29个病灶,单发11例(69%),多发5例(31%)18个病灶。病灶好发部位依次是大脑半球临近蛛网膜下腔12个(41.4%)、脑室周围深部白质7个(24.1%)、胼胝体3个(10.3%)。有5例病变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高于脑实质密度影,无出血和钙化;MRI平扫75.9%(19/25)的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等稍低信号,类似“脑膜瘤”样信号,均未见血管流空;增强后病灶大都均匀实质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典型的可出现“尖角征”、“握拳征”,3例可见小囊变,呈“硬环征”。结论 CT对PCNSL的定性诊断作用有限,MRI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者,多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但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8.
钟蕊  刘白鹭 《临床荟萃》2012,27(21):1869-1871
目的 探讨多排CT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区分功能性与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胰腺内分泌肿瘤(功能性16例,非功能性5例)的CT表现,21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21例均为单发,除2例CT平扫及增强均未显示外,其余19例4例发生在胰头、钩突,在胰颈2例,在胰体、胰尾13例;平扫呈等密度(12例)低(4例)及混杂密度(3例);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16例),门脉期持续强化(13例)或呈等密度(3例).结论 胰腺内分泌肿瘤有较为典型的多排CT表现,结合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能够为术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胰腺病变的多种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与病理症实的胰腺肿瘤和17例急慢性胰腺炎随访病例的CT图像和临床有关资料。结果;胰腺病变除引起腺局灶性或弥漫性体积增大和CT值异常等直接征象外,还有多种胰周间接证象。结论:增强CT扫描和采用低张口服清水作为对经经腺体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整理8例PCNSL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利用免疫组化明确其具体病理类型,总结形态学特点与临床·86·表现的关系。结果8例的临床表现各异,病变多发生在灰白质交界的额叶、颞叶等部位,影像学为低密度灶。病理类型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一例为血管内生长的特殊亚型。结论按照WHO新版淋巴瘤分类,多数淋巴瘤为侵袭性的DLBCL,其临床表现多样与其发生部位有关,病理学是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