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DYS 287位点是位于Y染色体长臂Yq11的一个Alu序列插入多态(Y chromosomal Alu insertion polymorphism,YAP),关于中国畲族人群DYS287遗传多态性的研究尚缺乏.目的揭示中国畲族群体DYS287位点多态性的分布规律,以及畲族人群与其他少数民族在此位点多态性方面的差异和联系,为医学遗传学、人类学和法医学等的研究提供可靠数据和科学依据.设计前瞻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在江西、浙江、福建三省畲族世居区内随机选择无血缘关系、三代为畲族的男性个体117例,抽取静脉血5mL,倒至用肝素溶液浸泡过的纱布中,室温条件下自然干燥,制成血纱块.提取DNA后,采用PCR-SSP法对此位点进行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主要观察指标①将电泳后的凝胶置于紫外检测仪下观察是否有455bp扩增片段.②不同地点的采样例数、YAP+例数,Alu插入频率比较.结果117例畲族男性个体中有20例为YAP+,PCR扩增片段为455bp,YAP+频率为17.1%;江西、浙江和福建三省不同地区的畲族人群Alu插入频率(即YAP+频率)分别为18.18%,18.06%,13.04%,YAP+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DYS287位点作为一种稳定、可靠的遗传标记可以为研究民族间的遗传关系及其起源提供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是嗜淋巴细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的体外潜在抑制因子,可阻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侵入人体的通路。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相关等位基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3’A在我国南方畲族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探讨畲族人未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的基因水平的可能原因。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赣南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对象:于1995-01/12从畲族主要居住地江西省铅山县、福建省宁德地区和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随机选择3代均为畲族的186名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的无关个体作为观察对象。方法:随机采集血样186份,提取基因组DNA。经PCR-RFLP分析,计算基因突变频率;并对群体分布和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中国畲族人群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基因型构成。结果:186人的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3’A频率为19.6%,群体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性别之问无差异。结论:南方畲族人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3'A基因突变可能延缓艾滋病的发病进程,这一发现对于我国南方畲族人的艾滋病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广西南宁地区人群是否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及其与纤维蛋白原表达的关系,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调查于2003-11/2004-05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应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南宁地区123份DNA的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用PT衍生法测定全部123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检索国内及欧洲部分文献中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型频率后与之比较。结果:检出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G型为常见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基因频率与欧洲部分国家相近(P&;gt;0.05),但在国内存在差异。A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4585&;#177;0.7231)g/L,G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5058&;#177;0.7171)g/L,两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251)。结论:南宁地区多人群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G/A等位基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遗传易感基因Parkin基因4,6,7号外显子突变的多态性,探讨Parkin基因突变在家族和散发的原发性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性脑疾病研究所完成。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测序技术及整合荧光偏振技术和模板指导荧光末端掺入技术,对36例家族性及214例散发性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进行Parkin基因4,6及7号外显子突变检测,观察有无Parkin基因突变及其突变类型和不同的突变率,并以250名正常健康人作为阴性对照,参与均知情同意。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5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和250例健康对照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36例家族性帕金森病患中共发现Parkin基因exon4号缺失突变8例、601位GA点突变型2例;exon6缺失5例、768位T→C点突变型1例;exon7缺失3例、未发现exon7点突变型。②214例散发性帕金森病患中有exon4号缺失突变2例、601位G→A点突变型40例;exon6缺失2例、。768位T→C点突变型22例、820位c—G点突变20例;exon7缺失1例,924位C→T点突变型10例、952位G→C点突变型12例。③250名阴性对照组中无缺失突变,发现exon4 601位G→A点突变型10例,exon6768位T→C点突变型5例、820位C→G点突变型3例,exon7924位C→T点突变型3例、952位G→C点突变型8例。结论:Parkin基因在家族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中表现出不同的突变类型,提示出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也可能与其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梁华刚  傅昭然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48-2151
肺癌是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都呈上升趋势,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报告显示,肺癌是我国居民第一位肿瘤死因,占恶性肿瘤分类构成22.7。肺癌死亡率在近30年上升了464.84%。  相似文献   

6.
背景:诸多研究认为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肾疾病存在相关性,但eNOS—Glu298Asp与中国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关系是否相关尚不明确。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lu298Asp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老年心肌梗死的关系。地点、对象和方法:37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均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20例既往无高血压史者为病例亚组;172例本院体检中心复检者(对照组),其中92例既往无高血压者为对照亚组,分别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身高、体质量、空腹血脂等指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检测eNOS基因Glu298Asp多态性。主要观察指标:4组老年人eNOS基因Glu298Asp多态性及298Asp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病例组Glu/Asp基因型高于对照组(32.43%和18.02%),两组eNOS基因Glu298Asp多态性构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87,P&;lt;0.05)。病例亚组Glu/Asp基因型(35.00%)高于对照亚组(10.8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43,P&;lt;0.01)。病例组298Asp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病例亚组298Asp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82,P&;lt;0.01)。结论:eNOS基因Glu298Asp多态性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存在,Glu/Asp基因型和298Asp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老年人心肌梗死的遗传易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精神疾病患者是易发生自杀的高危人群,目前有关自杀的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于5-HT系统。有研究发现5-HT2A受体基因的T102C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有关联。目的:探讨5-羟色胺2A(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与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未遂之间的关系。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精神科和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科。对象:本研究所有病例的标本收集于2002—3/2002—9在扬州市五台山医院精神科完成,基因型分析在2002-10/2002-12于徐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或“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病例排除标准:有自伤的意愿或行为,但并不真正想死的准自杀者。根据有无自杀行为或意图/意念将116例患者分为2组,即自杀未遂组52例(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177;13)岁;无自杀组64例(男44例,女20例),平均年龄(48&;#177;15)岁。正常对照组63例(男33例,女30例),平均年龄(55&;#177;17)岁。方法:所有入组者按常规氯仿-饱和酚白细胞提取法提取DNA,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5-HT2A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主要观察指标:①3组的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的比较。②自杀未遂组中精神分裂症者与情感障碍者的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的比较。结果:自杀未遂组的A—1438G多态性位点的G等位基因频率(0.52)高于正常对照组(0.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91,P&;lt;0.05);自杀未遂组3种基因型的分布AA(0.23)、AG(0.50)及GG(0.27)与正常对照组AA(0.32)、AG(0.59)及GG(0.09)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x^2=612,P&;lt;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未遂与5-HT2A受体基因的A-1438G多态性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健康人群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差异。方法:收集2004-03/07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和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7例(精神分裂症组)及同期体检的中国健康汉族人188例(对照组),均来自湖北省,无血缘关系。分析-48A/G基因型在不同种族间(中国汉族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不同家族史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分布差异,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结果:有1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88例正常人的样本纳入结果分析。①不同种族间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分布的比较:中国汉族健康人群-48A/G等位基因的分布高于高加索和德国人群,低于日本人群(X^2=65.728,18.281,9.929;P均〈0.01);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差异也存在显著性(X^2=8.191,P〈0.01)。②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均差异无显著性(X^2=-1.179,0.072,P均〉0.05)。③不同家族史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患者AA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91.7%和71.3%,,X^2=6.621,P〈0.01),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72和320/376,X^2=6.081,P〈0.05)。结论: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与文献报道的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相似;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患者A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提示中国汉族人群中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风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血瘀证、痰浊证、非痰浊血瘀证汉族男性冠状动脉粥性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发墒与ABCA1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方法:①选择2003-01/2005-07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和中医内科就诊的12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选取典型血瘀证22例,痰浊证23例,非痰浊血瘀证22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证实。另选本院健康工作人员20名为健康对照组,排除血缘关系,且各组年龄,身高、血压差异不明显(P〉0.05)。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用基因组试剂盒提取血液中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BCA1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③组间中医证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使用,检验;血脂指标与证型及基因型在的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索方差分析方法。相关基因、危险因素与冠心病证型的相关性用多项Logistic模型分析.遗传平衡检验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果:冠心病患者67例和健康者2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国汉族87例受试者中RR,RK,KK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18%,42.53%,25.28%,等位基因R,K的频率分别为0.53和0.47。经检验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达到了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②健康对照组与冠心病患者在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构成比两方而差异明显(P〈0.01)。血瘀证、痰浊证冠心病患者219KK基因型及K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非痰浊血瘀证患者、健康对照组(P〈0.05,0.01)。血瘀证、痰浊证与基因型相关性分析显示KK基因型OR〈1。③对血瘀证及痰浊证冠心病患者各基因型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析结果表明,RR和RK基因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KK基因型(P〈0.05,0.01),各基因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水平呈现RR→RK→KK的递增趋势。进一步多项Logistic分析显示,在α=0.05水平,RR和RK基因型为血瘀证、痰浊证发病的危险因索(P〈0.05或P〈0.01,95%CI不包含1)。结论:①ABCA1基因K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男性冠心病发病的保护基因。②携带K等位基因的患者岛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③ABCA1基因K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痰浊证、血瘀汪的保护网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维生素D受体基因作为糖尿病肾病候选基因,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6/2004—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94例为糖尿病组,男30例,女64例。②根据3次晨尿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mg/g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55),30mg/g≤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0mg/g者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32),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0mg/g为大量白蛋白尿组fn=7)。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合称为异常白蛋白尿组。病程≥5年未合并糖尿病肾病3l例为迟发/未发糖尿病肾病组,病程≤1年伴有肾病患者20例为早发糖尿病肾病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77人为对照组,男35人,女42人。纳入对象均为汉族人,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9采用多聚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㈤对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F检验。计算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确认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采用x^2检验。基因型分布作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相对风险率(RR)表示疾病与标志性状关联的强度。结果:健康者77例和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中国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酶切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F,f;存在3种基因型FF,Ff,ff。(2)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间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x^2=21.137,P=0.0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x^2=-366.924,P〈0.001)。(3)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异常白蛋白尿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2=-12.131,p=0.0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也有显著性(x^2=13.884,p=0.000)。(4)等位基因f与异常白蛋白尿的发生相关联(RR=3.57,P〈0.005),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具有等位基因f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是没有等位基因f的糖尿病患者的3.57倍。等位基因F与异常白蛋白尿的发生呈负关联(RR=0.2l,P〈0.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相关联,等位基因f是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基因,是早发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湖南怀化侗族高血压高发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与G蛋白β3亚单位825C/T多态性与血脂水平以及频率分布和地域及人种差异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12在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子生物研究室进行。高血压高发人群为湖南怀化地区通道侗族自治县1个独立自然村落30岁以上人群,均为侗族,共185人,其中原发性高血压96人,血压正常者89人;另外选择怀化地区汉族30岁以上的227人作为对照组,其中原发性高血压76人,血压正常者151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被试者的G蛋白β3亚单位825C/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同时测定血脂和相关的生化指标,并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怀化侗族人群185人和汉族人群227人的资料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G蛋白β3亚单位825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怀化侗族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人的基因型频率比较无差异(CC:0.188,0.247,CT:0.594,0.528,TT:0.218,0.225,P&;gt;0.05),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也无差异(C:0.484,0.511;T:0.516,0.489,P&;gt;0.05):汉族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人的基因型频率比较无差异(CC:0.211,0.245,CT:0.605,0.642,TT:0.184,0.113,P&;gt;0.05),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也无差异(C:0.513,0.556;T:0.487,0.434,P&;gt;0.05)。②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825C/T多态与各生化指标的关系:怀化侗族高血压高发人群G蛋白β3亚单位825C/T基因型与血糖、血脂和电解质水平无相关性(P&;gt;0.05).但是侗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比较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血钠偏高而血钾偏低(P&;lt;0.05)。③G蛋白β3亚单位825C/T基因型与不同地域人群的比较:其等位基因频率与中国北京人、东北人及日本人群接近,显著高于白种人(P&;lt;0.01)结论:怀化地区侗族与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和正常人之间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825C/T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无明显差异,且与日本和中国北方人群接近,而与白种人群有较大差异。怀化地区侗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血钠偏高而血钾偏低,但是这些生化指标的异常与825C/T基因型无关,而该人群较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可能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血钠增高、血钾降低以及钠/钾比值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候选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就近几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关致病基因研究进行总结。 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 1998-01/2004-05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候选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osteoporosis,candidate gene,polymorphism,Vitamin D receptor gene,estrogen receptor ge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gene,IL-6 gene,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gene,calcitonin receptor gene,COLIA gen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的文献,筛除明显缺少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并对剩余文献开始查找全文,同时排除综述类文章和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97篇,按候选基因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的新观点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27篇,排除的170篇文章,105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65篇为综述类文章。 资料综合:对所选取的文献内容进行总结,对候选基因在骨质疏松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评价。众多的候选基因参与了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调控,目前虽无法明确影响骨质疏松的主要基因,但基因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病因中的作用是肯定的,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骨密度、骨量峰值等的影响。 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白细胞介素6基因等候选基因的多态性与骨密度、骨量峰值、骨硬度指数、发生骨折的风险等相关,证明基因的多态性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的多态性。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5—01/2005—12有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文献,检索词“osteoporosis,genetic polymorphism”,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7—01/2005—12有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因多态性的文献,检索词“骨质疏松,基因,多态现象”,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有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多态性的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权威杂志或不同人种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71篇相关文献,其中24篇文章符合要求。 资料综合:研究证明,维生素D受体基因、Ⅰ型胶原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降钙素受体基因、瘦素受体基因等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存在许多相互矛盾的结论,可能是有些研究样本含量比较少或种族及环境的差异所致。 结论:尽管有关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存在许多相互矛盾的结论,但骨质疏松的遗传受多基因控制是比较肯定的,应在更多的种族之间对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另外,目前有关男性骨质疏松和基因与基因之间协同作用的研究较少,有必要加强。  相似文献   

14.
邵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3):182-183
背景: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尚未阐明,遗传易患性学说是目前解释帕金森病的主要理论,但哪些遗传因素与此有关,还没有定论。目的:探讨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基因cDNA609位碱基C→T点突变所致的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的关系。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非随饥同期化对照研究。单位:两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大学医院的老年病研究所。对象:1994—09/1997—09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门诊诊断为帕金森患者126例(帕金森病组),年龄46~73岁.其中男74例,女52例;136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其中男66名,女70名,同期来自门诊健康查体,年龄40~72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帕金森病人组与健康成人对照组NQO1基因多态性。主要观察指标:NQO1基因cDNA609位碱基C→T点突变的频率及其基因型。结果:帕金森病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为52%,而对照组为43%,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lt;0.05);基因型分布在帕金森病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lt;0.05),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增加3.8倍。结论:NQ01基因cDNA609突变T等位基因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生的危险性因素,与帕金森病的遗传易患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基因芯片法测定中国人群细胞色素P4502D6的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细胞色素P4502D6基因序列的多态性分布特点,针对在中.国人群药物代谢中具有潜在作用的突变位点C188T和G4268C,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制备寡核苷酸芯片,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CYP2D6基因分型的可行性,观察中国人群细胞色素P4502D6的基因多态性。 方法:实验于2005-02/08进行。以克隆并已测序的细胞色素P4502D6基因重组质粒作为标准样品,扩增产物与芯片进行杂交,制备基因芯片,测定312名中国健康志愿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细胞色素P4502D6基因分型,并使用直接测序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312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312名中国.健康志愿者中CYP2D6*2和CYP2D6*10的变异频率分别为CYP2D6*2W*10W 8.3%,*2H*10W13.5%.*2M*10W 10.6%.*2M*10H 17.0%,*2M*10M 34.6%,*2H*10H 9.6%,*2H*10m 6.4%。②对部分样本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确证,结果完全吻合。 结论:①CYP2D6*2和CYP2D6*10突变型等位基因在中国人群中出现的频率较高。②基因芯片法简便、快捷,适用于中国人群细胞色素P4502D6基因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16.
HLA-E多态性与鼻咽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100名邵阳市鼻咽癌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HLA—E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来检测HLA—E与鼻咽癌发生的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的方法为HLA—E分型。【结果】鼻咽癌患者相对于健康人对照组来说,HLA-E*0103等位基因和HLA—E*0103,0103基因型的出现频率大大增加。【结论】HLA-E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是通过自然杀伤细胞或细胞毒淋巴细胞的功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怀化侗族高血压高发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03-06/2004-12对湖南怀化地区通道侗族自治县1个独立自然村落30岁以上人群174人进行分析.以其中原发性高血压89人为侗族高血压组;血压正常人群85人为侗族血压正常组.同期选择怀化地区汉族人群178人,以其中高血压56人为汉族高血压组;以血压正常人群122人为汉族血压正常组.纳入对象均了解本实验目的,并自愿接受.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检测纳入对象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C/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采用北京中生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按说明书要求,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用电解质分析仪检测血钾、钠、氯、钙.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侗族高血压和血压正常人群89和85人,汉族高血压和血压正常人群56和12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2]-344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侗族高血压高发人群分别为CC 0.103,CT 0.351,TT 0.546和C 0.285,T 0.715,汉族人群分别为CC 0.067,CT 0.372,TT0.561和C0.253,T 0.747;这两种人群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344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不明显.[3]侗族高血压组和侗族血压正常组人群CC和CT&;#177;TT基因型携带者血压水平、血压、血化学指标相近(P>0.05).[4]侗族高血压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血钠水平明显高于侗族血压正常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钾水平明显低于侗族血压正常组(P<0.05).结论:[1]怀化侗族人群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生化特征无关.[2]怀化侗族人群患高血压可能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血钠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钾水平降低及钠与钾比值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1A1基因MSP1的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选择135例无阳性家族史的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138名正常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所有被试者抽全血2mL,枸橼酸钠抗凝后采用苯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其细胞色素P4501A1基因MSP1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基因型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3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138名正常健康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细胞色素P4501A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阿尔茨海默病组m1,m2分别为63.0%,37.0%,正常对照组的分别为68.1%,31.9%,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χ^2=1.605,P〉0.05)。②细胞色素P4501A1基因MSP1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阿尔茨海默病组m1/m1,m1/m2,m2/m2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42.2%,41.5%,16.3%;49.3%,37.7%,13.0%,χ^2=1.483P〉0.05)。结论:细胞色素P4501A1基因MSP1的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9.
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多态性所导致的慢乙酰化基因型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了135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与138名正常健康成人对照组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3个常见突变的等位基因M1,M2,M3的分布频率,比较慢乙酰化基因型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135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和138名正常健康人均进入结果分析.等位基因M1,M2,M3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1%,24.8%,10.4%;在对照组中为5.4%,15.1%,11.9%,M2等位基因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阿尔茨海默病组慢乙酰化型基因频率为21.5%,对照组为12.3%,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性痴呆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家族聚集性和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经神经内科就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66例,其中家族中无脑卒中史的脑梗死患者40例,家族中有明确脑梗死先证者的家族聚集性脑梗死患者26例。对照组选择江苏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群90例。应用PCR扩增ApoE基因第4外显子包含编码第112位和第158位氨基酸残基的基因序列,cfoI限制性内切酶切后电泳,银染色分析ApoE基因型,同时检测三组人群的血脂、脂蛋白(a)及部分载脂蛋白。观察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血清各脂质含量。结果脑梗死组ε3/4基因型频率为30%,较对照组9%明显增加,而ε3/3基因型频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7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ε4等位基因频率为21%,高于对照组的6%,而ε3等位基因频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8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脑梗死亚组之间,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ε3/4基因型频率和ε4等位基因频率较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有上升的趋势,而ε3/3和ε3频率有下降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血脂检测发现两组病例有相同的脂质代谢异常,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和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血清TC,LDL-C,ApoB,LP(a)均高于对照组(P〈0.01);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分别为P〈0.01和P〈0.05),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ApoE3腭基因型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ε4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子之一,ε3等位基因对脑梗死的发生有保护作用;ApoE基因多态性和HDL-C水平双重作用于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