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材料的性能及其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组织工程,组织工程神经,人工神经,神经材料,神经损伤修复”为中文关键词,以“tissue engineering, tissue engineering nerve, artificial nerve,materials,repairing of neural injury”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3有关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材料性能及其在神经损伤修复中应用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讨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自体神经移植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不但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较高的亲和性,而且能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生长、组织修复,但取材有限。明胶无抗原性,生物相容性好,可完全生物降解,可以实现神经自身的修复。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惟一大量存在的碱性氨基多糖,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无毒性等,但仍满足不了完全相容的需要。纳米修饰技术有望被应用于下一代组织工程神经移植。 结论:随着高分子材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生物可降解性合成材料被证明可以支持神经再生,但仍没有发现一种很理想的神经修复材料。如何寻找一种良好的神经支架材料,具有与神经再生速度相匹配的降解速度、最佳孔隙率、导管厚度、形状等均是问题,而神经支架材料要实现与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的最佳搭配才能最大程度上促进神经再生。 关键词:组织工程神经;神经材料;性能;神经损伤修复;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28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表面生长及分化情况,为察修复神经损伤提供组织相容性数据。方法:分离培养兔MSC,无血清培养液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查细胞表型;然后,将其接种到凝胶支架材料表面(实验组)及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表面(对照组),神经诱导培养基内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干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情况。结果:细胞表型为CD29 、CD44 、CD166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实验组中,接种的MSC生长良好,7d后可见有突起神经细胞。生长情况与对照组未见有明显差别。结论:“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对MSC有良好细胞相容性,可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评价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各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功能恢复评定方法,寻找适宜的周围神经替代物。 方法:以“神经导管,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材料,许旺细胞”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4-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与生物材料以及组织工程神经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8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周围神经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适宜的功能恢复评定方法。 结果:以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为主体的复合型生物工程材料可作为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脱细胞神经支架解决了自体神经来源受限、移植物排斥反应等问题,韧性与可塑性接近自体神经,微环境更利于周围神经再生。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具有生物降解、可塑性、一定的通透性等优势,且已有商品化成品出现。若将上述材料分别合理构建复合材料,有可能得到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周围神经修复后功能恢复评定方法主要以大体与形态学观察、组织学、神经肌肉机能学评定为主,辅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各类评定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筛选出最适宜的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材料与构建方案。 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研究发展迅速,但仍没有超越自体神经移植的支架材料。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复合构建支架可作为较好的周围神经支架,但仍需要与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联合构建,以取得良好的促进再生效果。当前,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的评定更加注重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迫切需要筛选出最佳的修复材料以及构建方案以满足组织工程神经移植以及功能康复的要求,达到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形态、结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目的。 关键词:神经组织工程;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神经移植物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8.030  相似文献   

4.
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开发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能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组织再生的各类新型的复合材料、仿生材料、生物活性材料及智能型材料,是组织工程材料的研究方向。 目的:总结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6.32数据库2001-01/2007-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神经组织工程”和“tissue engineering,neural,neural stem cells,Schwann cell,biomedical materials,scaffold”,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123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组织工程修复神经研究方面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的基础研究,包括其来源、理化特性、与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相容性检测。所选用的36篇文献中,6篇为综述、述评、讲座,其余为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①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与修复,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具有临床意义的突破。随着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发现、材料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学方法为神经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②生物支架是对细胞外基质结构和功能的仿生,起到细胞外基质替代物的重要作用,寻找再生能力强的种子细胞和适合细胞生存的生物材料为组织工程的核心研究内容。③研究表明,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来源广泛,明胶、胶原、聚乳酸杂化材料、壳聚糖及脱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均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理化性能稳定,在组织工程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④在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研究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尚未阐明和解决的问题。加强基础性问题的探索,系统地阐明组织工程化组织形成、成熟及体内转归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和内在机制,这对优化组织构建技术,加速组织工程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结论: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摘要 背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由最初的自体骨,软骨材料到生物活性陶瓷,乃至后来的有机材料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材料,其生物相容性及性能越来越优越,越来越接近体内的真实情况。但是这些材料在抗压性及强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的:应用胶原与壳聚糖制备生物支架并对其检测其生物学性质,为骨、软骨缺损提供移植替代物。 方法:将不同比例壳聚糖-胶原蛋白溶解,经冷冻冻干后紫外线交联后冷冻干燥,二次冻干制备好支架。检测不同比例支架的孔隙率,降解率,溶胀率。扫描电镜观察孔径的大小及形态。 结果与结论:制备的支架外观呈海绵多孔状。支架的孔径大小随着胶原比例增加而减小。胶原比例的增加对支架孔隙率的影响较轻微。支架的溶胀率可达到80%左右,支架的溶胀程度随胶原比例增加而减少。胶原含量越大支架柔韧度增加明显。支架的降解率随着胶原比例增加而增加,而壳聚糖含量越高,降解速度越慢。结果提示,通过调整壳聚糖-胶原蛋白比例使支架具有作为骨、软骨缺损移植材料的替代物可能。 关键词:壳聚糖;胶原蛋白;骨;生物支架;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06  相似文献   

6.
背景:组织工程的发展为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可能,种子细胞与导管支架制成的复合体是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核心。 目的: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应用及构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导管支架材料角度,探索如何更好的修复神经损伤。 方法:以“干细胞,神经损伤,修复,神经导管,神经支架材料”为中文关键词,以“stem cells,nerve damage,repair,nerve guide conduit material,scaffold materials,nerve 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1996-01/2011-01有关不同来源干细胞和导管支架材料修复神经缺损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0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移植神经干细胞可以在神经系统存活、增殖、迁移,在不同部位分化为相应的细胞,因此给神经修复领域带来新的希望。另外,随着生物材料的发展,神经导管材料修复神经缺损也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神经干细胞复合导管可降解生物材料有望能更好的满足神经支架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背景:为了验证透明质酸修饰后的壳聚糖材料能否作为神经支架材料,课题组在前期体外实验结果的延续下,进行体内试验观察。 目的:比较经透明质酸、多聚赖氨酸修饰的壳聚糖支架及单纯壳聚糖支架在脑组织中的生物相容性及抑制瘢痕作用的优越性。 方法:将3种支架植入Wistar大鼠脑皮质损伤区,术后3,7,14,28,56 d分别取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观察,观察移植部位炎症反应及瘢痕组织形成、神经细胞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各组支架与脑组织相容性良好,用透明质酸修饰的壳聚糖复合支架组与其他壳聚糖支架组相比,支架周围炎症反应轻、支架周围GFAP阳性细胞数少,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果提示各组壳聚糖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用透明质酸修饰的壳聚糖复合支架较其他壳聚糖支架抑制瘢痕作用明显,有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在组织工程应用中更具有优越性。 关键词: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组织相容性;神经支架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09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修复神经损伤过程中各种生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寻找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代替材料。 方法:以 “组织工程;神经损伤;修复;生物材料,神经细胞;胶原蛋白”为中文关键词;以:“tissue engineering, nerve injury, repair,biological material,collagen protein”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6-01/2010-06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神经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 结果:虽然自体组织材料修复神经缺损效果良好,但其来源有限。同种异体或异种异体材料可扩大材料来源,但是免疫反应会影响其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不可降解材料往往存在具有毒性、可导致异物反应、阻碍神经生长或者压迫再生组织等缺点,常需二次手术取出,而可降解材料则能克服上述不足。但却存在亲水性不足、细胞黏附力较弱、引起无菌性炎症、机械强度不足等缺点。 结论: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很理想的支架材料。虽然现在天然生物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物理机械性能并不能很好地符合支架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新材料的出现,来更好地满足神经支架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背景:神经导管是由天然或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用于桥接神经断端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作用。 目的:总结近年来常用的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应用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2-01/ 2010-12。检索关键词:神经导管;生物材料;神经损伤;神经修复;神经再生。纳入标准:与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应用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30篇。 结果与结论:非生物降解材料由于其不可吸收性和对再生神经的远期不良影响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生物降解材料在神经再生完成后可在体内降解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但目前未能利用生物降解材料完全仿制出具有天然神经结构的支架。生物衍生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排异反应小,可提供细胞外基质、胶原,起支架作用,但缺血后存在管形塌陷、再生不良、吸收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等问题。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单用一类材料难以制作出理想的神经导管生物材料,通过结合各类材料的优点,与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和许旺细胞等联合应用,制备新型具有生物活性的导管材料,将有利于神经修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背景: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是根据仿生原理制备的纳米骨框架材料,其微结构和成分两方面都与天然骨有相似性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以及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 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纯化,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第3,7,20天后激光共聚焦和扫描电镜观察二者复合程度。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复合良好,共聚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均可见细胞生长;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能够作为良好的支架,它能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内稳定生长。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内能很好的生长,并且具有成骨潜能。 关键词: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架;细胞培养;组织工程骨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03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肾移植后早期,由于免疫抑制剂用量较大,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在此期间相对高发。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防。 方法: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00-11/2010-07肾移植378例中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其发病时间、易感因素、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预防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发病时间为移植后5.3(3~11)个月。12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达38.0~40.2 ℃,气促及紫绀。9例轻微咳嗽,5例少量白痰,1例红色泡沫痰。5例合并细菌感染,2例合并真菌感染,2例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合并结核。服用他克莫司患者感染发生率为7.8%(7/89),服用环孢素A患者感染发生率为1.7%(5/289)。9例使用呼吸机,2例使用呼吸机无创性连续鼻或口鼻面罩治疗。8例痊愈,2例治疗中出现血小板减少致脑出血死亡,1例合并真菌感染死亡,1例合并血气胸死亡。治疗期间,无排斥反应发生。说明早期诊断,联合用药,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是提高卡氏肺孢子虫肺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背景:假体松动是造成人工关节置换失败和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材料表面处理能够促进假体和骨组织界面的骨整合,提高假体的稳定性。 目的:研究纳米化表面钛合金(Ti6A14V)內植物在动物体内的骨整合情况。 方法:基于严重塑性变形原理制备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在比格犬股骨髁间植入普通表面、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内植物,置入后3个月取材,处死前行影像学观察,处死后取带有内植物的股骨髁制作不脱钙骨组织磨片,行Van Gieson苦味酸一品红染色,观察内植物和骨组织界面组织学情况,并进行骨动力学参数计算。同时行推出实验,比较不同表面内植物和骨组织界面生物力学情况。 结果与结论:影像学检查,见内植物和骨组织结合良好;界面组织学可见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纳米化表面钛合金与骨界面有大量成熟骨小梁直接结合,两者界面骨结合率相似(P > 0.05),但都优于普通表面钛合金(P < 0.01);推出实验显示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內植物和骨组织的结合力相似(P > 0.05),但都优于普通表面钛合金(P < 0.001)。提示严重塑性变形原理制备的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和羟基磷灰石表面钛合金一样具有成骨诱导活性,能够促进骨整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背景:降钙素可活化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A通路及磷脂酶C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可能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观察降钙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方法:构建双侧卵巢切除骨质疏松右股骨骨折SD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和降钙素(16 IU/kg),隔日1次,于骨折后3周和6周测量右股骨行骨密度,苏木精-伊红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与结论:骨折后给予降钙素治疗的大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值较生理盐水治疗的大鼠显著减少(P < 0.05)。骨折后3周,两组骨折线均较清晰,骨痂体积无明显差别,骨折愈合以软骨内化骨过程为主,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 > 0.05)。骨折后6周,两组骨折线较模糊,骨痂体积无差别,骨小梁排列较有序,用药组股骨骨密度较对照组升高(P < 0.05)。两组在骨折后3周和6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证实降钙素可以抑制去卵巢大鼠骨折部位破骨细胞活性,但无明显促进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心率变异信号蕴含着有关心血管系统调节的重要信息,很多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和复杂性测度已被用于心率变异信号的分析。排列熵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熵测度,具有概念简单,计算简洁等优点,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的:针对心率变异信号特点,对排列熵方法进行等值状态处理的改进,在排列符号序列中以相同符号代表等值状态;通过临床数据实验,考察改进排列熵方法在心率变异性信号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心率变异信号取自PhysioNet中MIT-BIH Fantasia数据库和BIDM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数据库,分为年轻健康人、老年健康人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组。应用排列熵和改进排列熵方法对3组数据分别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排列熵的两种等值状态处理方法均无法对3组数据作出有效区分,尤其是年轻健康人和老年健康人两组数据;而改进排列熵方法可以对3组数据作出非常有效的区分,即使是在短时的心率变异性分析中(500个RR间期,6~7 min)。提示改进排列熵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生理、病理心率变异信号的区分度,比排列熵方法更有效的表征心率变异信号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复杂,其中不仅存在多种化学物质,而且也存在着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物质能否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功能还不清楚。 目的:探讨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髓鞘前脂蛋白的影响。 方法:贴壁法分离纯化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传到第3代后,分别用正常和损伤的Wistar大鼠脊髓匀浆上清诱导培养20 d。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ELISA法检测培养液内髓鞘前脂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即时定量-PCR检测髓鞘前脂蛋白mR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水平。 结果与结论: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和培养液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的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高。提示,损伤的脊髓匀浆上清液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有利于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是保障安全输血的措施之一,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人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但其对血浆成分影响的报道很少。 目的: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40份采血后6 h内400 mL全血制备的新鲜血浆称质量留样,然后与亚甲蓝病毒灭活过滤器无菌连接,亚甲蓝的终浓度在0.9~1.3 μmol/L。将加入亚甲蓝的血浆置入4 ℃病毒灭活箱的搁架上,摆动频率60次/min,利用32 000~ 38 000Lx光照强度的可见光4 ℃照射35 min,将光照后的血浆通过病毒灭活过滤器滤除亚甲蓝和残余白细胞,混匀后留样10 mL,立即置于-80 ℃冰箱冻存。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亚甲蓝浓度、FⅧ∶C、FⅤ∶C、VWF、Fib含量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FⅤ∶C、VWF、Fib的回收率分别为(96.39±1.73)%、(82.55±9.25)%、(81.03±15.27)%、(93.25±6.17)%、(81.61±14.25)%。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Functional MRI (fMRI) is widely used as a non-invasive method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e-operation motor function.However,patients with cortical function impairment,such as those with hemiparesis,can rarely achieve hand clenching,a typical fMRI task for central sulcus identification,and the method is also of limited use in uncooperative children.Thus,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 new method for identifying primary motor areas (PMA) in such individuals.This study used corticospinal tractography to identify the PMA in 20 patients with deep-seated brain tumor.Two regions of interest were set within the brainstem for corticospinal tract (CST) fiber tracking:one at the level of the pons and the other at the level of the cerebral peduncle.The CST fiber tracking results and fMRI activation signals were merg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anatomic MRI findings.The consistency of identifying the PMA by CST and fMRI was analyzed.fMRI activation signals were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contralateral central sulcus around the omega-shaped hand knob.The CST consistently propagated from the pons and cerebral peduncle to the suspected PMA location.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CST fiber tracking results and fMRI activation signals in terms of their abilities to identify the PMA.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MRI and CST fiber tracking findings may result from our functional task,which consisted only of hand movement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s a useful brain mapping technique for identifying the PMA in paralyzed patients and uncooperative children.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迄今为止,人们对于脐血浆中是否存在活性成分及其对于神经发育及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认识尚不足,有待深入研究。 目的:检测脐血浆生物活性成分,观察其在神经发育及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抗体芯片技术对脐血浆和健康青年女性静脉血浆活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免疫磁珠从脐血中分选出CD34+细胞,经体外培养计数观察CD34+细胞增殖能力,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脐血浆中有31种蛋白分子的含量显著高于静脉血浆,其中具有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修复潜能的活性蛋白10种,包括FGF4、Frizzled-3、IL-3、RAGE、CRIM-1、Neuritin、Neuropilin-2、Neurturin、SFRP-3、Tomoregulin-1;在CD34+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脐血浆能显著促进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快速进入高原地区时,机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以心肺损伤较显著。 目的:观察低氧习服对高原低氧大鼠心肺组织的超微结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分别为进行高原低氧干预1,3和30 d,并设置对照组。3个高原低氧组由海拔5 m的西安途中耗时1 d带到海拔2 700 m的青海格尔木地区、途中耗时3,30 d分别带到海拔4 500 m的西藏那曲地区,观察各时间点心肺标本的组织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急性高原低氧1,3 d组肺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间质性肺水肿和肺泡性肺水肿,其心脏组织光镜下大鼠各室壁心肌细胞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浊肿、空泡变性、溶解坏死及间质水肿等,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肌浆网扩张,肌原纤维溶解,细胞内外水肿等,急性高原低氧3 d上述改变右室壁较左室壁明显,而低氧习服后高原低氧30 d组间质性水肿和则肺水肿明显减轻。结果证实,高原急性缺氧可造成大鼠间质性肺水肿和肺泡型肺水肿,并引起以右心室为主的全心性损伤,经过高原低氧习服后心肺组织病变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