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未经治疗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中sIL-2R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sIL-2R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明显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0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sIL-2R水平明显增高,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IL-2含量明显减少,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sVCAM-1)和白细胞介素4(1L-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sVCAM-1和1L-4的含量。结果:华支睾吸虫痛患者sVCAM-1和1L-4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VCAM-1和1L-4通过多种免疫调控作用,参与了华支睾吸虫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采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和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各类免疫球蛋白和 C_3的含量。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 I gG、I gM 和 I gE 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 gA 的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改变;而 C_3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提示:人体感染华支睾吸虫病后,I gG、I gM 和 I gE 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呈同步增高的趋势;补体和抗体协同参与华支睾吸虫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在此过程中消耗补体,使 C_3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6和IFN-γ的含量.结果:华支睾吸虫病患者IL-6和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功能发生紊乱,IL-6和IFN-γ参与了该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就诊治疗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开放胆囊切除术,观察组予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2组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 VAS),消化生存质量指数( GLQ)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白介素( IL)-10、干扰素( INF)-γ、IL-2、IL-4、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和并发症明显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P<0.01),GL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IL-10、INF-γ、IL-2、IL-4、CD3+、CD4+、CD8+、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10、IL-4、CD3+、CD4+和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INF-γ,IL-2和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IL-10、INF-γ、IL-2、IL-4、CD3+、CD4+、CD8+、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开胆囊切除术,对机体的炎症控制和缓解免疫漂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及对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半年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水平影响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CD3^+、CD4^+细胞数、CD4^+/CD8^+比值和sFas水平较对照组高, CD8^+细胞数及IL-2、TNF-α、INF-γ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疗效显著,促使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趋向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变化与静注丙球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对124例混合型HSP患儿及125例健康儿童,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琼脂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夹心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IL-1、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用双盲随机法把混合型HSP患儿分成两组:Ⅰ组应用静注丙球(IVIG)300-400MG/KG.D,UBTK3-5D;Ⅱ组应用地塞米松0.3-0.5mg/kg.d,疗程5-7d,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HSP患儿,CD4^ 、CD4^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A,IgM,Ig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应用IVIG治疗的HSP患儿在皮疹消失时间,关节肿瘤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便血消失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应用激素治疗(P<0.01)。结果:HSP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IVIG治疗HSP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华支睾吸虫病临床诊断率,加强临床护理,减少误诊发生。方法:对63例华支睾吸虫病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及55例华支睾吸虫病表面抗原阴性患者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对比,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乏力、腹胀、肝脾肿大、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支睾吸虫抗体检测阳性与粪检虫卵阳性符合率甲组95%,乙组达93%,B超检查肝内胆管扩张呈"等号"样改变,甲组有32例占51%,乙组28例占47%,肝内胆管扩张"等号"样改变不是华支睾吸虫病B超特征性改变。结论:华支睾吸虫机体检测阳性是主要的筛查手段,粪检虫卵阳性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ALT反复波动与IFN、an-IFN、IL-2、TNF在血清中含量变化关系。方法:使用ELISA或RIA法检测50例慢乙肝病人观察组和50例曾用过干扰素治疗的慢乙肝病人组及5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IFN、an-IFN、IL-2、TNF的含量及与ALT反复波动的关系。结果:三组中IFN、an-IFN血清含量无显差异(P>0.05);IL-2血清含量,干扰素治疗组明显高于慢乙肝观察组,健康人血清中IL-2水平较观察组也明显增高(P<0.01);TNF在干扰素治疗组与观察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健康对照组TNF水平与观察组相比无显差异(P>0.05)。慢乙肝ALT反复波动与IL-2含量降低呈正相关;与IFN、an-IFN、阴阳无相关性;与TNF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ALT反复波动与IL-2含量降低有相关性,并且用干扰素治疗组病人的周围血IL-2的含量水平明显增高。故此检测IL-2含量对判断慢乙肝患发病机理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刚  王育红  张炎 《中国新药杂志》2012,(12):1377-1380
目的:探讨应用生长抑素(商品名思他宁)非手术治疗恶性肠梗阻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非手术治疗的恶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研究组给予思他宁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CD 4+,CD 8+及CD 4+/CD 8+)、体液免疫指标(IgMI,gA和IgG)以及血清免疫调节因子(IL-1I,L-6和TNF-α)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0 d的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CD4+及CD4+/CD8+值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IgMI,gA和IgG值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血清IL-1I,L-6和TNF-α的浓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恶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同时能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犀角地黄汤合方含药血清对树突状细胞(DC)激活T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每组5只,分别使用犀角地黄汤合方和蒸馏水连续灌胃3 d,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分选15例健康志愿者及8例ITP患者CD4+ T细胞,将荷载血小板抗原的DC与CD4+ T细胞共培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犀角地黄汤合方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为荷载血小板抗原的DC与健康志愿者CD4+ T细胞,模型组和犀角地黄汤合方低、中、高剂量组为荷载血小板抗原的DC与ITP患者的CD4+ T细胞,其中对照组和模型组加入大鼠空白血清,犀角地黄汤合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体积分数为5%、10%及20%大鼠含药血清。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 T细胞的增殖情况,各组调节性T细胞(Treg)和效应性T细胞(Teff)的比例以及CD4+ T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17以及抑炎因子转化因子-β(TGF-β)、IL-10的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4+ T细胞增殖百分比、Teff细胞比例以及促炎因子IL-2、IFN-γ和IL-17升高(P<0.05),Treg细胞比例、CD4+ T细胞表面PD-1表达量以及抑炎因子TGF-β、IL-10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犀角地黄汤合方低、中、高剂量组CD4+ T细胞增殖百分比、Teff细胞比例依次降低,Treg细胞比例、CD4+ T细胞表面PD-1表达量和抑炎因子IL-10、TGF-β升高(P<0.05),促炎因子IL-2的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犀角地黄汤合方中、高剂量组IFN-γ和IL-17降低(P<0.05)。结论 犀角地黄汤合方尤其是高剂量组含药血清能够在体外调节ITP患者CD4+ T细胞的过度增殖分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这可能是犀角地黄汤合方治疗ITP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取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所占比例,并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TGF-B、IL-10和IL-2。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血清中TGF-β、IL-10和IL-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4^+CD25^+T细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显著升高,血清中的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诱导CD4^+CD25^+T细胞的生成,提示CD4^+CD25^+T细胞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CD4、CD8分子在被动吸烟诱导的肺气肿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CD8分子在被动吸烟诱导的肺气肿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肺气肿组。单纯吸烟法建立肺气肿模型,熏烟暴露共计74d。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CD4、CD8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的浓度。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并定量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结果 (1)肺气肿组血清CD4含量、CD4/CD8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但其BALF中CD4分子含量、CD4/CD8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肺气肿组血清及BALF中TNF-α、IL-8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3)肺气肿组MLI比正常对照组增高,MAN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4)血清CD4分子和IL-8浓度呈负相关(r=-0.59,P〈0.05),但和TNF-α浓度无明显相关(r=-0.26,P〉0.05);血清CD4/CD8和TNF-α、IL-8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0.60,P〈0.05)。结论吸烟肺气肿大鼠可出现全身免疫功能降低,易诱发血清中炎症因子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病人外周血CD8q+T细胞内白细胞介素类(IL-2、IL-4、IL-12)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CA病人分为2组,均采用CO_2激光去除疣体。BCG-PSN组40例,激光术后开始加用BCG-PSN 1.0mg,im,qod,连续18次,36d为一个疗程。病例对照组20例,激光术后未再用任何药物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组外周血CD8+T细胞IL-2、IL-4、IL-12、IFN-γ的水平。结果:治疗前CA病人外周血IL-2、IL-12和IFN-γ阳性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cl/Tc2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BCG-PSN组外周血IL-2、IL-12和IFN-γ阳性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病例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2组变化差异非常显著(P<0.01)。BCG-PSN组治愈率82%,显著高于病例对照组(45%,P<0.01);复发率18%,低于病例对照组(55%,P<0.01)。结论:CA病人存在Tcl/Tc2失调,BCG-PSN可通过上调CA病人外周血CD8+T细胞IL-2、IL-12、IFN-γ的表达,纠正机体细胞因子失调而提高CA病人临床疗效、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16.
宋宏玲 《河北医药》2016,(13):1946-1949
目的:探讨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性肺炎,对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病毒性肺炎患儿2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03)和治疗组( n =102)。对照组进行病毒性肺炎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气促)、喘憋、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E、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和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呼吸困难(气促)、喘憋、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后IgA、IgG水平高于治疗前,IgE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后IgA、IgG、IgM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IgE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和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能够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性反应,有利于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7.
自然流产与T淋巴细胞及IL-2、IL-10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伟勤  施毕旻 《江苏医药》2007,33(4):328-329
目的 分析自然流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T、CD4 T、CD8 T细胞)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自然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IL-2、IL-10,化学发光法检测血孕酮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与健康早孕组比较.结果 (1)自然流产者外周血CD3 T、CD4 T、CD8 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早孕组(P<0.05).细胞因子IL-2水平在自然流产组较健康早孕组明显升高,而IL-10和孕酮水平明显下降.(2)孕酮水平与细胞因子IL-2及CD4 T淋巴细胞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IL-10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细胞免疫异常可能与孕酮的减少相关,并可能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及胸腺素疗效。方法 6 0例CHB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予常规治疗)和胸腺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胸腺素) ,并以6 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1mo检测T细胞亚群(CD+ 3 、CD+ 4 、CD+ 8)、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 2 )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 2R)水平;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组CD+ 3 与CD+ 4 的百分率、CD+ 4 /CD+ 8及血清IL 2水平明显降低(P均<0 0 1) ,CD+ 8百分率及血清sIL 2R水平明显升高(P均<0 0 1) ;与常规组比较,胸腺素组血清ALT明显下降(P <0 0 1) ,ALT复常时间明显缩短(P <0 0 1) ,HBeAg转阴率明显上升(P <0 0 5 ) ,各免疫学指标明显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CHB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胸腺素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病毒清除和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静脉化疗,试验组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结果 试验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EA、CA125、CA19-9、NSE、TNF-α、CRP、IL-6、CD+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以上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有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失衡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