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者,宁静,静止也;动者,流动,跃动也。动静结合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药物功能有静也有动,如人参、白术、熟地、大枣等属呆补之品,其性守而不走为静药;大黄、附子、防风、羌活等为流动之品,其性走而不守为动药。用药静而无动,则药力无运化之功;动而无静,则药力无着病所,且动气耗血,故动静结合可发挥药物的最佳效用。临床用药常需静中求动,即静药加动药尤为重要。列举如次。  相似文献   

2.
经间期的三大矛盾病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来分析经间排卵期的活动部位、强弱,及其内部联系以及动态形成失常、子宫活动失常等等。众所周知,经间排卵活动呈纲组状.而纲媪状活动的部位.首重心脑.其次才是冲任厥少经络.以及卵子的动态。但活动必须建立在静的前提下.亦即是说在静中求动。然而动是主要的.绝对的,动的强弱.及其与静的联系等等至关重要。故动静矛盾占首位。以临床观察所得.动静矛盾的病变在于动之不足.不足则难以排出卵子,其次是动之太过,再次是动态失调;  相似文献   

3.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14,31(6):323-324
中药中有动静之分,动者能行,多气薄辛香而攻走;静者能守,多滋腻味厚而补守。遣药用方时应掌握药性动、静的不同,把握药物的动静变化,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又或动静相因,以做到动静相宜,体现用药动静走守之奥妙。  相似文献   

4.
蒙医整骨是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从蒙医整体性观念出发,动静结合,以喷酒捋抚、手法复位、外固定、喷酒按摩、功能锻炼为主,辅之以药物、饮食为一体的骨折无创伤复位传统疗法.其精髓为“三诊、六则、九结合”.在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上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张华国 《养生月刊》2008,29(3):203-207
太极拳宗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开篇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段话有多种含义,其中“动之则开,静之则合”。说的就是太极拳。这是250年前对太极拳的总结性立论,是迄今解读太极拳的基本准则。这立论是有外延、内涵的辩证的两句话。即动与静是辩证统一的,外延是太极拳动法,内涵则有形与质,形体的组成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其发病机理与瘀血相关,探讨如下: 一、瘀血与肝及黄疸的关系心主血,藏于肝,统于脾。血液之所以能够在血脉中正常运行,与肝密切相关。《灵枢·本神篇》:“肝藏血,血舍魂”;唐·王冰次注《素问》中曰:“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从机体的动静之中不难看出血有运藏之变的奥妙,说明了肝气随神往来,因动而敷,因静以藏,以协调心气推动血行之功,为调节人体血液的总枢纽。《血证论》云:“肝主藏血……则以肝属  相似文献   

7.
“形动”和“神静”是中医养生学中比较重要的两种养生方法。历代中医学家在养生方法中常常会强调,“形宜动,神宜静”,即人的形体需要适当的运动,而“神”则需要静养。中医学认为,形动有益於人体气血运化,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正常;神静亦有益于人体养精养形,阴阳调和,精气血旺盛;形动和神静二者结合适宜,则可延年益寿、却病防癌。  相似文献   

8.
咳喘是内科常见急症重病.浙江省已故名老中医俞岳真行医60余年,对咳喘辨证治疗有独特见解,今整理于下,以供参考.1 辨虚实首重三审喘证“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治喘之要,必须抓住虚实两纲.欲明虚实,首重三审.1.1 审动静的变化喘有内伤、外感之异,外感实喘,其喘在肺,动亦喘,静亦喘,外邪壅肺,肺失宣降,其喘不因动静而变.惟虚喘之源在肾,静则阴凝,气尚可纳,动则气升,阴弱不摄,遂吸遂喘.故动辄喘促,是下元之虚,肾气不纳之据.  相似文献   

9.
陈文松 《陕西中医》2007,28(8):1051-1053
目的:探讨使人体脏腑组织恢复健康的中医运动康复之"动"与"静"。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和临床资料,对命题之动静理论、动静内涵、动静方法进行论述。结论:中医康复学重视运动康复中的"动"与"静",有独特的理论和卓越的效果,内容包括练身养性,动静互根,形神兼养,动静合一,以及动形、静神康复法等。能使伤残者、病残者、老衰病者、慢性病及急性病缓解期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包金山教授"三诊、六则、九结合"原则和"动静结合"原则促进骨折愈合作用的理论机制。方法:以蒙医整体观和包金山老师的"三诊、六则、九结合"理论为指导,遵循"动静结合"原则,利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把心与身、人与自然、局部与全身结合治疗骨折,探讨促进骨折愈合的理论机制。结论:"三诊、六则、九结合"和"动静结合"原则是从生物力学角度对骨折愈合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保持骨折部位稳定性的前提下又使骨折部位处于活动状态,从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明洪 《气功》2011,(3):253-255
纵观古今百岁寿星的养生,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古人(尤其是文人)的养生大多是以“静”为主,而现代寿星的养生则以“动”为主或是动静结合,南北朝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  相似文献   

12.
罗华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5):296-296,299
传统保健体育的核心是强调形神的动静。辩证的形神动静是传统保健体育的指导思想,其中“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是传统保健体育养生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3.
动静互补平衡论是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平乐正骨理论认为,"动"与"静"的互补平衡是治疗伤科疾病及其康复的关键所在。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的核心是重视"动"与"静"两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两者相互为用、互补平衡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促进伤科疾病的康复。本文从动与静的内涵、动静互补的动态平衡关系、动静失衡是影响伤科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动静互补平衡论对伤科疾病治则治法的指导作用、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动静互补平衡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老林 《养生月刊》2011,32(6):542
一、生活环境。人在四季气候更替变化中,要讲温度、湿度。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晚温差大时,适时增减衣服。早晚温水漱口,冷水洗面,热水泡脚。37×0.618=22.3度最舒适。气温高于35度要防暑,低于5度要防寒。二、动静之间。动静养生是0.618比例关系,四分动,六分静,才是最佳的养生之道。动为健,静为康,忧生病,乐长寿。  相似文献   

15.
张华国 《养生月刊》2007,28(5):408-411
太极拳运动是“用意不用力”,使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过程。要辩证的解读它,才能正确理解掌握太极拳锻炼的基本原则。先辈拳家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段话有多种含义。其  相似文献   

16.
试论补益剂的主要配伍特征──动静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补益剂的主要配伍特征──动静结合双鸭山矿务局总医院王凯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明刚,沈雁指导康广盛关键词动静结合,补益剂,配伍特征中医病证,不外虚实两类,纵观古今各类补益之剂,可以发现动静结合,以静为主,佐之以动是贯穿其中的主要配伍特征。所谓动静,就...  相似文献   

17.
养生防病是自古以来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内经》倡导形神共养。形属阴,阴主静,故形易静难动,宜以动养之;神属阳,阳主动,故神易动难静,宜以静养之。动以养形,以形养神,动中有静;静以养神,以神养形,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形神合一。只有形神协调,才是一个健康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8.
养生防病是自古以来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内经》倡导形神共养。形属阴,阴主静,故形易静难动,宜以动养之;神属阳,阳主动,故神易动难静,宜以静养之。动以养形,以形养神,动中有静;静以养神,以神养形,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形神合一。只有形神协调,才是一个健康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9.
安××男6岁。从4岁起即表现为好动,精神不集中,近半年尤为严重,掷臂伸足,撮口弄舌,大声喧哗,肆无忌惮,几无宁时,夜寐多梦,极易惊醒,平素性情急躁易怒,纳差,面红,痰多而稠,小便黄,舌边红,苔白腻,脉弦数。此病为武痴,证属肝火挟痰,上扰心神型。治以平肝化痰安神。处方:生石决30g 菖蒲12g 胆星6g 夜交藤30g 瓜蒌15g 竹茹12g 茯苓15g 杭菊12g 枳实9g 郁金9g 服用7剂后,夜寝转安,食纳增加,舌边仍红,脉弦。上方再服14剂后,躁动基本消除,偶有大声喧哗,性情较前和缓,可以做到短时间的精神集中,自己坐下来看书或看电视。笔者认为,人体气血阴阳皆有动有静。动静相宜,则气血冲和,人健而年寿;相反,动静失宜,则变生诸病。病有动静,药亦有动静,应动病静治,静病动治,在辨证的基础上,选  相似文献   

20.
正"动静结合"理论最早起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说,"无极而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历代医家将"动静结合"作为骨伤科认识疾病的基本观点之一,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基本思路[1]。姚新苗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省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