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992年以来收治的16例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12例(75%),其中14例尿VMA高于正常,B超、CT和MRI定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7.5%、87.5%、100%。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15例,恶性1例;肿瘤位于肾上腺者15例(93.7%),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6.3%)。结论:强调定性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性,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各种检查方法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影像学与各种内分泌学检查。结果 各种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CT100%、B超95%,IVP30%;CA(儿茶酚胺)定量90%,VMA(香草扁桃酸)85.6%,CA定性37.5%,酚妥拉明试验70%,结论 肾上腺B超、CT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IVP对嗜铬细胞瘤定位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各种检查方法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影像学与各种内分泌学检查。结果各种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CT100%,B超95%,IVP30%;CA(儿茶酚胺)定量90%,VMA(香草扁桃酸)85.6%,CA定性37.5%;酚妥拉明试验70%。结论肾上腺B超、CT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IVP对嗜铬细胞瘤定位阳性率较低;内分泌检查中的CA定量对嗜铬细胞瘤诊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其他依次为VMA测定、酚妥拉明试验,而CA定性则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5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7例(13.5%)患者发生低血压。病理提示良性嗜铬细胞瘤50例(96.2%),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3.8%)。出院时血压恢复正常42例(80.8%)。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中.5年内均死于肿瘤转移。良性嗜铬细胞瘤者复发3例(5.8%),均复发于肾上腺区。结论: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风险大;良好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的监护可以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增进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0年至2010年36例经病理证实为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就诊原因:高血压28例,排尿终末血压升高5例,查体发现1例,腹痛就诊2例。36例均检测24h尿香草基扁桃酸(VMA),VMA异常升高阳性率为88.9%(32/36)。经腹部B超、CT、MRI及^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Ⅰ-MIBG)等检查进行定位。36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行腹腔镜手术。结果本组异位嗜铬细胞瘤单发34例,多发2例。手术切除肿瘤直径为3.4~18.2cm。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嗜铬细胞瘤,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结论VMA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131Ⅰ-MIBG定位、定性准确可靠。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嗜铬细胞瘤也成为一种术式选择。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术后可给予^131Ⅰ-MIBG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4.9%。持续性高血压或阵发性高血压5例,2例为无症就有功能型嗜铬细胞瘤且1例并发肾动脉狭窄。尿VMA测定5例,4例阳性;E、NE测定均明显增高。定位诊断依靠B超、CT。全组手术切除(其中1例去外院),均经病理证实。3例恶性,2例多发,1例死亡。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4.9%。持续性高血压或阵发性高血压5例,2例为无症就有功能型嗜铬细胞瘤且1例并发肾动脉狭窄。尿VMA测定5例,4例阳性;巳NE测定均明显增高。定位诊断依靠B超、CT。全组手术切除(其中1例去外院),均经病理证实。3例恶性,2例多发,1例死亡。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2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23例(96%),尿VMA检查24例,阳性21例(88%),B超、CT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5%,96%及100%。全部病例经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证实,良性23例(96%),恶性1例(4%),术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及影像学检查,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监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了48例儿茶酚胺症,其中嗜铬细胞瘤47例,肾上腺髓质增生1例。47例嗜铬细胞瘤中有40例位于肾上腺,肾上腺外7例,占14.6%。定性诊断主要靠尿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VMA测定及Regitine试验。定位诊断主要依靠B超、CT。手术治疗为最佳有效的方法。对于分离困难的肿瘤,施行囊内剜除术,以减少出血和副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儿茶酚胺症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报告218例儿茶酚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嗜铬细胞瘤208例,髓质增生10例。结果 218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良性196例(90%),恶性22例(10%);肿瘤位于肾上腺181例(83%),异位嗜铬细胞瘤26例(12%),肾上腺髓质增生11例(5%)。结论 尿VMA检查是儿茶酚胺症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B超、CT、MRI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本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嗜铬细胞瘤定位与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CT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患者42例,结果:起源于肾上腺者35例(双侧5例),异位7例,其中恶性6例,儿童4例,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为肿块较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特点,可伴有囊变,坏死或出血,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而坏死,囊变区无强化或略有强化,CT对该病定位率95.2%,定性率90.5%,结论:CT是嗜铬细胞瘤定位和定性诊断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并能对多发,异位及恶性肿瘤做出较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碘苄胍(131I-MIBG)核素显像与多层螺旋CT(MSCT)对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经手术确诊、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嗜铬细胞瘤患者,比较131I-MIBG核素显像与MSCT的诊断价值。结果:131I-MIBG核素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为89%(39/44),定性准确率90%(27/30);MSCT为定位检出率94%(46/49),定性准确率85%(34/40)。结论:131I-MIBG核素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定性准确率高,而MSCT定位准确率更高,二者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定位与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和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75~2005年出院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的14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等临床特点。结果:就149例患者因意外发现肾上腺占位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有43例(28.9%)。临床有典型“三联症”36例(24.2%)。表现为“三联征”症状之一的110例,占73.8%。有血压升高的95例(63.8%),其中表现为药物难治性高血压85例,占57%。伴有糖代谢异常的共58例(38.9%),其中糖尿病患者30例(20.1%)、IFG17例(11.4%)、IGT11例(7.4%)。生化定性诊断阳性率79.3%;定位诊断检查中,B超检查阳性率为94.5%;CT或MRI检查阳性率为97.2%;^131I标记间碘苄胍放射性核素扫描阳性率90.0%。结论:本研究显示将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必要时行功能试验,对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是必需的。而术后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嗜铬细胞瘤的依据。同时应加强对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以及早发现复发和/或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5例(89%).24h尿VMA测定,26例高于正常,阳性率92%。B超、CT定位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0%、96%。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27例,恶性1例;肿瘤位于肾上腺26例,肾上腺外2例。结论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靠长期的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了48例儿茶酚胺症,其中嗜铬细胞瘤47例,肾上腺髓质增生1例。47例嗜铬细胞瘤中有40例位于肾上腺,肾上腺外7例,占14.6%。定性诊断主要靠尿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VMA测定及Regitine试验。定位诊断主要依靠B超、CT。手术治疗为最佳有效的方法。对于分离困难的肿,施行囊内剜除术,以减少出血和副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病例,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18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7例(94.44%),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5.56%);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13例(72.22%),伴有代谢紊乱12例(66.67%),伴发神经纤维瘤病Ⅰ型2例(11.11%);13例行血、尿儿茶酚胺检查皆有异常(分别为84.62%、92.31%),CT检查阳性18例(100%)。术后血压恢复正常16例(88.89%)。结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根治方法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2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3例(95.8%)。尿VMA检查24例,阳性23例(95.8%)。B超,CT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2.5%,100%及100%,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血压恢复正常者20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尿VMA检查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B超,CT及MRI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本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总结上腺偶发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990-2000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肾上腺偶发瘤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嗜铬细胞瘤9例,腺瘤7例,转移瘤5例,髓性脂肪瘤5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腺癌、脂肪瘤、囊肿、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间叶瘤各1例。其中良性25例(71%),恶性10例(29%);CT诊断明确18例(51%)。误诊8例(23%),不能明确诊断9例(26%)。结论:(1)肾上腺偶发瘤良性多见;(2)髓性脂肪瘤、囊肿、脂肪瘤可明确诊断;(3)转移瘤、嗜铬细胞瘤、腺癌较易诊断;(4)少、罕见偶发瘤大多不能明确诊断,须依赖组织学检查;(5)腺瘤、嗜铬细胞瘤及单侧转移瘤间最易误诊。  相似文献   

19.
对8例(男3例,女5例)嗜铬细胞瘤病人进行了临床分析。8例病人中,血压增高者7例,24h尿香草基扁桃酸(VMA)阳性者7例。以血压增高为诊断线索,VMA定性检测为初步筛选方法,以B超、CT检查为定位诊断的首选方法。手术切除肿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附9例分析)张曼萍,王丽霞(附属弋矶山医院CT室)嗜铬细胞瘤为交感神经机能性肿瘤,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也可来自肾上腺以外任何部位。本组9例均经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说明CT对嗜铬细胞瘤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与之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