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相应"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内经》奠定了天人相应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了天人相应思想。现代学者通过临床和实验方法,证实了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体生命活动必然与外部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和规律才能健康无病,逆自然规律而行必将发生疾病。"天人相应"对人们防病、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有病防变、愈后防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 a。  相似文献   

3.
《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思想,即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使机体阴阳与自然环境始终保持协调平衡。"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整和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最高行为准则。《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思想对于认识生殖、生命规律的变化,研究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易》"居安思危"防病观对《内经》"治未病"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内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治未病"理论体系,即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然分时与养生的关系,认识自然的时序规律,更科学有效地指导养生保健。[方法]从自然年、月、日、时等变化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分析自然时序变化与养生的关系,以《内经》相关论述为依据,加以整理阐述。[结果]顺应自然时序的变化,人体内部的调节机制可使内外环境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人的活动违反了自然时序变化规律,或自然时序变化反常、剧烈,人的调节机能不能适应,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而产生疾病。[结论]自然受日月星辰的影响,存在着年月日时等时序规律变化,人是自然的一份子,人与自然时序变化存在着应答关系。人的生理、病理与自然时序变化密切相关,养生、防病都应顺应自然时序。  相似文献   

6.
《内经》时间防治学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内经》时间防治学思想:即法时养生防病,法运气节律而治,法四时阴阳而治,法昼夜节律而治。  相似文献   

7.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它较系统地阐述了养生防病的原则与方法,其中的养生理念,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就近10年国内医学期刊中关于《内经》养生思想理论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动变观,即运动变化的观点。早在《内经》对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及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中,就贯穿着从动和变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仲景《伤寒论》继承了《内经》这一观点,并成功地加以运用和发展,使之贯穿于六经证治体系的各个方面。本文拟结合原著内容对此作一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大凡心身疾病,防重于治,防病于未然,这是人所共识。早在5000年前,《黄帝内经》一书中已有精辟的论述。 1 从《黄帝内经》一书说开来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乃我中医理论之渊博,临症疗疾之津梁。为医者(尤其是心理医生)莫不将此书奉为主臬,遵为准绳。 《内经》倡导的“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未病先防,就是强调人们平时注重心理卫生,养生之道,确保心身健康。如调摄精神,做到“恬澹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  相似文献   

10.
以中医治未病之养生内涵,根据四时、阴阳变化揭示中医治未病养生的相关理论及"治未病"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治未病干预防治的着眼点在于"消患于未兆""济嬴列以获安"。通过养生健体,消除未起之患的使动、促发因素,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体证合一,实施早起干预、治疗,防止其向疾病的转换。更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来调养精神情志和生活起居,使体健神旺,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最终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养生保健目的。  相似文献   

11.
《内经》的养生思想是在吸取了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为: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指导作用。并与道家思想作比较,提出《内经》的养生观点是在吸收了道家思想有益因素的基础上确立的,同时又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而且要“治未病”。  相似文献   

12.
<正>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在《金匮要略》中所涉及的范围就有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5个方面。所以,医学有2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从根本意义上讲,医学应该是关于"健康"的学问,而不是关于"疾病"的学问。故而医学关注方向也从"已病人群"的"疾病医学"逐渐向‘"未病人群"的"健康医学"扩展,对疾病的策略从"有病求医"向"预防为主"转变,与中医的"治未病"相一致。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的中医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方式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亚健康,《黄帝内经》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  相似文献   

13.
本文联系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以及现代研究成果,探讨《内经》养生学说的学术思想,认为《内经》养生学说的要旨在于调摄精神情志活动,用“积精全神”的方法以获健康长寿的效果。这种养生思想系基于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气血的影响的深刻认识而提出,其理论的正确性已为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所证实。而《内经》所提倡的以调摄情志为目的的多种养生方法,亦为历代所沿用并不断发扬创新。因此,研究《内经》养生学说并进一步发挥其保健防病作用,提高临床应用价值,有其切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然 乐观 淳德——论《内经》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养生理论受先秦道家影响颇深,尤以道家“自然无为”思想为甚。“自然无为”是道家道德完美的最高境界。概括起来即自然,乐观,淳德。 1 顺应自然,生活守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内经》论养生长寿,讲究人法天地自然之理,遵重天地阴阳变化的自然法则与规律。首先,《内经》肯定了人的天年寿限。《内经》中“天年”、“天数”、“天寿”等概念,均体现了对人的自然寿限常  相似文献   

15.
本文联系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以及现代研究成果.探讨《内经》养生学说的学术思想,认为《内经》养生学说的要旨在于调摄精神情志活动,用“积精全神”的方法以获健康长寿的效果.这种养生思想系基于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气血的影响的深刻认识而提出,其理论的正确性己为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所证实.而《内经》所提倡的以调摄情志的目的的多种养生方法.亦为历代所沿用并不断发扬创新.因此,研究《内经》养生学说并进一步发挥其保健防病作用,提高临床应用价值.有其切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的含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着重探讨了“治未病”的含义,认为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诸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仲景继承和发扬<内经>治未病思想,对现代预防医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治未病思想包括:养生防病,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5个方面内容.仲景治未病思想对于日常生活和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传统文化中"生生"的涵义,探析其在《内经》养生思想中的体现,阐述其对现代养生学的启示和意义。[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文献整理等文献研究[方法],总结"生生"之含义。[结果]"生生"内涵丰富,包括运动变化、生生不息、天人合一之意。其在《内经》养生思想中主要体现为:动静相宜,辨证养生;贵在质量,以人为本;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结论]"生生"在《内经》养生思想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对现代养生学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内经》睡眠理论,从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等人与自然相应论及睡眠的生理、病理以及睡眠异常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药等.这些理论对于当今睡眠养生及预防和治疗睡眠障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分类系统地整理了《内经》中的睡眠理论,并列举了临床典型失眠治愈病例以说明《内经》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源于"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天、地、人为统一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生于天地之间,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必须与天、地的运行变化协调一致,因此顺应自然环境变化规律是养生的基本法则。人体的正常运转与阳气密切相关,阳气是五脏六腑之气发生功能活动的表现,在一年四季中,阳气有生、长、收、藏的变化过程,人应该根据阳气的生长变化,适时调整机体活动,以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