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定点正脊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定点正脊手法配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结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1.5%,对照组为5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点正脊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颈椎牵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配合牵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运用针刀松解配合牵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结果治愈82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6%。结论针刀松解配合牵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牵引、针灸、推拿保守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针灸采用针刺颈椎夹脊穴为主,配合体针;推拿采用按揉捏拿和颈椎整复手法;针、推并用。结果: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5例,经过治疗,基本治愈26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例。结论:平卧牵引、针灸、推拿作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保守疗法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王子振 《光明中医》2014,(6):1257-1258
目的观察针刺、手法复位配合颈椎牵5I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gI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手法复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5%优于对照组的66.15%,观察组平均症状、体征评分(4.67±2.19)分较对照组(9.14±3.12)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法复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迅速缓解病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配合牵引、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外敷牵配合牵引、手法治疗颈椎病100例。结果:治80例,有效10例,显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结论:中药外敷配合牵引、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田金尧  苏改梅  郝希才 《陕西中医》2011,32(12):1653-1654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配合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牵引椅及颈椎推拿及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结果:本组230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1~2疗程后,总有效率95.7%。结论:颈椎牵引配合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最大程度减少了对相邻椎体关节的影响,避免了用力过度可能造成肌肉的损伤,使适当调整力度,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中药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以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8.
综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锡山 《江苏中医药》2002,23(11):33-34
近年来,笔者以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为主配合较大重量的颈椎牵引及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邬文洁 《陕西中医》2012,33(8):992-994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颈椎牵引配合手法复位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缓解神经根受压症状,改善颈椎功能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以手法配合内服中药为主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新疗法。方法:运用旋牵复位手法、内服中药。结果:经6-24个月的随访,365例中除17例无效外,其余均收到不同临床疗效,有效率迭95.3%。结论:旋牵手法是一种改良后的新的治疗颈椎病方法,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纠正颈椎错位和后关节紊乱,使突出物回纳、改变与神经根型的空间关系,使颈椎恢复相对稳定的力学平衡状态,间接地解除肌痉挛。使软组织损伤得以痊愈。配合内服中药,症状明显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一套以旋牵手法为主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疗法。方法??运用旋牵复位手法,辅以药物滴注及中药内服。结果经6~24个月的随访,185例中除5例无效外其余均受到不同临床疗效,有效率达97.29%。结论旋牵手法是一种改良后的新的治疗颈椎病的方法,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纠正颈椎关节紊乱,恢复力学平衡及椎基底动脉正常供血,作用快捷,配合中西药使用,使疗效提升且持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手法为主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颈椎牵引、手法治疗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结果:总有效率为98.4%。结论:用牵引推拿手法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笔者采用颈椎1号方配合手法、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观察颈椎牵引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0例的临床疗效。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3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对其给予颈椎牵引加定位旋转扳法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故牵引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其中以神经根型为多见。近年来,笔者以针刺为主,配合手法和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6例,获得了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研究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有效性。方法,70名患者(男性38名,女性32名,21~66岁)随机分成对照组(使用颈椎牵引治疗)和治疗组(使用手法治疗),两组患者经1疗程治疗,治疗前后测量颈椎活动度进行对照研究,所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疗效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手法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符合方案数据177例,随机分为旋提手法治疗组87例,颈椎牵引治疗组90例;男性43例,女性134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7.2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月;疗程14d,旋提手法治疗组隔日1次,共7次,颈椎牵引组每日1次,共14次。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头晕、颈椎活动度、头痛、等指标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进行疗效评定,并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的总体疗效,手法组总有效率为98.8%,牵引组总有效率为84.09%,手法组优于牵引组,旋提手法组对改善眩晕症状、颈椎活动度、头痛症状的效果优于牵引组。结论: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7,(8):1026-1027
目的:探究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颈椎牵引加双氯芬酸钠配合佩戴颈围治疗,治疗组行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促进颈椎曲度及活动度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正脊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支具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探讨综合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牵引、推顶的正脊手法治疗后,再配合YT颈椎支具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YT颈椎支具牵引治疗.2组在平均年龄、病程、症状、体征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配合支具治疗颈椎病可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金英杰  李雪珍 《新中医》2014,46(3):161-163
目的:观察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手法与坐位颌枕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0例采用仰卧拔伸牵引配合五区五线十三穴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110例采用坐位颈椎颌枕牵引配合五区五线十三穴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2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3.3%、79.2%,高于对照组的90.0%、60.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愈显率较好,优于坐位颌枕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