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78例诊断为脑梗死的病人进行脑底动脉血流检查.方法:根据血流速度及血流信号的改变,发现有血流加速血管狭窄型、血流缓慢供血不足型及血流信号消失血管闭塞型改变.结果:梗死部位血液所属脑动脉主干狭窄及供血不足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因素.结论:TCD对脑梗死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虹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4):41-42,T002
目的:利用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7例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全部发生在起始部、闭塞者,患侧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同侧颈外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严重狭窄者局部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其远端及近端血流速度减慢。其中5例严重狭窄者行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超声血管成像技术直观、无痛苦创伤、重复性强,其二维图像可清晰的显示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可准确判定病变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二者结合,可对颈内动脉病变作出准确诊断、对其所引起供血不足作出预报,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的特点.方法 选取88例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均进行TCD检查,将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TCD频谱图改变79例(89.77%),与梗死灶相对应的动脉血流速度增加19例(21.59%),减慢或频谱信号消失64例(72.73%),脉动指数增高51例(57.95%).结论 TCD可检测脑梗死急性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反映血管功能状况,可为脑梗死的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危薇  汪静秋  徐志彬 《海南医学》2012,23(8):102-103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的特点。方法选取88例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均进行TCD检查,将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TCD频谱图改变79例(89.77%),与梗死灶相对应的动脉血流速度增加19例(21.59%),减慢或频谱信号消失64例(72.73%),脉动指数增高51例(57.95%)。结论 TCD可检测脑梗死急性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反映血管功能状况,可为脑梗死的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青年脑梗死28例TCD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TCD特点.方法:对28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TCD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异常25例,异常率89.3%.其中血流增快16例,血流减慢6例,增快、减慢同时存在4例;血流速度两侧明显不对称7例.颈内动脉系统异常1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7例.结论: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TCD具有独特的表现.TCD检测的意义在于早期发现病变,接受治疗,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分析。方法对180例临床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其脑血流改变。结果18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血流速度增快136例,血流速度减慢14例,两侧大脑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22例,血流速度正常8例。90%左右患者TCD频谱形态无异常改变,30%以上血流速增快患者频谱出现宽频带音的杂音,10%患者TCD频谱波峰变钝,以血流速度减慢者多见,少数高流速患者及血流不稳定患者可闻及乐音性杂音。结论TCD检查有助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的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分析。方法对180例临床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其脑血流改变。结果18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血流速度增快136例,血流速度减慢14例,两侧大脑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22例,血流速度正常8例。90%左右患者TCD频谱形态无异常改变,30%以上血流速增快患者频谱出现宽频带音的杂音,10%患者TCD频谱波峰变钝,以血流速度减慢者多见,少数高流速患者及血流不稳定患者可闻及乐音性杂音。结论TCD检查有助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的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姜微   《中国医学工程》2013,(4):43-44
目的通过比较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的参数指标,评价支架成形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方法选择行脑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44例,术前及术后1天行TCD检查,记录颅内外各支血管的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结果本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6例,术后狭窄部位血流速度减慢(P〈0.01)。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17例,术后颈动脉狭窄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P〈0.01)。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9例,术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P〈0.01)。结论支架成形术有效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TCD可作为术后简单、快捷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监测在动脉瘤夹闭术中的效果。方法对62例动脉瘤手术患者采用MDU监测,对比分析监测血管夹闭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结果 62例动脉瘤手术中,夹闭前后的血流速度对比13例,6例夹闭后血流速度增快超过夹闭前血流速度10%。夹闭后的血流监测49例中21例血流速度有改变;2例提示夹闭不全;4例载瘤动脉MDU未检测到血流信号,及时调整动脉瘤夹后方出现血流信号;24例MDU监测无异常血流信号。结论 MDU通过检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判断动脉瘤夹闭是否完全、夹闭同时血管的通畅性以及是否有狭窄或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胡冰  陆恩祥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73-74,F0003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患者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经临床及相关检查证实的3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患者,并按照所测的锁骨下动脉内径分为3组,分析其椎动脉的收缩期的血流速度及频谱特征,再对上述各组间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不同狭窄程度下,椎动脉血流频谱会发生相应变化。在重度及闭塞的情况下,患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较轻中度狭窄时减慢明显(P0.05);而健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较轻中度狭窄时增快明显(P0.05)。结论可以通过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频谱特点分析、判断锁骨下动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偏头痛患者进行TCD和EEG检查,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对偏头痛患者进行TCD:主要检测双侧大脑中、前、后动脉的血液动力学情况;EEG:进行单、双极描记,均作睁闭眼、过度呼吸诱发试验.结果 136例患者TCD检查122例显示不同程度异常,异常率达89.71%,其中105例(R6.07%)患者血流速度加快,17例(13.93%)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并7例(5.74%)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EEG:136例患者中EEG异常的34例(25.0%),其中轻度异常23例(67.65%),中度异常11例(32.35%),均为5~14岁患儿.结论 偏头痛患者的TCD改变较为显著,多表现为血流速度的增快、减慢和不稳定及不对称,但以流速增快为主,同时大多伴有频谱形态和血流音的改变.偏头痛的EEG异常相对于TCD较低,异常表现以儿童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186例TIA型脑梗死病人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TIA型脑梗死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主要危险因素,检出颈动脉斑块152例(81.7%),颈动脉狭窄55例(29.6%),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异常161例(86.6%),血流速度增快型110例。结论:血管狭窄是TIA型脑梗死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此类病人预后相对良好提示缺血耐受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糖尿病(DH)合并脑梗死(CI)患者颈部动脉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健康对照组(NC组)25例,DM组23例,CI组30例,DH合并CI组(DE组)2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颈部动脉管径和血流的变化.结果 DH组、CI组和DE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左侧颈内动脉和左侧外动脉官腔狭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E组患者颈外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度明显增快,同时颈部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也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结论 颈动脉硬化,官腔狭窄和颈部血流阻力增加时DH合并CI主要的颈部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精神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异常率。方法通过TCD检测127例门诊精神病人的脑血流改变。结果发现127例患脑血流异常率为77.1%,并发现40岁以上的病人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而40岁以下的病人以血流速度增快或双侧血流不对称为主。结论TCD检测结果提示精神病人的功能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与脑血流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风病经颅多普勒(TCD)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辨证分为7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1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仪检测中风患者及对照组颅内血管各参数。结果风痰火亢型血流速度增快,可见涡流及血管闭塞;风火上扰型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可见PI、RI升高;痰热腑实型血流速度减慢,可见涡流;风痰淤阻型血流速度增快,可见涡流;痰湿蒙神型以血管闭塞为主;气虚血瘀型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可出现PI、RI升高,可见涡流及湍流;阴虚风动型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可见PI、RI升高,伴有涡流;气虚血瘀型与阴虚风动型2组PI、RI显著升高,与其他组比较P0.05。结论中风的各个证型与脑血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TCD与中医辨证的结合可以为中医诊断治疗中风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方法 选取135例脑梗死患者行TCD检查,分别经颞窗、枕窗常规检测两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 )、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结果 135例患者中正常3例(2.2%),异常132例(97.8%).其中V A M加快137支,V AM减慢133支,血管信号消失38支.PI及RI增高伴血流速度减慢107例,PI及RI增高伴血流速度加快15例.结论 TCD检测无创、操作便利、可重复性好,直接获取脑动脉血流动力参数等优点,对于脑梗死患者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头颅CT对早期脑梗死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TCD和头颅CT情况。结果头颅CT检查示额颞顶叶脑梗死10例,基底节脑梗死13例,腔隙性脑梗死4例,丘脑、侧脑室旁3例,岛叶大面积脑梗死2例,小脑半球梗死4例,延髓低密度灶1例,未见异常33例。TCD示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频谱形态紊乱41例,血流速度减慢9例,颞窗消失5例,血管PI增高、弹性减退12例,未探及前、中动脉血流信号14例。未见异常13例。2种检查方式检出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P<0.01)。结论 TCD与头颅CT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脑梗死,对临床上早期诊断脑梗死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单侧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可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1126例,其中67例CDFI诊断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TCD技术检测其颅内动脉的流速及Willis环和眼动脉侧支开放情况.结果 CDFI显示狭窄处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快.TCD显示:①病变侧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健侧;②Willis环代偿组患侧MCA流速明显高于颈内外侧支代偿组;③ACoA与中风的发生负相关.结论 TCD、CDFI的联合应用可以全面观察整个颈动脉系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TCD检测大动脉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观察大动脉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分析其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频谱形态的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大动脉炎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 将11例大动脉炎患者与10例健康志愿者分成两组,分别采用BMS-9000型TCD仪,以2MHz,4MHz探头检测颅内血管及颈总动脉,分析各血管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与频谱形态等.结果 TCD检测发现,11例大动脉炎患者颅内各大动脉血流速度、搏动脉指数及频谱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应用TCD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对大动脉炎的诊断方法无创,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检测分析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新乡市市直机关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TCD技术检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及声频的变化。结果:双侧半球血流速度异常高于单侧异常,左侧流速异常高于右侧。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频谱形态改变,出现血管收缩峰血流频谱形态增宽或变窄,大多数血流速度增快、流速不对称、血管杂音,搏动指数(PI)升高。结论:TCD检查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以对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