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ostcoporosic,OP)在很大程度上受基因的影响。在OP的相关基因中,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I、型胶原基因及转化生长因子(TGF)基因等都是重要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对广西壮族群体中骨质疏松症(OP)易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和阐述,包括维生素D受体、雌激素受体、降钙素受体、脂联素基因及其他与OP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在壮族与其他不同种族或民族间,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以此厘清壮族现有的可能与OP相关的基因,以及与壮族OP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为少数民族OP易感基因的研究提供一个代表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绝经前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技术检测193例绝经前广州地区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颈、瓦氏三角、大转子等处骨密度.结果 193例测试对象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别为bb型120例(62.2%)、Bb型64例(33.2%),BB型9例(4.6%);b等位基因频率为78.76%,B等位基因频率为21.24%.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其基因型与所测量部位的骨密度无关.结论 未观察到绝经前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有关,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多态性还不能作为预测广州地区绝经前妇女是否易患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陈露  赵琳 《医学综述》2014,(23):4351-4353
维生素D是具有广泛生理作用的类固醇衍生物,它在人体内的作用是通过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的。而它的作用是通过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的。体内大多数组织和细胞都有VDR。随着科技基因技术的发展,发现其基因上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且其各个位点的含量与许多疾病发生有关,在儿童时期参与佝偻病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又介导人体骨质疏松发生。该文主要介绍VDR的结构、分布、基因多态性的遗传易患性及与骨密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以及治疗佝偻病和骨质疏松提供合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 (vitaiminD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在重庆地区骨质疏松症人群中的分布 ,分析VDR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PCR RFLP)技术检测了 15 9例绝经后妇女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非优势臂桡尺中下 1/ 3交界处桡骨骨密度 (BMD)。结果 骨质疏松组VDR基因型bb、Bb、BB分别为 83.2 5 %、16 .75 %、0 % ,非骨质疏松组为 84 .6 1%、15 .39 %及 0 % ,两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骨质疏松组骨密度值 :bb基因型为 (0 .4 75± 0 .0 9)g/cm2 ,Bb基因型为 (0 .4 73± 0 .10 )g/cm2 。两种基因型的骨密度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就目前调查例数看 ,本地区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VDR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9,(4):245-249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终末阶段是骨质疏松性骨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疾病遗传学的深入研究,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维生素D受体基因是目前研究最多也是最有争议的基因。在复习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该文就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强度减弱、骨折危险性增加的骨代谢性疾病,经对孪生子女和家族性调查表明,骨密度变异的75%~85%受遗传因素控制[1],有较强烈的遗传倾向.1994年Morrison等[2]首先提出了维生素D受体等位基因能预测骨密度的概念,其研究结果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引起普遍关注.目前,还发现了其他与骨密度有关的遗传标志物,如雌激素受体等位基因[3,4]、胶原Ⅰ型基因[5]等.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酶切技术,测定雌激素受体(ER)基因型,研究ER基因型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福州地区绝经后汉族妇女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 Ⅰ多态性分布,研究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选择福州地区绝经后汉族妇女290例,检测正位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区骨密度,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Ⅰ多态性.结果 VDR基因型分别为.BB型7例(2.4%),Bb型39例(13.5%),bb型244例(84.1%).b等位基因频率90.9%,B等位基因频率9.1%,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分析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BB、Bb与bb3种基因型在腰椎、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4个部位的骨密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b或B等位基因与四部位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Ⅰ多态性与BMD间无关联,不能作为预测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骨关节结核病人与非骨关节结核者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 Ⅰ)多态性,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骨关节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6月中国广东地区汉族罹患骨关节结核患者100例(病例组)以及来自河源市中医院志愿者100例(对照组),应用SNaPshot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并进行维生素D基因分型.结果 维生素D受体三种基因型AA、Aa与a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1%、41%、8%和33%、55%、12%;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pa Ⅰ-AA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值比为2.073(x2=6.742,P<0.05),其95%可信区间为1.142~3.763.结论 VDR基因Ap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骨关节结核易感性相关,Apa Ⅰ-AA基因型可能是其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老年女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症VDR基因与血清BGP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分布及骨钙素的变化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p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非优势前臂中下1/3交界处桡骨骨密度(BMD).结果对照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bb、Bb、BB分别为86.4%、13.6%、0%;糖尿病非骨质疏松组分别为85%、15%、0%.糖尿病骨质疏松组分别为85.7%,14.3%,0%,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钙素水平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组<糖尿病非骨质疏松组<对照组,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骨质疏松组空腹胰岛素亦较其余两组低.结论老年女性糖尿病骨质疏松与BB基因型无明显相关,但与胰岛素水平及骨钙素水平有关;胰岛素可能是调节骨形成的重要因子,但骨钙素能否预测骨质疏松或病情随访指标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骨性关节炎的基因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早有报道但是因为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不只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有关还有其他基因的参与,总结最近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在介绍VDR受体基因多态性基础上全面介绍与骨性关节炎相关的其他基因,力图全面了解其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BsmI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 对46例白癜风患者和50 例健康人的维生素D受体BsmI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维生素D受体BsmI位点Bb基因型在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中频率较高.结论 携带维生素D受体Bb基因型可能会增加患白癜风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南京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受体基因Asp416Glu与Thr420Lys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检测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例正常者的DBP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血清1,25( OH)2D3水平,并检测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DB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及不同基因型血清1,25( OH )2D3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维生素D结合蛋白受体基因Asp416Glu与Thr420Lys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l,25(OH)2D3在不同基因型间无有意义的差别(P>(0.05).结论 DBP受体基因Asp416Glu与Thr420Lys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1,25(OH)2D3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包头市汉族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ru9 I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在200名包头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中,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BMD),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VDR基因Tru9 I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统计分析VDR基因Tru9 I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VDR基因Tru9 I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为TT 47.5%,Tt 44.0%,tt 8.5%,T、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9.5%和30.5%;VDR Tru9 I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骨质疏松、骨质流失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包头市汉族绝经后女性中,VDR基因Tru9 I多态性与骨质疏松、骨量流失没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朱莉  姚慧  黄金 《医学综述》2012,(21):3655-3658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介导的,以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维生素D受体基因在人体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可通过影响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等对代谢综合征(MS)发病率产生影响。近来在MS发病机制研究中维生素受体基因受到关注,现就MS以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兰  郑秀 《医学综述》2009,15(1):65-68
维生素D受体(VDR)是介导1,25二羟维生素D3发挥生物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为类固醇激素/甲状腺受体超家族成员。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它除了具有钙、磷代谢调节作用外,还能调节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VDR基因上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与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VDR的结构及其功能、基因多态性,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机制及与妇科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在中国蒙古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维生素D受体Fok1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检测方法,比较蒙古族正常人群和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之间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酶切位点各基因型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等位基因f和基因型ff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中国蒙古族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联,等位基因f是蒙古族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氟斑牙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省耒阳市198名8~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ean氏法检查氟斑牙患病情况,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分布。结果:氟斑牙组儿童VDR FokⅠ基因型分布频率为FF 27.1%,Ff 39.6%,ff 33.3%,对照组儿童FF 31.4%,Ff 43.1%,ff 25.5%,两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与高氟区儿童氟斑牙发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TaqI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肾病综合征骨代谢标志物相关性, 以期能否根据基因多态性预测儿童骨质疏松症风险, 指导药物治疗及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7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 维生素D受体TaqI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为PCR扩增产物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骨代谢标志物用生化分析.结果 降钙素、25 (OH) D3、甲状旁腺激素、钙、磷、碱性磷酸酶在维生素D受体TaqI基因3种基因型 (TT, Tt, tt) 之间的F值分别为:0.574, 2.973, 1.947, 2.566, 0.423, 0.242, P值均大于0.05;镁在维生素D受体TaqI基因3种基因型 (TT, Tt, tt) 之间的F值9.278, P<0.001.在TT基因型患儿中, 经骨化三醇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骨代谢标志物对比, 降钙素、25 (OH) D3、甲状旁腺激素、镁、磷、碱性磷酸酶t值分别为:0.796, 0.290, 0.295, 0.574, 0.830, 0.933, P值均大于0.05;钙t值为4.301, P<0.001.在Tt基因型患儿中, 经骨化三醇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骨代谢标志物对比, 降钙素、25 (OH) D3、甲状旁腺激素、钙、镁、磷、碱性磷酸酶t值分别为:0.722, 1.298, 1.391, 1.511, 1.671, 1.045, 0.368, P>0.05.在tt基因型患儿中, 经骨化三醇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骨代谢标志物对比, 降钙素、25 (OH) D3、甲状旁腺激素、镁、磷、碱性磷酸酶t值分别为:1.168, 1.755, 1.787, 2.344, 1.777, 1.808, P值均大于0.05;钙t值为2.458, P<0.005.结论 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 维生素D受体TaqI多态性不能评估骨质疏松风险.TT基因型及tt基因型对骨化三醇治疗的反应性更好, 经骨化三醇治疗2周后血清钙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 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D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生素D受体 (VitaminDreceptor ,VDR)属于类固醇类激素 ,在体内主要介导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其基因上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 ,并与许多疾病发生有关。本文主要介绍了VDR的结构及功能、以及VDR基因多态性和与其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