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方法 以2019年10月—2020年3月所采集的3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分析不合格原因,进而提出优化措施.结果 300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159份,占5.3%.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样本溶血、样本污染、送检不及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64例临床血液不合格标本进行常规临床检验分析探讨.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9月我院门诊住院64例病人临床血液不合格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在64例不合格的患者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其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时间不恰当、采集标本量不够、溶血、标本有凝块、其他原因等.其中采集血液标本时间不恰当有23.44%,采集标本量不够占总数的35.94%,溶血占总数的10.94%,标本有凝块占总数的17.19 %,其他原因占总数的12.5%.结论 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需要严谨的做好其中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够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周梅芳 《吉林医学》2011,(30):6443-6444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方法:选取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1 89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通过临床检验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探讨原因,总结对策。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血液标本945份,其中血清645份(68.25%),血浆226份(23.92%),全血74份(7.83%)。其中不合格标本62份,占总标本的6.56%(62/945)。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5.81%,11.29%,9.68%,40.32%以及12.90%。结论:加强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力度对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证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将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的500份血液标本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将这500份血液标本送到检验科进行检查,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血液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出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通过检测结果发现,在这500份送检血液标本中,有24%的血液标本不合格,25%血液标本因为血液标本凝固而检测不合格;25.00%的血液标本因为送检时间的不及时而不合格;20.83%的血液标本因为含量不足导致不合格;12.5%的血液标本在采集过程中由于采集不规范导致不合格;其中标本受到污染以及患者自身因素所占不合格比例都是8.33%。结论导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比较多,需要加大对血液标本质量的严格控制,针对不同的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出现率,提高血液标本检测的质量以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一门诊片区收到检验科收到血液标本共计54785人次,其中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214份,不合格主要原因为:标本量少,标本凝固及标本类型错误.主要原因为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不规范所致.结论:加强检验标本采集及运送培训,及时与检验科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建立控制血液标本不合格相关制度,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发生的26份不合格临床检验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结果: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站共收集到1 000例血液样管,标本中有26份不合格标本,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以及下4种,即:凝固、溶血、量的错误、其他原因.结论:对于血液检验而言,确保血液标本的合格其意义十分之重大,因此标本的合格与否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本院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寻找对策,以提高本院血标本采集合格率.方法 对2010年血液标本26151份进行筛选.结果 不 合格标本314份,占1.20%.不合格血标本原因为:溶血96份(30.57%),量不准61份(19.43%),凝血56份(17.83%),乳糜血48份(15.29%),条码错误32份 (10.19%),其他原因21份(6.69%).外科不合格标本送检率最高,达3.63%.结论 强化质量控制,严格操作程序、提高责任心,就完全可以避免不合格 标本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唐刘艳 《中外医疗》2012,31(36):54+56-54,56
目的对血液标本临床送检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对策,探讨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的方法,减少检验结果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2012年1—3月在该院住院部送检的1820份血液标本(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检查)中的260例不合格标本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并分析原因,观察检测的效果。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260例,占总数的14.28%。其中凝血标本103份(39.62%),溶血52份(20.00%),标本量不准43份(16.54%),脂血47份(18.08%),标本错误5份(1.92%)。结论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非常直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很多,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血液标本不合格,就无法获得患者准确的检验数据,临床上就无法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导致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耽误病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简跃廷 《大家健康》2013,(16):62-63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研究,探讨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的方法,以减少误差,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期间送检的1024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的1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整理并统计后分析造成其不合格的原因,并观察检查的效果。结果:不合格的血液标本有156例,占全部1024份血液标本的15.2%。其中凝血标本87份,占不合格标本的55.8%;溶血标本36例,占23.1%;标本量不足的标本31例,占19.9%;标本错误2例,占1.3%。结论: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对结果的影响是十分显而易见的,而检验结果的不准确会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不好的影响,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保证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否则,血液标本不合格不仅会无法获得正确的检验结果,还会耽误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不合格血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检验师接收护士的送检的标本时,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通知临床科室再次采集合格标本.结果 本组收集血液标本6400份,其中不合格标本384份,占6%.不合格原因为:溶血104(27.1%)份,凝血52(13.5%)份.量不准200(52.1%)份,其他28(7.3%)份.结论 临床护士的工作失误导致的不合格血标本常见,其原因多是知识、责任心等方面,只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操作程序、提高责任心,就完全可以避免这类不合格标本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姚方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140-141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所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2001年3月~2010年3月80份不合格血液检测样本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资料总结。结果8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溶血35份,占43.75%;血液凝固10份,占12.50%;样本延迟送检17份,占21.25%;抗凝剂使用不当9份,占11.25%;药物影响9份,占11.25%。结论临床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运送要及时、准确,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标本不合格原因和正确采集方法对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方法 对2010年7~11月所收到我院住院病人的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液标本31557份,不合格标本886份,占2.81%.结论 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标本的采集至关重要.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就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为达到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目的。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就诊于该院进行体检的856例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包括溶血、脂血、凝血等实验。结果:本次共检测血液标本856例,其中血浆标本210份,血清标本555份,全血标本91份。不合格标本56例,其中不合格的血浆标本12份,不合格的血清标本36例,不合格的全血标本8份。原因分析结果显示,溶血12例、抗凝剂的错用15例、凝固15例以及其他14例。结论:研究显示临床上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抗凝剂的错用,该结果为日后临床检验错误率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探讨.方法:从该中心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血液标本中抽取出2 000份,其中有10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其不合格发生率是5.0%,对2 000份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因素和处理的对策.结果:10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中,25份血液标本样本量少、13份血液标本发生溶血、10份血液标本送检不及时、6份血液标本容器不当、11份血液标本抗凝不全、16份血液标本发生凝血、5份血液标本发生污染、7份血液标本准备不足、6份血液标本的标签不合理.结论:引起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比较多,在进行临床检验工作时,医务人员应该准备好预防措施,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有效的改进措施,以确保血液检验的质量。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检验科出现的88份不合格标本,并进行详细记录且归类记录整理,找出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88份血液检验标本主要包括标本溶血、脂浊、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抗凝血凝固、采血量不准、标本容器选择不当。结论:在血液检验过程中,会影响到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的原因比较多,因此必须要规范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加大血液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提高临床检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黄艳霞 《中外医疗》2012,31(25):172-173
目的探究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改进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3月—2011年11月期间的血液检验标本共10140份,严格根据医院血液检验标本质量标准来对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评价,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归类记录整理。结果该院1014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共有242份,不合格率占到了总的血液检验标本的2.37%,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溶血、采血量不准确、标本容器选择不当、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抗凝血凝固。结论通过增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完善和健全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加大血液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力度,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为临床治疗以及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方法选取74份经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标本,对其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经检验,发现导致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有:标本有凝块、溶血、存放时间过长及抽血量过多或过少等。本组中,标本出现凝块30份(40.5%),标本放置时间过长21份(28.4%),标本发生溶血13份(17.6%),抽血量过多或过少7份(9.5%),姓名与化验单不符合3份(4.1%)。结论在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每个操作环节,以提高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徐青  曹志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95-169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患者4 824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前组,采集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住院患者5 000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后组.血液标本均由统一培训后护理人员采集,经训练的运送标本人员送检,不合格标本为临床检验中心拒收的标本.活动后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不合格血液标本数,计算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结果:QCC活动后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0.2%,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组的2.7%(P〈0.01).结论:QCC活动有助于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持续改进和提高护理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结果不达标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采集的4500份血液标本质量进行分析、统计,寻找血液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全部4500份血液标本中发现,有23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比例为5.1%。并且统计发现标本不达标的常见类型有:样本量少、抗凝不全、溶血问题、凝血问题,其他不合格原因还有输液同侧采集、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及盛放血液的容器不当等。结论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主要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有样本量少、凝血问题、溶血问题以及抗凝不全等。因此,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医院检验科应不断完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采血规范及专业技能,从而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以及相应的优化措施。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所有进行血液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用合适的方法采集患者的血液制作标本,并将采集的血液标本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最终确定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优化。结果经过对选取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共采集了2000例患者的血液制作标本,而其中检验不合格的有120例,不合格率为6%。结论根据对选取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最终发现造成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包括标本污染、标本凝固。标本数量较少,采集血液位置不准确、送检不及时等。因此为了使得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合格,需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