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梅芳 《吉林医学》2011,(30):6443-6444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方法:选取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1 89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通过临床检验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探讨原因,总结对策。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血液标本945份,其中血清645份(68.25%),血浆226份(23.92%),全血74份(7.83%)。其中不合格标本62份,占总标本的6.56%(62/945)。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5.81%,11.29%,9.68%,40.32%以及12.90%。结论:加强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力度对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证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析与对策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院实验室验收不合格血液标本276份,对其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原因与对策。结果该组276份不合格标本中来自5359份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5.15%,276份不合格标本中包含有样本量少75份,抗凝不全标本56份,溶血标本32份,凝血标本27份,送检不及时导致样品不合格26份,容器不当标本13份受检者准备不足导致标本不合格16例,标签不合理样品16份,标本污染15份。结论导致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相关医务工作者应做好预防对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出现率,提高临床检验工作质量,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探讨.方法:从该中心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血液标本中抽取出2 000份,其中有10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其不合格发生率是5.0%,对2 000份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因素和处理的对策.结果:10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中,25份血液标本样本量少、13份血液标本发生溶血、10份血液标本送检不及时、6份血液标本容器不当、11份血液标本抗凝不全、16份血液标本发生凝血、5份血液标本发生污染、7份血液标本准备不足、6份血液标本的标签不合理.结论:引起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比较多,在进行临床检验工作时,医务人员应该准备好预防措施,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马光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58+162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优化的对策。方法采集血液标本800份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导致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不合格的标本有78份(9.8%),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样本量不足(7份)、容器不当(5份)、溶血(25份)、凝血(33份)、其他原因(8份)。结论从事检验血液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好检验中的每一个细节,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管理体系,从而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检验科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150例观察对象。整理归纳这150例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基本资料,对其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汇总这150例不合格标本的导致原因,结合本院临床情况,参考相关研究文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从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上看,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复杂多样,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送检原因、采集原因、操作不当以及患者自身的原因。结论:如果人员应该提高采血、送检、操作等一系列检验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因医源因素而造成的血液标本失效;做好受检者的动员工作,让受检者能够严守医嘱,科学检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方法对重庆市永州区中医院2012年1~6月收集的4658份血液标本质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4658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有256份,占5.5%;血液标本不合格常见原因有样本量少(27.7%)、抗凝不全(20.3%)、溶血(12.9%)、凝血(11.3%),还有容器不当(6.6%)、输液同侧采集(6.3%)、送检不及时(6.3%)、受检者准备不足(5.1%)、标签不当(3.1%)、标本污染(0.4%)。标本血液比例不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r)测定值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值偏低;标本溶血后生化检测指标总胆红素(TBIL)显著降低,间接胆红素(DBIL)、血糖(GLU)测定值偏低,谷草转氨酶(AST)、钾浓度(1(+)测定值偏高;标本有凝块致血小板(PLT)测定值显著降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测定值偏低,白细胞(WBC)测定值偏高(P〈0.05)。结论为保证临床检验标本准确性,科室需建立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最大限度降低样本不合格风险性,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简跃廷 《大家健康》2013,(16):62-63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研究,探讨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的方法,以减少误差,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期间送检的1024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的1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整理并统计后分析造成其不合格的原因,并观察检查的效果。结果:不合格的血液标本有156例,占全部1024份血液标本的15.2%。其中凝血标本87份,占不合格标本的55.8%;溶血标本36例,占23.1%;标本量不足的标本31例,占19.9%;标本错误2例,占1.3%。结论: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对结果的影响是十分显而易见的,而检验结果的不准确会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不好的影响,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保证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否则,血液标本不合格不仅会无法获得正确的检验结果,还会耽误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何敏  何婧婷 《当代医学》2014,(29):49-50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以及相应的优化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102份,对其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常规检验标本26份,生化检验标本23份,凝血功能检验标本20份,血沉检验标本14份,免疫检验标本7份,交叉配血标本6份,其他检验项目标本6份。结论早期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因素相对较多,临床应加强管理,以减少不合格因素的干扰,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发生的26份不合格临床检验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结果: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站共收集到1 000例血液样管,标本中有26份不合格标本,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以及下4种,即:凝固、溶血、量的错误、其他原因.结论:对于血液检验而言,确保血液标本的合格其意义十分之重大,因此标本的合格与否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李海林  刘国忠 《当代医学》2014,(32):149-150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检验的60例送检血液不合格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采集量不足或过多(38.3%)、采集时间不当(233%)、抗凝标本出现凝块(167%)、标本溶血(8.3%)、其他(133%)。结论在血液标本的采集操作中,需谨慎对待和控制每个操作环节,才可有效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有效的改进措施,以确保血液检验的质量。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检验科出现的88份不合格标本,并进行详细记录且归类记录整理,找出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88份血液检验标本主要包括标本溶血、脂浊、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抗凝血凝固、采血量不准、标本容器选择不当。结论:在血液检验过程中,会影响到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的原因比较多,因此必须要规范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加大血液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提高临床检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唐刘艳 《中外医疗》2012,31(36):54+56-54,56
目的对血液标本临床送检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对策,探讨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的方法,减少检验结果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2012年1—3月在该院住院部送检的1820份血液标本(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检查)中的260例不合格标本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并分析原因,观察检测的效果。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260例,占总数的14.28%。其中凝血标本103份(39.62%),溶血52份(20.00%),标本量不准43份(16.54%),脂血47份(18.08%),标本错误5份(1.92%)。结论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非常直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很多,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血液标本不合格,就无法获得患者准确的检验数据,临床上就无法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导致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耽误病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黄艳霞 《中外医疗》2012,31(25):172-173
目的探究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改进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3月—2011年11月期间的血液检验标本共10140份,严格根据医院血液检验标本质量标准来对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评价,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归类记录整理。结果该院1014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共有242份,不合格率占到了总的血液检验标本的2.37%,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溶血、采血量不准确、标本容器选择不当、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抗凝血凝固。结论通过增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完善和健全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加大血液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力度,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为临床治疗以及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宋改萍 《大家健康》2016,(12):44-45
目的:对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方法:择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对5000份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所有血液标本中1495份不合格,占据百分比为29.90%,分析造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占据比率最高的为发生溶血现象。结论:对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时,应规范血液检验操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本院血液检验科2010年9月-2012年9月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均来自于本院的其他科室。整理出在血液标本误差的150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将误差信息反馈给相应的科室,邀请相应科室的医务人员参加本次研究,共同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结果:对150份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得出导致血液标本不合的原因有样本溶血、样本凝固、标本延迟送检、抗凝剂使用不当、药物影响及其他原因等。结论: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来源于样本溶血、样本凝固、标本延迟送检、抗凝剂使用不当、药物影响及其他原因等方面,从上述各个方面做好采取预防对策,减少血液标本不合格,从而有效提高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对送检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血液标本6 400份,其中不合格标本384份(6%),不合格原因分别为:溶血104份(27.1%),凝血52份(13.5%),血液标本量不准200份(52.1%),其他28份(7.3%)。结论: 血液标本量不准,溶血、凝血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采血者业务学习,严格操作程序,提高责任心,就完全可以避免不合格标本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为达到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目的。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就诊于该院进行体检的856例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包括溶血、脂血、凝血等实验。结果:本次共检测血液标本856例,其中血浆标本210份,血清标本555份,全血标本91份。不合格标本56例,其中不合格的血浆标本12份,不合格的血清标本36例,不合格的全血标本8份。原因分析结果显示,溶血12例、抗凝剂的错用15例、凝固15例以及其他14例。结论:研究显示临床上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抗凝剂的错用,该结果为日后临床检验错误率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戴凤华 《求医问药》2014,(15):40-40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总结规范的标本采集方法。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临床检验的7621份体液标本的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其中送检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规范的标本采集方法。结果:在这7621份体液标本中,有148份标本送检不合格,占标本总数的1.94%,其不合格的原因包括标本被污染(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30.4%)、送检时间不及时(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27.7%)、标本已发生凝固(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12.8%)、盛放标本的容器错误(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10.8%)、其他药物影响了检验的结果(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7.4%)、标本中体液的量少(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10.9%)。结论:认真核对送检的标本对于提高标本的质量,进而提高临床检验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医院要加大对检验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上诊断及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单中心基层医院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探讨相关对策。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周口协和骨科医院检验的来自不同患者的1 800份血液标本进行研究。所有标本均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采集,准确记录采血时间,采集后立即并由专业护理人员送至实验室,确定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立即联系患者重新进行采血,复查采血时间与初次采血时间间隔不超过1 h。统计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及原因,比较初次检验与复查结果。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检出率为7.22%(130/1 800)。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28.46%(37/130)为凝血或抗凝失败,19.23%(25/130)为抗凝不充分,17.69%(23/130)为送检延误,11.54%(15/130)为标本信息错误,11.54%(15/130)为准备不足,7.69%(10/130)为非标准采血,3.85%(5/130)为采集量不足。与初次检验相比,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缩短,凝血酶时间(TT)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提高,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水平均提高,白细胞(WBC)水平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送检血液标本不合格的比例仍较高,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凝血或抗凝失败、抗凝不充分、送检延误、标本信息错误、非标准采血等,具有较大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