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 000例胎盘病理检查了解胎盘绒毛羊膜炎与高危妊娠的早产胎膜早破、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住院分娩的2 000例胎盘完整送病理检查,通过病理检查的结果来确诊是否患有胎盘绒毛羊膜炎,以低危妊娠分娩1 467例为对照组,高危妊娠分娩533例为研究组.结果:2 000例胎盘病检中研究组533例查出胎盘绒毛羊膜炎335例(62.9%),对照组1 467例中查出胎盘绒毛羊膜炎151例(1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盘绒毛羊膜炎是诊断宫内感染的金标准,胎膜早破早产、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与宫内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妊娠晚期女性B族链球菌携带情况及对母体和胎儿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以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的966例妊娠晚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及直肠分泌物B族链球菌检测,观察B族链球菌携带情况,跟踪妊娠结局,统计不同组研究对象母体和胎儿妊娠结局水平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全部966例受试者GBS感染率为9.52%,不同年龄、流产史和生育史受试者GBS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BS阳性未干预组胎膜早破、羊膜炎、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水平(均P<0.05),而GBS阳性干预组羊膜炎、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GBS阳性未干预组水平(均P<0.05),且GBS阳性干预组在羊膜炎、宫内感染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水平(均P<0.05);3组受试者新生儿Apgar评分、早产、剖宫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可导致胎膜早破、羊膜炎、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母体和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加,实施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可在一定程上降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妊娠晚期孕妇进行产前GBS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及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对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胎膜早破孕妇373例为观察对象,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根据结果分为UU感染组、CT感染组和非感染组(UU阴性且CT阴性),对其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UU感染组早产率和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感染组早产率、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CT感染与胎膜早破患者的早产及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指数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胎膜早破197例孕产妇进行B超检查了解胎儿宫内发育及胎盘情况,测定羊水指数,确定孕周。比较各组宫内感染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发病率。结果:羊水过少组破膜孕周(35.27±2.36w)明显早于羊水偏少组(38.07±1.45w)及羊水正常组(38.57±2.26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残余羊水量减少,宫内感染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发病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波检测残余羊水量,对防治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及降低新生儿发病率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奕军 《西部医学》2009,21(1):39-39,4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175例胎膜早破和1746胎膜未早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顺产率显著低于未早破组(P〈0.01),其剖宫率及头盆不称、臀位、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胎膜早破组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胎膜早破对母儿危害严重,主要为绒毛膜羊膜炎、难产、产后感染、早产、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6.
徐惠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97-119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230例妊娠期存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结果:(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各并发症的发生率:胎膜早破22.17%,早产11.73%,妊高征10.86%,胎儿宫内窘迫12.17%,产后出血3.47%,新生儿窒息10.43%。(2)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有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相比早产28.73%,妊高征22.98%,胎儿宫内窘迫25.28,产后出血9.19%,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则明显降低。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早产、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及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曹奉芝 《中国病案》2005,6(1):46-4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6例单胎妊娠无任何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其中胎膜早破病例136例作为研究组,胎膜未破病例59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其剖官产、阴道助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破膜距分娩时间及早产与胎儿官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关系密切,且破膜时间越长产褥感染率越高.结论胎膜早破易导致难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感染.对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产妇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A)与早产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早产病例共218例,根据产妇的胎盘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胎盘病理诊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照组无诊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两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率、伤口愈合不良率以及两组新生儿的平均体质量、早发型败血症率、窒息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进行比较,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于早产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孕周为(32.0±1.0)周,产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伤口愈合不良率分别是21.24%、80.50%、16.81%、11.50%;对照组产妇的分娩孕周为(34.0±1.0)周,产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伤口愈合不良率分别是10.48%、65.70%、7.62%、3.81%;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小,胎膜早破率、伤口愈合不良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1710±355)g,窒息率、早发型败血症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1.24%、33.63%、38.05%、19.47%、9.73%;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2270±450)g,窒息率、早发型败血症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9.52%、18.10%、12.38%、8.57%、2.86%;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低,早发型败血症率、窒息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医师应该对所有的早产患者做胎盘病理检查,避免漏诊HCA,以帮助宫内感染的产妇及高危新生儿早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梁勇  郑育娣  蒋朝霞 《吉林医学》2013,34(7):1220-1222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分娩胎膜早破孕妇共280例,对其进行B超检查,观察羊水指数、羊水性状、分娩方式,比较各组妊娠结局,并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导致羊水量减少,导致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均增加。羊水减少组剖宫产分娩率高达80.00%。结论:胎膜早破导致羊水过少,可增加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几率,通过对羊水的监测调整分娩方式,可提高产科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0.
薛艳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111-3112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因素及处理体会.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胎儿宫内窘迫560例,总结其发生原因,并且与同期正常胎儿组500例分娩方式及产后发生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 223例是由于脐带异常造成,248例是由于胎盘及羊水因素造成,52例是由于母体及胎儿因素造成.37例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组剖宫产率为70.1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5.17%.结论 胎儿宫内窘迫应重视窘迫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措施终止妊娠,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保护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处理与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分娩的488例胎膜早破孕妇(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且健康孕妇48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生殖道感染,胎膜受力不均及不明原因。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早产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早产儿的发生率升高,应重视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及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胎儿宫内窘迫4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平香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9):893-894
目的及早、正确地诊断胎儿宫内窘迫,预测胎儿预后,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420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0例中,脐带因素和羊水过少占的比例较大,分别占47.9%与10.7%.常见病因包括脐带异常、羊水过少、子痫前期、早产、胎膜早破等多种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等。结论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对于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相关因素的孕妇,应加强监护,把握时机,及时处理,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优生优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胎膜早破,对母体而言有破膜后阴道内的病原微生物易上行感染;突然破膜有时可引起胎盘早剥;羊膜腔感染易发生产后出血等不良影响.对胎儿易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突然破膜,可发生脐带脱垂,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感染,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生命.……  相似文献   

14.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华夏医学》2001,14(5):656-656
胎膜早破主要可带来孕妇的精神负担 ,诱发早产 ,增加宫内感染和产褥感染 ,脐带脱垂的机会也相应增加 ;胎儿吸入感染的羊水可发生胎儿性肺炎、胎儿宫内窘迫 ,无症状者 ,分娩后也可发生先天性新生儿肺炎。由此可见 ,胎膜早破对母婴影响极大。我科 2 0 0 0年 1~ 7月共收治 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6例 ,年龄最大 36岁 ,最小 2 2岁。妊娠 30周 1例 ,34周 2例 ,36周 3例。分娩方式 :自然分娩 5例 ,剖宫产 1例 ,因脐带隐性脱垂并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子宫张力过大、羊膜腔…  相似文献   

15.
王海荣 《中外医疗》2008,27(14):65-65
胎膜破裂后母儿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PPROM母亲面临的危险有:绒毛膜炎,脐带脱垂.胎盘早剥.难产及产后出血等,而胎儿可能发生早产,胎心窘迫.宫内感染.四肢变形.胎位变化,胎儿肺发育不良及肺动脉高压等,从而增加产妇和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本文就如何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给予促胎肺成熟.抗生素预防感染.宫缩抑制剂应用等的治疗方法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16.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是指妊娠未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临床观察报道发生率为2.0%~3.5%。越近足月发病率越高,发生在34孕周前者约占19%,34孕周后者占81%。PPROM母亲面临的危险有绒毛膜羊膜炎、脐带脱垂、胎盘早剥、难产、产后出血等,而胎儿可能发生早产、胎儿窘迫、宫内感染等,从而增加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胎膜早破结合羊水指数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7月产科收治的胎膜早破的孕妇120例,对120例孕妇进行分组,依照羊水指数的标准,分为羊水过少组,羊水偏少组以及羊水正常组,主要是比较各个组宫内感染发生的概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发病的概率.结果 过少组的宫内感染3例(10.7%),偏少组宫内感染2例(2.5%),过少组的胎儿宫内窘迫12例(42.9%),偏少组是9例(11.4%),正常组是2例(8.7%),过少组的新生儿窒息4例(14.3%),偏少组的是新生儿窒息4例(4.8%),正常组的新生儿窒息1例(2.3%),对于新生儿发病率4例(14.3%),过少组为4例(14.3%),偏少组为2例(2.5%).结论 胎膜早破结合羊水指数与妊娠结局是有相关性的,因此,临床上对于胎膜早破之后要及时对宫内的羊水指数进行评估,可以用超声波进行检测,这样对防治胎膜早破导致的孕妇宫内感染及新生儿发病率高等不良后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绒毛膜羊膜炎对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61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观察组)与61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非绒毛膜羊膜炎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与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6.56%,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6.95%;对照组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为4.9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8.03%;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2.00%;对照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48%,显著低于观察组的54.10%,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对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胎膜早破(PROM)是围产期常见的并发症,可危及母儿的安全,主要导致的结局为早产及围产期感染,使围产儿病死率增高.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2.7%-17%.发生于早产者约为足月产的2.5-3倍.其对妊娠及分娩均有不利影响,早产率及产褥感染率升高,破膜后48h分娩者,产妇感染率为5%-20%;也可使宫内感染率升高,吸收感染羊水可导致胎儿吸入性肺炎;由于宫内感染和脐带脱垂使胎儿窘迫及新生儿肺炎,围产儿死亡率均显著升高x[1].  相似文献   

20.
王金梅 《医学综述》2012,18(16):2681-2682
目的探讨导致胎膜早破的相关原因和妊娠结局。方法选择我院胎膜早破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胎膜未破孕妇共100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孕妇具体情况进行促胎儿成熟、引产、剖宫产等处理。观察两组感染、头盆不称、宫腔手术史、宫颈内口松弛、胎位异常情况;观察两组产妇、胎儿、新生儿情况,对剖宫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感染、头盆不称、宫腔手术史、宫颈内口松弛、胎位异常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较多,要做好孕期检查,一旦出现胎膜早破要及时处理,保证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