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精神障碍,已成为学习工作失能、自杀等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负担疾病。中国人群中重症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高达6%[1]。重症抑郁症终身患病的概率为17%,其中有10%~15%面临自杀的危险[2]。因此,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抑郁症是当前困扰人们的一种常见精神疾病,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会人口中平均有5%的人患有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也发现,世界上前10种致人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疾病中,抑郁症居第5位,并且预测到2020年,除心血管疾病以外,抑郁症将成为影响寿命的第二大疾病,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1].本文就抑郁症可能涉及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类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高发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1].因此,抗抑郁药物的开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内关于传统中药单方、复方所开展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中药复方的配伍更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国内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现就近年来这一领域内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杀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自杀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自杀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精神疾病、抑郁症、认知方式、社会支持、家庭因素和负性生活事件等等[1].近几年,对自杀人群的人格分析也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以情绪低落、自卑、失眠多梦为主要特征的抑郁症呈上升趋势,人群中有16%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会受其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1].  相似文献   

6.
朱水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263-4264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作为一种情感性的精神障碍,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类疾病.2007年著名杂志《柳叶刀》报道,约16%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抑郁症表现[1],Rush AJ研究显示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5%~16%[2].以往对抑郁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因、行为、神经递质等方面,但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免疫及环境因素在抑郁障碍发病过程中的作用.Hao WL指出,人体各个部位微生物数量分布不一,最多的部位在于结肠[3].人体肠道菌群具有重要的代谢、营养和保护功能,实验表明,肠道菌群在调节情绪及大脑工作运行中起着重要的角色,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疫、递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4].人们也在神经精神类疾病中,如精神分裂、抑郁症患者中找到了肠道细菌菌群功能异常的证据,这可能与非正常的免疫激活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病变有关[5].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抑郁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患之一,这一诊断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应用已被广泛接受.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8%~7.8%,终生患病率与成人接近,达15%~20%.Fombonne等的研究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有患病率上升且发病年龄更小的趋势.青春期抑郁症发作病程长,复发率高达40%~70%,且常常给其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带来困难[1-3].自杀已经成为15~24岁人群死亡的第三大原因,青少年自杀最大的危险因素是抑郁症.病程越长,自杀的危险度就越高[4,5].考虑到青少年抑郁症的高患病率、严重的危害及相关的高死亡率,亟需对其发病因素进行研究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本文主要对影响青少年抑郁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自杀现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许多国家青少年自杀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这一年龄段的第三大死因[1,2].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自杀率高发国家,我国青少年(15~24岁)自杀率高居35个国家中的第二位,仅次于斯里兰卡[3].自杀不仅对其家庭、朋友带来伤害,而且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据估计美国每年因此花费数亿美元.青少年自杀的危险因素,大致可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乐趣丧失、兴趣缺乏、精神运动性迟滞、精力减退、睡眠障碍、非特异性躯体症状等一系列综合性症状,严重者有自杀观念和行为,且患者所处环境和心境低落两者不相称。抑郁症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疾病对人们身心健康均存在严重影响,具有高复发率、高发病率、高自杀率等特征,同时也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抑郁症发病率在世界人口中占比为11%,已发展为全球四大疾病之一[1]。有学者预估直2020年此疾病可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疾病之一,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严重负担。因此,此疾病也在各国重点疾病治疗的行列之类,所以,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属于重点之一。本文就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并分析。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一组慢性复发性疾病,其自杀死亡人数在自杀人群中居首位[1].由于缺乏该疾病知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因此,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颇为重要,但至于患者需要哪些有关知识,并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目前缺乏研究.本文对9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是一全球性的精神问题,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复发率、死亡率、致残率.在2008年关于"全球疾病负担的十个事实"中提到全世界约有1.2亿人罹患抑郁症,患者人数预计还将继续上升,每年有85万人的死亡与抑郁有关.在我国已有超过2600万的人患有抑郁症,约10%~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1].虽然人们对抑郁症的研究从未间断,对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从最早的单胺类假说逐渐转向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系统的研究.本文将对近年来抑郁症与免疫炎症相关研究做一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认知功能受损重,有严重的自杀倾向.影响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因素很多,以往侧重遗传、神经生化递质变化等生物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研究,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部分还有人格问题[1-2],致使他们在认识自己、他人、社会或人际关系上都有很大的异常[3].  相似文献   

13.
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不但在临床特征、治疗方法、遗传和预后方面不同,在自杀行为方面也有差别.我们于1994年曾经对住院的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过回顾性比较研究,发现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性是非妄想性抑郁症的2.87倍[1,2].为了进一步研究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之间发生自杀行为存在的差别,同时探讨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在自杀前发出的自杀信号及自杀遗传史,我们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方式、自杀信号及自杀遗传史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是具有患病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高等特征的全球性疾病。WHO研究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负担疾病[1-2]。随着对抑郁症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无论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归类方式和治疗方法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1抑郁症的分类与诊断1.1分类2013年5月18日召开的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年会上发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和高致残率的精神障碍,是全球第二大致残原因和疾病负担。据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抑郁症患者,美国成人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6.5%[1]。美国精神病学学会(APA)2010版《抑郁症治疗指南》(以下简称APA指南)[2]和《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均提出抑郁症应进行分期治疗,其治疗目标是获得临床治愈,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提高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以意志消沉、思维迟钝、语言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抑郁症是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会人口平均有5%的人患有抑郁症,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WHO的统计也发现,世界上前10种致人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疾病中,抑郁症居第5位,并且预测到2020年,除心血管疾病以外,抑郁症将成为影响寿命、增加经济负担的第三大疾病,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1].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推算,抑郁症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二大杀手,而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普遍起效较慢大约在两周左右,这就使治疗初期的自杀问题成为抑郁症治疗的盲区.且部分顽固性抑郁症更是目前治疗的难点.而当前非药物治疗研究的不断发展却为抑郁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将成为全世界引起死亡的疾病因素中的第二位.有关的研究显示,伴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常遭遇有严重的生活事件,而社会关系的丧失是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1,2],由此可见,抑郁、自杀、社会支持三者间有密切关系.考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抑郁状况,探讨其抑郁与社会支持度的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抑郁与自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以其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近年来成为精神疾病的第一号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子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抑郁症对人类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有关抑郁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神经营养假说"的提出为抑郁症的病因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使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结果也证实抑郁症外周血的BDNF水平低于正常人[1],而经过抗抑郁治疗后BDNF水平会随着症状的缓解而升高[2].推测BDNF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就BDNF与抑郁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吴景芝 《甘肃医药》2009,28(1):30-31
据统计.秒针每转动三十下就有一个人选择自动离开这个世界,这其中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而到2020年时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1]。全球每年有5.8%的男性和9.5%的女性,即约1.21亿人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抑郁;抑郁症患者中,有10%至15%最终会死于自杀;因抑郁症的各种消耗,全世界每年损失2%至5%的产值;全球处方量最多的10种药品中,抗抑郁药物占了3种^[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