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运用IABP治疗69例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经验。结果在IABP辅助下,有43例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14例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保守治疗12例。52例好转或痊愈;病死17例,其中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前死亡6例。结论IABP可为高危冠心病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如PCI和CABG,赢得有效时机,并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6年6月入院的98例(年龄≥65岁)冠心病(冠心病组)和20例非冠心病(非冠心病组)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IABP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8例患者死亡37例,总病死率为31.36%,其中冠心病组患者死亡23例,病死率为23.47%,非冠心病组患者死亡14例,病死率为70.00%。术前应用IABP的冠心病患者死亡2例,病死率为6.45%,明显低于术中和术后应用IABP的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12例(30.00%)和9例(33.33%)]。结论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循环方式,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应用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高危冠心病患者59例,分为IABP组(预防性使用IABP,n=23)和非IABP组(未使用或被动型使用IABP,n=36),IABP组PCI前常规预防性的植入IABP,非IABP组未植入IABP或因病情恶化被动性植入IABP。术中术后观察指标:1IABP相关的并发症(血小板下降、贫血、下肢栓塞、坠积性肺炎等);2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3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IABP组贫血和坠积性肺炎或栓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ABP组(P0.05),两组血小板下降的比例无明显差异;IABP组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显著低于非IABP组(P0.05);两组再发心绞痛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无显著差异,IABP组1年内病死率显著低于非IABP组(P0.05)。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冠脉灌注,减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提高了高危冠心病患者1年的存活率,且并未发生与IABP植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高危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安全性、围手术期各指标的影响以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本中心心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586例OPCAB患者中78例(13. 3%)高危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时机及临床效果。根据置入IABP的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应用组、紧急置入组两组。预防应用组:42例(53. 8%),术前对冠心病高危患者预防性用IABP辅助;紧急置入组:36例(46. 2%),OPCAB术中或术后因循环不稳定紧急置入IABP。对比两组患者使用IABP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旁路移植的桥血管数目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预防应用组患者IABP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紧急置入组(P0. 05)。术前预防应用组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4. 8%)较紧急置入IABP患者(13. 9%)明显减低(P0. 05)。结论: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能缩短IABP使用及ICU停留时间,降低术后30 d病死率,预防性应用IABP对高危OPCAB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再次置入IABP是高危OPCABG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周伟  辛军  陆军  杜巍  周建平  李伟阳 《心脏杂志》2011,23(1):107-10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8月45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IABP 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时机不同分为3组:术前组13例,术中组13例,术后组19例,对各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IABP支持时间,平均心脏指数及手术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45例患者均完成冠脉搭桥手术,总手术死亡率为31%,术前组在术后72 h心脏指数明显优于术中组和术后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IABP支持时间明显短于术中组和术后组,手术死亡率低于术后组(均P<0.05), 术前组患者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较术中组和术后组缩短(P<0.05)。 结论: IABP是救治重症高危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有效手段,对高危患者术前积极应用IABP辅助治疗,可改善心脏功能,增加手术安全性,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血流动力学支持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救治高危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回顾2017-01-2018-12入住我院的10例接受ECMO联合IABP支持下PCI治疗的高危冠心病病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ECMO联合IABP支持的时程、并发症及临床诊疗结果等。结果:入院时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例,并发心脏骤停2例,合并心力衰竭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左主干严重狭窄3例,左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6例,左回旋支完全闭塞4例,右冠脉完全闭塞2例,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脉3支冠脉至少1支血管闭塞、其余2支均有严重病变者8例;Syntax评分23分者8例,平均Syntax评分33.5分。所有患者均在行PCI前进行ECMO及IABP支持,其中5例患者PCI术后即刻停止ECMO,其余5例患者则在术后2~4d撤除ECMO;IABP均于术后5~7d撤除。下肢缺血1例,肺出血1例,皮下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由于贫血输注红细胞5例;ECMO穿刺处皮肤感染2例。临床结果:1例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2例无创呼吸机应用。出院时平均射血分数值较入院时明显提升[(53.44%±8.73%)∶(42.44%±11.88%),P0.01)];9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遗留轻度双下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半年后随访均生存。结论:ECMO联合IABP血流动力学支持能够保障高危冠心病患者PCI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48例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性32例,女性16例,对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搭桥127支,平均2.63支.使用完全静脉桥22例,全动脉化10例.平均体外循环辅助时间55 min.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早期死亡3例(6.25%),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高危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中尽量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合理的手术设计、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灵活地使用体外循环辅助、积极应用IABP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对高危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12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ECMO联合IABP辅助支持下对患者行PCI的7例患者。回顾分析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手术过程、辅助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4.86±12.56)岁,其中男性6例(6/7)。7例均经ECMO联合IABP辅助支持下行PCI成功,IABP平均辅助(7.14±2.55)d,ECMO平均辅助(70.00±18.48)min。术后ECMO、IABP顺利撤机,出现并发症2例(2/7)为(左侧腹股沟切口感染);7例患者中1例(1/7)死亡,6例(6/7)存活出院;在25.5(2.5,58.2)个月随访中,1例因支架内狭窄再次接受PCI,1例因败血症死亡,其余4例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采用ECMO联合IABP辅助支持下对高危患者行PCI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进行循环支持的时机、效果及经验。方法25例冠心病外科治疗患者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IABP进行循环支持治疗。术后严密监测各项循环功能指标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痊愈16例,死亡9例,救治成功率64%。在死亡的9例中重症低心排导致其后的多脏器衰竭是其主要死亡原因。结论把握判断IABP应用时机,及时果断地尽早应用IABP进行循环支持,能有效提高重症冠心病外科治疗患者的手术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高危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1月至2014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外科的高危重症冠心病行CABG术患者21例,年龄70~83(75.7±3.6)岁,在ECMO辅助下实施择期心脏不停跳CABG术。结果 21例患者中,8例术后即刻顺利脱离ECMO辅助;8例桥血管吻合后ECMO不能立即撤离,继续辅助2.0~4.5 h后撤离;5例在手术室时ECMO不能撤离,关胸后返回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考虑ECMO辅助时间较长,为克服ECMO非搏动性灌注,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IABP辅助时间76~147(115.2±25.9)h。5例CCU内ECMO辅助患者中:股动静脉插管部位渗血1例,经止血及加压包扎后好转;下肢缺血1例,安装旁路循环后缺血改善;均顺利脱机。2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1~28(17.4±2.8)d。结论 ECMO用于心脏不停跳CABG术可为高危重症冠心病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高危左主干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前,预防性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部分高危左主干狭窄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手术的病例,手术均采用不停跳CABG手术,术前安装IABP的共有56例。同时统计在我院接受CABG手术围手术期紧迫情况下安装IABP的病例,共有16例。比较这两组病例术中被迫紧急建立体外循环的比例,IABP反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观察术后1 d、术后2 d血浆肌钙蛋白I(c Tn I)。结果:术中紧迫组被迫紧急建立体外循环比例高于术前应用组;IABP反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预防组少于紧迫组;预防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紧迫组。紧迫组术后2d c Tn I高于预防组。结论:在高危左主干病变CABG手术中预防性应用IABP可以改善围术期的管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飞  霍强  乔峻  木拉提  马松峰 《心脏杂志》2009,21(1):110-112
目的 探讨心脏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1年1月~2007年8月55例应用IABP心脏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本组总病死率42%,其中冠心病患者手术死亡率(36%)低于非冠心病者的手术死亡率(64%,P<0.05);术前应用IABP患者手术死亡率(0%)明显低于术中(40%)和术后(50%)应用IABP的患者(P<0.05);IABP辅助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结论 IABP是救治重症高危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手段, 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心脏病基础情况以及IABP的正确操作和使用的指征和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并总结我院2013年01月-2020年06月175例CABG围术期行IABP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平均年龄(61.2±9.2)岁,其中男性131人(74.9%)。根据IABP置入时机分为预防性置入组(术前置入IABP)(n=66)和对照组(术中或术后置入IABP)(n=109),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预防性置入组IABP支持时间(h,107.5±68.3 vs 130.4±72.6),机械通气时间(h,76.9±82.1 vs 129.6±160.5),ICU监护时间(h,145.9±99.9 vs 196.4±180.5)显著减少(P?0.05)。术后急性肾损伤(13.6% vs 28.4%)、低心排量综合征(0 vs 6.4%)、多器官功能衰竭(0 vs 7.3%)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置入组围术期死亡率(10.6%)低于对照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CABG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可降低患者围术期死亡率,降低术后急性肾损伤、低心排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缩短IABP支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对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成人监护室于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6例高危冠心病行CABG且围术期应用IABP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时间将其分为:术前置入组(n=48)和术中、术后置入组(n=88),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总花费、住院死亡率等围术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吸烟比例、术前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术中搭桥的桥血管数目及是否行体外循环患者比例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前IABP置入组患者IABP应用时间[(45.3±22.1)h vs.(76.1±25.3)h]、机械通气时间[(48.8±16.2)h vs.(71.3±29.3)h]及ICU停留时间[(65.2±15.2)h vs.(98.2±19.6)h]均明显短于术中、术后IABP置入组(P0.05),且术前IABP置入组患者平均住院花费[(13.2±7.8)万元vs.(18.6±9.2)万元]明显低于术中、术后IABP置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置入IABP组患者住院死亡率明显低于术中、术后置入IABP患者(8.3%vs.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拟行CABG,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是安全和有效的,其能够降低患者住院死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且具有相对较少的住院花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研究严重左主干病变(狭窄>85%)伴三支血管病变(狭窄>80%)的高度狭窄患者(相当于双重左主干狭窄)在体外循环下搭桥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的安全性和优缺点.方法 回顾比较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2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组1)和主动脉内囊反搏器(IABP)支持在非体外循环下(组2)行冠状动脉搭桥的结果.结果 组1有13例,组2有12例,除相当于双重左主干病变外,根据EuroScore分级均属高危患者(EuroScore>6).每组各死亡1例.组1和组2人均搭桥分别为(4.4±1.3)支和(3.1±1.1)支(P<0.05).组2无1例转成体外循环下手术.结论 对于相当于双左主干严重冠心病患者的高危病例,在体外循环下或在预先置入IABP的辅助下行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IABP对42例CABG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反应、血流动力学以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平均IABP辅助时间(87±16)h,辅助期间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心率降低、心排血量指数增加,术中及术前使用可改善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过程中,心脏对稳定器压迫的耐受性,同时使心脏功能差的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34例康复出院,住院死亡8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心功能差的高危CABG患者应积极地放置IAB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中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从2013年1月-2017年8月,我们采用并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左主干病变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靶血管均做到完全再血管化,全组无死亡,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并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缩短中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术后监护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对于不适于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中高危患者,建议优先考虑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12例冠心病患者在IABP支持下,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情况。结果1例术后5d撤除IABP,次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其余11例均在术后3~6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较大,特别是严重的低心排导致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在术前、术中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高危AMI患者,左心衰竭50例,心源性休克38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临床疗效和出院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前安置好IABP,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全部TIMI0级。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术中因室颤死亡,其余成功实施PCI,手术成功率98.9%,术后81例(93.1%)血流TIMI3级,6例(6.9%)血流TIMI2级。IABP持续使用36 ̄154(52.6±29.8)h。多支病变者在术后3 ̄7d再次PCI。住院总生存率70.5%,左心衰竭组80%,心源性休克组57.9%。出院前测平均LVEF40%,左心衰竭组48%,心源性休克组38%。结论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高危AMI患者,及时行IABP支持下直接PCI,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危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6-01至2009-12对83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术前诊断单纯冠心病6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6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2例,瓣膜病8例,法乐四联症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1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2例。术前置入球囊6例,术中共置入球囊67例,术后在监护室置入10例。结果:83例置入IABP患者术后30天内总死亡率30.12%(25/83),其中冠心病死亡率27.14%(19/70),非冠心病死亡率46.15%(6/13),非冠心病死亡率高于冠心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术前置入IABP死亡1例,术中置入IABP死亡13例,术后置入IABP死亡5例。结论: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选择合适的时机应用IABP,能够提高IABP的疗效,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