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嗅黏膜胶质细胞与嗅球神经层胶质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能力.方法 体外培养异体嗅黏膜胶质细胞及嗅球神经层胶质细胞2周后纯化浓缩待用.将60只成年Wistar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20)、嗅球神经层胶质细胞组(B组,n=20)及嗅黏膜胶质细胞组(C组,n=20).左侧坐骨神经切除25mm长轴突,保留神经外膜吻合于近端,将细胞培养液、嗅球神经层胶质细胞、嗅黏膜胶质细胞分别注入A、B、C各组神经外膜腔内.术后3个月,通过大体形态、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逆行标记荧光金运输距离、免疫荧光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e acid protein,GFAP)浓度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浓度,酶联免疫方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浓度及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浓度,伤肢功能评分评估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大体观察、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缺损再生C组最完全,A组最差;荧光金在神经中的运行距离,C组最长,A组最短;NGF、GFAP、MBP及NF浓度、伤肢功能评分均为C组最高,A组最低.结论 嗅黏膜胶质细胞及嗅球神经层胶质细胞均能促进坐骨神经缺损再生,嗅黏膜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再生效果优于嗅球神经层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2.
)浓度及神经丝蛋白(NF)浓度评估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B组神经缺损完全再生,而A组较差;荧光红在神经中运行距离,B组长于A组(P<0.01);NGF及GFAP浓度,B组浓于A组;MBP浓度及NF浓度,B组高于A组(P<0.01);伤肢功能评分,B组高于A组(P<0.01).有髓神经纤维数和神经纤维总数,B组高于A组(P<0.01).结论 嗅黏膜胶质细胞移植能促进Wistar鼠坐骨神经长段缺损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复合缓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 方法采用药物微球技术制备NGF微球,与生物纤维蛋白胶混合形成NGF复合缓释制剂.取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280~300 g,制备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取健康雄性Wismr大鼠52只,体重250~300 g,制备大鼠左侧世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根据修复缺损材料不同,随机分成4组(n=13):自体神经移植组(A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加NGF复合缓释制剂组(B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和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和纤维蛋白胶组(D组).右侧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埘照组.术后行大体观察;术后2周测鼍神经轴突生长距离;术后16周行电生理检测,计算术侧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恢复率、术侧小腿三头肌收缩力恢复率及湿重恢复率,并行移植神经吻合中段HE和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 结果 所有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切口愈合良好.术后2周A组神经再生距离较其余3组长(P<0.05),B组优于C、D组(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A、B、C、D组术侧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恢复率分别为73.37%±7.82%、70.39%±8.45%、53.51%±6.31%、55.28%±5.37%;A、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术侧小腿三头肌收缩力恢复率分别为85.33%±5.59%、69.79%±5.31%、64.46%±8.49%、63.35%±6.40%:A组与B、C、D组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术侧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分别为62.54%±8.25%、53.73%±4.56%、46.37%±5.68%、45.78%±7.14%;A组与B、C、D组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图像分析示B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均优于C、D组(P<0.05),B组轴突直径小于A组(P<0.05). 结论 复合缓释NGF的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能满意修复一定长度的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种有效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雪旺细胞和嗅鞘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能力. 方法体外培养异体雪旺细胞及嗅鞘细胞2周后纯化浓缩待用.60只成年雌性Wistar鼠随机分成三组,坐骨神经切除25 mm长轴突,保留神经外膜吻合于近端,分别将细胞培养液、雪旺细胞、嗅鞘细胞分别植入A、B、C组神经外膜腔内,术后3个月,通过大体形态观察、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逆行标记荧光红的运输距离、免疫荧光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神经生长因子、踝关节功能评分、酶联免疫方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及神经丝蛋白来评估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 结果神经缺损再生情况,肉眼观C组最完全,B组次之,而A组最差,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生长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逆行标记荧光红在神经中的运行距离,C组最长,B组次之,而A组最短;免疫荧光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髓鞘碱性蛋白及神经丝蛋白浓度均数、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均数的结果都是C组最高,B组次之,而A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嗅鞘细胞能促进神经缺损再生,且效果优于雪旺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大鼠亚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联合应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cells,OECs)和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移植的可行性,并探讨其相互作用.方法 取健康成年sD大鼠3只,分离嗅球培养OECs,原代培养8~9 d后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个/μL备用.另取健康成年SD大鼠54只制备SCI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A组(n=36)为对照组,不作处理,B、C、D组(n=6)分别于损伤区注射OECs、ChABC和ChABC/OECs.采用BBB评分法评价伤后1、2、3、7、14 d各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A组分别于伤后即刻,1、2、3、7、14 d取材(n=6),B、C、D组于伤后14 d取材行HE染色并计算损伤区最大横径和坏死总面积;行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CS56、GFAP/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和GFAP/神经丝蛋白160(neurofilament 160,NF160)免疫荧光染色,评价神经纤维束再生情况.结果 各组各时间点BBB评分结果示,A组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伤后14 d时各组均有空洞形成,伤后B、C、D组损伤区最大横径和坏死总面积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GFAP反应最强,损伤区空洞明显可见,范围大于其他3组;D组介于B、C组之间;B、C、D组的GAP-43表达增多,且以D组为著;D组损伤区内的NF通过明显多于其他3组.结论 ChABC联合OECs移植对亚急性SCI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氯胺酮对吗啡耐受小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吗啡耐受过程中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A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30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B组(慢性吗啡耐受模型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1)30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C、D、E三组:吗啡用药均同B组,吗啡注射30 min后分别腹腔注射5、10、20 mg·kg-1氯胺酮。各组给药,每日重复2次,连续9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B组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染色较A组深,其阳性产物表达相对面积(6.35±0.35)与A组(3.39±0.24)相比增加了88%(P<0.01)。D组、E组第9天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面积分别比B组降低34%和45%(P<0.01).结论 吗啡耐受的机制可能涉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氯胺酮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而具有部分抗吗啡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T)激活的影响。[方法]乳鼠嗅球制备嗅鞘细胞,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T_(9-11)椎板去除;对照组:T_(10)脊髓损伤,DMEM/F_(12)移植;实验组:T_(10)脊髓损伤,OEC移植。行BBB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评价神经功能,Western Blot检测GFAP、CSPG、bFGF表达变化,观察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及OEC移植对其影响。[结果](1)脊髓损伤后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加,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尼氏染色及NF-200阳性细胞数目实验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Western Blot:脊髓损伤后GFAP、CSPG表达增加,bFGF表达下降,OEC干预后,GFAP、CSPG表达较对照组下降。bFGF表达增加;(3)神经功能:脊髓损伤BBB评分及SEP显示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调节因子分泌,促进大鼠脊髓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温保存复苏后嗅鞘细胞(OECs)局部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的疗效,探讨低温保存对嗅鞘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T10节段脊髓半切损伤模型56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新鲜OECs移植组(A组),冻存OECs移植组(B组),D/F12培养液移植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A组损失伤局部行新鲜OECs移植,B组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OECs冻存3个月,复苏后(用双苯亚甲胺标记)移植到脊髓半切模型大鼠脊髓损伤区。术后第1天、1、2、3、4、6、8及10周时进行联合行为学(CBS)综合评分,术后5周和10周时取材观察移植细胞存活及迁移情况;HE染色及嗜银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及轴突情况;NGFRp7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2、10周时CBS评分,A组分别为85.78±1.07、58.80±5.00、6.52±2.37;B组分别为86.12±1.29、60.06±6.51、8.15±2.26;C组分别为86.4±1.03、66.28±7.00、30.65±5.60;D组分别为86.75±1.37、69.85±6.61、34.13±5.38。A、B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C组与D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A组及B组较C组和D组在2周后各时段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组织学方面,HE染色和嗜银染色A、B两组在术后5周可见多量突起经近侧断端向损伤区域生长,10周时可见神经纤维跨越损伤区域,而C、D组未见有神经纤维跨越损伤区;NGFRp75免疫组化染色,无论5周还是10周,A、B两组在损伤部位均可见阳性染色区域,C、D组未见有阳性着色。术后5周时A、B两组可检测到荧光标记细胞,且可见细胞发生迁移。结论:低温保存的OECs脊髓局部移植治疗SCI与新鲜OECs移植治疗效果无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培养液对正常及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影响,进一步探讨OECs促进及保护脊髓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成年SD大鼠OECs制备OECs培养液(OEC culturemedium,OECCM),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行兔抗大鼠低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抗体(nerve growth factorreceptor p75,NGFR p75)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及纯度计算.取孕15~17 d SD大鼠制备脊髓神经元,并以H2O2制备损伤模型.观察OECCM对正常胚胎SD大鼠脊髓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OECCM对H2O2致脊髓神经元损伤模型的影响实验也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D组).A、C组每孔加200 μL完全培养基,B、D组每孔加100 μL OECCM和100 μL完全培养基.4组细胞均作活性MTT比色分析.结果 OECs培养6~9 d后,细胞多呈双极形或梭形:脊髓神经元胞体较大,多呈圆形,培养5~7 d后,突起明显生长,多为双突起.NGFRp75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OECs细胞膜棕色深染,胞体清晰,呈梭性或三角形;OECs纯度>90%.培养6~9 d后,与A组相比,B组细胞生长旺盛,密度较高,胞体明显增大.A组胞体平均直径、单个神经元突起数目及细胞突起长度分别为(33.38±6.80)D/μm、(1.67±0.80)个和(91.19±62.64)L/μm,B组分别为(37.39±7.28)D/μm、(1.76±0.82)个和(121.33±81.13)L/μ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MTT比色法所测吸光度(A)值为0.402 0±0.586 9,B组为0.466 0±0.479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损伤后2 h,C、D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存活的神经元胞体皱缩、胞膜不清楚,细胞突起明显回缩或断裂.C组MTT比色法所测A值为0.1490±0.0300,D组为0.1840±0.052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ECCM可促进正常脊髓神经元生长,对损伤脊髓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OECs分泌的促神经生长因子是OECs发挥脊髓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OECs)移植联合轴突生长抑制蛋白抗体(IN-1)局部持续注射对大鼠急性横断性脊髓损伤(SCI)的修复作用.方法 构建载有GDNF基因的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并体外转染OECs,Western Blot检测GDNF的表达.用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建立胸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A(对照组)、B(IN-1微泵注射组)、C(OECs组)、D(GDNF-OECs组)和E(GDNF-OECs+IN-1组)5组各10只.应用神经丝蛋白200(NF200)单抗免疫组化、生物素化的葡聚糖胺(BDA),顺行神经追踪对SCI区神经纤维再生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共有13只大鼠死亡.术后8周可观察到Hoechst标记的OECs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E组和D组可见SCI区杂乱无序的再生轴突,有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C组可见少量无序的再生轴突,可疑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B组和A组脊髓残端萎缩,未见轴突再生.A、B、C、D和E组后肢功能运动平均BBB评分分别为7.70±0.24、7.89±0.15、10.50±0.25、11.43±0.23和12.81±0.40.结论 GDNF-OECs移植联合IN-1抗体注射可有效促进损伤脊髓神经轴突的存活、再生,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嗅球成鞘细胞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嗅球成鞘细胞(OECs)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生理盐水(SAL)组和实验(OECs)组,采用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硅胶管内对照组给予SAL,实验组给予培养成活的新生大鼠OECs悬液,分别于术后30或90天,应用电生理检测,HRP逆行示踪法及轴突图像分析检测损伤的神经在电传导轴浆运输,髓鞘再生等方面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0和90天,OECs组与SAL组比较:(1)OECs组损伤侧下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LAT)分别缩短了0.60ms和0.56ms;神经传导速度分别加快了6.42m/s和5.36m/s;波幅分别增加了3.92mv和5.84mv;(2)OECs组损伤侧脊髓前角HRP阳性细胞率分别增了11.63%和25.01%;(3)OECs组坐骨神经纤维数目分别增加了1047个/mm^2和1422个/mm^2,神经髓鞘厚度分别增加了0.43μm和0.63μm。结论:嗅球成鞘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嗅鞘细胞移植对坐骨神经切断后神经元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对周围神经切断后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3个组:空白组5只、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5只。行右侧坐骨神经切断,近端断端行肌肉内包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OECs及细胞培养液,空白组暴露神经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1、2、3、7和14d,分批处死,行组织学观察及TUNEL标记观察神经元的改变。结果空白组术后14d均无阳性变化。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及神经节内均有神经元凋亡发生。术后1、2、3d实验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8.4%±6.5%、97.6%±6.5%及95.2%±6.7%,对照组分别为97.8%±6.7%、97.4%±6.4%及94.3%±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d实验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2.4%±8.9%、87.7%±9.4%,较对照组87.4%±8.6%、83.4%±8.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d实验组及对照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无细胞凋亡;3、7、14d实验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指数分别为1.2±0.8、1.4±0.6及4.1±1.3,较对照组2.1±1.1、3.1±1.1、6.1±1.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d神经节内细胞无凋亡;7d实验组神经节内的凋亡指数2.10±0.32,较对照组4.40±0.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实验组神经节内的凋亡指数4.3±1.80与对照组6.70±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有神经元凋亡发生,OECs移植对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胎儿神经移植修复感觉神经缺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观察经深低温冷冻胎儿神经移植修复人体感觉神经缺损的效果,用胎龄为16周~24周的坐骨神经和正中神经,经-80℃冷冻后修复指总神经、指神经等神经缺损22例(36条)。移植胎儿神经最短2cm,最长12cm。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个月~5年。结果表明,优S+38条,良S315条,占63.9%;可S+26条,S24条,占27.8%;差S03条,占8.3%。认为,胎儿神经抗原性弱,深低温冷冻可进一步降低其抗原性,对修复5cm以内感觉神经缺损疗效较好,是较理想的异体神经移植材料;二甲亚砜可防止冷冻对神经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87年7月~1994年6月,对21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采用神经移位修复。其中复合移位4组神经(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肋间神经)者1例,3组(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者6例,2组(膈神经、副神经)者9例,1组(膈神经或颈丛运动支或肋间神经)者5例。术中发现臂丛神经变异1例,对4例合并锁骨下动脉损伤者,在神经移位的同时进行血管修复,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的康复。随访到19例,随访时间为8个月~6年2个月,优良率达73.7%。认为,神经移位术是修复神经根性撕裂伤的常规方法,合并血管损伤者也应同时修复,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5.
16.
17.
应用胎儿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应用经冷藏的胎儿坐骨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其中胎儿神经修复腓肠神经供区缺损5例,修复手指固有神经缺损2例,计3指4侧,经随访1年,均恢复了较好的感觉功能。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胎儿神经移植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18.
异体神经段皮下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异体周围神经段皮下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  Wistar大鼠 30只 ,雄性。 6只为供体 (C组 ) ,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A组 ) 12只 ,于右大腿后侧皮下行异体坐骨神经 (15 mm)包埋 ,2周后取出 ,修整为 10 mm的片段移植于左侧新鲜的坐骨神经缺损处 (10 m m)。对照组 (B组 ) 12只 ,于右腿相应部位皮肤切口直接缝合 ,左侧新鲜坐骨神经 (10 mm)原位吻合。术后 2、4、8和 14周行组织学观察 ,14周作电生理测定和电镜观察。 结果 术后 2周 ,A组炎性反应稍重于 B组 ;至 4周时两组的炎性反应程度相似 ,近端少许胶原纤维增生 ;8周时两组的炎性反应基本停止 ,胶原纤维增生稍明显 ;14周时两组神经外膜构成完整 ,束膜、内膜结构无明显差异。再生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及少量的无髓神经纤维。髓鞘结构完整。再生轴突数目、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束膜厚度、分布及范围相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峰值及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皮下包埋的异体周围神经段虽有一定的炎性反应 ,但仍具有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神经再生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