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3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凤  马均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109-311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巨细胞病毒性肝炎(CMV肝炎)患儿37例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20例及病毒唑对照组17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CMVPCR或尿CMV包涵体转阴率分别为92.5%和38.2%,P<0.005,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29.4%,P<0.005。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SB)复常时间及谷丙转氨酶(ALT)复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治疗过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出现。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CMV肝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妊娠巨细胞病毒感染(CMV)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妊娠CMV患儿(观察组)与160例非CMV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更昔洛韦治疗CMV患儿,对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患儿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SGA、阴道分娩、胎膜早破、母乳喂养(P0.05);更昔洛韦治疗后,CMV感染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2%,结合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避免CMV感染的高危因素,加强妊娠期管理,并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此改善CMV患儿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应用更昔洛韦加茵栀黄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治疗,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30例应用更昔洛韦加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6%和76.66%.无不良反应随访肝功能及肝脾肿大逐渐恢复。结论CMV肝炎大部分预后良好,重者可导致肝硬化腹水。应用更昔洛韦加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苦参碱注射液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22)与对照组(n=20)。两组均以常规保肝降酶治疗为基础。治疗组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共2~3个疗程。对照组用更昔洛韦治疗共2~3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6周后CMV-DNA转阴率分别为78.8%、85.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儿治疗4周后肝功能及胆红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胆汁酸在6周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儿治疗6周后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注射液具有与更昔洛韦相似的抗HCMV感染的作用,其效果虽弱于更昔洛韦,但与之相近,而且有保护肝细胞等作用。因此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及更昔洛韦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834例先天性CMV感染新生儿期进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对其中未通过的118例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及对照组,6个月时进行听觉诱发电位(ABR)听力检查。结果:CMV感染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远低于CMV阴性者;更昔洛韦治疗组6个月时听力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先天性CMV感染对婴幼儿可产生听力损害;早期的更昔洛韦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听力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黄疸的诊疗方法,判断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7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肝炎综合征致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患儿。对照组不给予治疗,研究组采取更昔洛韦规范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率、肝功能指标以及CMV指标。结果:采取更昔洛韦进行规范治疗的研究组患儿在上述黄疸消退率、肝功能指标以及CMV指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儿感染巨细胞病毒较为常见,因此产生的肝炎综合征及所致黄疸对婴儿身体健康影响较大,采取更昔洛韦治疗能够提升黄疸消退率,有效清除巨细胞病毒,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肝药异甘草酸镁在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致肝炎综合征(IHS)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8例明确为CMV感染的IHS患儿,观察组(29例)给予异甘草酸镁和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29例)仅给予更昔洛韦治疗,2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患儿肝功能指标、CMV DNA含量、黄疸消退时间、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CMV DNA定量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后者早,治疗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在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CMV感染所致IHS中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肝功能,协同降低病毒载量,有助于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丛旭 《中国保健》2008,16(14):650-651
目的:观察思美泰联合茵栀黄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思美泰注射液1000mg 5%GS 500ml静滴,1次/d,2w后改口服思美泰500mg,2次/d,茵栀黄注射液40ml 5%GS 500ml静滴,1次/d,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思美泰联合茵栀黄治疗淤胆型肝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秦巴山区人巨细胞病毒(HCMV)先天性感染对婴儿的影响及更昔洛韦对症状性患儿干预性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和其所生子女血清中HCMV-IgM,PCR法检测新生儿生后2周内血清中HCMV-DNA.收集病例组中婴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患儿给予更昔洛韦治疗2周,追踪其疾病变化及转归.结果 秦巴山区孕期HCMV宫内传播率为36.49%(27/74);孕期HCMV活动性感染与婴儿先天性感染之间关系密切(χ2=17.58,P<0.001).HCMV先天性感染可对新生儿各系统器官造成损害.有症状患儿经更昔洛韦治疗2周后HCMV转阴率为64.29%(9/14),患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移酶、谷丙转氨酶等肝功指标明显降低.结论 HCMV先天性感染对婴儿损害严重,更昔洛韦对有症状患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儿童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进行观察总结,记录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6%(71/241,95%CI:23.70%~35.21%),其中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2.08%(51/231,95%CI:16.73%~27.43%),肝损害发生率为9.71%(20/206,95%CI:5.67%~13.75%)。71例发生不良反应并完成疗程的患儿,治疗有效46例(64.79%);170例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治疗有效120例(70.59%),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x~2=0.79,P=0.38)。患儿性别,入院时是否有黄疸,是否早产、剖宫产,是否伴有感染等因素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有骨髓抑制和肝损害的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效果。其不良反应无明显相关影响因素,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思美泰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2月~2010年8月诊断为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采用抗感染、肝酶诱导、思美泰、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抗感染、肝酶诱导、肝泰乐护肝传统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退黄、降酶作用明显,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P<0.05)。结论:思美泰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PNAC能有效退黄、降酶,作用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的探讨孕妇病毒性肝炎,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和妊高征肝损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随机检测353例病毒性肝炎,42例ICP和64例妊高征伴肝损害孕妇所生新生儿Apgar评分和出生时体重。结果1.病毒性肝炎与妊娠肝损,ICP与妊高征肝损孕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2.妊娠肝损血清胆红素浓度与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呈非常显著负相关(r=-0.230,r=-0.350,P<0.01),病毒性肝炎孕妇血清白蛋白与Apgar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018,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与妊娠肝损对胎儿影响相似。妊娠肝损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病毒性肝炎孕妇血清白蛋白水平则与新生儿出生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胃肠道外营养(PN)早产儿肝胆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早期敏感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分析113例早产儿PN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生情况及PNAC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并比较各项指标在PNAC组与无PNAC组间的差别。结果:PNAC的发生率为13.3%。PN后1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结合胆红素(DBIL)及总胆汁酸(TBA)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N后2周PNAC组ALP、DBIL及TBA明显高于无PNAC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目前使用的PN方法仍存在着影响早产儿肝胆系统功能的情况;动态监测ALP、DBIL及TBA,有助于早期发现PNAC。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婴儿胆汁淤积型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DCA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病例均予抗病毒、保肝及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UD,观察临床表现及肝生化指标,判断药物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患儿氨酸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UDCA治疗组TBA、TBIL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婴儿胆汁淤积型CMV肝炎,辅助应用UDCA,促进胆汁酸排泄、加速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全肠外营养(TPN)所致胆汁淤积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新生兔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TPN 1周组和TPN 2周组.第7或14天后,分别取血及肝组织,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肝功能,分别以Griess反应法、分光光度法和原位杂交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中NO水平,肝组织NOS活性和iNOSmRNA表达.结果:TPN第7天和14天后,血清和肝组织NO水平、肝组织NOS活性和iNOS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TPN 2周组较TPN 1周组有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iNOS产生的NO在TPN引起的淤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抗病毒效果.方法 选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院儿科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巨细胞病毒肝炎小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更昔洛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GPT又称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巨细胞病毒(CWV)-免疫球蛋白M(IgM)转阴率、尿CMV-IgM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7,P<0.05);两组治疗后TBI1、ALT、γ-GT水平均显著降低(t=4.56~6.24,均P<0.05),而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7、6.12、6.24,均P<0.05);观察组CMV-IgM转阴率、CMV-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7、6.12,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培菲康能明显改善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提高抗病毒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罗钰铭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05-5006
目的: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分度管理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月确诊ICP患者324例,按照血清胆红素、肝酶和CG水平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组分别为202例和84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羊水污染程度,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后出血及分娩方式等。结果:ICP轻、重两组羊水Ⅱ度以上污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重度ICP组明显高于轻度ICP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轻、重两组早产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重度和轻度组剖宫产率分别为95.23%和73.65%,较正常组剖宫产率3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肝酶和CG的升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结论:对ICP患者进行轻度和重度分度管理及处理后发现对围生儿预后是有影响的,尤其可以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胎儿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新生儿血清胆汁酸(CA)含量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ICP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ICP患者为观察组,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清胆汁酸水平及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ICP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清C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亦增高;观察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且72h内黄疸发生率增高。结论:建议测定CA水平作为预测ICP胎儿预后的一项指标;母体发生ICP可使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临床实验室和组织学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成人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PNALD)的作用.方法:选取15例长期行PN导致胆汁淤积(直接胆红索≥34μmol/L)的成人短肠综合征病人.动态观察病人应用ω-3PUFA前和治疗1个月内肝功能和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变化.同时行肝穿刺活检,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