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芙群 《中国医药》2013,8(10):1484-1485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650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中药不良反应占37.2%(242/650);静脉滴注、VI服给药和外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41.2%(268/650)、29.1%(189/650)和16.6%(108/650);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剂型是注射液,占总数的41.4%(269/650)。650例患者中中药不良反应者累及系统器官共893例次,皮肤及附件损害是最常见的,占32.7%(292例次);留有后遗症和死亡的占总数的比例仅为1.5%(10/650)。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应合理使用中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方法:运用Excel软件对某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2006~2009年194例氨基酸ADR/ADE报告中患者的年龄、性别、ADR/ADE的类型、临床表现及涉及系统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涉及氨基酸种类9个品种,以复方氨基酸(18AA—V)构成比最大;194例中男92例(47.42%),女102例(52.58%),发生于各个年龄段,〉60岁构成比较高;ADR/ADE类型以一般的为主;涉及多个系统/器官损害,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居多;ADR/ADE发生的时间以当天发生的最多,共107例(55.16%)。结论:某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ADR/ADE的发生情况以一般的为主,其结果绝大多数为治愈和好转,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的占大多数,但仍有严重的ADR/ADE发生,临床应引起重视,促进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疫苗不良反应473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敏  蔡德  林燕  莫姿丽 《中国医药》2012,7(12):1615-1617
目的了解疫苗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汕头市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广东省2006-2009年473例疫苗ADR报告中患者的年龄、ADR的类型、临床表现及涉及系统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涉及疫苗种类24个品种,以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构成比最大,为22.0%(104/473);发生于各个年龄段,1个月-3岁构成比较高,达275例,占58.1%(275/473);ADR类型以一般反应为主,涉及多个系统/器官损害;临床表现以全身胜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最大比例,分别为31.4%(255/811)和18.4%(149/811)。结论疫苗ADR的发生情况以一般反应为主,其绝大多数经常规处理后可好转或康复,死亡和后遗症发生较少,但仍应引起重视,做好安全接种及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收集到的299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99例ADR报告中涉及抗微生物药物的有137例(45.82%),涉及中药制剂的有74例(24.75%);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发生ADR最多,高达64.21%;ADR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8.76%)。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ADR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  相似文献   

5.
2008年度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雯 《中国药师》2010,13(1):124-126
目的:分析2008年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基本情况,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3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抗感染药物3670份,中成药制剂695份。药品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8.1%)、胃肠道系统(17.0%)、全身性损害(14.0%)、神经系统(11.1%)。4657例(76%)药品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881份(25.0%)。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药品使用管理极待加强.质量控制标准有待提高,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21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娟  边潮 《中国药房》2013,(43):4098-4100
目的:了解该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06年3月-2011年12月ADR监测小组收集并上报的218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年龄、性别、ADR发生时间、引起ADR的药品类别和品种、ADR涉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218例ADR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占37.16%);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分别占48.62%、51.38%);ADR通常发生于给药后5~30min内(占56.88%);引起ADR的主要药物品种为清热解毒类(占47.25%);ADR涉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1.74%),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0.64%)。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206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的ADR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65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132例,64.08/%);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65例,31.5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58例,76.70%);ADR出现在用药2h内137例(66.51%);严重的ADR有10例(4.85%);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8.67%),其次为消化系统(19.42%)及神经系统损害(14.86%)。结论:应重视ADR,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青  李俊  吕雄文  刘丽萍 《安徽医药》2013,17(11):1993-1995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情况、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某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集上报的109例ADR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09例ADR报告中,女性(61.47%)多于男性(38.53%),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23.85%;以口服给药方式引起的ADR居多,占57.8%;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以及中药制剂分别位列前三位;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积极改进措施,减少不良反应漏报,促进临床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我院9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丽  刘旭东 《中国药师》2011,14(10):1502-1504
目的:了解我院2010阜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2010年收集的90例儿童ADR报表。结果:发生ADR的药物以抗茵药最多见(76.3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8.06%)。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90例ADR中,单一用药19例(21.11%),联合用药71例(78.89%)。90例ADR报表中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结论:应重视儿科临床ADR监测,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抗菌药及中药注射剂,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服务。方法回顾本科2010年7月~2011年12月的80例老年患者ADR报告资料,分析ADR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的器官与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资料。结果61~7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多,为45例(56.25%);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为66例(82.50%);抗菌药物ADR发生比例最高,为37例(46.25%),其次为中药制剂16例(20.00%);ADR涉及系统和器官中穿刺所造成的局部损害最多,为32例(40.00%),皮肤及附件22例(27.50%)和消化系统9例(11.25%)。结论临床药师应加强ADR的临床监测,提高临床监控水准,严格掌握和实施合理用药原则,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全年上报的20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途径更易发生ADR(占77.99%);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66.99%),其次为中药制剂;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59例,占42.14%),其中又以头孢匹胺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97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2003年8月~2006年6月共9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占63.92%(62/97),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多见,占58.10%(61/105)。结论:加强ADR监测。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集的118例ADR报告。结果118例ADR报告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高,为41.5%(49/118),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及中成药,为16.9%(20/118);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大,为83.1%(98/11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为39.0%(46/118)。结论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以这些因素为重点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尽量保障患儿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4.
熊锋  张惠黎 《广东药学》2013,(12):829-831
目的通过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的分析,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1~2012年收集到的21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ADR中,男性84例,女性132例,年龄1/2~90a,多发生于60a以上的人群(占31.9%),以静脉给药为主,156例(占72.2%);共涉及药物83种,抗菌药物发生例数最多,有71例(占32.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44.5%、19.4%。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371例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引起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探讨控制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1例不良反应/事件涉及药物56种,抗生素引发者最常见(185例,49.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88例,23.7%);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最短时间为5分钟,而10—30分钟有160例(43.1%)发生不适症状,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要阶段;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门诊输液应建立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3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考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年1-8月上报的34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和ADR转归与评价等进行分析。结果:349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1类159种;ADR报告中,女性46.42%(162/349),男性53.58%(187/349);静脉给药ADR83.09%(290/349);抗感染药物39.54%(138/349),其中氟喹诺酮ADR28.26%(39/138),左氧氟沙星5.73%(20/138)。抗肿瘤药物与心血管系统31.80%(111/349)。ADR的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ADR多为一般性(90.27%),并且转归良好。结论:本组ADR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易发生ADR抗感药物引发的ADR最高,其次为抗肿瘤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  相似文献   

17.
张毛毛  郁晓梅  刘军  蒋磊 《安徽医药》2013,17(11):1990-1992
目的探讨亳州市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质量。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格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的中老年人不良反应/事件构成比高(29.29%),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59.8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用药所占比例最大(84.51%),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46.49%)。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ADR监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12月报告的41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41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54.71%),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5.09%)和神经系统用药(9.44%);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29例(70.73%)ADR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结论:重视ADR监测工作,特别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荆的安全性监测;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2008~2011年上报的168例中药ADR,分析相关因素。结果:168例报告中男(90例)、女(78例),〉60岁的老年人构成比(21.43%)较高;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为主(87.50%);ADR例数最多的是注射用双黄连(50.60%),品种最多的是补益类(8个)和理血类(8个);涉及的器官或系统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28例,63.37%);新的ADR2008年最高,为41.82%;严重的ADR涉及的药物主要为痔血胶囊。结论:中药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积极开展中药ADR监测工作,加强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湖南省江永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原因,以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2013年住院部收集到的153份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ADR涉及的药品情况、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给药途径、ADR的类型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5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ADR(占37.25%);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0.20%);所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41.83%);发生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9.05%);合用药品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护,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提高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减少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