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一项检查,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此方法是一项有创检查,如何对全脑血管造影术进行全面的护理,是此手术的一项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全脑血管造影术对于颅内血管性疾病和某些脑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精心护理则是造影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2006年我科行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15~62岁。入院时诊断为脑  相似文献   

3.
曾琼华  刘宏  邹会华  张莉 《吉林医学》2014,(23):5304-5304
<正>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最通用、最常见、最具推广价值的"金标准",也是进行神经介入治疗的前提和基础[1]。在临床医学上,进行DSA介入诊断与治疗,主要途径大多数是通过股动脉,血管缝合器的广泛应用于缝合或封堵股动脉穿刺口,对患者的制动时间、止血时间、舒适度都有一定的优势。2012年9月~2013年12月间对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及血管成形支架术的126例患者术后使用Percloser经皮血管缝合等主要装  相似文献   

4.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在颅内血管病诊断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技术,适用于观察颅内外血管性病变、观察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位置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恢复情况。现将5例经右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诊治性脑血管介入术包括脑血管造影术、脑动脉内支架术、出血性脑血管病栓塞术等。脑血管造影术是经股动脉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以显示脑血管形态分布,了解血管有无畸形,有无病变及病变的位置、性质等,在此诊断基础上再对病变进行各种治疗。我科2003年1-12月行介入术的患28例,其中6例出现尿潴留,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病最准确的方法,适用于疑有颅内外血管性病变,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我科自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开展了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21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陶丽  骞健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8):1099-1101
<正>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一项检查,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同时也是介入治疗最终术前评价的标椎。但此方法是一项有创检查,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手术全过程的护理环节是一项基础工作,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10年9月对162例脑血管  相似文献   

8.
许金兰  张千  张兆  李红蓓 《微创医学》2011,6(6):587-588
随着影像诊断设备和检查技术的不断创新,全脑血管加双肾动脉造影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它是在X线下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借助导管将含碘的造影剂注入到脑血管,使血管显影,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机(DSA)快速连续摄片,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位来诊断脑血管病,并根据需要递送特殊材料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部位,达到协助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护理经验。方法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性总结61例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手术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后,所有患者很快好转治愈康复出院,61例患者手术成功。结论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医师、护理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可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是血管造影技术的显著进步之一。经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的最大优点在于一次插管能选择性地完成所有脑血管造影;还有方法简单、安全、病人痛苦少、成功率高等。我科自1978年7月开始采用经股动脉插管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董艳萍  樊静 《当代医学》2010,16(36):125-125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神经介入放射最基本的要求,它是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基础。结合在住院96例行脑血管造影术的病人的护理经验,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护理要点,结合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杨艳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135-4136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介入放射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其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临床诊断和治疗。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07年以来行全脑血管造影280例,均由临床护士全程陪伴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280例,其中男141例,女139例,年龄11岁~70岁,进行脑血管造影成功率100%。1.2脑血管造影方法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是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后,通过插入的导丝,将一根特制的导管插入股动脉腔内,在电视监护下选择性地插至颈内动脉或椎动脉,注射造影剂后拍片,来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以协助诊断疾病,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法[1]。本组280例均行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术。2护理体会2.1术前准备2.1.1心理护理术前由责任护士做好术前指导,向患者说明、解释有关手术、麻醉情况,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使其对手术有所了解,并列举成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造影是通过对皮肤行穿刺股动脉后,将特制导管插入动脉,并注射碘造影剂,进行连续、快速拍摄,根据血管影像来诊断发生病变的部位,程度、性质、范围等。有利于医生对病情更好的掌握,制定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进行了研究,以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2009年7月-2010年3月经股动脉行脑血管造影术26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护理配合,全部成功完成脑血管造影术,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率为100%,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神经介入放射最基本的要求,它是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基础。结合江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65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措施,强调配合医师认真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管源性神经系统改变,以及并发症观察的必要性等,可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神经介入放射最基本的要求,它是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基础.结合在我科住院14例行脑血管造影术的病人的护理经验,结合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护理要点,结合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舒适护理在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岚  王艳琳 《西部医学》2009,21(7):1238-1238,1240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效果。方法对100例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穿刺部位疼痛、尿潴流的满意度为94.3%,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8%,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舒适护理能使患者积极配合,顺利完成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对其病因诊断手段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检查方法[1],属于有创性检查。与常规的血管造影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对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对56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36~78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CT扫描证实。56例患者全部在DSA监视下采用Seld i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2],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3例穿刺点渗血,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均为欠合作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治愈。脑血管造影成功率达100%。1.2检查方法患者平卧,右侧股动脉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行Seld inger法穿刺,置入6F穿刺鞘,按50 u/kg全身肝素化,5 F造影管在导丝引导下分别超选至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开口处,分别对各支血管进行造影...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造影是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后,通过插入的导丝,将一根特制的导管插入股动脉内,在电视监视下选择性地插至颈内动脉或锥动脉,注射造影剂后排片,来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以协助诊断疾病。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法。我科自2003年至2005年底行脑血管造影术30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造影术(DSA)是经股动脉置入血管鞘后送入导管及导丝介入血管内,然后注入造影剂的常用诊疗技术,术后为避免穿刺部位出血,目前常规局部压迫6h,患肢制动12h,需要患者静卧24h。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不容易适应,肢体的约束使患者躁动不安,从而出现淤血、血肿、腰酸、腹胀、尿潴留、失眠等并发症。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本研究将健康教育路径更好地锲入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全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