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I,β-1,4-GalT-I)在正常和钳夹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表达的变化,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坐骨神经中特异性地扩增β-1,4-GalT-I 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β-1,4-GalT-I mRNA在正常和夹伤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表明:β-1,4-GalT-I 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的髓鞘中表达,在夹伤坐骨神经后1~2d,β-1,4-GalT-I mRNA在坐骨神经的表达最高,于夹伤后1周开始下降,在夹伤后1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上述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夹伤后β-1,4-GalT-I mRNA的表达发生变化,并且主要表达在坐骨神经的Schwann细胞。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I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小鼠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 ( 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β-1,4-Gal T- )地高辛标记的 RNA探针以探讨β-1,4-Gal T- m RNA在坐骨神经组织的表达定位 ,本研究用提取的小鼠脑总 RNA,采用 RT-PCR方法 ,得到β-1,4-Gal T- 的 DNA片断 ,将其克隆到 p GEM-T载体 ;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 T- RNA探针 ;运用点杂交的方法分析标记探针的灵敏度 ;最后应用该探针 ,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 ,分析 β-1,4-Gal T- m RNA在小鼠坐骨神经的表达。结果 :构建了β-1,4-Gal T- /p GEM-T质粒 ,获得了高效价的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 T- RNA探针 ,应用该探针发现 β-1,4-Gal T- 在小鼠坐骨神经髓鞘中有表达。以上结果表明 ,制备的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 β-1,4-Gal T- RNA原位杂交探针可特异地检测β-1,4-Gal T- m RNA在组织中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 T- 在坐骨神经及其它神经组织发育和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在正常和钳夹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表达的变化,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坐骨神经中特异性地扩增β-1,4-GalT-Ⅰ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Ⅰ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β-1,4-GalT-ⅠmRNA在正常和夹伤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表明:β-1,4-GalT-Ⅰ 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的髓鞘中表达,在夹伤坐骨神经后1-2d,β-1,4-GalTⅠmRNA在坐骨神经的表达最高,于夹伤后1周开始下降,在夹伤后1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上述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夹伤后β-1,4-GalTⅠmRNA的表达发生变化,并且主要表达在坐骨神经的Schwann细胞。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Ⅰ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小鼠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I,β—1,4—GalT—I)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以探讨β—1,4—GalT—I mRNA在坐骨神经组织的表达定位,本研究用提取的小鼠脑总RNA,采用RT—PCR方法,得到β—1,4—GalT—I的DNA片断,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RNA探针;运用点杂交的方法分析标记探针的灵敏度;最后应用该探针,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分析β—1,4—GalT—ImRNA在小鼠坐骨神经的表达。结果:构建了β—1,4—GalT—I/pGEM—T质粒,获得了高效价的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RNA探针,应用该探针发现β—1,4—GalT—I在小鼠坐骨神经髓鞘中有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RNA原位杂交探针可特异地检测β—1,4—GalT—I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I在坐骨神经及其它神经组织发育和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探讨 β1 ,4半乳糖基转移酶 Ⅱ和Ⅴ (β1 ,4 galactosyltransferaseI,β 1 ,4 GalT ⅡandⅤ )表达定位 ,本实验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 ,制备正、反义 β 1 ,4 GalT Ⅱ和Ⅴ地高辛标记的RNA原位杂交探针。 方法 设计引物 ,提取小鼠脑总RNA ,通过RT PCR方法 ,得到 β 1 ,4 GalT Ⅱ和Ⅴ基因序列 ,将其克隆到pGEM T载体。根据其多克隆酶切位点和Sp6及T7位置 ,分别酶切后作为转录模板 ,通过Sp6及T7RNA聚合酶 ,得到正、反义 β 1 ,4 GalT Ⅱ和Ⅴ地高辛标记的RNA原位杂交探针。检测标记探针的效价后 ,最后通过原位杂交分析标记探针的特异性和杂交效果。结果 本实验得到了高效价的正、反义 β 1 ,4 GalT Ⅱ和Ⅴ地高辛标记的RNA原位杂交探针 ,并表现出很好的杂交效果。结论 正、反义β 1 ,4 GalT Ⅱ和ⅤRNA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 ,为进一步研究 β 1 ,4 GalT Ⅱ和Ⅴ在组织中的表达 ,尤其在神经组织的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用地高辛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的RNA探针.研究p75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方法设计p75引物,构建p75/pGEM-T重组质粒,分别用ApaⅠ和Sac Ⅰ进行酶切得到线性化DNA片段,以Sp6和T7聚合酶转录合成酶合成地高辛标记的(dig-)正反义RNA探针.运用点膜杂交的方法检验探针的敏感度,运用该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分析p75在海马中的表达.结果构建了p75/pGEM-T质粒,获得高效价的正、反义dig-p75 RNA探针,应用该探针发现p75 mRNA在海马中的表达.结论成功制备了地高辛标记的p75RNA探针,为进一步研究p75在海马中发育和损伤过程中的表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与 N-糖链合成相关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 - 、 、 (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 , ,β-1,4-Gal T- , , ) m RNA在正常和损伤坐骨神经组织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 RT-PCR方法 ,分析 β-1,4-Gal T- 、 、 在小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存在。以扩增的 c DNA片断标记探针 ,Northern blot分析β-1,4-Gal T- 、 、 m RNA在正常和损伤大鼠坐骨神经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 :通过 RT-PCR方法 ,检测到 β-1,4-Gal T- 、 、 在小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存在 ;采用 Northern blot方法 ,发现β-1,4-Gal T- 、 、 在正常大鼠坐骨神经中有表达 ,并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发生表达变化 ,但三种同功酶的表达变化各不相同。结论 :本实验发现 β-1,4-Gal T- 、 、 在坐骨神经有表达 ,并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发生表达变化。提示与 N-糖链合成相关的蛋白修饰调节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退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周围神经Schwann细胞中不同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β-1,4-GalT-I)表达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本实验首先构建了正、反义β-1,4-GalT-I表达质粒,然后将构建的不同浓度的正、反义表达质粒超表达于分离、纯化的大鼠Schwann细胞,最后将转染的Schwann细胞与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共培养;根据共培养神经元轴突延伸的数目和面积,分析Schwann细胞中不同β-1,4-GalT-I表达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转染正义β-1,4-GalT-I的Schwann细胞能促进共培养神经节神经元轴突的长出和延伸。在一定的转染浓度内,这种促神经生长作用随转染浓度增大而增强,而转染反义β-1,4-GalT-I却有相反的作用。提示周围神经Schwann细胞中表达β-1,4-GalT-I可能在维持正常神经的功能和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观察溴结构域包含蛋白2(bromo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2,Brd2)基因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与分布,本研究制备了两条地高辛标记的Brd2 cRNA探针。方法:提取小鼠脑组织总RNA,设计两对Brd2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得到两个Brd2的DNA片段,并将它们分别克隆到pCRⅡ-TOPO载体中。利用体外转录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最后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分析所标记探针的特异性及杂交效果。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两个Brd2/pCRⅡ-TOPO质粒,获得了特异性的地高辛标记的Brd2cRNA探针,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中应用两条探针得到了较好的杂交信号。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可特异地检测Brd2 mRNA,为进一步观察Brd2 mRN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功能研究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周围神经Schwann细胞中不同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T-I)表达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本实验首先构建了正、反义β-1,4-GalT-1表达质粒,然后将构建的不同浓度的正、反义表达质粒超表达于分离、纯化的大鼠Schwann细胞,最后将转染的Schwann细胞与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共培养;根据共培养神经元轴突延伸的数目和面积,分析Schwann细胞中不同β-1,4-GalT-I表达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转染正义β-1,4-GalT-I的Schwann细胞能促进共培养神经节神经元轴突的长出和延伸。在一定的转染浓度内,这种促神经生长作用随转染浓度增大而增强,而转染反义β-1,4-GalT-1却有相反的作用。提示周围神经Schwann细胞中表达β-1,4-GalT-I可能在维持正常神经的功能和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制备用地高辛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NGF)的RNA探针并用其研究NGF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设计NGF引物,构建NGF/pGEMT重组质粒,分别用ApaⅠ和SacⅠ进行酶切得到线性化DNA片段,以Sp6和T7聚合酶转录合成酶合成地高辛标记的(dig)正、反义RNA探针。运用点膜杂交的方法检测探针的敏感度;运用该探针的原位杂交法分析NGF在海马中的表达。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NGF/pGEMT质粒,获得了正、反义digNGFRNA探针,并应用该探针在海马中观察到NGFmRNA的表达。本研究的结果为深入探讨NGF在海马发育和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细胞表面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I,β-1,4-GalT-I)在免疫突触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抗CD3、CD28单克隆抗体活化Jurkat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β-1,4-GalT-I的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β-1,4-GalT-I在Jurkat细胞活化前后的表达与定位;将Jurkat细胞与SEB负载的Raji细胞共培养以构建Jurkat-Raji细胞免疫突触,观察β-1,4-GalT-I在免疫突触中的定位。结果:β-1,4-GalT-I mRNA表达水平随着Jurkat细胞的活化逐渐增高,在细胞活化后36小时达到高峰;活化后细胞表面β-1,4-GalT-I分子的表达较静止状态高;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在活化的Jurkat细胞表面及Jurkat-Raji细胞免疫突触部位β-1,4-GalT-I表达信号增强且其分布发生重排和簇集,且与CD3分子共定位,与CD28分子部分共定位。结论:Jurkat细胞表面的β-1,4-GalT-I分子参与了免疫突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I, β-1,4-GalT-I)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到许旺细胞中,为探讨周围神经许旺细胞表达β-1,4-GalT-I的生物学意义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构建β-1,4-GalT-I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到分离培养的许旺细胞中;用特异识别β1,4-半乳糖苷键的蓖麻凝集素-I(Ricinus Communis Agglutinin-I, RCA-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Northern Blot鉴定转染情况.结果通过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实验成功构建β-1,4-GalT-I表达质粒.将构建的表达质粒转染到许旺细胞中,经鉴定表明,转染的表达质粒在许旺细胞中能表达β-1,4-GalT-I,并随转染浓度增高而表达增加.结论β-1,4-GalT-I在许旺细胞中的转染和表达,对分析许旺细胞表达β-1,4-GalT-I的意义如对其自身增殖的影响和对神经元生长作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peroxidase,TPO)mRNA cRNA探针的构建及原位表达的检测方法 和意义.方法 取甲状腺结节新鲜组织,在RT-PCR扩增TPO cDNA的基础上,构建pSPT19-TPO质粒,经Hind Ⅲ和BamHⅠ单酶切后成线性化模板,在SP6和T7 RNA聚合酶作用下,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TPO cRNA反义和正义探针,进行TPO mRNA的原位杂交实验.结果 TPO mRNA阳性杂交信号分布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胞质,本组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瘤周甲状腺组织1例原位杂交阳性,乳头状癌2例、桥本病1例原位杂交阴性.核酸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甲状腺组织TPO mRNA的表达,结果 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mRNA 的cRNA探针;检测TPO mRNA是一种较准确反映甲状腺组织TPO状态的方法 ,TPO mRNA的原位检测可结合组织形态学了解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功能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在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其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TNF-α诱导培养分化为DCs,采用RT-PCR、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DCs中β-1,4-GalT-Ⅰ的表达与定位;通过细胞粘附试验分析β-1,4-GalT-Ⅰ表达与细胞粘附能力的关系。用α-乳清蛋白(α-lactalbumin,LA)作为细胞表面β-1,4-GalT-Ⅰ抑制剂,研究β-1,4-GalT-Ⅰ在DCs细胞粘附以及与CD4+Th细胞形成免疫突触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在人外周血来源DCs细胞表面和细胞浆内可表达长型和短型β-1,4-GalT-Ⅰ;长型β-1,4-GalT-Ⅰ或细胞表面β-1,4-GalT-Ⅰ的表达水平与细胞粘附能力呈正相关;α-LA既可抑制DCs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又可抑制DCs与CD4+Th形成免疫突触。结论:β-1,4-GalT-Ⅰ在DCs中表达,他们作为粘附分子参与细胞粘附和免疫突触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KC)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内皮细胞骨架结构改变及其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PKC激动剂或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30 min,LPS刺激HUVECs 4 h后,RT-PCR、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β-1,4一GalT-Ⅰ表达变化,细胞荧光染色观察β-1,4-GalT-Ⅰ催化的糖链表达变化及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通过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试验观察HUVECs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 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刺激HUVECs引起的β-1,4-GalT-Ⅰ表达的上调,PKC激动剂能够使上调的β-1,4-GalT-Ⅰ的表达进一步增加;在HUVECs中β-1,4-GalT-Ⅰ与细胞骨架有共同定位,PKC抑制剂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和β-1,4-GalT-Ⅰ细胞内的再分布;PKC抑制剂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能力的上调.结论 PKC可能参与调节LPS诱导的HUVECs β-1,4-GalT-Ⅰ的表达,可能多种类型的PKC参与了这一调节过程;PKC可能通过对β-1,4-GalT-Ⅰ的调节进而影响炎症过程中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及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对施万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施万细胞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T-Ⅰ)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构建的正、反义β-1,4-GalT-Ⅰ表达质粒,转染到施万细胞中,分析转染细胞倍增时间、^3H-TdR掺人情况以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转染正义β-1,4-GalT-Ⅰ后施万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这种作用随转染浓度增大而增强;在G1/G0期的细胞数目增加,S期的数目减少。而转染反义β-1,4-GalT-Ⅰ有相反的作用。结论 β-1,4-GalT-Ⅰ对施万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可能在周围神经施万细胞的增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正常和损伤的周围神经中β-1,4-半乳糖苷键的表达定位和表达变化 ,本研究用特异识别β-1,4-半乳糖苷键的蓖麻凝集素 -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 S-10 0和 neurofilam ent免疫双标记 ,研究了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 β-1,4-半乳糖苷键的合成影响。结果表明 ,β-1,4-半乳糖苷键主要分布在正常和损伤坐骨神经的 Schwann细胞中 ,图像分析表明β-1,4-半乳糖苷键的表达在周围神经损伤后 1~ 2 d内有所增高 ,以后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步下降。本研究结果提示 ,周围神经损伤对 β-1,4-半乳糖苷键的表达有影响 ,Schwann细胞表达的β-1,4-半乳糖苷键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相关因子的修饰调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内皮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T-Ⅰ)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内皮细胞骨架结构改变及其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用PKC激动剂或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再用TNF-α刺激HUVECs,应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β-1,4-GalT-Ⅰ表达变化,应用细胞荧光染色观察β-1,4-GalT-Ⅰ催化的糖链的表达变化及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通过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试验观察HUVECs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TNF-α刺激HU-VECs引起的β-1,4-GalT-Ⅰ表达的上调,PKC激动剂能够使上调的β-1,4-GalT-Ⅰ的表达进一步增加;在HUVECs中β-1,4-GalT-Ⅰ与细胞骨架有共同定位,PKC抑制剂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和β-1,4-GalT-Ⅰ细胞内的再分布;PKC抑制剂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能力的上调。结论:PKC可能参与调节TNF-α诱导的HUVECsβ-1,4-GalT-Ⅰ的表达,并且可能多种类型的PKC参与了这一调节过程;PKC可能通过对β-1,4-GalT-Ⅰ的调节进而影响炎症过程中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及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生后发育过程中睾丸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咸华  丁斐  张锡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4):311-314,T063
为了通过观察小鼠生后发育过程中睾丸组织神经生长因子 ( NGF)基因表达的变化藉以探讨 NGF在睾丸发育、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 ,本研究采用 RT-PCR方法 ,半定量分析生后 1d、1周、2周、4周及 8周小鼠睾丸组织中 NGF m RNA的表达变化 ;以地高辛标记的βNGF c DNA为探针 ,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 NGF m RNA在幼年及成年小鼠睾丸组织中的分布。 RT-PCR结果显示 ,小鼠生后 1d、1周、2周、4周、8周睾丸组织中均有 NGF m RNA的表达 ,以生后 1周时的表达量为最高。原位杂交结果表明 ,幼年鼠 NGF m RNA杂交信号位于睾丸的间质之中 ,而成年鼠 NGF m RNA杂交信号则主要位于睾丸生精小管管壁和管腔中。结果提示 :NGF m RNA在小鼠出生时即有表达 ,其表达量及在睾丸组织中的分布 ,随小鼠的发育而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